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高政论文>>正文内容

抓传统教育,重实践探索,促知行统一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关于“革命传统教育对培养当代中学生责任感的价值”的研究报告

西

:时代的发展迫切需要有高度责任感的人。结合本省省情和我校的实际,我们确立了这一课题,旨在充分挖掘和利用江西老区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并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以培养、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加强我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江西老区革命传统 德育教育 中学生 社会责任感 道德实践活动 现代德育教育

一、课题的提出

当前,我国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时代的发展迫切需要大批高素质的人才。成才先做人,当代中学生只有具备了远大的理想、抱负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有正确的人生方向和强大的学习动力。我们认为,要具备远大的理想、抱负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极为重要的一点是一个人要有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大文学家托尔斯泰就曾说过:“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中学生正处于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的责任意识的培养、提高关系到他们能否真正成为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人才,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

但是当前中学生的责任心状况令人不容乐观。据我们最初的调查结果得知:虽然当代中学生对公民是否应增强责任心的评价主流是健康的,但是学生对家庭、对班集体、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意识不强。如当问及“你的零花钱主要用于何处”时,只有5.2%的学生回答会给长辈买点东西;当问及“你会为你的长辈购买生日礼物吗”,只有14%的学生回答是肯定的;只有29.5%的学生很在乎别人对自己所在班级的评价(其中初中学生为36.8%,高中学生为22.2%,而且毕业班的学生比例均低于非毕业班);当问及“国家或集体遇到紧急困难,需要你提供服务时,你会怎样做”时,只有47.3%的学生回答会尽最大努力提供服务,还有40.1%的学生回答在不损害自己利益的前提下提供服务。

基于上述认识,结合江西省省情和我校实际,我们确定了“江西老区革命传统教育对培养当代中学生责任感的价值”这一研究课题,旨在充分挖掘和利用江西老区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并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以培养、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加强我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课题研究遵循的原则

根据已有的德育理论成果和学校德育实践经验,我们的实验提出了以下原则:

第一,科学指导原则。即依据国家颁布的教育法规和文件,遵循《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的精神,始终以培养、提高当代中学生的责任感为目标,来从事课题研究与开发,从而避免盲目性。

第二,自我教育原则。即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受教育者为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而自觉进行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活动。它是个人在道德上的努力,是道德行为主体在其品德发展中自觉能动性的表现。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新形势下,我们的德育教育也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重视学生主体的作用,尊重和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还其主动权,让学生在道德实践活动中发现自身不足,解决自身的思想矛盾,扬长避短,以至不断完善。

第三,知行统一原则。道德品质的四个基本构成要素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贯彻知行统一原则,就是我们在实验研究中,把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树立全新的规范的道德观与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做到言行一致,使学生在了解、认识革命先辈们的价值取向的基础上,进而产生情感上的认同,最终外化为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第四,与时俱进原则。即在全新的学校德育观、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根据当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当前社会热点,征对学生不断出现的思想疑点,我们的实验研究不断进行内容的充实、方法的更新,力求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统一、传统德育手段与现代教育手段的统一、重视人才培养与推进课程改革的统一。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及内容

二年来,我们按照实验的原则和理论系统地进行了研究。

1. 调查研究,了解当代中学生的责任感现状、特点和需求,做到有的放矢。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个案调查和其它调查方式(如召开学生座谈会、家长委员会或社区访谈)等方式,共调查学生819人,搜集各种问卷1772份(其中实验班402份,非实验班1370份),找典型学生谈话74次,家访20多次。

首先,通过调查,使我们充分了解了新形势下当代中学生的责任感状况。一方面当代中学生责任心状况有喜有忧(如前所述);另一方面,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中学生的责任意识很多只停留在一种道德的认知上,即判断行为的是非上,他们的责任行为很容易受他人、环境的影响,道德意志力缺乏,没有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通过调查我们还发现造成以上状况的原因主要有:首先,部分家长重智轻德,他们普遍对子女的学习成绩关注得很多,却忽视了对子女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尤其是忽视了对子女的责任意识的培养和教育;其次,学校传统说教式的道德教育影响了教育效果;再次,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忽视了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调查结果显示,只有9.9%的父母、4%的教师会在平时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只有20.9%的学生认为江西老区革命传统教育对他们的成长影响较大。

