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德育>> 班级管理>> 教育个案>>正文内容

老师,你的名字不叫傀儡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说法妇孺皆知,但真正敢于开拓的“工程师”却寥寥无几。很多教师做的是傀儡的工作:做校长的傀儡,做学生的傀儡,做书本的傀儡。真正的灵魂工程师是不能也不该做傀儡的,教师的名字不叫傀儡。
  
  一、不做不合理的制度的槐儡——对评价机制的无条件顺从,是一种不仁,也是一种不智。
  
  “一个月来,我一直在积极备战会考,一天五六节课,从早晨六点到晚上九点,超负荷的工作量让我身心疲惫。在我看来,身体累是小事,心累才是痛苦的根源,一名我一直为他默默付出、积极引导、给予最大宽容、更多关爱的学生,竟然当着全班学生的面把拖把折断,然后手持拖把棒直冲我的办公室,向我兴师问罪……”
  这是一篇真实的教育日记,这是一位平常意义上很负责的教师,“心累”是他最真实的感受,也是当今大多数教师最真切的体会,只是,很多教师不曾去探究其中的根源,其实,绝大多数学生的疲惫程度丝毫不亚于教师,他们除了“从早晨六点到晚上九点”都在听课外,还得承受考试失败的痛苦(这是大多数学生的考试感受,因为分数的追求是无止境的),承受教师的批评和指责,承受同学间评比的压力,承受家长的唠叨……当学生透支健康超负荷运行的时候,当他的压力超过他的承受力的时候,他还会理智和温和吗? “兴师问罪”应该是长期郁积的不良情绪的一次爆发。
  当“教育成为一场博弈”(周彬《叩问课堂》),成为科任老师和科任老师之间争夺学生的时间和精力的博弈,当午休被抢占、音体美课被抢占、晚自习长达3个小时,当学生坐在教室里的时间超过13个小时,试问我们的教育还是常态的教育吗?这已经不是教育,而是“炼狱”了!不由得想起朱永新等新教育人的口号“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该是一种多么幸福的牧歌图景!
  为什么教师如此辛苦?我们的教育行为是迫于教师评价机制的约束还是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如果我们的负责只是为那虚浮的名声,甚至是为了那微薄的经济利益,那就不是真正负责,而是一种对教师评价制度的无条件遵从,是一种不仁。真正的负责是教育良知的表现,只有真正着眼于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行为才是更理性更真诚的教育良知,这样的教师绝不会挖空心思地抢占学生的时间、透支学生的健康去追求学生的分数,同时这种剥夺学生正常休息时间以提高分数的做法,也是一种不智,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教育陷入耗时低效的教育状态,导致教育的高投入低产出,“闲暇出智慧”,宽松的环境更有利于灵感的激发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当然,学校也应从促进教师发展的角度完善教师的评价制度,教师的发展是教学质量提升的根本途径。教师应该走“内涵发展的路,即通过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这是一条课业负担合理,学生有充分自由的时间自学和发展爱好特长,从而学得主动、积极、高效,学习能力强,发展后劲足,获得高质量的良性循环之路。” (朱永新《新教育》)
  
  二、不做不合规的理念的傀儡——对各种新教育理念的无条件遵从,是一种无知,也是一种无理。
  
  尊重学生个性是当代教育理念最突出的特点之一,赏识教育是当代教育最盛行的教育理念之一。为了“尊重学生个性”,很多教师一味地哄着学生,一味地迁就学生,不该表扬的表扬,该批评的尽量少批评,或者不批评。殊不知滥用赏识教育是一种不懂心理学知识,不懂得教育规律的无知的表现。国外心理学家科恩在讨论表扬奖励,特别是为了促使孩子读书而频繁使用奖励与表扬时把它定性为“贿赂”。北京大学教授郑也夫说过,“奖励难以提高被教育者的德性”,“奖励难以提高被教育者的才干”。(《南方周末》2009年10月31日)
  同时,泛滥使用赏识教育的结果是学生对于赏识刺激的感受程度降低,学生对成就感的感受能力越来越低,一旦没有了表扬,他们就失去了前行的动力。不仅如此,鲁迅早就说过“骂杀”和“捧杀”一样伤害人,一样置人于死地。如果我们长期如此, “捧杀”的就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代人,那将是整个民族的悲哀。
  批评和表扬都是教育的方式,二者不可失衡。曾经看到钱文忠教授在百家讲坛解读《三字经》的“教不严,师之惰”时说:“教师打学生当然不对,可是我们也应该继承某些传统,学生应该尊敬老师,老师应该严格管理学生,”孙云晓也说过:“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教育。”批评的教育手段,实在是不能放弃的。
  这里只是举出一例,盲从各种层出不穷各自为政的新型的教育理念,无异于削足适履,是一种无知,也是一种无理。同样,在教学改革领域,各种叫人应接不暇的教学技巧、教学流派,教师也不能“乱花渐欲迷人眼”,而要提高自己的甄别能力,懂得维护自己的教育主权。
  
  三、不做教材的傀儡——对教材和教参的无条件膜拜,是一种不敬,也是一种不自信。
  
  教材和教参是我们备课的重要资料,但是它只是资料。有经验的教师对于教参总会根据学情有所删改,而优秀的教师则会让自己成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成为教材。几乎所有卓越的语文课,都没有完全遵从教材和教参对课文的解读,从魏书生的代表课《统筹方法》对教材的取舍,到欧阳代娜的《岳阳楼记》课中对“异”的解读;从黄玉峰让《世间最美的坟墓》走进课堂,到潘凤湘以教材为案例的“教读法”,都是“离经叛道”,都在挑战权威。
  即使作为普通的教师,我们也不该迷信教材和教参的权威,北大王荣生教授曾经指出语文教材和教参有很多疏漏之处,盲从对教参来说是一种不尊敬,也是教师不自信的表现。
  教育在向前发展,教师要加强专业发展,不能一直“重复昨天的故事”,没有教参就无法备课,没有参考答案就无法讲解试卷的现象应该杜绝。于漪曾说过,语文教育的质量就是语文教师的质量;朱永新也说过,教育的关键是教师。没有自身的发展,教师就必然沦为傀儡。
  不做傀儡教师,就是不对制度五条件尊重,不对新理念五条件吸纳,不对教参无条件膜拜,不对环境无条件顺应。这不仅是教师个性创新的表现,也是教师生命与活力的体现。在社会文化日新月异的今天,不做傀儡是优秀教师成长的根本途径,也是教师立足教坛拥有自身教育艺术和风格的根本保障。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论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