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高考园地>> 专题复习>>正文内容

专题复习:地震海啸显我国的外交政策

【热点点击】

  1、2004年12月26日上午8时,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近40年来世界上最严重的地震,继而引发印度洋海啸,波及印尼、斯里兰卡、泰国、印度、马来西亚、孟加拉国、缅甸、马尔代夫等多个国家。据最新数字显示:印度洋海啸遇难者总人数逼近30万,数百万灾民急需救助。

  2、2004年12月26日当天,中国政府迅速启动了应急机制,宣布向有关受灾国提供首批价值2163万元人民币的物资和现汇援助;31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宣布:“在原有援助基础上,中国政府将再提供价值5亿元的援助,并且将根据最新情况,随时向受灾国提供进一步援助。” ; 2005年1月29日,李肇星外长率团出席在泰国普吉举行的海啸预警机制区域合作部长级会议,在发言中表示,印度洋海啸灾难发生后,中国政府和人民积极投入救灾援助,与灾区人民患难与共,支持他们重建家园的努力,对灾区捐助已逾12亿元人民币,中国政府支持并积极参与重大自然灾害预警机制国际和地区合作;在政府部门组织对受灾国救援的同时,民间的关注和捐赠也全面展开。截至2月6日,全国民间援助印度洋海啸灾区捐款资金达49794.523万元,其中,中国红十字总会及各地红十字会接受捐款26000万元,中华慈善总会及各地慈善会接受23794.523万元。

3、灾难发生后,世界各国迅速展开了救援工作。2005年1月6日,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召开的东盟地震和海啸灾后问题领导人特别会议上,与会领导人围绕着建立东盟救助基金、救援和救灾活动、灾后重建和经济合作等问题交换了意见。截至目前,各国许诺向受灾国捐款数字如下:美国3.5亿元,日本5亿美元,德国5亿欧元,澳大利亚10亿澳元,欧盟15亿欧元……至今,联合国统计的救灾援助账面金额已经超过40亿美元,援助仍在增加。对于各国的捐款,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要求各国信守承诺,先兑现10亿美元再说。

4、在联合国方面,2004年12月29日,海啸发生三天之后,联合国高官就迅速提供了1.3亿美元的先期紧急援助。同时联合国强调,在联合国的主导下各方协作对于挽救受灾地区民众生命的重要性。联合国还决定在12个月的期限内设立一套预警机制。

【考点链接】

一、与政治学科的链接:

(一)与经济常识的链接:

1、海啸对受灾国的旅游业的发展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这次灾难给受灾国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特别是对旅游业的振兴会有重大影响,估计未来的几年内,人们都会谈游色变的。旅游业暂时处于下滑阶段。对于这一行业依赖过多的国家影响会很大。

2、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各国之间的经济依赖日益加强,东南亚国家的受灾,对我国经济产生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①是必然会在当前减少我国对东南亚国家的出口,给我国的外贸造成冲击;②是对我国的旅游业也造成一定的影响,受灾国到我国旅游的人数也必然会减少。③是东南亚国家对我国的许多到期债务,必然不能按期偿还,为此,我国已经宣布,减免许多受灾国的到期债务。

积极影响:①是东南亚国家的灾后重建工作,给我国许多国内的企业走向国际创造了一个良好机遇,我们可以利用这一机会,积极参与受灾国的灾后重建工作,既帮助了受灾国发展经济,又为我国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②是我国政府可以乘此机会继续调整、优化我国的出口结构,减少对美国等国家的出口比重;通过经济援助,争取到更多的重建机会,加强我国的经济安全。③是可以通过加强对东南亚国家的长远的经济交流,改变我国出口国际形象,加强优质产品的出口,改变过去的以量取胜为以质取胜,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为把我国由一个国际贸易大国变为一个贸易强国做好必要的准备。④是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机会,进一步加强中国——东盟经济区的建设,加快中国——东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发展睦邻友好关系,为我国的经济的崛起创造有利的条件。

3、我国积极推动地区合作和东亚经济一体化,有利于实现我国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加快我国西部经济的发展,从而加快我国小康社会的实现;有利于双方利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发展壮大自己,同时应对全球化的风险和其他区域合作带来的竞争挑战,也有利于增强本地区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二)、与哲学常识的链接:

  1、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人类既要适应自然,又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印度洋海啸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是人们不尊重自然、挥霍自然的恶果。

2、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中,联系具有普遍性与客观性,这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要坚持联系的观点。印度洋海啸的发生必然会对印度洋地区旅游业等带来严重影响,同时也影响了东南亚等国家的对外贸易,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利。

3、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它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其它现象引起的,要求我们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各种地质灾害既具有各自形成发展的规律,各灾害之间以及它们与其它因素之间又有一定的关联性,这体现了因果联系。在印度洋海域,应该建立完善的海洋预警机制尤其是海洋地震预警系统的减灾系统。

4、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一自然灾害的发生是地球板块运动这一客观规律所致。人们要加深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预测水平,减少这一灾难对人类的危害。

4、价值观对事物的发展具有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对事物有发展具有指导作用,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5、体现内因与外因的关系。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海啸发生后,国际上开展了及时而有效的援助,为减轻受灾国的损失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这只是外因,而受灾国的重建,最主要的还是要靠受灾国本国人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及对国际援助的充分利用,只有这样,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重建起新的家园。这是内因。

(三)、从政治常识的链接:

