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德育>> 班级管理>> 教育个案>>正文内容

言说教育之二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1、教育的根本在培养人,让人成为最好的他自己应该是教育的最高追求。而我们当前的教育中存在一个极为不当的行为是,用一个标准和模式培养人。

2、当今社会,文化的"麦当劳化"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影响深远的现象,功利化、标准化、批量生产、通俗化是其主要的特征。这种现象对教育也产生的巨大的影响,使得教育出现了"庸俗化"的倾向。教育是"百年育人"的事业,不可以以按期的功利效益来衡量的,所以教育的"麦当劳化"决不是一件好事。

3、孩子的成长过程是不能由旁人来代替的,教育要促进孩子的成长,需要创造让孩子自己尝试、实践的过程,只有真实的体验,才会有真正的成长。

4、教育需要注意细节,细节往往是教育的良机;但是教育又不能纠缠于细节,教育必须从宏观着眼,注意学生的长远发展,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

5、课程改革的关键点在于强化课程的生成过程,而强化课程的生成过程,关键在于寻求探究与传授的平衡点,在于寻求纪律与自由的平衡点,找到了这个平衡点,改革成功的可能性就在眼前了。这是课程改革中的一个的认识。

  而这一观点让我相起了阿基米德的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谁都不会怀疑这一观点的正确性。但问题是,到那去寻找这个"支点",这个"平衡点"!如何找到它,如何利用它。就象"阿基米德点",是不容易找到的。

6、倾听,在倾听的基础上实现心灵的沟通,是教育的重要的前提条件,而我们的许多教师缺少的就是倾听,因而也就无法实现师生心灵的沟通,也就没有了教育。过多的教师独断,是当前教育的一大弊端。

 7、在尊重学生的人本教育理念引导之下,教育中"和善"之气越来越浓,甚至出现了"学生是教育服务的上帝"的说法。当把学生作为上帝对待时,"和善"得没有原则时,教育还是教育吗?

8、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学会发现自己的"不懂",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环节。  

9、生命的成长价值就在于对明天的情感,对未来的信心。只有充满情感,满怀信心地不断努力,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操作、不断地创造,才会让生命不断地绽放灿烂,让人生不断拥有新的辉煌。 

 教育的价值在于让学生树立起对明天的情感,对未来的信心,对自己的信心,对生命的期待。而这种信心,这种期待必须在成功的体验中才能形成并不断得到强化,所以教育应该记住: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10、不要怕学生出错,发现学生的错误,并以适当的方法去帮助、指导学生去改正错误,正是真正的教育所在。在这个意义上,教室、学校正是学生可以出错的地方,出错,是学生特有的权力。当学生在学校里学会了如何找出错误,学会了如何改正错误时,教育的目的也就实现了。

11、道德水平的提高,道德修养的提升是一个修炼过程,是内在生成的过程,需要在真实体验中来实现的。而我们当前的学校德育却很少关注学生的道德体验,而更多的是一种知性教育,以知识的传授代替生活体验,德育的真正目的难以实现。

  学校德育的改革的方向应该是德育的生活人化,品德修炼的体验化,为此必须彻底改变当前学校德育的知性化特征,以实践化、化验化取代知性德育。

12、教育理论研究要转化为实践指南,必须实现理论思维模式的转化,要把理论设想进一步转化为"工程蓝图"、"工艺流程"、"技术要点",转化为可操作的流程和步骤,只有这样,理论才能成为实践有效的指南。在教育研究中,我们也需要区分基础理论与操作技术。

13、在课堂教学中有意地适当地留白,留出不完整之处,留出一些问题、疑问,留出破绽,可能激发起学生追寻答案,追求完美的心理内驱力,促使学生更深入地学习和思考相关问题,并获得解答。在这一过程中,也就促进了学生智能的发展。

所以,课堂教学应该是从问号走向问号,从一个问号走向更多的问号才对,这对学生智能的发展才会更有效。而从问号开始,结束于句号的课堂教学,就难以激发学生的深入学习和进一步的求知的欲望,不是一个理想的课堂状态。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们常常是追求从问号到句号的教学效果,却没有想到,这恰恰是降低了教学效果的缺陷所在。

