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高考园地>> 专题复习>>正文内容

推荐:专题三 分配

专题三 分配

一、考点提示

1、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

国民收入的分配 财政收入和支出 财政的巨大作用

2、税收与纳税人

税收及其基本特征 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3、我国的银行

银行的产生 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 银行的业务和作用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4、公民的储蓄

存款储蓄及其作用 债券与商业保险

二、复习预测

运用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有关知识、财政赤字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当前正在实施的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运用税收的作用、意义的有关知识分析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性和必经性,提高人们依法纳税的自觉性,增强依法纳税的意识;运用GDP、国民收入等基本概念展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经济建设的成就,对将来我国加快小康社会建设的前景进行预测;综合财政、税收、银行等方面的知识对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等热点问题进行综合性考查。

运用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和职能的知识分析银监会的成立及作用;运用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职能分析中国人民银行出台的一系列通知、规定,特别是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人民币币值稳定等;运用商业银行的业务和信用卡的知识分析电子货币的应用前景和现代信用工具的开发和应用;运用商业银行业务的知识分析工商银行推行的“理财金服务”这一新业务的开展;用储蓄有关知识谈谈对当前“超储蓄”现象的认识;结合银行利率的变化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当前稳健的货币政策。

三、考点具体内容

1.国民收入的分配

①社会总产品,是指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由各部门各行业的劳动者生产出来的产品总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货币来表示的社会总产品,就是社会总产值。

②国民收入,是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以后的那部分净产品,用货币表示就是净产值。国民收人的分配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性质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的,也受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与状况的制约和影响。

③国民收入经过复杂的分配过程,按其最终用途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积累;一部分用于消费。

④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必须处理好积累与消费的关系:首先,在生产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积累和消费部分都应当有所增长;其次,积累基金月消费基金必须同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一致;再次还必须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2.财政收入与支出

①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财政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而进行的社会产品的分配,它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②国家的财政是通过预算实现的。预算是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预算包括财政收入和支出。财政收入是国家通过一定形式和渠道集中起来的资金。财政收入可以概括为:税、利、债、费四种形式。财政支出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的过程。国家预算支出的财政资金就是财政支出。通过对财政资金的分配,国家的各种职能得以实现。

③财政收支平衡是指当年国家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大于支出,略有节余。而财政赤字是指当年财政收入小于支出,出现差额的经济现象。

3.财政的巨大作用

①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

②国家通过财政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③财政可以有力地促进教、科、文、卫事业发展。

④财政有利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⑤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4.税收及其特征

①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人的基本形式。

②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个基本特征。税收的三大特征是紧密相联的。首先,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其次,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总之,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者缺一不可。统一于税法。

5.我国税收的性质及作用

①社会主义国家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税收。这是由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和职能所决定的。

②在我国,税收的作用十分重要:第一,税收是组织财政收人的基本形式。第二,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第三,税收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6,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①纳税人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②在我国,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关税等是主要税种。

③违反税法的行为有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等。

④公民应该具有纳税人意识,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在我国,每一个公民都应培养“纳税人”的意识。

⑤在依法纳税的同时,还应懂得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行使纳税人的权利。

7.银行的产生

银行是依法成立的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它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8.银行的分类及职能

①我国现阶段的银行,按其性质和职能划分,分为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三类。

②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它是在国务院领导下,管理全国金融事业的国家机关,是我国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职能主要是: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实行监督管理;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经理国库;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备、黄金储备。

③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为主要业务,并以银行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企业法人。

④政策性银行是为确保国家大型基本建设和大宗进出口贸易的顺利完成而设立,并向这些项目提供国家政策性专项贷款的专业银行。

9.银行的业务和作用

①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是银行的三大基本业务。

吸收存款是银行的第一项基本业务。银行吸收存款有两个主要来源:一个是企业、事业等单位的存款;二是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发放贷款是银行的第二项基本业务。发放贷款既是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又可以支持工农业生产,促进商品流通,扶持科学技术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办理结算是银行的第三项基本业务。支票、汇票、信用卡是转帐结算中的主要信用工具。

②银行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具有巨大的作用:第一,为我国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是再生产顺利进行的纽带;第二,能够掌握和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为企业和国家作出正确经济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第三,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管理,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10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首次将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作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了专门论述,提出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

