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学设计>> 经济常识>> 期末复习>>正文内容

商品经济与价值规律

教学过程:

一、商品和商品经济

1. 商品的含义

▲ 什么是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经济的产生时间:大约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随人类社会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而出现。 3.商品经济产生与存在的条件: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4.商品经济的内容: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总和。

5.商品经济的发展历程:商品经济发展至今日有几千年的历史。在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商品经济处于从属地位;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得到高度发展,占统治地位;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新型的商品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物品、劳动产品、商品三者的关系

▲先有商品生产还是先有商品交换

▲送给别人的礼品是不是商品?为什么?

▲ 物品、劳动产品、商品三者的区别和共同点.(略)

▲ 先有商品生产还是先有商品交换:

从历史发展的过程看是先有商品交换,后有商品生产.;从社会再生产过程看,是先有商品生产,后有商品交换.

▲ 送给别人的礼品是不是商品?为什么?

商品作为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它只存在于流通领域,一旦离开流通领域,则成了消费品,也就不是商品了。

如某人在商店里购买某物,这是一种买卖关系,在这里某物是商品。但当某人把某物作为礼品送给别人,某人和接受礼品的人的关系,不是买卖关系,因而在这里这件礼品不是商品。

二、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这一事实充分体现了事物对立统一的普遍性质。要善于用辨证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 1.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1)商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同种物品的多种使用价值总是被人们不断的发现和利用的.

1把斧子=15千克大米

1把斧子为什么需要同15千克大米大米相交换?

1把斧子为什么能同15千克大米大米相交换?确定这一交换比例的根据是什么?

(2)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2、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

任何商品都有价值,但商品的价值是不能自我表现出来的,必须通过交换,由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

1把斧子=15千克大米

一把斧子的价值是通过15千克大米表现出来的,15千克大米是一把斧子的交换价值

▲交换价值是在商品交换中,表现另一种商品价值的商品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3.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3)、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辨证统一的

▲ 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对立的.其对立表现在.两者的含义、属性和体现的关系不同,同时也表现在商品交换过程中,无论是商品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不能同时占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作为商品,必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这两个属性是缺一不可的。这是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对我们的现实指导意义在于:(1)在购买商品时,要从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方面来考察,要追求“物美价廉”。 (2)作为商品生产者,要想顺利地将商品销售出去实现其价值,就必须树立提高产品质量,多生产“物美价廉的产品”,真正树立质量观念和效益观念。

三、商品的价值量

1、商品价值量的含义

(1)商品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

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形成的,价值量当然就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天然尺度是劳动时间.

生产同种商品的劳动者不止一个,那么谁的劳动时间可以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呢?如果商品的价值量可以有每个商品生产者自己的劳动时间来决定,会出现什么结果?

(2)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及其界定

(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理解

▲“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指当时某一生产部门中,绝大多数产品的生产条件,而不是绝大多数生产者的生产条件。

▲“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是指在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的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

▲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通过商品生产者的竞争和价格的波动而形成和确定的。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界定

▲“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指当时某一生产部门中,绝大多数产品的生产条件,而不是绝大多数生产者的生产条件。

在这种情况下,机器生产就是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因为用机器生产的7万尺布在该类总产品中占绝大多数。

在上例中,机器生产是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那么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则是指在机器织布的条件下,平均生产1尺布的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也就是说不能把这种平均看成是全行业范围内的平均.因此,上例中每尺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5分钟.因而每尺布的价值量是5分钟.

3、 劳动生产率

⑴劳动生产率就是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它有两种表示方式.

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是商品生产者增加收入的主要形式.

⑵社会劳动生产率也指“ 部门劳动生产率”或叫行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是指个别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

⑶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如果某种商品的生产者普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缩短了,从而使这种商品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可见,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

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生产单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越短,该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小. 反之,社会劳动生产率越低,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大.

与劳动生产率变化有关的几组重大比例关系的变化

▲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

▲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无关,与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量成正比。

▲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增加商品的价值总量,但不会改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商品经济与价值规律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