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高考园地>> 专题复习>>正文内容

专题复习:就业与社会保障制度

[学习提示]

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有很强的关联性。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失业率上升、劳动就业不足日益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矛盾,成为一个影响社会稳定和改革深入的因素。要解决这一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推动改革深入,促进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发展,除了要高度重视劳动就业这一问题外,还必须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据此,把握本专题的内容,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角度来把握。劳动就业体制和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从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把握。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应相互协调。按照“五个统筹”的发展思路,必须把扩大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

第三,从中央“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和“求真务实”的执政要求来把握。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关乎民生,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所在。搞好这两项工作,是最能体现“以人为本”和“求真务实”的要求的。

第四,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来把握。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关系到社会稳定,影响着改革的深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

[背景介绍]

就业与社会保障工作非常重要,它关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乎改革的成败,关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因此,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鼓励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改革发展和结构调整都要与扩大就业紧密结合。从扩大就业再就业的要求出发,在产业类型上,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企业规模上,注重扶持中小企业;在经济类型上,注重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就业方式上,注重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帮助特殊困难群体就业。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问题探究]

一、为什么要高度重视就业问题

(一)从经济学角度分析

1.重视劳动就业问题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和要求。积极促进劳动就业,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经济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一个重要体现,有利于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搞好劳动就业工作,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有利于各项改革事业的进一步深化。

3.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开展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进而拉动经济增长。

4.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是通过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体现出来的。劳动者依法享有劳动的权利。重视就业工作,是维护劳动者权利的体现。

(二)从哲学角度分析

1.重视劳动就业问题,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根本要求。随着结构调整和改革的深入,我国就业矛盾越来越突出,这一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劳动就业问题。

2.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必须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劳动就业问题关系到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3.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重视劳动就业问题,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三)从政治学角度分析

1.国家性质和国家职能的关系。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决定了我国的国家职能必然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实施就业和再就业体现了国家的政治职能和经济职能。

2.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努力扩大实现就业和再就业,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3.党的性质和宗旨。党中央高度重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专门召开中央会议,作出具体部署,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也体现了党的领导,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

二、如何解决劳动就业问题

(二)从经济学角度分析

1.解决就业从根本上要靠经济增长。保持较高水平的经济增长率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条件。因此,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

2.抓好几个在促进就业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做出突出贡献的重要方面的工作。

第一,注重扶持发展中小企业。从世界各国看,扩大就业主要是靠发展中小企业,我国75%的成年就业人口也在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是吸纳劳动力的主要载体。

第二,鼓励发展就业容量大的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近年来,非公有制经济所创造的就业岗位一直占到新增就业岗位90%以上。

第三,重视发展具有比较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企业。

第四,在就业方式上,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注重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鼓励下岗职工通过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就业。

3.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发展第三产业是缓解我国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的主要途径。第三产业在吸纳劳动力就业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它行业多、门类广,劳动密集、技术密集、知识密集行业并存,能够吸纳大量的、不同层次的人员就业。我国第三产业的就业潜力很大。目前我国第三产业、社区服务业与发达国家,甚至发展中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一般在70%左右,发展中国家平均在40%左右,而我国只有28%。扩大就业的重点是发展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以及旅游业等新型服务业和社区服务。

4.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国家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鼓励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帮助特殊困难群体就业。

5.完善劳动合同制度,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依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6.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将有利于推动下岗职工实施再就业。

(二)从哲学角度分析

1.想问题,办事情要做到从实际出发。

目前,我国下岗失业人员较多,创业环境不佳,而下岗失业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又较低,因此,要把改善创业环境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职责,要广开就业门路,这体现了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

2.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下岗失业人员不能实现再就业,就其自身来说,就业观念陈旧、科学文化水平较低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引导全社会转变就业观念,通过接受培训提高其科学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是实现再就业的一个重要举措,因而,必须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3.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我们要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坚持两点论。

在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中,我们既要看到有利条件,又要看到不利条件;既要看到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已取得的成就,也要看到面临的重大问题和挑战,既要看到实现就业和再就业重要靠广大下岗职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也要看到实现就业和再就业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全国的支持和帮助。

4.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我们要坚持用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看问题。

实现就业和再就业,需要广大下岗职工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踏实苦干,这是内因;同时也离不开国家制定相应的再就业优惠政策和全国人民的支持和帮助,这是外因。

(三)从政治学角度分析

1.正确行使国家职能。正确行使经济职能,制定并监督执行劳动法规,汇集并传播就业信息,提高服务水平;正确行使文化职能,搞好劳动就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2.各级政府,各级劳动行政部门要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尽职尽责做好就业服务工作。坚持依法治国原则,加强对再就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加强对劳动就业市场的管理。

3.坚持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搞好劳动就业工作。

(四)从历史角度分析

借鉴历史上其他国家解决就业问题的一些做法,如美国罗斯福新政的有关措施。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对世界各国社会状况和世界局势产生了影响。世界局势产生紧张,各国出现社会危机。