当前,推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应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和信用观念,为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奠定坚实的社会伦理基础;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使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与运行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推动社会信用体系的商业化运作,以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完善信用监管和失信惩戒制度,形成有效的失信慑止机制;逐步开放信用服务市场,增加国内信用机构的竞争压力和发展动力,以推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11.储蓄的类型及作用

①广义储蓄包括存款储蓄、购买债券、商业保险及手持现金等。狭义的储蓄是指存款储蓄。

②我国储蓄机构的基本业务是办理活期储蓄、定期储蓄和定活两便储蓄。

③我国对公民的存款储蓄采取鼓励和保护的政策,实行"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储户保密"的原则。

④公民的个人存款储蓄,作为一种投资行为,在国家经济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第一,为国家积累资金,支援现代化建设;第二,调节市场货币流通;第三,有利于培养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12.债券和商业保险

①债券是一种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证据,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商业保险建立在商业原则基础之上,是参与保险者个人意志的体现。

②商业保险一般可分为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两大类。我国商业保险为企业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稳定提供了重要保障。

五、纵横联系

国民收入与财政收入的关系、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见学海导航)

1.“税收”与“利润”、“债务”、“罚款”及“收费”的区别

税收、利润、债务收入、罚款、收费都是或大都是财政收入的来源,但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它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个基本特征。而其他收入形式则不完全具有这些基本特征。

(1)税收与利润的区别

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取得的收入。企业依法上缴税收,不能打折扣,不得讨价还价。

利润在这里主要是指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它是国家以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而取得的收入。利润具有有偿性,而固定性则不明显。这是因为企业作为经营者,有义务向国家上缴利润,但怎样的比例分配,情况会多种多样。可见上缴利润不如税收那样稳定可靠。

(2)税收与债务收入的区别

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债务(国债、外债)不具有强制性和固定性,更不具有无偿性,因为借债是要还本付息的,是自愿的,借多少、何时还债等都不是固定不变的。

(3)税收与罚款、没收财产等的区别

税收和罚款、没收财产等,都具有强制性和无偿性,但罚款、没收财产等不具有固定性。

(4)税收与收费的区别是二者都具有强制性,但收费不具有完全的固定性和无偿性。特别是在我国当前情况下,乱收费的现象比较严重,更不能把二者混同起来。具体地说,税收与收费的区别如下:一是征收的具体主体不同。税收是由国家税务机关(包括海关、农税部门)代表国家征收的;收费是由其他行政或事业单位征收的。二是用途不同。税务机关征收的税款由国家统一支付,用于社会公共需要;各项收费一般采取专款专用原则,除少数作为财政收入外,大多数用于本行业、本部门业务支出的需要。三是特点不同。税收具有固定性,是一种规范的分配;收费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在目前情况下,大多是非规范的分配。

2.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的区别

(1)性质不同。中央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领导力量,是国家机关,是政府的组成部分;商业银行是企业法人,是金融企业;政策性银行是为了确保国家大型基本建设和大宗进出口贸易的顺利完成而设立,并向这些项目提供国家政策性专项贷款的专业银行。

(2)地位不同。中央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依法独立履行职责,不受地方政府和各级政府的干预;商业银行的设立,应当经中国人民银行审查批准,并受中央银行的监督管理;政策性银行着重贯彻着国家产业政策和规划,支持国家进行宏观经济管理。

(3)经营目标不同。中央银行经理国库.发行人民币,它不吸收居民存款,也不向银行之外的企业贷款,不以盈利为目的;商业银行以吸收存款为其发放贷款的主要来源,并以利润为其主要经营目标;政策性银行不以盈利为目标,它实行自主经营、保本微利、不与商业银行竞争等经营原则,它的经营目标是建立健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

(4)职能不同。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能是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经理国库,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备、黄金储备;商业银行以经营工商业存款、放款为主要业务,各商业银行各自职能也有不同;政策性银行主要向国家支持和扶持的行业和项目提供专业贷款。

3.债券与股票的关系

债券是债务人开据给债权人的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证据,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的入股凭证,是股东取得股息的一种有价证券。债券与股票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区别:①性质不同。债券是债权的凭证,它证明持有者对债务享有的债权;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的入股凭证,它证明股东对公司的所有权。②受益权不同。债券的持有者不承担经营风险,到期可获得约定的利息;股票的持有者可以取得股息和红利,股息和红利的多少由公司经营状况决定。③偿还方式不同。债券到期必须偿还本金;股票的持有者不能从公司中退出股金,但股东可以转让、出售股票。