最后,调查也让我们了解了学生喜欢的德育方式,它们不是空洞的理论和说教,而是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创设具体的道德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认知、选择、最后形成习惯就成为我们研究的主要内容。

为了了解典型学生责任心不强的成因及走向、分析其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便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我们选择了高中实验班的简某、敖某及初中实验班的章某、韩某等若干学生进行典型调查和个案调查。调查中,我们遵循了可接受性原则,让学生明确调查的目的、适应调查的环境、认可调查的方式、参与调查的过程,整个调查过程进展顺利。如初中实验班学生章某,原先上课总提不起神,作业经常不交,成绩直线下降,实验班教师多次与他交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利用各种信息源分析、挖掘其思想深层内涵;并多次家访,探索其思想、行为的环境渊源;跟踪观察,写观察日记,研究对策。

2.挖掘江西老区革命传统素材,编写校本教材。

读书可以使人明智,陶冶情操。为了增进学生对江西老区光荣革命传统的了解,实验初期,课题组成员曾编写了《红色江西》读本,并分发给初、高中实验班同学,供他们课后阅读,实验班老师指导学生按要求做读书笔记,写读书心得。

随着时间的推移,读本的诸多缺点,如形式呆板、内容单调、不能适应现代教育需要等日益凸显出来。根据课题研究的进程需要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我们感到很有必要改编原有读本或重编一本可读性很强的校本教材让学生乐于接受,并通过这本教材使学生真正地获取许多在课堂上无法接触的知识,明白做人的道理,从而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在多方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课题组决定对原有读本进行改编,吸收学生代表参与、出谋划策,挖掘江西革命传统素材,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并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将篇幅作了很大调整,内容做了进一步充实。即将定稿的校本教材,不但形式活泼、图文并茂,而且内容生动有趣,寓教育于愉快地读书之中。

3.实验系列活动的开展

师生共同开发建设校德育网页,使传统德育手段与现代教育手段相结合。

现代网络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当代中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认可能力很强,对本校学生来说上网不是新名词。为了使德育手段符合现代教育的需要、符合学生的需要,我们将革命传统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他们对现代信息技术特有的兴趣,让他们与我们一起参与德育网页的制作。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得非常积极,从资料的收集整理到板块的设计处理及网页制作技术的应用,是那样的认真、仔细,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他们的制作的网栏有的比教师设计的要强,显示出了智慧的火花。师生的共同参与使网页建设进展顺利。今天,只要你点击“新余教育”,我校的德育网页就会呈现你的面前,它不但形式活泼、新颖,而且内容生动、丰富,如学生开发建设的网栏有“网上拾趣”、“网上论坛”、“网上释疑”、“我对烈士说……”、“我是红色小导游”等。

这一活动的开展,把部分学生的兴趣从营业性网吧引导到学校德育网页上来,帮助他们克服了迷恋网吧、贻误学业的不良习惯,同时加强了他们对老区革命传统的了解,而且培养了他们办事情认真负责的积极态度,提高了他们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和操作能力。

②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话剧《谭斌从军记》。

谭斌(1916—1945年),是我市的革命烈士。为了改造黑暗的旧社会、反抗日本对中国的侵略,1931年,年仅15岁的他便参加了革命,后来他又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和抗日战争,1945年,遭混在革命队伍中的反革命分子杀害。他参加革命时的年龄与今天在校的大部分学生的年龄相仿。

