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高考园地>> 专题复习>>正文内容

专题:哲学常识第八课第一节

一、考试大纲

实践的基本特征

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二、回归教材

1、实践的含义特征。

①实践就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②实践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第一,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活动是客观的物质活动,这是因为构成实践的基本要素: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实践的手段都是客观的物质的。

第二,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实践是在意识指导下的有目的的活动,它与动物的纯粹适应自然界的本能活动有着本质的区别。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与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是统一的。

第三,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指实践活动是在一定关系中进行的,是历史地变化发展的。

2、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①生产实践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②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

③科学实验是历史的有力杠杆,其作用集中表现在提高物质生产和改造社会活动的水平上。使人类能够更合理地从自然界获取物质生活资料,使社会获得全面进步。

3、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①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发生的。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提供新的经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实践的发展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第三,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认识的根本目的是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人的认识是否同客观实际相符合,只能由实践的客观效果来检验。

总之,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因此,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对认识有决定作用。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三、纵横联系

1、实践的客观性和能动性的关系

区别:实践的客观性是相对于人的主观意识或认识而言的,体现了唯物主义的观点。实践的能动性是相对于其它动物纯粹适应自然的本能而言的,体现了辩证法的观点。

联系:①二者是辩证统一、相互渗透的。意识的目的性、计划性、创造性都是以客观性为基础,而主体的客观性又渗透着能动性。二者的辩证统一,体现着认识论与唯物论、辩证法的统一。②夸大第一个特征,否定第二个特征,会导致机械唯物主义,反之,则会导致唯心主义。

2、认识的途径和来源

①人类认识只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②人类获得认识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亲身实践,即直接经验,一个是书本知识,即间接经验。但一个人从他人那里得来的知识最终也来源于实践。

③既要强调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又要看到读书学习间接经验的重要性,轻视书本知识或轻视实践都是错误的,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原理应用和热点联系

1、实践具有一定特征的原理

[原理内容](略)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准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又要坚持运用这一观点去分析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特别是当代中国人民所进行的改革、建设活动。

2、实践对社会发展具有巨大作用的原理

[原理内容](略)

[方法论]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充分重视人民群众的实践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观点,并自觉投身到当前的经济建设和改革中去,推动社会不断进步。

3、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方法论]要求我们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丰富和发展我们的认识;要把已有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坚持把实践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3、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推动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注重学习科学理论,形成正确的认识。

4、热点联系

①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分析:第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发生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第二,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第三,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把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结合起来。

②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的提出。

分析: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认识应当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扩展、深化和向前推移。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理论应当在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上述理论的提出体现了这一点。第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要由实践来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③神舟号飞船发射成功。

分析:第一,科学实验对人类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第二,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来源、目的、动力、检验标准,实践的发展不断对认识提出新要求、新课题,促进认识不断向前发展。发射实验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提出的新课题;亲身体验,说明重视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载人成功,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经过多次实验,说明认识需要进一步深化发展。认识反作用于实践,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神五发射成功,必将对神六发射起到推动作用。我国航天实验中得到的经验、技术,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我的航天事业的发展。

五、课堂练习

选择题: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A.世界的物质性观点  B.矛盾观点 C.实践观点  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2、“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灯塔”,这一谚语的哲学寓意是

A.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B.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实践和认识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实践的客观性与能动性

A.是绝对对立的。因为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作用  B.是绝对对立的。因为客观性和能动性是有区别的,不能混为一谈。  C.是统一的,因为客观性和能动性都是实践的特征  D.是统一的。因为意识根源于物质,只有人的意识符合客观性的要求,人们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实践的创造性才能真正发挥出来

4、我国通过制定“十五”计划来指导今后五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体现了实践是

A.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B.主观与客观相一致的活动  

C.客观物质性的活动     D.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5、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下列说法中正确体现三者关系的有

①实践的主体、手段、对象都是客观的  ②任何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都必须尊重一定历史时期的客观条件  ③任何实践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 ④任何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都离不开人的能动性,并随着各种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6、有人认为,在绿树丛中晨炼最好,以为这些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有利于人体吐故纳新。殊不知,晨炼时绿树丛附近积存大量的二氧化碳。为此,有关专家呼吁:绿树丛中是白天散步的好地方,却不是清晨锻炼的好地方。这说明

①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②间接经验比直接经验丰富深刻   ③正确的认识来自社会实践   ④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非选择题:

7、有人认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用它来检验我们的认识正确与否。为什么说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①科学理论能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顺利开展,从而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贯彻“三个代表”就是要发挥它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作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

②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具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结起来的特性,因而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三个代表”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是科学理论,但它不能作为判断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它还要在实践中继续接受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8、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世界在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前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发展,迫切要求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请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分析说明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关系。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有阻碍作用。

②世界在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前进,这是中国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及其发展。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这说明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产生新的认识,实践的发展推动了认识的发展与理论创新。

③“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这充分体现了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积极的指导作用,理论创新能指导实践创新,从而达到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专题复习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