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高考园地>> 专题复习>>正文内容

专题二:生 产


一、考点指南
本专题是经济常识重点专题之一,涉及的考点多,与现实联系的热点多。在近几年高考中都涉及这一专题内容,这几年考查了本专题中的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支配范围的含义、国有经济的实现形式、国有企业的构成的变化、企业的经济效益、下岗失业、国有企业如何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等问题。根据所考内容和对今年社会热点的分析,在2005年复习中重点注意如下知识和问题:
1
.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地位和作用。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十六大报告对今后怎样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加国有企业的竞争能力做出了具体的部署。可运用国有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说明搞好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的现实意义;坚持用三个有利于标准说明怎样在深化国企改革方面迈出新步伐,加强国有经济控制力;从提高经济效益角度分析大力推进企业技术进步与创新的正确性。可能从经济结构、资产重组、实现形式、体制与技术创造等角度考查国企改革。
2
.正当竞争。运用正当竞争与不正当竞争等知识,分析克服地方保护主义,维护公平竞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注意市场经济中的一些不正当竞争手段的表现。
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运用农业的地位、作用等知识,分析党和国家十分重视三农问题的原因,实施科教兴农”“农村税费改革十届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的,明年全部取消农业税的正确性和必要性;加大扶持农业的力度,增加农民收入的意义。
4
.走两高一优的农业之路,是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运用这一知识说明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必要性,分析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必须依靠科技与技术的重要性。
5
.三大产业的关系。围绕我国农业生产率低,工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等现状,说明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及措施。尤其要突出工业的地位、支柱产业的作用,并围绕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分析十六大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这一战略决策的正确性和必要性。
6
.社会保障制度。运用社会保障制度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十六大关于深化分配体制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分析说明党和国家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性和途径。
二.考点提示
1
.企业和经营者
⑴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及其作用,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⑵企业的经营者: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企业经营者的素
2
.产业和劳动者
⑴三大产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⑵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扩大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劳动合同制度,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三.考点梳理
1
.企业及其作用
市场上从事交易活动的组织和个人,称为市场主体。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
企业是以赢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依法成立,有必要的财产,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组织,就是企业法人/
企业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讲,企业素质的高低,企业是否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状况的好坏和社会的长治久安。企业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是主要参加者;是直接承担者;是主要力量。