14、教育要关注学生不同生命阶段的"生命命题"。学生的生命命题就是学生生活中关注的焦点问题,是学生生命发展中的需求与现实社会之间的矛盾而导致的问题。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年龄阶段,学生所而对的问题,所关注的焦点是不同的,也就是说,"生命命题"是有时代性和年龄特征的,教育要针对学生的"生命命题",要适应学生的生活需求。这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目标。教育应该帮助学生学会独立地自己成长。

15、教育中存在一个对以克服的矛盾:教育理想与现实社会之间的矛盾。社会的逻辑是远比教育逻辑要强大的多,教育在强大的社会逻辑面前往往显得无能为力。但教育需要"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教育如能引起学生对现存的社会逻辑的思考,甚至批判,教育也就发挥大作用了。教育、教师要成为学生童年美好记忆的瞬间,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道风景线。

16、康德主张:人才是目的。所以康德在他的哲学体系中,在理性推到极致的高度的同时,为人的情感、道德、宗教预留了一个位置,一个无法取代的位置。一个极为强调理性的哲学家,却把“头项的星空”和“人类的道德律”列入最为崇敬的“事物”,说明了什么?理性是不能取代感性与德性的!

  这给我们和启示是,教育必须以人为目的,以人的发展为目标,以成人为已任。学校教育不能只看到知识,看到分数,必须为“人”留出位置来,为情感教育、道德教育、美育留出位置和时间。人的生命是由知性(理性)、感性(情感)和德性(道德)共同构成了,少了感性、德性的教育不是人的教育,只是一种工具教育。而我们当前教育的最大的弊端就在于此!

17、教育的价值在于关注人的生存活动,在于增进人的生命意义,所以教育需要具有终极关怀的超越功利的意识才成。功利化的教育是与此相悖的,而这恰恰是当前教育的现状。

18、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所教的内容,让学生作为一种珍贵的礼物来接受,而不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去负担,更为重要的是,不要让教育成为一种强迫的行为。

19、教育是文化的产物,而文化又是教育的结果。对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理解必须放到文化背景中去理解,才能真正把握教育。中国的应试教育与中国科学文化关系密切,是人才评价标准、用人制度使然。   

20、当今教育中有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教育越来越发达,人们受教育的年限和水平越来越高,可是人的道德堕落现象也越来越多,由此引发了众多的社会问题,而且是国际性的问题。如丧失自我,迷失人性,信仰失落等等。我们的教育"造就"了许多具备技能和知识的"野蛮人",古典教育所崇尚的"有教养的公民"似乎成了一个遥远的教育之梦。

  这是一个教育的悲剧!教育的失败!教育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可偏偏现出了,是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

 21、权责相应应该是管理的一个重要的原则,但是教育的现实是:学校的教育功能被无限地扩大了,无限地活化了;可是教育者的学校管理者却没有相应的权力和利益的保障,"避"成为了教育者和学校管理者教育行为中的一种重要模式。这对教育的发展,对学生的发展是绝对不利的,所以教育需要管理体制的改革,需要在管理上进行分权,需要赋予学校管理者、教育者应有的权利。

  22、对于教育而言,传授知识是重要的,但并不是目的。更为重要的是教育必须关注生活和生命的意义,并以此唤起人们对待生命价值与生活意义的关注。

23、当今的学生,讨厌读书上,讨厌学校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心态。为什么会形成厌学的普遍心态呢?

  我觉得根本的原因是,教育中的理性化倾向发展到了极端,知性教育成为教育的一切,至少是最主要的教育形态。而人的生命中,情感的、价值的东西却是更为重要的内容,可这却在教育中成为了可有可无的东西。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在教育中无法体验到生命的完整的意义,于是教育成为一种对生命的压迫,自然也就会引起生命的反抗,形成厌学心态。   

24、把自己该做的事做好,是做人的根本。所以教育要“成人”,就应该从此入手,让学生学会做最好的他自己,对自己的言行我负责。

  目前我们德育存在的问题是,把做人的最高境界作为所有人的做人目标,这种不合适的教育定位,使得学校德育失去了对普通人的说服力和吸引力,德育效果大打折扣,“把自己该做的事做好”这一最基本的德育要求被虚化了,高不就,低不成,成了德育的一种普遍的现状。

25、“要想除去旷野上的杂草,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上面种庄稼”。对于的人的心灵也是如此,要想让心灵中不长出杂草,最好的办法是在心灵中播下真、善、美的种子!所以教育的真谛不是去时时地去“除草”,而应该是去“播种”。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教育随笔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