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高考园地>> 高考分析>>正文内容

2005年文科综合高考复习大纲

教育部考试中心2004年文科综合《考试大纲》提出的考试能力要求、考试内容、考试形式 与试卷结构及根据专家分析预测提出的新观点构成了2005年文科综合高考复习大纲,即复习 的内容、重点、策略等。
  一、考试目标与要求  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更强调考查考生对文科各学科知识整体把握、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考试既反映各学科知识之间的系统联系,又表现注重学生思考、知识迁移、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通识教育理念。
  目前我国高中阶段政治、历史和地理仍单独设课,各学科的教学大纲、教材、教学组织等均分别独立制定完成,学生在系统地学习各门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各学科的知识结构、逻辑结构和带有学科特色的思维方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内容并未脱离开高中学生已具有的文科各单学科知识体系,而是以学生所学的各学科知识内容作为载体或背景,或是在提供新情境的条件下,分别用各学科的知识解决问题。测试力图在各学科之间建立起联系,根据事物及其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规律,将知识重组、整合,构成一有机整体,以期在知识的交融、各种思想方法相互碰撞的过程中,产生更为深刻的思想内涵。
  毋庸置疑,每一门学科科学体系的建立和成就都是人类文化的结晶,都有其形成、发展的历史和社会的需求。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社会环境的过程中,为研究和解决不同的问题或从不同方面研究和解决问题而形成了不同的学科体系,然而,问题的产生和出现却是不分学科的。当今社会人类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诸多问题,如能源消耗、资源开发与配置、环境问题、人口剧增等,仅靠某单一学科已无法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发挥各学科的综合优势,才能寻求合理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综合考试也正基于这一事实,表现出以问题为中心、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或现实、重大的社会问题为素材的主体设计思想。
  以下从记忆、理解、应用三个能力层次在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中的表现与要求做具体说明:
  1记忆   
  观察、描述基本的社会科学现象、了解社会科学现象的规律及意义。  
  社会科学是对人类社会活动现象的认识和研究。
  如同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一样,人类社会同样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类的社会活动是在主观意志的支配下体现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发展规律。因此,社会科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就是认识和研究人类社会活动现象与规律的关系。
  人类社会活动现象的内部和现象之间是一种结构关系,这其中,地缘、事实、意识是这一结构的主体因素。地缘因素是指社会现象的空间范畴,它包括人类活动的自然条件、生存环境、文化种类等;事实因素是指社会现象的时间范畴,它包括人类活动的社会根源、表现形式、发展过程等;意识因素是指社会现象的精神范畴,它包括人类活动的道德规范、价值取向、信仰选择等。这三个主体因素构成了人类活动的主要内容,规定了各种现象之间的关系,展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
  社会现象由地缘、事实、意识三个主要因素构成。完整地描述社会现象,就是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全面分析社会现象的内部关系。社会现象的形成是纷繁复杂的,所以,对其进行描述就不能从理论定势出发,而应从构成某种现象最显著的特征出发去把握描述的脉络,才能清晰准确地展示社会现象。社会现象的显著特征往往是通过人与自然或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显现出来。发现和分析社会现象的主要特征,就意味着掌握了完整描述社会现象的原则和方法。
  【注意】记忆是保持、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政治:针对同样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在综合能力测试的试题中,一般不要求考生完整地说明原理本身的内容,而是侧重对考生结合原理阐释问题的能力;综合能力测试在传统的记忆方法之外,更要求结合对知识的理解进行记忆。历史:记忆重要的历史史实、概念和结论,能够再认、再现历史的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进程;历史学科的记忆方法很重要;历史学科的记忆范围很广泛。地理:识记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和空间位置、地理数据;记住我国区域地理特征差异,以及世界区域和国家的地理特征;认识和理解我国基本国情、国策和有关政策法规。  
  2理解   
  社会科学的主要概念与结论;数据、图表、公式、简图的意义及其关系。
  社会科学的概念与结论是社会科学领域最基本的学科语言表述单位。概念是对某一事物的理性叙述,结论是对某种过程的认识性叙述。它们是指涉及自然法则、人类生存、社会发展中带有基础性的、特征性的、规律性的语言叙述。所谓理解概念与结论是指知道概念与结论的内容、确定概念与结论的类型、区别不同的概念与结论。理解社会科学的主要概念与结论是形成科学思维的前提,是提高学科能力的基本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社会科学的交流媒体大量地使用了图表和数据。能够阅读这类资料并初步运用这种资料形式说明问题,是测试综合能力的内容之一。
