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素材资源>> 文本素材>> 经济常识>> 第四课>>正文内容

我国创节约型社会刻不容缓 经济增长方式要转变

2004年的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立足点是控制全社会固定资产的过快增长,尤其是部分行业(包括房地产、钢铁、能源和汽车等行业)投资的迅猛增长势头,今年4月中央做出宏观调控的决定,随之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行政干预和政策措施。

从总体上看,中国经济增长仍然处于较高速度区间,通货膨胀被控制在可接受的适度水平,就业规模保持在政府预期水准,国际收支状况良好。前三季度经济增长速度同比增长9.5%,中国经济没有出现人们所担忧的那种过大起伏。在投资增长逐步回落的同时,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国财政收入、企业利润和城乡居民收入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但是我们应当清楚地认识到,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着严重的能源紧缺和结构性失衡矛盾,2003年中国消耗的钢材占世界消耗总量的21%,铁矿石占30%,氧化铝占25%,水泥占40%,煤炭占31%。中国的万元GDP能源消耗水平是发达国家的3到11倍,而中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五分之一,土地资源占有量不到三分之一。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已经维持了近二十年的高速增长,如果不尽快转变这种初始性的增长方式,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将会遭受严重的威胁和挑战。

  最近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大力推进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同时把节约能源、资源作为优化结构的重要目标。这表明中央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扭转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状况,全面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这些提法突出了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的关键意义,把节约放在首位,鼓励发展循环经济,逐步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创建“节约型社会”,开拓根据自己国情特征设计的新型发展道路。中国的资源禀赋结构、人均资源拥有量、人口发展态势和技术应用水平注定中国不能攀比西方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耗模式和资源利用方式,“高消耗、低效益、高排放”这一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是造成我国资源环境“瓶颈”约束的根本原因。据世界银行和国内有关机构测算,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的经济增长有2/3是在对生态环境透支的基础上实现的。

  目前我国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大、总量大,远远超过环境自净能力;水和大气环境受到不同程度污染,有些地区相当严重。其次,由于工业、城市生活带来的水的有机污染、富营养化和大气二氧化硫及颗粒物污染等老环境问题还没有解决,而诸如危险废物、微量有机污染物、土壤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等新的环境问题已经出现,环境污染呈现复合型和压缩型特点,增加了治理难度。生态环境退化趋势尚未得到遏制。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森林和草地退化、江河断流、水生态系统失衡等生态问题仍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生态服务功能持续下降,生态灾害加重,生态问题复杂化。  

 因此创建一个“节约型社会”是时不我待的紧迫任务,而“循环经济”则意味着更加长远和更具发展后劲的经济形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倡导增强全民节约意识,大力节约能源和重要资源,加快发展循环经济。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运用和体现,我们认为,这也是中央政府决心告别往昔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性步骤。

  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近年来都突出强调“循环经济”的发展路径。比如德国的循环经济起源于“垃圾经济”,并已经向生产领域的资源循环利用延伸。日本的“循环型社会”起源于废弃物问题,旨在改变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美国早在1976年就颁布实施了《资源保护回收法》,目前,有半数以上的州制定了不同形式的再生循环法规。法国、英国、比利时、澳大利亚、丹麦等发达国家在上世纪90年代相继颁布和实施了有关废弃物减量化、再利用和安全处置的法律。  

 目前我国资源紧缺形势相当严峻,如果不重构节约型和高效率的循环经济体系,保持较高经济增长速率所需要的资源就不得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际市场,存在着很大的系统性风险,国家经济安全也缺乏保障。   近年来有心人时常发现国人依然抱有“地大物博”的资源大国心态,动辄要建“世界最高建筑”、“世界最长桥梁”、“世界最大商场”等等,过分强化和追求“世界第一大”的称霸心理产生了诸多设计失当的建设项目,造成明显的资源浪费。量力而行,坚持追求适度目标,兼顾资源占有和利用的代际公平,应当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长远之策。

  当前我们应当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审计,根据生态学原理组织生产,使上游企业的“废料”尽可能成为下游企业的原材料,显著减少污染排放。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央政府的大力倡导和推动下,即将到来的2005年将是一个以创建“节约型社会”为特征的效益增进年,中国经济的未来增长将更多地取决于我们对资源、环境、市场、经济自由度与个人选择以及制度变迁的倚重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产业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