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德育>> 班级管理>> 教育个案>>正文内容

冲突之处理小记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背景材料:
  
  下午第一节课上课铃已经响了三分钟,宁静的教室走廊突然传来愤怒的咆哮声:“不要以为你是老师就可以不尊重我!你不尊重我,我也不会尊重你!……”作为级长的我马上冲出办公室,看到某班教室外的走廊上一个戴眼镜的男生正气势汹汹地挥舞着手臂怒吼着。在该班上课的李老师脸气得煞白,但是情绪控制得很好,依然在试图说服该学生。我见状,马上把这名学生带到办公室,让李老师继续上课。李老师是我校的一位青年教师,只有几年的教龄,对事业有一颗火热的心,责任心和工作能力都非常强,大学毕业虽只有短短几年的时间,但进步很大,工作出色。
  
  案例分析:
  
  我让该学生在办公室冷静几分钟,等情绪平静下来再跟我讲述事情的原委。但是这名学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愤怒地挥舞着双手向我诉说着对老师的不满。我断定遇到了一个偏执、自控能力极差的学生。我等他说话告一段落,给他倒了一杯水,递给他一本杂志,对他说:“你先坐一会儿,我还有点事情要处理,等一会我来找你。”然后,我出去走了一圈,看见李老师仍然心平气和地在讲课,看起来情绪未受任何影响。年轻老师能有这样好的控制力,我暗自高兴。并且知道事情将会很好解决,因为老师这一方没有任何问题,需要解决的仅仅是学生一方。
  回到办公室,我坐到自己的电脑前办公,那名学生就坐在离我不远的地方,面前摊着那本杂志,我知道他一个字也看不进去。但我并未理他,等他主动来找我。
  大约10分钟后,那名学生走过来:“级长,我情绪稳定了,能和你谈谈吗?”“好啊。”我让他坐在我面前的一张椅子上。
  原来上课铃响后李老师宣布一项通知,宣布过程中这名学生打断老师,问与之相关的问题,但是老师未予理睬。等李老师宣布完毕他第二次大声询问(已经明显带了情绪),但是李老师可能着急赶着上课,还是未予理睬。这名学生就发作了,他把桌子上的书摔到地上。李老师便让他离开教室,于是出现了我看到的那一幕。
  “在此之前,是不是李老师的有些做法让你觉得老师对你不够公平?”我问道。我知道,一般来说,引发师生间矛盾冲突的事件往往仅仅是个导火索。在此之前,学生对老师的不满情绪早就积压了很久,老师没有留意,未能有效解决。
  “是啊。”这名学生马上说了两件事,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因为是高一新生,包括军训也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短短的一个多月他就对老师有如此深的误解,可见这是一名缺乏同理心,不善与人沟通的学生。这类学生往往自以为是,与他人关系紧张,但从来不认为是自己的错。所以不能直接指出他的不足,要引导他发现自身的不足。并且,他这些不足往往是家庭教育方式失当造成的。
  “在你的记忆中,最近一次和你父母吵架是什么时候?”我换个角度问他。
  “大概两个多月前。我和几个同学结伴去旅游,要八百块钱就够了,可我想多要三四百块钱。我爸爸不给,还啰嗦。我很烦,就和他吵了起来。”
  “最后你爸多给你钱了吗?”
  “给了三百。他给我讲了很多道理。”
  “后来你有没有为那件事情向你爸爸道歉?”我进一步问道。
  “没有。我爸爸没要求我向他道歉。”
  这就是问题的症结。孩子犯了错误,自己却认识不到,是因为没有站在别人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家长讲了很多的道理,但是并没有让孩子明确地认识到错误;孩子没有为此付出代价,所以错误还是错误,坏习惯还是坏习惯,没有惩处,自然不会矫正。
  “你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件事吗?”我接着问。因为我觉得这件事切入点不太好。再者,单就一件事,不具备普遍性。
  “不是,另外有一件。大概是初三下学期,那段时间东莞有学生赌球。我爸爸怕我赌球,每次回家都问我有没有赌球。最后我烦得受不了,就冲他大吼‘你是不是想我赌球’,然后就摔门把自己关在房间里。”
  “当时你有没有赌球?”好了,我找到了合适的切入点,马上追问。
  “没有。”
  “你有没有认识的同学赌球?”
  “有几个。”
  “你爸爸有没有找那几个赌球的同学谈话,跟他们去唠叨?”
  “没有。他不认识他们。”他用吃惊的眼神看着我,显然这个问题很奇怪。
  “为什么你没有赌球,你爸爸却整天唠叨?”
  “因为我是他儿子。”
  “对了。因为你是他儿子,他关心你,爱你。唠叨的方式可能不太合适,但是正是因为爱你,他才这样做的。”
  他愣了一下,终于还是缓缓地点点头。
  我发现他的迟疑,接着问:“你以前没有认识到你父亲是爱你的吗?”
  他再次迟疑,欲言又止。
  “我像你这么大时,也不能理解父亲的爱。对父亲的说教也觉得烦。今年正月初六我父亲去世了。我在陪他的最后日子里,脑中浮现的都是父亲对我的好。父母之爱,可能做儿女的总是在失去之后才能体会到,才会理解它、珍惜它。可是已经错过了,想珍惜都来不及了。”说着说着,我自己颇有些动情。
  也许是我这番话触动了他。他突然说:“级长,我们能不能到外面去。”
  我带他到了走廊的尽头,远离了教室和办公室。他突然向我哭诉起来。
  原来这名学生的父母感情一向不好。一年半前她的母亲病逝,不久,他父亲再婚,继母带来一个女儿。他一直认为只有他的生母对他好,对父亲、继母以及她的女儿充满了怨恨之情。
  我非常震惊,顿时明白造成这个学生内心缺陷的原因。同时萌生了努力改变这孩子的内心世界、促其心灵康复的责任感。
  我从口袋里掏出纸巾,递到他手里。
  等他情绪渐渐平静下来,我缓缓地说:“其实父亲和母亲的爱的方式是不一样的。父亲的爱更深沉一些,不那么外露。所以我们不容易察觉。你没有发现你父亲对你很宽容吗?怕你赌球,你误解他;怕你乱花钱,你抱怨他。他都没有指责你,还耐心地跟你讲道理。你假想一下,如果你是父亲,儿子不理解你,冲你发脾气,你会有这么大的耐心吗?”
  他终于认真地点了点头:“是,我爸爸是为我好。”
  “那你们班的李老师呢?你能不能找几件他对你们好的事例。”
  他列举了几件。对于一位尽心尽职的老师来说,找这样的事例太容易了。
  我进一步引导他:“今天的事情你是不是误解老师了?老师在宣布事情的时候,你打断是不是不太合适?老师讲完之后,着急上课,没时间单独答复你,你可不可以等下课之后再来问?你如果及时和老师沟通,完全可以消除误解,不会影响到你的情绪。”
  他不好意思地说:“那,我给李老师道歉!”
  “你在教室里发火,既影响到其他同学,又影响老师情绪,影响老师 上课质量,受损失的还有你们班同学。同学受到损失,怎么办呢?”
  “我给全班同学公开道歉。”
  “这件事情不仅影响到你们班,你顶撞老师,在走廊里大喊大叫,这层楼的五个班级都听到了,都受到了干扰。如果不公开处理是不是说不过去?”
  这下他被吓到了,急忙问:“这怎么办?”
  “校有校规,你要为你的行为付出代价,按照校规你要接受处分。”我拿出《学校学习生活管理条例》,翻到相应的规定,读给他听。
  “能不能不给处分?”
  “你已经16岁了,不是孩子了,你要为你的行为负责。你在做任何事之前,就要考虑到它的后果,你必须承担这后果。这是一次警戒,它的作用是逼着你改正乱发脾气、不计后果的坏毛病。如果以前你乱发脾气,每次你父亲都能够严厉惩处,你今天就会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了。”我严肃地说。
  终于,他同意接受所有的惩罚。之后,我又教给他几种控制情绪的办法。
  事后,我约他父亲来学校面谈。原来,他父亲觉得孩子没了母亲,很可怜;又怕他离家出走,对不起他死去的母亲,所以对他处处迁就,更不敢严厉地批评,自然也不会有任何形式的惩罚。我讲清了孩子心理问题的严重性并表示希望家长能够配合,能够齐心合力地矫正孩子的坏毛病。家长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表示愿意和学校配合。
  后来我又和李老师商量好,两人唱一出双簧:在该学生向全班同学公开道歉检讨后,我就此事对他予以严肃批评,表示对这种违反校纪的行为要予以严肃处理,要上报德育处,申请予以处分。李老师出面请求不要给他处分,再给他一次机会,并愿意为之担保,保证他会改过。
  
