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高考园地>> 高考分析>>正文内容

广东省普通高考综合能力测试回顾与思考

综合能力测试是广东省高考“3+x”方案发展与深化过程中出现的新的考试科目。1999年广东省高考“3+X”方案中,供学生选考的科目“x”是指物理、化学、思想政治、地理、历史、生物、英语复试及体育、艺术类的术科。当年实施的结果反映,由于在广东招生的270多所高校中,只有54所高校的考试科目组是由3+2组成的,绝大部分高校的考试科目组是3+l,造成绝大部分考生选择了“3+l”,使社会误以为“3+x”就是“3+l”。不少中学对1999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就按“3+1”的方式分班,社会上认为广东省高考“3+x”方案导致中学更为严重的偏科。1999年末,为防止中学教学出现严重的偏科现象,广东省在2000年高考“3+x”方案中,增加综合能力测试科目,作为普通类本科专业的必选考科目。2001年后作为普通类、体育类专业的必选考科目。综合能力测试第一次出现在中国的高考科目中,对全国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一、综合能力测试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知识的增长与积累已呈现爆炸状态的时代,仅有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熟练掌握不再足够。人们更需要具有获取知识、重组知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在上世纪,这些正是我国中小学教育的薄弱环节。与此同时,由于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还未能充分满足群众的需求,接受高等教育的竞争十分激烈。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取胜,不少的中小学教学出现了强迫机械记忆,大量重复练习,不考不教等等弊端。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脱离实践活动,失去独立的思考空间,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违背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认识规律,造成了学生能力水平的缺失。在高考中进行“综合能力测试”的目的,就是充分发挥高考对中小学教育的正确导向作用,引导中小学教育克服不利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不利于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不利于培养学生 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弊端,纠正中学教育为片面追求高考升学率严重偏科的倾向。

二、综合能力测试的内容与形式

综合能力测试以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思想政治六个学科的必修课教学大纲为考核要求,以学科基础知识为载体,注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试题涉及了社会的热点问题和现代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采用主题式题型,题型新颖;试题体现了一定的学科间和学科内的综合。2000年至2004年高考综合能力测试试题考试后的数据分析表明,综合能力测试试题难度适当,具有一定的选拔功能。

5年试卷内容比较如下。

1.试题题量逐年增加,从2000年36题,到2004年48题;第一卷的权重在2003年后大幅度加大,第一卷的分值2003年以前为90分,占整卷的60%,2003年及以后为108分,占整卷的72%。

2.各学科内容历占例逐年趋于平衡,2003年几乎达到平均。其中历史科分值比例变化最大。

3.试题的标准差逐年加大,区分度、信度逐年提高,反映出注重选拔功能的趋势。2002年的难度最大;2003年试题的区分度、信度最高,难度适中;2004年的标准差最大,平均分最高,难度最小。

4.2001年试题跨学科的综合程度最大,跨学科的题量最多(6题),分值也最多(40分)。2002年后跨学科的比例明显减少。

5.2001年试卷学科间综合的整合程度较大,第一卷有4题(4、11、17、27)12分是无法分清属于哪个学科的,第二卷有2题(34、37)28分是涉及到两个以上学科的。

6.2001年试卷较注重创新能力的考查,增加了试题答案属于开放性的题目。开放性答案试题2000年只有36题中的一个问题,占5分;2001年有4题(31、34、35、39)占28分,2002年有2分,2003年没有开放性答案试题;2004年有2题6分。

三、综合能力测试对中学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影响

综合能力测试的试题是通过一些具体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反映,调动学生已掌握的各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积累,分析、归纳、判断或描述这些现象。要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不是简单、机械的死记硬背,或通过做大量的习题能够完成的。综合能力测试要求学生:首先,要有扎实的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其次,必须对这种现象有所认识,有些生活积累;第三,能够联系已学习过的相关学科知识;第四,掌握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要使学生具备这些能力,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求教师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正确的思维方法对人的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主动地积极地寻找有效的办法,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供各种各样的条件。其次,教师要通过大量的实验、实践活动,增加学生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直接感知,增加学生的生活积累。学生有了大量的感性积累,再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就有了基础。第三,要教给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方法。发现问题,剖析问题,归纳、判断,得出结论。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就能举一反三,不再需要大量的机械练习,才能真正达到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效果。

综合能力测试的设立,改变了以往高考都是单一学科的模式,对中学教育产生了良好的导向作用。使中学注意到要引导学生观察社会,关心国家大事,拓宽知识面,在教学中加强理论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促使中学在注重学科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奍。促使中学生扩大知识面,密切关注社会发展变化中的社会现象、文化变迁、新科技的产生,尤其在促使中学生关注现代化进程中社会文化现象的发展与变化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反拨作用,促使中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素养的提高。此外,在一张试卷上, 120分钟时间里,考生的思维在6个学科间不断的转换中所进行的强烈的思维运动与接受的冲击,有利于促进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有,在一个主题下回答多个学科问题的考查方式,培奍了学生多角度和多视角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这是目前任何一个单学科考试都还没有实现的。

另一方面,综合能力测试多学科知识考核的要求,促使中学生基础知识的全面发展,适应了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近年来,高等教育出现了在低年级注重专业通识教育的改革趋势,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基础;在专业培养上,提出培养通用型人才的改革,允许学生符合一定的要求可转换专业;通过专业调整,设置了大量的综合专业,要求多种学科基础的学生相互影响。这些改革,经受过综合能力测试训练的中学生显得容易适应。

