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学生论文>>正文内容

从胡惟庸之死看皇权战胜相权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内容摘要:胡惟庸作为大明王朝的开国功臣,凭借功绩大力培植自己的势力,排挤异几,当上丞相,在朝中显赫一时,他的骄横跋扈却招致朱元璋的反感,最终为朱元璋所杀。但真正导致胡被杀的原因,我认为不是他的骄横跋扈,而是他的专权危害到朱元璋的专制皇权统治,这个为朱元璋所不容,才是导致其身首异处的真正原因。

关键词:胡惟庸  皇权  相权

 

元至正二十八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应天(南京)称帝,明朝历史正式开始。朱元璋在元未各路义军群雄并起的局面中,异军突起,并最终建立明王朝,与他身边的人是分不开的。这批人因帮朱元璋争夺天下有功,都得到了很多的封赏,在政治、经济及军事上都有很大的势力。其中以出身于朱元璋家乡濠州、风阳一带的居多,据洪武四年(1371)的政府统计数据,共有六个国公和二十八个侯,以李善长、胡惟庸诸人为中心,组成势力强大的“淮西帮”控制政坛,极力排挤非“淮西帮”大臣,朱元璋的亲信谋士,浙江青田人刘基因此于洪武四年(1371)告老还乡。

然而,淮西帮公侯的权力过大却也对皇权形成极大的威胁,随着新王朝外部敌人的依次平定,朱元璋对王朝内部权势显赫的王侯将相的猜忌也越来越重,朱元璋担心他们中的部分人恃功居傲,不服统治,甚至抢杀皇位。加上本人权力欲极强,削夺淮西邦功臣的权力,就成为明太祖的重要任务。淮西集团首领李善乡是洪武元年(1368)到洪武四年(1371)的左丞相,在朝臣中位列第一。胡惟庸之前的四位丞相中,李善长小心谨慎,汪广洋懦弱嗜酒,徐达常年统兵在外,与明太祖的冲突还不激烈。

胡惟庸性格飞扬跋扈,他充分利用丞上的权力,擅自处理政务,独掌生杀大权。处于各部及地方给皇帝的奏折,往往自行拆阅,径自处理,若发现对自己不利的就隐匿不报;对于官员的生杀升黜大事,也时常不经奏报便独断专行。大将军徐达把胡惟庸的种种劣迹上告朱元璋。胡惟庸不仅没有收敛,反而收买徐达的敌人陷害徐达,使得徐的告发没有成功。同时胡惟庸在朝廷中不断培植私人势力,并与军界来往密切。一些希望出人头地的投机者纷纷奔走于他的门下,于是在他手下出现了集文臣、武将为一体的小集团。胡惟庸的专权僭越引起了朱元璋的不安,他认为朝臣专权是前代的弊端之一,也是元朝灭亡的重要原因,因此他下定决心,消除这一心腹之患。皇权与相信产生了激烈的冲突。

洪武十三年(1380),朱元璋以“擅权植党”的罪名杀了胡惟庸,并对和他来往密切的一切官员也进行抄家灭族,以后,又加胡惟庸以“通倭”、“通虏”和“谋反”的罪名,不断牵连扩大,几兴大狱,这就是著名的明初四大案之一“胡惟庸案”。到了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长、常遇春、叶升等人也以与胡“交通谋反”被杀。胡案前后延续了十年之久。朱元璋还下令,从此废除中书省,不设丞相,政务由皇帝亲自裁决,并立下法规,嗣君也不得再没丞相,中国封建社会实行千余年的丞相制度至此画上句号。

自秦汉以来,皇权就是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各朝各代都采取各自不同的措施用来加强皇权,进而削弱相权。皇权与相权是一对此消彼长的矛盾,自古封建帝王就不甘心大权旁落,而丞相权力过重则是皇权加强的障碍。于是解决丞相权力过重的2的就成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到明太祖朱元璋时,他大刀阔斧地削弱相权—废除丞相制度,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丞相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消失。

总之,朱元璋为巩固自身皇权,做了许多在当时乃至以后看朱都是很过火的事情。但丞相胡惟庸之死并不只是由于胡的骄横跋扈,而是他的专权。他是朱元璋加强,巩固皇权的一个环节罢了,是朱元璋建立专制皇权的一个牺牲品而已!

 

莆田二十四中学高一(3)  蔡挺

指导老师:林瑞煌

 

教师评语:

    本文从选题上我认为是比较新颖的,作者本来题目为皇权战胜相权,我认为范围过于广泛且不好写成文章,故建议其对题目作一番修改,改为以胡惟庸之死看皇权战胜相权,这样可以从小角色去分析大问题,达到四量搏千斤的效果,文章以胡惟庸之死来深刻揭露胡之死并不完全是其骄横跋扈的结果,而根本原因应该是朱元璋建立专制皇权的结果,是明朝皇权不断集中的必然趋势。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论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