  在社会科学的领域内,图表、数据往往用于表现形势、环境、资源、产业、事物发展过程等信息,这些信息就是一系列概念的组合。在解释图表、数据的时候,首先要明确图表、数据所展示的主要概念群;其次,要进一步发掘信息价值,寻找第二级乃至第三级概念群;最后,要说明这些不同层次概念之间的关系。图示有关概念是指将信息、图表数据化。这种要求只能是初步的,即能够用图表、数据的形式反映主要概念群。能通过数据、图表等把握事物的特征、规则或关系;应用所学知识对社会现象进行系统地分析和多角度、多层次地描述。  
  对社会现象进行系统分析,就是要调动所学知识对各种现象进行综合性认识。这里包括:社会现象产生的自然、历史、意识的背景,社会现象发展演变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自然现象产生的因素和各种自然现象的变化关系。
  【注意】知识的理解是记忆的延伸,理解知识是运用知识的基本点。政治:测试侧重于对知识的更高层次的把握,也就是根据现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历史:对历史事实的理解;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对历史结论的理解;对历史阶段特征的理解;对历史发展线索的理解;对基本历史进程的理解;对材料及图表的理解等等。地理:对常用地理概念的理解,掌握对“地理语言”的基本的表达方式。  
  3应用   
  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判断、推断、归纳、预测;分析、说明成因;解决问题。运用材料的前提是阅读和理解材料。材料的形式包括现代语言、古代语言、图表、数据等。
  对材料的运用概括起来有两个方面:针对某一问题,在材料中寻找与其有关的信息;对材料进行归纳,提出问题。不论是哪一方面,都要求对材料运用的有效性。因此,“提取有效信息”,是反映资料与问题关系的核心。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有:确定材料的可靠性和典型性、包容性和局限性;揭示材料与社会主题、自然现象的关系;材料与问题是否相互印证等。  
  判断、归纳、推理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思维的基本方法。所谓科学和有效是指思维的正确性。
  判断是对事物的确认。导致正确判断的因素有:对事物的现状以及流变有清楚的认识,并有足够的材料予以证明;有科学的观点和观念作为判断的理论支持;能够简明、扼要地表述判断和清晰、翔实地解说判断。
  归纳是对事物进行从特殊到一般的抽象思维。导致正确归纳的因素有:有正确的判断作为依托;认识事物的特征和典型意义;能够对事物的特征和典型意义进行理论思考,并通过这种思考认识其他事物;将事实与理论阐释相结合进行条理清楚的表达。
  推理是对事物的形成以及变化发展进行合乎逻辑的理性思考。导致正确推理的因素有:有正确的判断和归纳作为依托;对构成事物的因素有足够的了解;对引起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有充分的认识;对推理根据和过程进行清晰的表述。
  【注意】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在运用知识的同时,突出对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注意考查考生对政治、历史、地理三个学科的教学内容的掌握和由此形成的分析、评价、鉴赏、论证问题的方式方法的学科思维品质。如善于观察、发现和分析社会现象;善于获取、处理各种信息;能熟练使用、判读、绘制和分析各种类型的图表;具有空间概念和物体空间运动的理性思维;具备对各种信息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归纳、评价并获得结论的综合思维方法等。政治试题特别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地理学科则突出考查考生检索、应用信息,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思维过程和能力。历史试题则全面地考查考生所应具备的基本历史分析和思维方法,以及运用知识和技能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应注意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二、考试范围  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与单科考试的测试目标具有一定的一致性,都侧重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不同的是单科考试主要是指对某一学科基本知识理解与应用能力的测试,而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中的试题可以是分别或同时对地理、历史和政治三个学科基本知识理解与应用能力
的测试。考虑到中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政治、历史、地理各科的考试内容均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目前我国高中阶段的课程主要为分科课程,很少设置综合课程,因此试题的呈现形式以学科内知识综合为主,学科间综合所占的比例较小,对于学科间综合的题目来说,一般是回答一道题需要同时运用政治、地理和历史中2~3个学科的相关知识。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中涉及政治、历史、地理三科的考试内容。
  (一)政治  
  与政治的单科考试内容相同。
  (二)历史  
  与历史的单科考试内容相比,多了“中国古代史—5五代、辽、宋、夏、金、元—(6)元朝的制度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③民族分化政策。”“中国古代史—6明、清(鸦片战争以前)—(6)元、明、清时期的文化—⑤图书的编纂。”替换了“⑤类书、丛书的编纂。”
  (三)地理  