2000年高考后,广东省考试中心在部分高校对参加了综合能力测试的新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400份,收回1336份,赞同实施综合能力测试的占85%,赞同2000年综合能力测试感到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占70.4%,认为设置综合能力测试有意义的占85.5%。2003年,广东省普通高考综合能力测试研究课题组抽取参加过广东省高考综合能力测试的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和没能被高等学校录取正在参加全日制自学考试辅导的自考学员1048名,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调查结果统计发现,对在高考中开设综合能力测试表示很欢迎或较欢迎的大学生(含自考生,下同)分别为23.7%和40.2%;表示无所谓的大学生为20.3%;表示比较不欢迎的大学生为9.9%;很不欢迎的大学生为5.8%。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大学生欢迎在高考中设置综合能力测试,对综合能力测试的作用是持肯定态度的。

但调查也反映出部分的中学生与部分的中学教师对综合能力测试并不抱欢迎态度。广东省普通高考综合能力测试研究课题组抽取了准备参加2003年高考的高三(第二学期)学生665名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对综合能力测试比较不欢迎和很不欢迎的中学生占38%,高于很欢迎和比较欢迎的36.5%。有33.9%中学生很赞同和比较赞同取消综合能力测试。

四、综合能力测试的反思与发展

综合能力测试在广东试行5年,尽管对中学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导向作用和良好的影响,但仍有不少的中学生、中学教师对其不欢迎。 这既反映了改革的社会适应性需要更漫长的历程,也反映出改革需要不断的完善和发展。调查 结果表明,中学生不欢迎综合能力测试的主要原因是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增加。教师不欢迎综合能力测试的主要原因是备考困难;加大学校组织教学的难度;对每个学科的覆盖面不大,对促进单学科教学意义不大;不利于对从事综合能力测试辅导的教师的量化评价。

(一)对综合能力测试与学生课业与心理负担增加问题的分析

从 1977年恢复高考起计算,到1998年我省高考按文理分科的时间是21年。中学的教学在这21年里也是按文理分科的模式进行的。这种模式受到了教育界和社会方方面面的抨击。普遍认为:第一,考试科目规定分为文科与理科两大类,过早让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学生偏重某类学科,不利于中学生全面的基础素质的培养,不利于高等学校不断发展的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对复合型人才的选拔与培养,与世界科技和教育发展的趋势不相适应。第二,在高考科目设置中,不考高中教学计划规定为必修的生物、地理科,导致中学生群体偏科,对中学教育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削弱了这两门学科的教学,遏制和影响了中学生对地理和生物学科的兴趣形成,也不利于高等学校相关专业人才的选拔。第三,高考科目文理分科的设置忽略了考生自主选择的需要。所以,高考科目改革首要的是改掉文理分科的问题。广东省高考“3+x”方案体现了淡化文理分科的趋势。但文理分科最大的优势是每位学生的考试科目相对于文理不分科而言是少的。而综合能力测试由于是以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思想政治六个学科的必修课教学大纲为考核要求,使绝大部分的学生在备考语文、数学、外语3科必考科目的同时,还要备考这六个学科共九门学科,那么考试科目增加的直接反映就是负担增加。

高考既然是一种选拔性的考试,就意味存在竞争。学生学业负担重,实际上是一种升学压力大的具体体现。在我国社会发展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高等教育的发展仍远未能满足人民群众普遍接受高等教育的迫切需要。因此,仅仅依靠高考科目改革来实现减轻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的问题只不过是一种奢想。无论是考“3+1”还是考“3+2”,对于学生来说,要在竞争中获胜,其付出的精力和时间是一样的。只有高等教育规模能充分满足大众化的要求,高等教育的供需矛盾得以缓和,人民群众对接受高等教育的热切要求得到比较好的解决,减轻学生的负担才成为可能。

(二)综合能力测试考核能力问题的分析

从调查统计的情况看,部分中学教师对综合能力测试的作用认可程度不高,在座谈调查中,教师们普遍反映综合能力测试备考困难,学校组织教学压力大,教师工作难度大,考试以六科的知识内容为主,但对每个学科的知识内容覆盖面不大,对加强这六个学科的单科教学作用不大。教师们的反映主要来自于对5年综合能力测试考试的试题和结果的看法。

从2000年到2004年高考综合能力测试(广东卷)的试卷结构和内容不难看出,第一卷均是分别考核六个学科的基础知识的试题,第一卷分值占了全卷的60%,甚至72%。即使以主题式题型为主的第二卷,每小题的内容也是考核具体一个学科的知识点,大部分试题是很清楚属于某一学科的。所以,不少学生和教师认为综合能力测试其实是六个学科的“拼盘”。很赞同或比较赞同这观点的大学生是44.1%,中学生是59.8%,辅导教师是55%。

部分教师不欢迎综合能力测试所提出的问题,事实上是对综合能力测试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各学科“拼盘”式试题是否不能考核综合能力 ?综合能力测试应该考核什么能力?脱离了学科知识点的综合能力怎样考核?进行了5年的综合能力测试对中学教育和高等教育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已经有了明确的回答,但目前在实施过程中的不适应也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尤其在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上的改革与变化,是否更能体现综合能力测试的初衷,是在实际操作中应首要关注的问题。综合能力测试考核什么,如何命题应是综合能力测试下一步发展的核心问题。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高考分析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