1. 温家宝总理出席在印尼举行的东盟地震和海啸灾后问题领导人特别会议,这是我国政府积极履行加强同世界各国人民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民的团结和友好往来,促进经济发展,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积极作用的国家职能,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2. 我国政府和人民以及世界各国对受灾国的紧急救援,说明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它直接关系着人类的生存发展。发展世界经济,有助于增强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符合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了全世界人民的强烈愿望和普遍要求。

3.我国一贯奉行和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人民与政府对受灾国的援助充分体现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我们对受灾国的援助没有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我们对受灾国的无私援助,加强灾后重建的合作等体现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

4.世界各国以及国际组织对此次受灾国家的援助,说明国际关系主要是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从本质上看,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是由各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

5.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敦促各国兑现捐款承诺,并支持联合国召开对海啸受灾国援助问题举行部长级国际会议,充分体现了联合国作为协调各国活动的中心,在现代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与历史学科的链接:

了解我国古代同东南亚、南亚的关系;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开发南洋作出的贡献及南洋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与地理学科的链接:

了解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如何防灾减灾;分析对自然灾害的认识,自然灾害地域分布及对策。

 

【典型例题】

北京时间2004年12月26日8时58分,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北纬3.9度、东经96度)发生8.7级地震。震中距海岸约30公里。地震引发强大的海啸,给印度洋北岸国家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在此灾难中,印度尼西亚伤亡人数最多。印度尼西亚是______气候。

A.热带兩林     B.热带季风

C.热带沙漠     D.热带草原

2.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印度洋板块与______

A.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B.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

C.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D.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

3、苏门答腊岛及其周围其它岛屿上的地质灾害除了地震外还有______

  A、泥石流    B、台风    C、火山   D、干旱

4、我国与印度半岛最早接触于______时______的开通,当时此路最远达到______

  A.汉武帝  海上丝绸之路  印度半岛东端

B.汉光帝  陆上丝绸之路  印度半岛北端

C.汉武帝  海上丝绸之路  印度半岛南端

D.汉武帝  海上丝绸之路  印度半岛东端

5、由于由于地震而引发海啸,瑞士银行、德国银行股票下降1.9%,这体现了______

A.规律客观性     B.联系的观点

C.物质决定意识    D. 发展的观点

简析:本组是一组政、史、地学科的综合题,第1-3题是让学生通过对灾难发生地的识记,进一步了解相关的地理知识,从而增强对这一地区的感性认识。第1题印度尼西亚位于赤道附近,属于热带兩林气候,选A。第2题苏门答腊岛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之间,处于陆地地壳与洋壳碰撞位置,洋壳俯冲到陆壳之下,陆壳抬升形成岛弧链,属消亡边界,选B。第3题台风和干旱是气象灾害,苏门答腊岛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主要的地质灾害是火山和地震,选 C.第4题是从历史角度考查我国古代与南亚的关系,选C。第5题从哲学角度考查海啸产生的影响,选B。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2005年11月是我国古代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据此回答1-2题:

1、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党中央确立了“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的活动主题。这体现了党的________能力。

A、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C、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D、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

2、明朝郑和下西洋创造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他第一次出使西洋时是从______出发的,最远到达________

A、刘家港 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B、江苏太仓浏河 印度

C、刘家港 马来西亚马六甲一带

D、北京 菲律宾苏禄群岛

2004年11月29日,中国与东盟10国签署了CAFTA《中国-东盟货物贸易协议》和《争端解决机制协议》,这标志着中国和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启动。按照贸易协议,中国和东盟将从2005年7月起逐步取消大部分关税,到2010年将关税减到0-5%。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对关税的理解正确的是:

A、关税是国家海关当局对进出口关境的商品征收的一种税

B、降低关税必然会冲击民族经济,不利于对民族经济的保护和发展

C、降低关税有利于引进更多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及短缺资源

D、关税征收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杠杆之一。

4、针对右国同东盟国家蔬菜、水果、坚果产品贸易实施零关税,我国水果产业主要应该

A、积极做好产品的宣传工作

B、 加大政府对产品的扶持力度,给予相应的补贴

C、加强市场监管,缩小外国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D、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根据市场需求改善种植品种

二、非选择题:、

5、2004年11月29日,第八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在老挝首都万象举行,温家宝在会上发表了题为“深化战略伙伴关系,推进全方位合作”的讲话,提出加强高层往来,加快自贸区服务贸易与投资谈判,建立中国-东盟能源部长对话机制,加强包括海上安全在内的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认真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后续行动,以及加大次区域合作力度、加强文化和青年合作等方面的具体建议。此次会议还发表了《落实中国-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的行动计划》,双方签署中国与东盟交通合作谅解备忘录。此外,中国与大湄公河次流域五国签署了关于共同推进建设大湄公河次流域信息高速公路的谅解备忘录。

回答问题:

(1)从经济常识的角度说明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我国的意义。

(2)中国同东盟合作体现了哪些政治学道理?

参考答案:

1、B 2、A 3、D 4、D

5、(1)有利于推进我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参与国际分工;通过降低关税,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通过优势互补,扩大经济发展空间;有利于推进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提升本国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提升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有利于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2)①我国政府履行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创造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的对外职能。②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在发展同东盟关系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和根本原则,在和平共处一五原则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东盟的关系,加强同东盟等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发展同东盟的合作,有利于促进世界发展,维护世界和平。③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中国同东盟合作符合双方的利益和要求。④在合作中谋发展,在合作中谋安全,是新时期中国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专题复习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