2
.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
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依法成立的由法定数额的股东所组成的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这是公司区别于其他类型企业的显著特点。
公司作为一种经济组织,以盈利为目的,区别于其他非企业法人。
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国两种法定的公司形式。
以建立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的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3
.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经营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对于壮大国有经济,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⑴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①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的关键领域和重要行业处于支配地位,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
②具体作用(略)
⑵必须进一步搞好、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应注意分析原因)
⑶如何进一步搞好、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
①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要是靠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
②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最主要的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股份制改造,强化科学管理。要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实现股份制。同时,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形式,建立规范的监督机制。
③要集中力量抓好一批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具有经济规模和竞争力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主要是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
4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是一个相对值,就是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一是依靠科技进步;二要靠科学管理。
5.
竞争与优胜劣汰
⑴企业的竞争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产品品牌的竞争,表现为企业信誉和形象的竞争。中国的企业要在国内外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树立名牌意识,以产品的质量和优质的服务树立企业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⑵企业的兼并和破产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是把国有企业推向市场,让其参与市场竞争,接受优胜劣汰选择的有效形式,符合社会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⑶经济结构不合理是国有企业发生兼并、破产的重要原因,而兼并、破产又是调整经济结构的有效途径。兼并和破产对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对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以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6
.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
国有企业经营者在企业中处于中心地位,统一指挥全面负责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管理工作,对企业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负全面责任,享有企业管理工作的决策权和生产指挥权。
企业经营者的中心地位和作用必须建立在民主管理的基础之上,必须正确处理企业与国家、修炼与职工的关系。
7
.企业经营者的素质
企业经营者的素质对企业经营管理状况和企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企业经营者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还必须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
8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表现在: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应当看到,农业仍然是制约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农业生产,任何时候都不能削弱。
发展农业,必须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农业之路,为此: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四靠产业化经营;五靠结构调整;六靠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等。
此外还要积极发展乡镇企业,推动城镇化进程,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增加农民收入。
9
.工业是国民经济主导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这种主导作用主体现在:(略)
应该看到,我国工业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还有差距,实现工业化仍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任务。发展工业要走新型工业化路子(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10
.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是凭借一定的物质技术装备,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服务的各种行业的总称。
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地推动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可以显著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可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当前,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要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11
.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
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由劳动者享有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构成,是通过劳动者实现权利与履行义务体现出来。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不可分割的。
12
.劳动合同制度
劳动合同制度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劳动关系并确立双方权利与义务的协议。签订劳动合同,必须遵守平等自愿原则,协商一致的原则和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原则。
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势在必行的选择。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可以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可以增强劳动者的竞争意识,促进劳动者自身素质的提高;可以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是维护劳动者权利与义务,体现主人翁地位的法律保障。
13
.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是由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而提供求助和补贴的一种制度。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内容。我国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是深化企业改革,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必要条件;也是增强企业活力的客观要求;还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定的根本性措施。
四、知识整合
明确以下知识之的联系:
1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和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技术作用的关系
提示: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提高其效益和竞争力,充分发挥其技术作用,有利于强化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2
.法人、企业法人、法人企业、非企业法人的关系
3
.企业的经济效益与企业信誉和形象的关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效益好的企业无疑是信誉好、形象好的企业。这就说明经济效益与企业的信誉形象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首先,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必备素质,是企业产生经济效益的无形资产。所谓品牌效应的产生就是这种无形资产的作用。其次,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本身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的无形资产,因为企业的信誉和形象集中表现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具有良好的信誉和形象的企业,其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较高,因而其价值含量也必然高,在市场交易中理所当然可比同类其他企业带来更多利润。再次,良好的信誉和形象产生有价值的品牌,这无疑使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和资产扩张比其他产生更具优势,可以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4
.三大产业
⑴三大产业之间的关系:三大产业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首先,后面的产业都是在前面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出现的。其次,三在产业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农业的发展为二、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人力物力等;工业为第一、三产业提供技术装备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又为一、二产业的发展提供务。
⑵三大产业存在的问题及调整方针。目前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素质不高,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因此,要大力加强第一产业,继续加强基础工业,大力振兴支柱产业,提高工业整体素质,并且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发展第三产业,重点发展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行业。
5
.社会保障制度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市场经济体制的关系
⑴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公有制条件下,劳动者是生产资料的主人,是国家的主人,这种主人翁地位决定了必须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权利,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⑵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对我国分配制度的一种补充。由于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尤其是按生产要素进行的分配,会导致个人收入差距拉大,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体现兼顾公平,必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以解决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问题。
⑶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市场经济条件下,激烈的市场竞争,必然会导致一些破产、倒闭企业的职工失业,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可以缓解由此对社会造成的压力,保障社会稳定和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
6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六导作用的区别
⑴角度不同。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是从所有制性质角度而言的,是指国有经济对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加快现代化建设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它保证国民经济的平衡运行和正确的发展方向。而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从行业划分角度而言的,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与进步,同工业发展与进步密不可分,工业保证各部门的生产在先进技术基础上不断发展,从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⑵具体表现不同。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具体地说,第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占支配地位;第二,国有经济要提高自己的整体质量和竞争力,引导和影响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在国内外竞争中不断壮大。而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表现为:它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先进的技术装备;提供能源和原材料;为满足人们生活需要提供各种消费品;它是国家积累的主要来源;也是加强国防的重要条件。
7
.劳动合同制度与劳动者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五、热点解读(略)
1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2
.增加农民收入
3
.新型工业化道路

4.就业问题
5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专题复习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