  与地理的单科考试内容相比,多了“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2人口与环境—(2)人口数量与环境—环境承载力。合理容量。控制人口数量的意义。”少了“第四部分 中国地理—4中国的气候—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和“第四部分 中国地理—5中国的河流和湖泊—目前通航河段。”
三、命题指导思想  
  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2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300分。
  3题型分数比例:
  (1)选择题   约50%
  (2)非选择题  约50%
  4内容比例
  三科的内容比例与中学阶段课程计划规定的三个学科的总课时数比例大体相当。
  5试题难易比例:
  难题  约20%
  中等难度题  约50%
  容易题  约30%
  6组卷
  试题按题型、内容等进行排列,单纯的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题型中不同题目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注意】这部分内容每年的变化都不会很大。大家复习时可以根据自身实际 ,结合题型分数比例、内容比例、试题难易比例等具体情况,合理地分配复习时间。如:由 于政治、历史、地理的内容比例与中学阶段课程计划规定的三个学科的总课时数比例大体相 当,即政治、历史的内容会稍多一点,可历史又是自己的弱项,复习时在历史上多花些时间 可能就要比在自己相对较好的地理学科中多花时间总成绩提高的幅度更大。
五、怎样学好文科综合  
  (一)要点与误区  
  1处理好单科与综合的关系
  原则:搞好单得,学会转换
  误区:大搞跨学科综合    
  搞好单科,是指把95%的精力放在单科的学习上。为什么呢?分析近年文科综合高考题,基本是单科拼盘。其中,几乎所有小题、前几个大题,根本就是只涉及一科;而最后两道大题,名曰“跨学科综合”,实际上也是每个学科分别设几问,然后生硬拼接起来。所以,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单科学习上,切忌好大喜功,搞很多跨学科的专题。
  学会转换,是指思维能够在各学科间迅速切换。这是对付“拼盘”的技术要求。技术问题都不难解决,只要多做套题练习就可以了。当然,由于政、史、地具有天然的联系,分析一些问题,要以单科为主,其他学科也起辅助作用(比如政治问题常涉及历史)。但这不可以过分强调。
  2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原则:夯实基础,注重能力
  误区:抛开知识搞“能力”    
  夯实基础,是指要非常重视知识的学习。第一,这是文科的特点决定的。文科的记忆性很强,不背书,搞能力就是空中楼阁。第二,这是文科综合高考的实践证明的。2004年的《考试大纲》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强调学科骨干知识的考查。从当年试卷看,许多人压宝的“热点能力题”都未出现。
  注重能力,是指要在知识学习中有意识地锻炼能力。文科综合考试毕竟不同于单科考试,最明显的一点,就是疏于考查低能级的背记内容,注重考查分析性、开放性的内容。这就是“能力”的含义。怎样提高能力呢?第一,要着重掌握课本中的分析性、论述性内容(而不是纯记忆内容);第二,要尤其注意应用因果分析法、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尤其是多因素综合分析的方法,这是高考的能力热点。
  关于背记,补充说明几点。第一,绝对要背书。这是基础的基础,不下苦功不行。第二,要有重点地背。一是注重主干知识,反对繁琐哲学;二是注重分析性知识。第三,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背,反对死记硬背。总之,学文科,背记要刻苦;学文综,背记要动脑。
  3处理好热点与知识的关系
  原则:精炼材料,整合落实
  误区:没有重点,忽视落实    
  文科综合考试的重要特点,是以问题为中心;而这些中心问题,多是社会的热点问题。热点问题学习,是近年文科生很头疼的事,集中反映在:背了很多都不考;考的东西似曾相识,但又都拿不准。为什么呢?就是没有做到精炼落实。
  精炼材料,是处理热点材料的原则。复习时期,各校都会发很多热点问题的补充材料(主要是政治)。这些材料的处理步骤是:
  第一步,分清主次材料。所谓主要内容,包括教育部和考试中心的权威发布,以及《考试大纲》明确规定的时政材料(例如十六大报告)。其他的一切内容,都是次要的,是用来补充说明主要材料的。切忌喧宾夺主,或主次颠倒。
  第二步,研读主要材料。例如研读十六大报告,要认真看原文,并结合教育部的《指导意见》学习。这一步骤与学习课本很相似。同时,有选择地看一些辅助材料。
  第三步,总结主要材料的核心内容。这是高考复习容易缺失的一步。例如十六大报告的核心内容有:
  物质文明,核心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包括所有制、分配制、管理制的内容;
  政治文明,核心是政治文明的概念、建设要求,以及党的建设和领导。
  实际操作中,对核心内容的总结,还要更细致些。以上是精炼原则的体现。
  整合落实,是将热点转化为能力,切实掌握的过程:第一是整合,就是把上面一步的总结内容,与课本基础知识融合在一起。换言之,就是针对当年的热点,对课本进行一次“修订”。
  第二是落实,就是把整合完毕的内容,一体背记掌握。注意,热点问题的学习,关键是要把知识提炼出来,变成自己的。
  关于热点问题的补充说明:
  第一,注意长期热点。环境、主权、科技等问题,关乎人类发展的根本,在任何时候都是热点。这种长期热点,是高考的主要内容。我们学习热点,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这些长期问题上。
  第二,怎样处理当年的热点。其一,不要去背,也不要管细节。近年的高考,当年热点基本都是作为背景材料出现,没有正面考查的(这完全不同于前些年政治高考的时事题),只要“脸熟”就可以。其二,要放在长期热点的大背景下分析。
   (二)几点建议  
  1踏下心来,研读以下内容    
  (1)《考试大纲》;
  (2)历年高考题(近年文综为主)。
  2关于复习时间分配,建议
  (1)用50%的时间复习文综。文综复习容易摊子铺得过大,把三门主课挤了,这从分数上讲是不合算的。
  (2)抓住零碎时间,进行知识背记。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高考分析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