(2)联系:二者都是有价证券,即都是一种表示财产所有权的凭证,都是集资的一种手段,持有者都可凭此获得一定的收益。

4.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

(1)性质和作用不同。社会保险具有强制的、保障的、社会的、行政的、非盈利的特性,其作用是保障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水平;商业保险具有自愿、赔偿、盈利的性质,其作用是使投保的单位和个人在遭受意外损失时,按照经济合同得到补偿。

(2)对象不同。社会保险有法定的社会成员为对象;商业保险一般不作法律规定,全体公民均可自由选择,自愿参加,惟一条件是缴纳保险费。

(3)内容不同。社会保险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疾病保险、待业保险、死亡抚恤以及其他社会保险事业等;商业保险一般可分为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两大类。

(4)费用负担不同。社会保险的费用大多是个人、企业和政府共同负担或由政府承担,它不是以被保险人的需要为依据,而是由国家和有关部门统一规定;商业保险的费用完全由个人负担,是否要购买保险,何时购买,购买什么样的保险,购买多少,为谁购买,完全由参与保险者自主决定。

(5)补偿标准不同。社会保险完全按照国家法令规定的条件和标准执行,既要考虑劳动者原有生活水平和社会平均消费水平,又要考虑在职职工平均工资的提高幅度、物价上涨的因素和国家在一定时期财政上的负担能力;商业保险完全取决于被保险人缴纳保险费的多少和实际受损的性质和程度,严格按对等原则来确定。可见社会保险的补偿立足点是“保障”,而商业保险则着眼于按合同规定“偿还”。

5.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公司债券的关系

区别:(1)发行主体不同。政府债券发行主体是国家;金融债券发行主体是金融机构;公司债券发行主体是公司(企业)

(2)风险状况不同。政府债券是由国家发行的,以国家信誉和财力为担保,由国家承担还本付息的责任,风险最小,安全性最好;金融债券安全系数比政府债券低,但比公司债券高;公司债券风险较高。

(3)收益率不同。金融债券的利率高于政府债券和银行存款,公司债券收益率最高。

(4)流通性不同。政府债券信用度高,流通性强;金融债券不如政府债券流通性强,公司债券流通性较低。

联系:三者都是债券,都是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证据,都是到期还本付息。

6.如何区分金融、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一般了解)

①在市场经济中,一些生产者、经营者积累了大量货币资金,而另一些生产者、经营者又经常发生资金短缺。这样,资金短缺者需要向资金多余者借款,这就需要资金的融通。这种资金的融通,简称为金融。

②资金融通是通过一定的中介机构来进行的。因为,贷款人对借款人的财务状况、业务状况、经济效益的高低、商品的竞争能力、信誉和偿还能力等都需要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否则,就会影响自己资金的安全、流动和收益,这就需要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来为其提供以上的服务;而借款人要借人资金,也需要有专门的机构为其提供所需的资金和其他服务。因此专门从事这项服务的中介机构就应运而生。凡是在借贷双方之间起着中介的作用,从事货币流通、信用活动和资金融通的机构,就称为金融机构。简言之,凡是专门从事各种金融活动的组织均可称为金融机构。

③金融市场是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性工具进行资金融通的场所。所谓金融性工具主要是存款、贷款、股票、债券、票据等融资手段和形式。金融市场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金融市场仅指证券交易所。广义金融市场是所有金融交易活动的总称。

④在金融市场上,由于金融交易的性质、对象、形式、条件和期限等不同,因此,可以从不同角度,将庞大而复杂的金融市场分为不同种类。例如,按金融交易的性质划分,可分为一级市场(发行市场)和二级市场(流通市场),按金融交易的期限来划分,可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等。

7.股票融资与信贷融资的区别)(一般了解)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常会遇到资金不足的困难。这时,就需要向外部筹资。对外筹资有两种方法,一是直接借助市场向社会筹资,这叫直接融资。主要形式有股票、债券、商业票据、预付和赊购等。股票和债券是其中最重要的形式。二是向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申请贷款等,这叫间接融资。银行信贷融资是其最重要的形式。

股票融资和信贷融资的区别是:

