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高考园地>> 高考分析>>正文内容

2004年高考文综政治试题分析

一、2004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政治部分考查的知识点与2003年之比较

经济常识

哲学常识

政治常识

2003

市场机制、地区经济结构、非公有制地位、维护正当权益、经济资源、第三产业发展、城市化对经济发展的意义。(考查知识点7个,占34分)

艺术创作规律、实践观点、主流与支流、内外因关系、艰苦奋斗传统、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利用规律、辩证观点。(考查知识点8个,占38分)

公民权利、国家机关的关系、世界多样性、履行政府职能、党的作风建设、依法治国。(考查知识点6个,占34分)

2004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诚信原则、垄断的影响、商品价值的创造、城乡居民收入、多种经济成份、市场机制、宏观调控。(考查知识点8个,占37分)

辩证地看问题、经济管理职能、人与自然关系、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抓主要矛盾、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考查知识点7个,占33分)

修宪意义、维护个人正当权利、政府职能与性质、国家行政机关、安理会原则与作用、国家经济职能。(考查知识点630分)

通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2003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政治部分共考查知识点21个,赋分106分,2004年共考查知识点21个,赋分100分。考查的知识点相当,赋分有所减少。

二、2004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政治部分的主要特点

1、注重对热点问题的考查

总体看来,2004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仍然体现以人类所面临、关心的重大社会现实问题为素材的命题特点,关注现实、关注热点,对当今国际国内热点问题进行考查,政治部分尤其突出。如:举世瞩目的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修宪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的“三农”问题、引起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的对禽流感的防治问题、电信发展问题,以及能源问题等。

2、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生活化将成为政治课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走向。以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问题作为命题的切入点,强调对日常生活中有用的知识的考查,是新课程理念的生动体现。例如,试卷中所涉及到的我国陆路交通问题、电力问题、公民合法权利的维护和实现问题、国家职能问题、市场经济问题、“三农”问题,以及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认识规律、利用规律和改造客观世界,认识是实践的来源等等实用知识,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有用知识,对它们的有效考察,使学生在分析解答这些问题的同时,能较深刻认识到学习这些知识的重要性。

3、强调能力考查

从“知识立意”转为“能力立意”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一个基本出发点。今年试题仍然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与前两年一样,试题仍是以一个个问题为中心,组织材料、提供信息、要求考生解答这些专门问题。据此,较好地考查了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8题总分为32分,是以2004年新年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的“一号文件”,即《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为背景材料,并附有材料一和材料二两个反映城乡居 民年人均收入和增长率的差距的图表,提出了三个小问题,着重考查考生综合运用经济常识、政治常识、哲学常识来分析、解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即“三农问题”。试题题意清楚、指向明确。第一小题是着重考查考生的读图能力和运用经济常识来说明图表中所反映的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率低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增长率和农民年人均收入在7年当中的增幅大大低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现实经济问题。第二小题是运用政治常识中的国家经济职能的知识说明中央公布的“一号文件”的必要性。题旨明确,要求考生运用国家经济职能知识回答国家对“三农问题”问题重视的迫切性和重要性。第三小题要求考生运用哲学常识中的抓主要矛盾的知识点分析“一号文件”,即中央将着力点放在增加农民收入,就是捉主要矛盾,这个问题解决了其它问题就迎刃而解。题目的立意一目了然,并且明确指定运用所学的知识点来解答“三农问题”的这一现实问题。

通过对39题材料三所提出的发展电力工业措施、材料四所提出的如何实事求是地解决电力短缺问题的总结概括能力的考查,对38题材料一、二图表的分析,一方面考查了考生的读图能力,另一方面考查了考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特别是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具体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的能力。有些试题是开放式试题,考生可以在广度或深度上进行发散思维,这可以较好地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4、设问指向明确,能使学生准确把握答题方向

今年文综试卷政治部分,无论是选择题,还是材料分析题,所提的问题指向明确,基本上没有拐弯抹角,考生能较准确地把握答题方向,不会产生歧义,或者被引入歧途。就选择题来看,所设计的四个可选项之间干扰性不大,基本上能一目了然,作出正确的选择。材料分析题中所设计问题的指向性较强,考生一般能根据对材料的分析理解作出正确的解答,产生歧义的可能性较小。

三、对2005年高考复习的几点启示

通过对2004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政治部分试题进行分析,2005年高考政治复习在以下几个方面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和关注。

1、夯实基础,全面把握考试大纲的知识要求

实践证明,加强对学科知识的记忆和梳理,透彻理解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并能灵活运用,是高考制胜的前提和基础。教材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及其内在联系是思考问题的基本元素和基本依据,必须很好地、深入地把握。有的同学答题时理论与实际“两张皮”,说明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只是浅层的,没有达到掌握其内在关系的程序,因此,用起来就生硬,也无法说明问题。这一点给我们的启示就是,特别要重视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只有把握了内在联系,才是真正理解了知识,也才能灵活运用知识。特别是文科综合考试,强调的是知识的综合、思维的跳跃、方法和能力的综合。这一切都要建立在理论功底、知识功底相当雄厚,思维视野相当开阔和活跃的基础之上。

2、关注现实,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2002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相比,近两年的高考试题考查的热点明显增多。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高考试题巧妙在不象复习中想象的那样直接联系热点,而是变换了形式,变换了思路,主要考查与热点问题密切关联的、隐含的知识点。如,弱势群体的存在是一个现实的社会问题,需要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来解决问题。不仅如此,更要靠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就业来解决,扩大就业就需要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这样,弱势群体与发展第三产业联系在了一起。第三产业的发展不仅优化了经济结构,也能够带动其他产业发展,还有利于更好地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促进我国经济全面发展以及社会的全面进步。再换一个角度看,农村中第三产业的发展还有助于城镇化的发展和农民增收,而农民增收则有利于扩大内需,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这样,教材中关于社会保障制度和市场经济的关系、第三产业与农业的地位作用等都有了深入的复习和理解。

3、锻炼思维,适度地进行消化练习

从知识的学习看,思维在知识的组织中起着重要作用。知识必须运用逻辑思维加以很好地组织,才能够记住并随时提取运用。否则,机械记忆的知识很容易被遗忘。另外,记忆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储存而是为了检索和使用,而有效检索的关键还在于思维活动的组织。即知识只有形成完善的结构,在一定的组织系统中,才能被牢固记忆,也容易被检索。从知识的运用看,任何问题的呈现都有一定的层次,解决问题也应该思路清晰地表现出层次性。层次性和完整性是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层次清楚地思考和解决问题,答案才可能是完整的。即使在分析问题时,也需要思路清晰,观点明确,这样,才能及时、准确地把握题意,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

4、研究信息,特别是近几年的高考试题

高考《考试大纲》是高考信息的主要来源。一要研究增删的考点;二要研究近年高考考点所涵盖的内容、所包含的层次以及各考点的考核要求;三要研究考试大纲中的范题,特别是范题的知识覆盖面、能力要求、难度系数;四要研究考点可能联系的现实问题。深入研究高考信息,把握高考动态,保证我们每一节课都对准高考,这样就能使我们的复习效率成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地提高,我们就一定能攻克高考难关,取得骄人的高考成绩。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高考分析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