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高考园地>> 高考分析>>正文内容

重基础运用、考分析能力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文综考试一结束,就有学生对我说:“老师,今年没有出太多的时事政治”。等到晚上,我拿到试卷,才发现和学生所言不同。在客观题部分只有242829题没有与时政结合,其余的题都与当前的时政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在这些题里,有直接考时政热点的,如“家电下乡”这道题,我们给学生考过多次。但有部分学生只记时政的经过,而没有深入了解“家电下乡”的原因、过程及目的。所以在给出的选项中,就容易误选“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还有几道选择题,也都从不同的角度突出的时政热点。如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考核,正渗透了航天精神、奥运精神、抗震等。这说明学生还是没有将课本知识同时政热点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更不能有效的解读资料所给的信息。所以命题人认为很好拿的分,却让学生一错再错。

还有一类题,是学生对知识点没有系统记忆,而且对所学的相近知识复习的不细,没有进行认真的区别,一旦试题中出现了考查几个知识点的关系时,就会无从下手。例如第28题中的第一个选项中有实质、质变和量变三者出现,而且语言叙述又比较复杂,有的学生就觉得难以判断。实际上我们发现这句话的主语是说“变化发展的实质是……的量变”,根据量变前面有一个“的”字,就可以断定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变化发展的实质是量变”,这时我们就能判断这句话是错误的,因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还有一类题,是学生复习了,也是经常被学生反复记忆,但没有进一步深入本质。对这类题,命题人一旦将选择肢用较为复杂的语言来表达时,就会有考生在这里失分。例如试卷的第29题,关于矛盾的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一般来说考生都知道,但在谈及对二者的认识时,就会有学生分不清必然和偶然的关系。(当然书本知识并未叙述这两者的关系),这必然要求学生学会理解、分析知识点。

对于考试中心认为很简单的题为什么考生却容易丢分呢?我想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知识体系不全。例如第32题,虽然问题的落脚点是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活动原则,但选择肢却是考查学生能否准确的掌握这一知识体系。如果对体系知识只是一知半解,那么在这题上必然会丢分。

这次考试主观题也比较凸显时政热点,如三农问题、30年改革辉煌成就、保民生、产业结构调整等。其实,这些热点,作为毕业班的老师都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训练过。但学生的主观题得分都不是很高,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思维定势在做怪。在文综试卷中,第38题一般都是政治,常是三问。基本是有经济学、哲学、政治常识各一道,而今年的38题却给出了四个问题,所以有的学生自然就把第三题作为政治常识来判断。把自己对党的知识点就一股脑的都搬出来:民主执政、科学执政……,其实仔细分析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因为这两个知识都在说党执掌政权的情况,而第三问重点让我们回答党怎么解决农民脱贫致富问题。很明显这是考生将最基本的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同党的执政地位没有理解,在运用是就死扣材料,把记熟的原理生搬硬套,就导致将一道经济学题错误的判断为政治常识,结果丢分很多。

二是不管材料内容是否变化,对做过的题盲目照搬现成答案。如第39题的第(7)问。我们在一轮中做过类似的题。但在高考中材料变了,问题也变了一些。但学生就将现成答案照猫画虎,所以丢分很。

三是对一些典型题型,只是机械的记答题方法,实际运用能力差。如39题的第(6)问是图表题,我们教学生的方法是横看纵看加注角,比较分析出结论。但学生在做题时,就乱了章法,这题如果先单独考查甲地在78年和07年三产业的变化,很快就能得出三产业的变化。然后在将甲与全国的数据做比较,就能得出每一产业的特点。由此,也就不会丢那么多分。

 

 

     文综考试一结束,就有学生对我说:“老师,今年没有出太多的时事政治”。等到晚上,我拿到试卷,才发现和学生所言不同。在客观题部分只有242829题没有与时政结合,其余的题都与当前的时政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在这些题里,有直接考时政热点的,如“家电下乡”这道题,我们给学生考过多次。但有部分学生只记时政的经过,而没有深入了解“家电下乡”的原因、过程及目的。所以在给出的选项中,就容易误选“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还有几道选择题,也都从不同的角度突出的时政热点。如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考核,正渗透了航天精神、奥运精神、抗震等。这说明学生还是没有将课本知识同时政热点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更不能有效的解读资料所给的信息。所以命题人认为很好拿的分,却让学生一错再错。

还有一类题,是学生对知识点没有系统记忆,而且对所学的相近知识复习的不细,没有进行认真的区别,一旦试题中出现了考查几个知识点的关系时,就会无从下手。例如第28题中的第一个选项中有实质、质变和量变三者出现,而且语言叙述又比较复杂,有的学生就觉得难以判断。实际上我们发现这句话的主语是说“变化发展的实质是……的量变”,根据量变前面有一个“的”字,就可以断定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变化发展的实质是量变”,这时我们就能判断这句话是错误的,因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还有一类题,是学生复习了,也是经常被学生反复记忆,但没有进一步深入本质。对这类题,命题人一旦将选择肢用较为复杂的语言来表达时,就会有考生在这里失分。例如试卷的第29题,关于矛盾的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一般来说考生都知道,但在谈及对二者的认识时,就会有学生分不清必然和偶然的关系。(当然书本知识并未叙述这两者的关系),这必然要求学生学会理解、分析知识点。

对于考试中心认为很简单的题为什么考生却容易丢分呢?我想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知识体系不全。例如第32题,虽然问题的落脚点是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活动原则,但选择肢却是考查学生能否准确的掌握这一知识体系。如果对体系知识只是一知半解,那么在这题上必然会丢分。

这次考试主观题也比较凸显时政热点,如三农问题、30年改革辉煌成就、保民生、产业结构调整等。其实,这些热点,作为毕业班的老师都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训练过。但学生的主观题得分都不是很高,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思维定势在做怪。在文综试卷中,第38题一般都是政治,常是三问。基本是有经济学、哲学、政治常识各一道,而今年的38题却给出了四个问题,所以有的学生自然就把第三题作为政治常识来判断。把自己对党的知识点就一股脑的都搬出来:民主执政、科学执政……,其实仔细分析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因为这两个知识都在说党执掌政权的情况,而第三问重点让我们回答党怎么解决农民脱贫致富问题。很明显这是考生将最基本的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同党的执政地位没有理解,在运用是就死扣材料,把记熟的原理生搬硬套,就导致将一道经济学题错误的判断为政治常识,结果丢分很多。

二是不管材料内容是否变化,对做过的题盲目照搬现成答案。如第39题的第(7)问。我们在一轮中做过类似的题。但在高考中材料变了,问题也变了一些。但学生就将现成答案照猫画虎,所以丢分很。

三是对一些典型题型,只是机械的记答题方法,实际运用能力差。如39题的第(6)问是图表题,我们教学生的方法是横看纵看加注角,比较分析出结论。但学生在做题时,就乱了章法,这题如果先单独考查甲地在78年和07年三产业的变化,很快就能得出三产业的变化。然后在将甲与全国的数据做比较,就能得出每一产业的特点。由此,也就不会丢那么多分。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教学设计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