(1)信贷融资是企业的外部债务,体现的是债权债务关系;而投票融资是企业的资本金,它反映的是财产所有权关系。

(2)信贷融资是企业的债务,必须按期还本付息,构成企业财务负担;股票融资没有这个问题,购买股票不得退股。

(3)信贷融资是银行提供给企业的信用,没有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权利;而股票的持有者——股东,可以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

(4)作为信贷融资者——银行,它的收益是固定(或根据一定的标准浮动)的利息收入,企业不论经营好坏,都要支付利息;而股票通常是不固定的,它与企业经营好坏有密切关系。

(5)当企业破产清算时,银行给企业的贷款,不论有无担保,都是对企业的债权,可以在股东之前取得清偿权。

9.银行的业务和银行的作用之间的关系

(1).吸收存款是银行的第—项基本业务。银行通过吸收存款为我国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从而保证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2)银行通过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为国家掌握社会经济活动提供信息,为企业和国家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3)银行通过贷款业务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总之,银行的作用是通过银行业务实现的,银行的作用体现和反映着银行的业务。

六、热点解读

〔一〕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 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004年12月3日至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5年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继续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过快增长。这一举措标志着实施已近7年的积极财政政策退出。

稳健的财政政策的核心是:松紧适度,着力协调,放眼长远。具体说就是注重把握“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

控制赤字 适当减少财政赤字和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

调整结构 着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国债资金投向结构。资金安排有保有压,有促有控。对与经济过热有关的、直接用于一般竞争性领域的“越位”投入,要退下来压下去;对属于公共财政范畴的,如农业、就业和社会保障、环境和生态建设、公共卫生、教育、科技等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要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

推进改革 转变主要靠国债项目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建立有利于经济自主增长的长效机制。

增收节支 在总体税负不增或略减的基础上,严格依法征税,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同时严控支出增长,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稳健的第一重内涵是适度 一方面,财政政策力度不大也不小,政府财政支出在保证对经济增长有效刺激的前提下适当减少,政府财政在保证微观主体消费、投资需求不受较大影响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将财政赤字缩减到合理边界。另一方面,这次财政政策的转型不温不火,适用的是“目标明确,小步微调”的宏观调控手法,将政策变化带来的潜在风险化为最小避免经济“一刹就死”的尴尬。

稳健的第二重内涵是避险 规避经济过热和赤字激增双方面的风险,保障经济增长的安全性。

稳健的第三重内涵是公平 稳健的财政政策及时终止了赤字财政政策长期化的趋势,将国债负担交回受益的一代人,这有助于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

此外,在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过程中,中央财政将继续加大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支持力度,重点保证青藏铁路、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重点工程。

经济常识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但是,市场调节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缺陷,这就需要国家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来调节,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手段。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通过稳健的财政政策抑制经济生活中不健康、不稳定的因素,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3.财政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有利于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4.财政赤字是指当年财政收入小于支出,出现差额的经济现象。这种状况可能导致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不平衡,引发通货膨胀。财政收支平衡是指当年国家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这时,财政资金得到充分利用,是理想的状态,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利。稳健的财政政策的第一重内涵是适度,体现了我国财政收支努力向平衡方向发展。

哲学常识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因此,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积极”的和“稳健”的财政政策都是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与我国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

2.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也是人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通货由紧缩转向膨胀,国民经济运行周期低速阶段转向投资明显旺盛,财政政策因此由积极转向稳健,正是上述哲理的具体运用。

3.要坚持适度原则。量变只有在一定范围和限度内,事物才能保持其原有的性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我国投资总量增幅过大,同时货币供应量增长偏快,通货膨胀取代通货紧缩而成为经济运行中矛盾的主要方面;长期建设国债的调减,资金拨付进度有意放缓,我国稳健的财政政策的核心是松紧适度,体现了上述哲学道理。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也能引起质变,是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国债资金投向结构的哲学依据。

政治常识

1.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对国家和社会生活实行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党的基本路线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加强党的建设,要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党中央召开经济工作会议,确定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体现了上述政治常识的道理。

2.国家具有组织经济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职能;我国的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对人民负责,努力为人民服务,是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和工作宗旨。国务院召开经济工作会议,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等宏观调控措施,体现了上述道理。

