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地理课题>>正文内容

《地理能力的培养》课题结题报告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内容提要:本课题经过两年来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探索,通过对学生多方面学习地理能力的培养,增强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信心,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也有了可喜的提高。初步建立了新课程课堂情景设置教学模式。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提升了教育理念,促进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加速了教师的成长。同时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氛围和学生学习的状态,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关键词:地理  能力  培养

我们地理课题组在主要是完成辽宁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有效实施校本研训提高地理学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探讨与研究》省级课题中我校承担的子课题《地理能力的培养》。两年来,在领导、专家的指导下,经过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申请结题。

一、课题背景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虽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在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升学考试的重压下,学校教育特别是课堂教学中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诸如重书本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重教师的讲授,轻学生的探索;重视考试成绩,忽视整体素质提高等弊端依然在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这一切不仅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习负担加重,探索精神萎缩,而且极大地妨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影响了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落实,影响了新人的培养。

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培养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现代社会要求公民能够在科学的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文明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学习地理有助于学生科学地认识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有助于增强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而且还能使学生掌握一些利用自然、发展生产的基本技能,因此地理教学对本世纪高素质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非重点中学的学生,经过中考的筛选,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自信心受到比较大的冲击,学习主动性、自主性不够,地理学习能力亟待培养。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出台给中学地理教学创设了一个教改的舞台,我们借此良机,在学校开展“地理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通过在实践基础上对学生学科能力的测定和培养,探索一条非重点中学促使学生均衡发展的中学地理教学模式。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标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埃德加?富尔就曾说过:“未来社会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地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日常生活中的地理事物及现象数不胜数、学不胜学。地理教学新课标也明确要求“地理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再学习能力。初中和高中的地理课程主要是奠定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交往。高三的地理课程也是为进入高等学校做准备。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应放在一个重要的高度来认识。

什么叫学习能力?概言之,即人们在学习实践中运用已经习得与掌握的知识(方法、技能、技巧等),去进行深一步求知获能的各种实际才能。地理学习能力是地理教育的核心,是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它主要应包括①地理认知能力(对地理事象观察、认知、记忆等方面的能力);②地理分析能力(主要指在掌握地理材料的基础上,运用地理理论知识分析、解释地理特征及成因的能力);③地理应用能力(包括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运用学习策略的能力;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等)③地理创新能力(包括评价物象具有独特、灵活的新观点;对待事物,解决问题具有新的思路;问题的表达、决策和调研具有新的见解或成果)。

通过课题研究第一阶段——对我校高一、高二学生地理学习现状的问卷调查的分析显示:学生有比较明确的地理学习的目标和自信心,但在学习兴趣和学习的自主性上存在不足,而地理的学习方法和好的学习习惯更是有待培养。鉴于此,我们此项课题研究围绕学生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地理学习方法指导和地理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三方面展开,借以培养、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能力,做到"会学地理"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和主要步骤:

课题研究对象:我校高一、高二学生

课题步骤:回顾这两年开展课题研究的历程,大致分为了三个时段,

1、试验的起步阶段(200612月~20073月):学习开题报告,探讨内容,形成初步计划。建立课题研究组织,确定试验教师,填写协议,做好分工。资料文献的准备、信息的收集;课题目标的构建和课题内容的确立;设计问卷调查。

2、课题实施阶段(20074月~200810月):以新课程实施中教师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提高新课程实施和教学时间的效果为目的,搞好资料的收集、分类、整理工作,撰写学校阶段报告和交流材料,形成一定的阶段性认识。

①、前期分析阶段:通过入学不久的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之后对学生分别进行地理学习现状的问卷调查,并进行样本分析,对高一学生此阶段的学习现状作了分析汇总,为今后的对策研究提供了事实依据。

②教学实施阶段:按照教学现状确立课题研究方案,通过多方面具体操作形成培养学生能力的体系,并探索学生能力提高的方法和途径。教学期间召开座谈会,听取学生、教师对地理教学的反馈,并根据反馈做相应调整。

3、结题阶段(200811月~200812月)对研究情况进行分析、归纳、拟定课题结题报告研究工作总结。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资料文献法、调查法(问卷调查、师生座谈、测评等)、教育实验法、课堂行动研究(包括“计划、实施、反思和评价”三个环节)和各案研究法等。

五、课题的内容和成果:

