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高考园地>> 解题指导>>正文内容

高中政治辨析题的“要素分析”解题法

  辨析题是政治科高考的一种较有难度的题型。考生在两道辨析题上的得分近年来呈下降趋势,从2000年的最高均分5.9436题)到2003年的最低均分2.4936题),没有一年均分突破6分的。因此,加强对这一题型的解题指导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不少教辅资料都介绍了相关文章,大多数都着眼于从类型上划分再提出相应的答题策略,应该说,针对一些特点鲜明的题目而言,与考生是很有帮助的。但是,在实际应试过程中,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之中的考生还是颇费周折,对试题的类型划分一开始仍常犯迷糊,有的甚至把平日所练就的答题路径忘得一干二净。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有些解题方法本身过于细致复杂,没有长期、扎实的训练很难了然于心以至形成熟练的答题规范。这就需要一些简明扼要的、容易下手的、具有普遍适用意义的解题方法,这里所要介绍的“要素分析”法,就是一种可操作性强的解题技巧,它只要在“半自动化”的答题程序中“填充”命题所涉及的具体知识即可。遵循这一答题思路,虽不至于使所有问题得到解决,但相信应该能够摆脱低分,如果相应的知识准备到位,那么7分、8分乃至更高的得分都不是奢望。 “要素分析”法,顾名思义就是对题目呈现的要素进行分析,分析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分析依附于要素的细节表述,分析围绕要素的各种“变式”话语。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辨析题的编制,无论呈现什么样的面目,观点总是从相关的要素关系中衍生出来,因此解题时就是回到要素的关系中去,“有话好好说”。 也因此,“要素分析”法的关键在于“圈”出辨题中的“要素”之所在。这是解题的前提和基础。常规的就不去多说了,如“社会保障水平越高,越有利于企业增强活力。”、“在我国,政府谋大局,管国计;群众视眼前,重民生。”、“按劳分配体现公平,保证共同富裕;按生产要素分配体现效率,保证实现先富。”等,这里面的要素很容易圈划出来,社会保障与企业活力、政府与群众、国计与民生、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效率与公平、共富与先富。还有一些题目似乎“隐蔽”一些,这就需要在审题上下足工夫,要揣度题旨,看清题眼。题眼就是题目本身暴露出来的教材字眼,再怎么复杂玄奥的表述都会交代一两个教材字眼,这是命题者故意露出的“马脚”,抓住这个要素就有了答题的突破口。比如,“没有理性的指导,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乍一看,此题不知所云,但“理性”二字非常显眼,依据教材知识落点和考试大纲要求,不难推导出理性与理性认识相关,理性认识又与感性认识相对应,那么此题围绕这两个要素展开分析便思路清晰、顺流而下了。而如果被“眼睛”、“见证”非学科特点的字眼所吸引,纠缠于真象假象间的剖析,似与题意有关,但没能扣住题旨作答,得分自然高不上去。 找到、找准要素之后,接下来就好办了。 先看“说对了什么”。辨析题的“迷惑性”就在于总要混杂一些合理成分以布置疑云。很多考生对此不以为然,认为正确的就无须再肯定其正确。这是造成失分的一个常见原因。在此要郑重明确一下,把“对的地方”看出来,也是“辨”,也要“析”!社会保障的建立健全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深化改革,所以有利于增强企业活力;不上升为理性认识的感性认识不可靠,所以眼见不一定为实,可能“是最坏的见证人”。象这样简略地交代一下,既能够形成完整的行文,也保持了思维的严密性和连贯性。当然,笔墨无须破费太多,答题的重点不在这个上面。 再看“说错了什么”。话说错了,要大力、大胆地批驳,要给予直接地纠正。“随着我国社会状况的发展,宗教的本质也发生了变化。”只要还是宗教,其本质只能是唯心主义的世界观,这个是变不了的,因此一定要旗帜鲜明地把这一要素的要害指出来,并从要素关系中进一步指出,不是宗教的本质发生了变化,而是宗教的根本状况发生了变化,能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一题强调的是用词的讲究,政治学科的用语有很严肃的“专业性”,在表述上要尽可能地符合教材说法,符合党和国家重要文件的最新精神指示,一句话,就是要准确!常见的说错的情形还有另一种,即把话说“反”了,要么是要素之间字词的搭配“交叉”了,要么干脆把要素之间的关系“颠倒”了。比如:有人认为,解决我国当前就业,应该是“政府调节就业,市场促进就业和劳动者自主择业相结合”。对这一题的解答,只要能够对比国家就业方针的“原版”表述,找出“促进”、“调节”与不同主体之间正确的要素搭配,结合教材相关理论依据即可展开逐层分析。再如:“人民币升值意味着外汇汇率升高,对我国经济发展利大于弊。”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升高、外汇汇率跌落;由于进口增加、出口受阻,将不利于我国的对外贸易并进而影响到国内生产及就业等方面,总体上是弊大于利。也正因此,我国慎重对待人民币币值的升降,以负责任的态度完善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最后看“说漏了什么”。(也可视具体题目,调整“说漏了什么”和“说错了什么”的答题顺序,这取决于辨题观点要重点分析的是什么,往往一些题目“小错夹杂其间”,整体问题在于“只看一点,不及其余”,这时就应优先“补足其余”,然后再以纠错“收官”。)说漏之处,无非三种情形。一是只从一个方面看,如“在我国,政府谋大局,管国计;群众视眼前,重民生。”、“按劳分配体现公平,保证共同富裕;按生产要素分配体现效率,保证实现先富。”两题均只看到一组要素与另一组要素之间某一方面的关系,不能全面地揭示两组要素之间的关系,即政府管国计也重民生,群众重民生也顾国计;按劳分配体现公平也能体现效率,按生产要素分配体现效率也能体现公平。二是只从局部看,没能从全局看,如98年的一道高考题:“要依法治国,就要做到国家机关立法,全体公民守法。”在“依法治国”要素与“国家机关立法”、“全体公民守法”两个要素的关系上,“国家机关立法”、“全体公民守法”只是“依法治国”要求整体中的部分,要把话说完整显然还需更多方面的阐述。(顺便说一句,此题中“国家机关立法”就存在上文提及的“小错夹杂其间”,因为并非所有国家机关都能立法。)三是只从一个方向说,如“社会保障水平越高,越有利于企业增强活力。”对此题的分析既要从社会保障之与企业活力的方向去说社会保障的建立健全怎么有利于增强企业活力,也要从企业增强活力的方向去考虑,不仅需要社会保障的建立健全,而且还需要企业进一步改进技术、改善管理等等。 以上“三步曲”只是个通俗的说法,一般来讲,辨析题的解答能有这三个层次的阐述已经相当不错,基本的分数应该可以拿到。最后要说明的是,考生不妨参看哲学教材《注意培养科学思维方法》一节,书中关于“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当是本法的理论依据之所在,认真领会书中道理,辅之以日常答题的“牛刀小试”,相信一定会在辨析题的解题能力上“阔步前进”,在高考中取得“高人一筹”的不俗佳绩。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解题指导|辨析题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