() 稳步推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

积极稳妥地推进金融体制改革

200516日召开的中国人民银行2005年工作会议指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积极稳妥地推进。要在上午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抓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按照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两家试点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风险管理和内控机制建设,加大考核和持续监管力度。其他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也要不失时机地深化改革。要继续扎扎实实地做好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在国家的支持下,改革产权制度;转变经营机制,真正达到转换机制的目的。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12004826日.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这意味着中国银行由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整体改制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新公司注册资本达1863.90亿元,折1863.90亿股。新的中国银行完全继承了原中国银行的资产、负债、债权、债务和员工,法律地位、业务范围、营业机构、商号商标等也不发生改变。在成立股份制有限公司的同时,中行将成立一套由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和高级管理层构建的现代股份公司治理架构。股权结构方面,中行仍由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代表国家100%控股。在引入战略投资者后,中央汇金将退而成为中行的主要股东。

22004921日,中国建设银行由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制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新成立的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由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建设银行投资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上海宝钢集团公司和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成立后,全部资本由等额股份构成,每股面值为人民币1元。名称为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承继原中国建设银行的商业银行业务及相关资产、负债和权益。

经济常识

1.股份制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它从属的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看它的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中。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银行,能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

2.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等基本特征,加入世贸组织后,中资银行业与外资银行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革,能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有利于应对外资银行的竞争,进而提高其国际竞争力。

3.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加强国家宏观调控,有利于确保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中央政府率先在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改革管理体制,将它们改造成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股份制商业银行,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具体体现。

4.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为主要业务,并以银行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企业法人。对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国有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造,其实质和核心是转换经营机制,有利于获得更多的银行利润。

哲学常识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面对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间的激烈竞争,中央政府决定对中资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造,有利于其获得更多的银行利润,应对挑战,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做法。

2.唯物辩证法认为,客观事物内部的矛盾双方,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由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力量上超过矛盾的次要方面,在地位上支配着矛盾的次要方面,起着主导作用,所以,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造,其控股权掌握在国家手中,这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

政治常识

国家具有组织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职能。中央政府率先对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造,是国家履行经济职能的具体体现。

(三)适时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

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410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1.98%提高到2.25%,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8%,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利率也相应调整,中长期上调幅度大于短期。同时,进一步放宽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允许存款利率下浮。这是我国自、1994年以来首次提高银行存款利率。

20041029日是我国上调利率的第一天,由于银行利率调整,股市出现波澜。

经济常识

1.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为限度。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能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叫做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既不利于经济发展,也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当前,我国经济偏热,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的威胁明显存在,上调利率正确反映了目前的物价水平,有利于稳定物价,抑制通货膨胀,有利于人民生活的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所以,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不仅要求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而且需要国家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同时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上调存贷款利率标志着我国宏观调控正在由行政手段,转向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和市场手段来实施,有助于克服市场的弱点和缺陷。

3.股票价格与预期股息成正比,与银行利率成反比。上调存贷款利率会引起股市变化。

4.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它在国务院领导下,是管理全国金融事业的国家机关,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领导力量。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中国人民银行提高存款利率,有利于提高居民的存款利息收入,有助于稳定居民储蓄。

哲学常识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中国人民银行上调存贷款利率符合当前经济运行情况,有助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

2.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中国人民银行提高存贷款利率,会影响到股市、汇市、车市、房地产市场等,也会影响居民的投资行为、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经济的运行。

3.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这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国人民银行上调存贷款利率,是上述哲理的具体运用。

政治常识

1.组织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对内职能。中国人民银行上调存贷款利率,是国家组织经济建设、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具体表现。

2.对人民负责原则是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的一项重要原则。中国人民银行上调存贷款利率,是为了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四)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同时又是道德经济。诚实信用是现代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精神。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首次将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作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了专门论述,提出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当前,推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应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和信用观念,为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奠定坚实的社会伦理基础;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使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与运行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推动社会信用体系的商业化运作,以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完善信用监管和失信惩戒制度,形成有效的失信慑止机制;逐步开放信用服务市场,增加国内信用机构的竞争压力和发展动力,以推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如何建立信用的问题涉及的相关知识点

1、企业在一切经济活动中要诚实守信,树立企业良好的信誉和形象(第三课企业经营者部分)

2、企业经营者要树立包括诚实守信在内的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第三课企业经营者部分)

3、遵守包括诚实信用在内的职业道德是每一个劳动者应该履行的义务。(第四课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

4、作为市场交易主体的经营者和消费者,在交易活动中,必须遵循市场交易的原则,包括诚实信用。(第七课市场交易原则部分)