为了表达对烈士的崇敬和广泛宣传他的英雄事迹,也为了激发同龄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校实验班同学利用业余时间大量阅读《新余史话》,广泛收集材料,放弃节假日的休息,深入烈士故里进行采风,请老师指导,运用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自编自导自演《谭斌从军记》。整部话剧包括谭斌少小从军,参加长征,抗大一期学习,狱中(两次)斗争,组建抗日挺进师,智斗敌连长遇难等六个片断。“演员”的出色表演,将一名智勇双全的英雄形象活生生地展现于同学们的面前。“观众”如身临其境,潜移默化地受到又一次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③国旗班的竞选。

为了促成学生责任意识的形成和责任感的增强,经课题组与学校政教处商定,在初中年级开展每月争先创优、实行悬挂循环红旗的活动,在高中年级每年举行“国旗班的竞选及新老国旗班交接仪式”。

“国旗班竞选”的具体做法是由高中各班先提出申请,然后由学校组织考察、综合评比产生。国旗班的入选条件是很严格的:它要求入选班级的每位同学都要思想健康、有进取心,班风正、学风浓,且有强烈责任感的同学占大多数(一般在该班人数的2/3以上)。正如校长对国旗班的升旗手所说的那样:“你们是经过严格筛选而产生的品学兼优且有强烈责任心的同学,你们的当选既是你们的光荣,也是你们班的骄傲。相信你们一定是会很规范地升好每一次旗,一定会很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事。”在这个高目标的指引下,这几位升旗手同国旗班的其它同学做事都很投入,在学习、卫生、纪律等方面成绩非常突出,国旗班因此而成为全校的模范班。

④组织学生参观市内外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组织学生外出参观,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延伸和扩展,它具有直观、形象、真实、可信等特征,是学生了解和学习革命传统的重要途径。在实验过程中,课题组结合读书活动,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分批组织高中学生先后赴革命摇篮井冈山、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等地参观,组织初中学生参观了本市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罗坊会议纪念馆、中共新余第一个党支部——花桥支部旧址、北伐新余之战阵亡将士纪念塔等。参观中同学们情绪高昂,乐此不疲,教育效果十分理想,不仅激发了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而且潜移默化地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⑤让家长走进课堂。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请实验班的家长来校为学生讲自己的求学奋斗的历程。当家庭走向讲台时,同学们那热切的目光、专注的神情、雷鸣般掌声,让我们始料不及。当家长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叙述自己如何为家庭、为社会尽自己一份责任时,同学们一个个都被深深地打动。事后许多学生给报告人写信,谈感想,谈体会,下笔千言,感触颇深。学生们认真反思自己的过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重新规划自己的未来,树立起为实现自己美好理想,为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华民族的伟大振兴、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发愤努力的信心和决心。

⑥其它道德实践活动的开展,如学生值周、住校生自己推选寝室长、楼长等,进行负责任的自我管理、自我监督。

四、实验的初步成果

1.学生更深层次地领会了江西老区革命传统的意蕴。

通过阅读校本教材、参与网页制作、参观市内外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形式,学生更加具体地了解到江西在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涌现了无数志士仁人、英雄豪杰,以及他们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所作的惊人义举;更深层次地领会了江西革命传统的内涵、精神实质,即“舍小家为国家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杀生成仁”、“舍生取义”的高风亮节。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江西光荣革命传统的敬慕感和认同感。最近的调查结果表明:有67.8%的学生认为江西老区革命传统对自己的影响最大,而在实验前只有20.9%的学生回答与此相同。

2.参与实验的学生责任意识大大增强。

很多学生做到了“四会”、“四不忘”。

通过二年的实验,许多学生学会了怎样做人、怎样做学问、怎样做事,如何以实际行动关心班集体、学校和社会,懂得了成材不忘先须养德、成材不忘师长养育之恩、成材不忘家乡建设、成材不忘报效祖国的道理。如在最近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关心班集体、在乎别人对自己所在班级评价的学生比例增加到63%,关心社会、关心国家的人越来越多,占全部同学的70.1%。