(一)日常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

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是学生学好地理的必要条件。但日常的教学实践和前期的教学调查结果显示,普通中学学生多数缺乏好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在这方面需要监督和加强。 在众多的学习习惯中,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环节。不会预习、不会复习往往与学生的地理自学能力有限密切相关。所以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成为本次课题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要安排时间让学生看书。我们采用了三种方法,一是在课堂中留出时间让学生看书,教师指定阅读范围,指出阅读重点;第二种是进行预习,通过在上一节课布置预习作业、印发预习提纲和活动题给学生,督促其进行必要的预习;第三种就是布置课后复习作业,这种方法在实践中证明对于提高学生成绩有显著效果。

其次,光布置任务,却不指导学生如何自学,这必将使自学留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效果。所以,要在日常教学中教会学生如何读书。包括:

1、确定自读要领:比如明确地理事物的位置、弄清主要地理事象的特征、规律并分析成因。

2、指导自读方式:指导学生对教材内容有选择性,有的细读、有的略读,有的默读、有的朗读,有的采用图文结合读、有的对照比较读。

3、突出自读重点:有时教材内容繁多,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内容,突出自读重点,染有限的时间收到最大的效益。

4、强调读思结合:在平时的自读训练时知道学生开动脑筋,认真思考,积极探究,读出自己的问题和见解。

通过日常教学工作中这些措施的实施,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有了显著改善和提高,这也成为部分学生在后期几次考试中成绩取得明显进步的重要原因。

(二)突出在教学中对地理学习方法的有效指导

好的学习方法往往使得学生的学习达到事办功备的效果。但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普遍缺乏行知有效的地理学习方法,其中不会“用图”、不会“概括”、不会“综合”和举一反三是学生感到地理难学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课题实施阶段,我们注意在这三方面的方法培养上多下工夫。

1、突出地图教学,实行图文转化

地图是地理的“语言”,是地理教材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学习地理过程中,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学会看图、学会用图。鉴此,教师在教学时重视教材中的每一幅地图,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收集、展示于教学相关的地图,从不同角度、方位去挖掘,培养学生看图、析图的能力。比如对“黄赤交角与二分二至地球的位置(北半球)”的教学时,教师通过转换公转方向、地轴方向、“二分日”与“近远日点”的位置区分等角度帮助学生读图和理解公转的相关内容。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十分注重图文结合与图文转化。指导学生做到左书右图,将课本的文字系统内容与图像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地理图像构建空间概念,把握地理规律,理解地理概念和原理。

2、突出学科特点,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在日常地理教学中我们普遍注意到这样一些现象:学生普遍感到地理知识涉及面广,内容庞杂,有时虽然能知道或记住一些地理知识,但对其知识体系缺乏了解或把握不住。比如关于农作物有的学生只能罗列一些蔬菜、水果的名字,不知道农作物的含义,也不能进行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类。问卷显示,学生大多没有建立起一个地理知识结构、地理概括能力较差。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采用以下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①“先见森林,后见树木”,要求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结构。

在教学实验中,我们重视绪论课或开篇的教学,给学生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包括地理学习的内容构成,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空间位置和联系研究,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和途径等。此外,当学习到某一专题时,教师也注意首先从整体上让学生进行把握。如学习区域地理时让学生明确以下四个方面来把握区域特征:何地、何物、何种状况、方向如何。

②帮助学生处理“地理”,提高概括道理原理的能力

这是指帮助学生处理好将众多的地理事实材料(如地名、分布状况等)总结归纳,上升到地理基本原理(如地理概念、分布规律等)的过程。在我们的教学实验中,教师首先帮助学生认识某一地区的地理事实材料,掌握地理事物的演变和分布状况,以形成具体的地理表象,对地理事物及其空间分布等获得感性认识。其次,在学生有了丰富的地理表象的基础上,进一步用运地图、借助模型等通过具体分析、比较帮助学生探究和发现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规律。通过“地 理”的教学过程,学生的认识水平有了提高,形成一定程度的地理概括能力。

③“画图总结”,加强地理示意图、模式图等地图教学

凡是思维都需要载体,在地理教学中,形象思维的物质载体主要是图象语言(地图)。我们在学习掌握地理知识时,一般是一个要素接着一个要素进行的,这样就有必要在一定时候进行、归纳和概括,从整体上把握地理知识。这时利用示意图、模式图等地理联系图表的教学就可以收到较好效果。