5、社会主义国家有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职能,要加强包括诚实信用在内的公民职业道德建设。(第一课国家职能部分)

6、国家应该建立健全相关的信用机制(结合时事资料和国家政策)

7、国家要坚持依法治国原则,依法制约和惩处不守信用的行为(第二课依法治国部分)

七、能力训练

(一)、最佳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04年8月24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金融财税投资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及政府管理体制的创新,健全了宏观调控的制度保障,丰富了宏观调控的手段,促使宏观调控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社会环境中更加及时、灵活和有效,新形势下调控的体制联动效应已经初步形成。据此回答1—2题。

1.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主要应依     为主。

①道德手段 ②法律手段 ③经济手段 ④行政手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宏观调控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社会环境中更加及时、灵活和有效

A.能使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得以发挥 B.能使市场作用完美无缺地发挥 C.才能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D.就能消除市场的种种缺陷

2004年12月3日—5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5年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所做出的重要决策,是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需要,是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需要。据此完成3—4题。

3.上述材料说明

①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不断加深 ②我们党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不断提高 ③我们党履行国家职能的能力在不断提高 ④国家积极履行经济职能,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从唯物论角度看,上述材料体现了

A.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改造的 D.整体与部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2004年12月6日《中国青年报》载文指出,中国实施了7年的积极财政政策终于功成身退,中国经济进入繁荣期是积极财政政策淡出的决定力量。据此回答5—7题。

5.中国经济自2002年开始走出低迷,显现复苏现象,整个国家经济增长已步向繁荣期,因此扩张性财政政策淡出,稳健财政政策介入势在必行。这一做法体现的哲理是

A.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应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C.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对事物的变化发展有重要影响 D.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6.从近3年长期国债发行量就可窥见积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过渡到财政和货币政策双稳健之一斑:2002年至2004年国债发行量分别是1500亿元人民币、1400元人民币和1100亿元人民币,依次递减,且递减幅度加大。由此看来

A.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B.积累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就能揭示事物本质 C.客观规律性始终制约着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D.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更深刻、更可靠

7.防止2005年经济出现大起大落,最根本的是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此国家必须

A.加大对企业的直接干预力度,搞好市场资源调配 B.切实加强政治统治职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C.履行好经济管理职能,创造良好的政策氛围 D.降低对市场的调控力度,主要依靠市场进行调节

2004年12月3日—5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支持力度,增加对社会事业的投入,加大对重点领域的科技投入。据此回答8—9题。

8.上述材料表明

A.国家组织经济建设,可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是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职能 C.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与政策是国家经济职能的重要方面 D.我国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现代科技事业

9.加大对重点领域的科技投入,其哲学依据是

A.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届性 C.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D.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来决定

2005年1月10日《经济日报》载文指出,面对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环境新变化和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必须以科学发展观引领财政政策新思财政政策由“积极”转向“稳健”势在必行。据此完成10—12题。

10.上述要求符合的哲理是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②科学的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发展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④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11.积极的财政政策曾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付出了国债规模迅速膨胀、国债投资效益递减等成本。这说明

A.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就能正确解决矛盾 B.矛盾具有普遍性、客观性 C.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D.认识了现象,也就认识了事物的本质

12.下列措施属于稳健的财政政策的有

①在结构优化中控制压缩支出规模 ②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③尽可能压缩财政赤字和国债发行规模 ④使财政支出等于财政收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05年1月5日《人民日报》报道,我国计划投资830亿元,在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地区拦沙造田。根据相关规划,到2020年,我国将在黄土高原建设淤地坝16.3万座,拦截泥沙400亿吨,淤地造田750万亩。拦沙造田可促进黄土高原地区3300万亩坡耕地退耕还林,平均每年为当地农民带来930亿元的收入。据此完成13—15题。

13.从经济学角度看,上述事实说明

A.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 B.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C.财政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而进行的社会产品分配 D.国民收入的分配受客观经济条件的制约

14.上述事实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事物 B.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 C.实践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D.客观条件妨碍着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15.从政治学角度看,上述事实说明

A.统治阶级的阶级性质决定着国家性质 B.我国积极履行经济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C.政治统治职能是国家最重要的职能 D.国家机构是实施国家职能的载体