罗斯福新政的相关措施:1933年初,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任英国第32届总统。为了摆脱困境,实现经济复兴,全面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在金融、工、农、社会福利等方面大刀阔斧地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推行以工代赈,具体内容有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

三、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一)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性

1.从经济常识角度分析

(1)社会主义本质。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客观要求。

(2)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需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3)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定,需要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4)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需要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

2.从哲学常识角度分析

(1)联系的观点。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2)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以人为本的原则。

3.从政治常识角度分析

(1)我国的国家性质、国家职能。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必须履行政治职能、经济职能、社会职能。

(2)“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

(3)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政府重视社会保障工作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抓紧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制建设又体现了依法治国原则。

(二)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

1.从经济常识角度分析

(1)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必须坚持两个原则:既有利于生产,又要保障基本生活;权利和义务相统一。

(2)建立社会保障制度需要国家财政支持。

2.从哲学常识角度分析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的社会保障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把基点放在我国现有生产力水平上。

(2)矛盾的观点。劳动者应在履行规定义务的前提下,去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权利,做到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3.从政治常识角度分析

正确行使国家职能(主要是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各级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精题导引]

200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继续认真贯彻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据此回答1-3题。

1.就业是民生之本,各国政府都重视就业问题。20世纪30年代,美国实施了罗斯福新政,积极推进推行“以工代赈”项目,其具体内容有

兴办公共工程 增加就业 对工业加强计划指导 稳定社会秩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再就业问题是整个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段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B.一分为二地看世界

C.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200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引导人们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和提倡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以多种形式和灵活方式实现就业。这一解决就业问题的思路所依据的哲理是

A.意识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D.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解析]1题,属于罗斯福新政中积极推进推行“以工代赈”项目具体内容包括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稳定社会秩序,①、②、④符合题意,对工业加强计划指导是罗斯福新政的基本措施,应排除项。本题答案为B。第2题,解决好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是整个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抓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本题答案为C。第3题,这段材料鼓励和提倡人们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所依据的哲理是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本题答案为C

[能力训练]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据此回答1-4题。
1.西方发达经济国家普遍推行社会保障制度开始于

A.第一次技术革命后 B.第二次技术革命后

C.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2.社会保险

A.是指国家通过法律强制实施,为企业经营者提供必要的物质帮助的制度
B.适用于工薪劳动者年老、疾病、生育、失业以及遭受职业伤害的情况
C.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事故保险和失业保险
D.对象是生活在社会基本生活水平以下的贫困地区或贫困居民

3.党和政府重视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这一事实
体现了党的宗旨 体现了对人民负责原则 体现了政府的社会职能 说明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已经成为现阶段的工作中心
A.
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体现了

A.物质决定于意识 B.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C.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D.部分必须服从整体

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据此回答5-8题。
5.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应遵循的原则

①既要有利于生产又要保障基本生活 ②要体现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③要坚持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④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养老保险属于社会保险。除养老保险外,社会保险还包括

①医疗保险 ②人寿保险 ③失业保险 ④财产保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除社会保险外,还包括

①社会救济 ②社会福利 ③社会优抚 ④社会信贷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工作,表明我国政府

A.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B.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C.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D.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则

9. 材料一:我国已经制定了社会保障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并且要求各级社保、民政、财政部门密切配合,深入基层,了解真实情况,及时解决问题,务必把两个确保和城市低保工作等各项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真正落到实处。要继续巩固两个确保,搞好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切实做到应保尽保。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化问题的出现,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开始普遍推行社会保障制度,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人口老龄化问题,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给政府带来的负担越来越重,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特别是对于待遇水平过高、层次单一的社会保险制度给政府造成的责任和负担就更重了。有的由于缺乏互济互助,不利于低收入者,没有体现社会公平。

(1)材料一反映什么现象?

(2)材料二所说城市进程化过程中会产生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3)材料一、材料二共同说明了什么?

(4)材料二给我们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D 2.B 3.A 4.C 5.A 6.C 7.A 8.A

9. (1)上述现象是政府部门向下岗职工和困难职工提供社会保障。社会保障制度是由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向其提供援助和补贴的一种制度。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保证社会稳定,促进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要建立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和服务社会化的现代化社会保障体系。

(2)世界城市发展的显著特征是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大城市不断涌现。城市进程化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是:环境的严重污染,绿化面积小,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等。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60%--80%,英国高达90%,城市化速度上,发展中国家二战后超过发达国家,但是由城市畸形发展,人口膨胀,以及农村劳动力过剩等原因引起的,因而城市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因而产生许多社会问题。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是保障人们基本生活、发展经济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4)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要遵循既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又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水平的基本原则,过高,造成政府负担过重;过低,会损伤劳动者的积极性,要总结借鉴国外发展的经验教训,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出发,针对我国生产力水平低,人口多,老龄化速度快,要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兼顾。还要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社会保障需要国家、集体、个人共同承担,单位、个人既要尽义务,又去享受待遇,达到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专题复习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