  案例反思:
  
  一、中学生在激愤状态下,说话、做事往往是不计后果的,但老师作为成年人,要预先考虑后果。冲突越激烈,事后处理难度越大,越不好收场。所以老师要理智,要冷静,不能因为面子问题而与学生发生正面冲突,这样不但影响了教学,还影响了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二、要尽快把当事的学生劝离教室。和老师冲突的学生大多是自认为老师在同学面前伤害了他的尊严,为了面子而做冲动的事情。让他远离同学,自然就好处理了。
  
  三、不要立即批评指责他,更不要依靠权力来压服他,要给足他冷却情绪的时间。
  
  四、想办法先让学生把心中的不满、烦恼、怨恨等所有坏情绪都说出来。学生只有把自己心里的污浊之气倒空了,才可能装得进去你要讲的道理。
  
  五、所有的处理都是教育。真正起作用的教育实际上是学生的自我教育,老师的作用只不过是引导学生进入自我教育的状态。所以,老师不必急于就事论事。可以把他引导到相类似的、他更容易接受的事情上去。如果对于那件事情他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这件事也会认识到。
  
  六、既然是引导,就不要着急批评。要想办法让他感受到你只是和他平等地谈心;要让他坐在足够近的距离,心平气和地跟他谈;尽量用商量的口吻,即便是指出错误,也要尽量委婉;当他心悦诚服地认识到错误时,再用严肃的语气批评。
  
  七、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对于犯错误的学生,一定要严厉惩处。人只有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才可能改正错误。
  
  八、一定要维护老师的尊严,维护学校管理制度的尊严。
  
  九、老师在和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交往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因为自己无意间的一句话、一个眼神让学生感到受伤害;平时要多留意学生的情绪变化,多主动和他们沟通,以免他们的不满情绪郁积。
  
  后记:
  
  这事情处理完毕一周之后,班主任悄悄地告诉我,这名犯错误的学生又在宿舍因为一件小事和同学发生冲突,但是他很好地控制了自己的情绪。这名学生说,那个和他冲突的学生把脸贴到他面前,对他说“你有本事就打我”。依照他以前的脾气,一定会打架,可是他想起我曾经教育他,要发火时先数到十,如果还不能控制再数一遍。结果他控制住了,没有和那个同学打起来,并且,他请求班主任不要把这件事告诉我,还保证这是最后一次,今后绝对不会再和他人发生冲突了。
  我告诉班主任,我会装作不知道这件事,并请他在小范围内处理这件事就可以了,而且一定要表扬该生的进步,因为该生已经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了。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论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