2004年11月11日召开的第二届国际金融论坛年会指出,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两家试点银行已基本完成了公司治理改革方案、股份公司章程(草案)、“三会”议事规则、董事会附属委员会议事规则等法律文件。建设银行已成功引进中海油、长江电力和国家电网为首批候选发起人。据此回答16—17题。

16.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公司治理改革方案的出台

①有利于提高其经济效益 ②能搞好搞活所有国有经济 ③直接带来了其总体效益的提高 ④有利于其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④

17.建设银行引进中海油、长江电力和国家电网

①会动摇建设银行的公有制性质 ②能直接带来建设银行利润的增长 ③有利于提高建设银行的资本充足率 ④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004年10月19日《市场报》载文指出,要建立现代产权制度,重塑产权主体。在关于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的探索中,大家公认实行股份公司制是国有商业银行产权改革的较好形式,它将非国有股份引入国有商业银行,让非国有资本股东与国有资本管理人员共同负责对商业银行经营者的选择和监督。据此回答18—19题

18.国有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公司制改革

①有利于实现社会资金的优化配置 ②有利于扩大国有资本的支配范围 ③表明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多样化 ④是国家宏观调控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结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的目的是

A.促进不同所有制经济的公平竞争 B.增加居民的投资和增收渠道 C.促进我国银行业的对外开放 D.提高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和控制力

2004年10月19日《人民日报》报道,国有商业银行和资本市场的改革均迈出重要步伐,中行和建行参照国际通行做法进行了股份制改革,预计这两家银行将于明年上市:不仅如此,其它两家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改革也在进行中。据此回答20—21题。

20.把中行、建行改制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不会改变其公有性质,这是因为

A.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 B.内因决定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能顺利解决一切困难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可以转化的

21.农村信用合作社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

①其主要业务是经营农村信贷业务 ②以获取高额垄断经营利润为目标 ③坚持为“三农”服务的方针 ④是联系农民群众的金融纽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04牟8月27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中国银行此次采取的依然是传统的国企股份制改造方式,是一场没有阵痛的改革,离市场化的要求还很远,更为艰巨的改革还在后面。政企分开、机构改革、竞聘上岗、引入战略投资者和上市等一系列问题,每一个环节的改革都将充满着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据此完成22—23题。

22.上述材料启示我们,对国有商业银行改革

①应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②应实行规范的公司制形式 ③目的是吸引更多股份入股 ④应以市场化为目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3.上述材料蕴涵的哲理是

A.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B.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C.新事物在力量对比上总是强于旧事物 D.抓住了主要矛盾,其它矛盾也就迎刃而解、

二、非选择题

1.2004年10月22日人民网报道,国有独资的身份使得农业银行“所有者缺位”、产权不明晰、权责不明确,难以摆脱各种行政干预,难以形成以利润为核心的自我发展的运营机制。同时,单一国有制所形成的呆板、僵化的经营机制所带来的是大量的不良资产、严重不足的资本金比率和缺乏竞争力的经营效率。

针对上述现象,运用所学经济常识知识,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

答:①依靠科技进步,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拓展金融服务产品,优化结构,转换经营机制。

②中国农业银行针对单一国有制形式,要加大股份制改造力度,逐步将农业银行改造成为国家控股、企业入股、个人持股的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吸纳非国有股和投资者资本的注入,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以缓解资本金不足的问题,使其真正为盈利的目标而经营。

2.2004年8月27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维护金融和社会稳定,全面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事关整个金融改革的成败,事关我国民族金融的兴衰,事关我国经济发展的全局。

(1)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会不会动摇其公有性质?

答:①公有制实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如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都可以利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股份制应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②股份制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是看它从属的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看它的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中。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如果园家和集体控股,它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实现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

③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有利于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化解金融风险,有利于降低其不良资产,有利于获更多的银行利润,有利于壮大国有经济的力量。所以,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不会动摇其公有性质。

(2)上述材料蕴涵了什么哲理?

答:

3.2004年12月3日—5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由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调整为稳健的财政政策,是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一项新任务和重要举措,也是对我们的一次新考验,将为我们在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积累宏观调控的新经验。

(1)谈谈你对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财政政策的认识。

答:积极的财政政策也被称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其特点是增加财政支出,反之则被称为紧缩性财政政策,其特点是减少财政支出。这二者中间的政策就是稳健财政政策,它的最大特点就是财政收入增长要适度。

(2)财政政策从积极转向稳健体现了什么道理?