学生的自我责任意识增强。

自我责任是个体对自身的身心健康、自身承担的义务以及自我今后的发展所采取的关心和负责的情感倾向。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从培养学生自我责任着手,并收到一定成效。

如初中实验班学生章某,经过实验班老师的教育后,思想和行为均发生可喜的变化。现在上课不但能认真听讲,而且能积极思考并踊跃发言,成绩有了很大提高,被评为班里的“进步之星”。他还申请当了班里的劳动委员,表示要为搞好班级和学校的环境卫生尽自己一份力量。

再如高中实验班学生简某,有一段时间沉溺网吧,经常逃课,甚至通宵不回家。经过实验班教师多次与之交心,晓之以利弊;特别是课题组邀请他参与学校德育网页制作,他的价值获得老师的认可后,他的信心大增,整个人与以前简直是旁若两人,参加集体活动的积极性高了。今年国旗班升旗手的选拨,他自告奋勇地报名参加竞选,经过严格训练、审查、考核,他如愿以偿,成为我校一名光荣的升旗手。

③“加强责任”被写进班级规约。

实验对象能够把“知”的要求外化为日常行为,这是令我们课题组老师感到欣慰的一大成果。如今两个实验班制定和修改后班规公约,都增加了“对他人、对集体是否有责任心是衡量一个学生合格不合格的基本条件”一条,并配备了相应的评估细则。期中、期末对每位学生进行考核,考核成绩进入学期学生综合测评的总成绩,作为评先、评优的主要依据之一。

3.许多学生具备了为他人、为社会乐于奉献的社会责任感。

学生形成并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是我们课题实验的终极目标。二年实验,许多同学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由关心自己,转向关心同龄人、关心社会。如实验班同学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自觉到城市各交通路口协助交警维护城市交通秩序,帮助残疾人,济困救学等。

我市渝水区有20多所农村中学,它们有的地处偏远,学生家庭非常贫穷,面临着随时都有可能辍学的危险。我校实验班同学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主动下乡与兄弟学校——渝水区下村中学的学校建立了“一帮一”“结对助学”的关系。同学们有的把父母给自己的平时舍不得用而节省下来的零花钱拿出来送给对方的伙伴,有的把自己的学习资料、生活用品送给农村的同学,并且经常与对方互通电话、信函,谈生活、谈学习、谈理想、谈自己身边的事。实验班同学甚至把我们进行的课题情况告诉对方,对方学生对此也产生了一定兴趣。据了解,有31%的对方同学在来信中向我们的学生索要《红色江西》读本,有42.3%的同学在来信中要求我校学生在适当的时间下乡与他们举行有关革命传统教育交流活动。

4.责任感背后的故事

“我以班级为荣,班级以我为骄傲”已成为时下我校实验班同学的口头禅。强烈的班级荣誉感和高度的集体责任感驱使着他们为自己、为班集体而努力,而拼搏。“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两个实验班在过去的两年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初中实验班连续两年获校“精神文明集体”、“优秀班集体”,今年上半年在“争先创优”活动中,该班连续三次获得循环红旗,实现了争先创优“月月红”的良好开局;高中实验班连续两年被评为学校“优秀班集体”,今年还获得了我校第十一届国旗班的至高荣誉。

五、结

实践证明,我校课题组利用江西老区革命传统教育培养中学生责任感不仅是可行的,而且富有成效的。近期我校党政在修改“学校德育工作条例”时充分肯定了我们的做法,并将我们的实验成果吸收纳入其中,准备向全校推广以逐步实现我校德育工作系列化、网络化、正规化、科学化。

江西省新余四中课题组成员: 刘文英、皮员根、周 萍、

林 卫、吴荣辉、黄水金、刘小根

执笔:吴荣辉 、周萍 指导:刘文英)

2004年6月

参考文献 ①朱士鸣《教子成功有方》

②乌申斯基《人文教育的对象》第一卷

③经济日报出版社《素质教育全书》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教学论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