3、突出学科优势,指导学生学会“综合”。

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黄秉维教授指出:“地理学传统上是联系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桥梁”。长期以来,地理科学既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成分,也要研究非自然成分的人文现象,同时研究自然与人文关系。这是地理学区别于其它科学的显著特点,也是其优势所在。这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兼容并蓄的特性,决定了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地理学科以其本身所具有的综合性、区域性、实用性等特征,在综合能力培养过程中具备一定优势。高考文综改革更是把在地理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提到了重要位置。

综合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①、立足课堂,关注现实,拓展空间

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社会实践性,学生不仅要学好基本概念、原理,还应该在教师的引领下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地理教育实践中我们非常注意将生活实际中有价值的、与地理学科相关的问题,引进地理教学中,关注实事、拓展空间。比如南方冻雨、四川地震、华尔街金融风暴等都是我们地理教学第一时间的素材。同时有计划的结合地理教学内容,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野外考察、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知识,增长才干,学以致用。

②、开展研究性学习、开设选修课、加强活动课延伸课堂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分别进行了学生研究性学习和选修课教学,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将地理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学科学、用科学,还要做科学。

③、综合能力反馈和评价方法: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需要在考核与评价中检验, “多元开放性考核与评价模式”在考核与评价中检验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的状况,也完善考核与评价的模式,考核与评价过程本身也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过程。比如在选修课的教学中我们以写地理小论文的形式来评价学生进行地理学科内综合和学科外综合的能力。

(三)、在探究式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否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表现往往又是能否敏捷得提出问题。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更重要”,可见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首要问题。

在课题中,我们提出用美国教育家施瓦布提出的探究式学习方法有益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其中的关键是能否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使学生在民主、平等、愉悦的气氛中充分思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瞄准培养目标,大胆取舍教材,确立重点,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探索知识、提出问题。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营造良好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课堂上,教师用尊重知识、不迷信权威、独立思考的学风去感染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表见解。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集思广益,组织学生讨论、辩论,营造一种竞争、和谐的探究环境。

其次,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在自主推理过程中发现问题。

比如在高中上册的教学中,由于上册内容基本属自然地理,不少内容如地球运动、大气环境等有关章节需学生进行逻辑性很强的空间想象能力。由于此时学生还未学过立体几何、物理知识,理解难度就比较大,学生学习一直比较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就采用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实际出发,在问题情景中引导学生该根据事物之间的关系主动探索,培养问题意识。如在热力环流的教学中,先引导学生回忆篝火晚会的情景,让学生讨论为什么篝火中心灰烬会随火苗上升,又在周围落下?在学生讨论的同时,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气温、气流、膨胀上升、冷却下沉、气压等词,然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结合黑板上的名词,画出篝火中心与周围气流垂直、水平运动图。这个图实际是学生提出的一个假设,假设是否正确,再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理解热力环流。这样一个提出问题的过程比以前老师单纯的讲述收到更好的效果,学生也获得更巩固的知识。

再有,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提出问题、探究规律,获取知识。

六、课题的主要成果和成果形式:

通过课题实施两年中对学生多方面学习地理能力的培养,增强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信心,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也有了可喜的提高。此学年高一学生的期末成绩较之于往届同期平均成绩有5.9%的提高,合格率也显著上升。在本学年成功开设了地理选修课和研究性学习,学生不断对此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同时在教师有组织有目的的引导和能力培养下,学生们在这些学习过程中地理应用能力和分析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许多同学更是写出了质量较高的学习论文和研究性课题论文,得到同学和老师的好评。后期对不同班级学生的座谈显示,学生们普遍感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能力的提高,学习地理目的更明确了,学习的信心也更强了。

课题成果的主要形式:

1、课题报告:全面总结课题研究的成果。

2、发表的相关论文

七、今后方向:

本课题研究虽然告一段落,但课题研究中留下了一些不足仍然推动着我们的研究步伐,研究过程中我们的收获同时也帮助我们打开了一大片新的研究天地,这些将是今后课题延伸的依据。随着教育改革的形势变化,今后,我们将抓住新课程改革的机遇,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重点放在进一步深入研究课堂教学中学生地理分析能力的培养,图像系统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向建立更合理多样的评价体系的方向继续研究,争取形成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这些将作为《地理能力的培养》课题的延续。

参考资料和文献:

1、袁平梅 《地理创新教育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2韩景文 《新课标条件下的学习能力及培养》

3北京四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转变学生的地理学习方式》实验报告

4、王跃华 《地理教学中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

 

 

 

 

抚顺市四方高级中学地理课题组

执笔人:冷文刚

20081210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论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