答:体现了国家通过财政收入和支出可以控制经济运行。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发展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应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和减少税收,来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但在当前经济情况下,我国不但存在局部地区、行业投资过大、经济过热的问题,也存在着农业、能源交通、高科技产业、消费服务业等投资不足的现象。这就要求在制定实施宏观调控政策时应区别对待、分类指导,采取有保有控的中性财政政策,只有这样,财政政策的宏观调控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4、用经济常识,分析诚信意识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答:第一,诚实信用是市场交易的重要原则,树立诚信意识有利于实诚经济规范有序发展。

第二,树立诚信意识有助于企业形成良好的信誉和形象,从而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第三,诚信意识有利于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5、用哲学常识,说明为什么应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

答:第一,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对市场经济的规范发展又促进作用。

第二,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良好的信用关系到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维护。

第三正确的价值观对我们的生活工作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诚信意识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

6、用政治常识,说明应如何形成和发展社会信用制度。

答:第一,国家应认真履行文化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打击违背诚信的不法行为,确立诚信制度。

第二,国家机构应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原则,通过法治与德治的结合,在全社会树立诚信意识

7、 用经济学有关知识,谈谈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构成以诚实守信为重点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必要性

答:第一,诚实守信是价值规律中等价交换原则和市场经济平等性的要求。

第二,诚实守信是企业经营者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维护公平竞争的基本要求,也是对劳动者职业道德的要求;

第三,诚实守信是市场交易原则的基本内容;第四,诚实守信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8、十六大报告要求我们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良好的社会信用是建立规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保证,为此,要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加快建立企业、中介机构和个人的信用档案,使不良行为付出代价,名誉扫地,直至绳之以法。广泛采用现代化监管手段、综合利用有关信用的信息网络资源,实现互连互通,网络共享。

问题:上述材料体现了市场交易的什么原则?对这一原则予以简要说明。

答:①体现了诚实信用原则。

②诚实信用是现代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精神。诚实信用不仅有利于稳定市场经济秩序,为生产经营者提供良好交易环境,而且可以为声、生产经营者带来经济效益,提高销售者的信誉,使消费者信任销售者,从而使生意兴隆。如果缺乏诚实信用,任凭掺杂使假等违背市场交易的行为泛滥,市场交易秩序就得不到维护,正常的交易活动就无法进行。因此,市场需要诚实信用,市场呼唤诚实信用。

9、某沿海开放城市近20年来经济发展成绩卓著。但近几年来由于一些企业走私造价、偷税骗税严重,导致该地区经济秩序混乱,地方信誉急剧下降,几千家企业外钱。对此,当地政府提出重建信誉,重塑形象,着手改进政府工作,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开始重新赢得社会信任。

问题:试论“城实守信对发展市场经济的作用?

答:①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应坚持着一原则。

②坚持诚实守信原则有利于保护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10、据《市场报》报道,广州一家商店在抛售一批童装时写了一块招牌:衣服虽有小毛病,小孩穿着不要紧,对折降价。同时店员主动把毛病指点给顾客:这件有个小污点。这个地方有点脱线这里贴画不太正,看不大出来,到底是便宜一半呢!听了这些话,许多过路客积极挑选,使童装很快就售完了。对于商家这样的推销方法有两种不同看法。

甲:商家认为“小孩穿着不要紧”,违背了“市场交易,童叟无欺”的公平原则。

乙:商家敢于言“短”,以诚招客,坚持了诚实信用原则。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答:①甲的看法是错误的,公平就是公平交易,明码标价,秤平尺足,童叟无欺。公平原则是要求经营者在销售商品的质量、数量、价格上对不同的购买者不能以相同的标准对待。“小孩穿着不要紧”则是对生活消费标准的一种看法,不属于交易原则问题。

②乙的看法是正确的。商家把折价销售的原因如实告诉顾客,打消了顾客的疑虑,取得了顾客的信任,这正是坚持了诚实信用的原则,诚招天下客。这表明诚实信用可以提高销售者信誉,使消费者信得过销售者,从而使交易活动客来如云,生意兴隆,效益提高,买卖越做越大。相反,土国缺乏诚实信用,任意掺杂使假,以次充好,假冒伪劣,即危害市场秩序又失信于消费者,最终必将受到惩罚。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专题复习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