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德育>> 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正文内容

心理效应在班组管理中的运用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认知过程是一种特殊的心智活动,运用心理学知识调控好学生心理,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认知状况,提高教育效率。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循序渐进地运用好心理效应,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一、运用首因效应,调节自觉性,发展主动性
  
  首因效应即认识或接触某一事物时,初次提供的信息占优势,在以后的认识过程中,最近、最初信息更具
  意义的一种心理表现。在教育工作中,师生交流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如果学生对教师或所开展的工作第一印象不佳,势必会影响以后的教育工作。
  (一)上好第一节班会课,留下好印象
  新接一个班级,班主任总要进行“施政”演说,谈班级管理的理念、方法、工作措施等。当学生对班主任第一印象较好时,就会把“好感”迁移到以后的工作上,表现出愿意与教师交流沟通,认同教师的见解,讲出自己的一些心里话。这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树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良好形象,为以后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扎实基础。很多教师会在第一次班会课上大谈班级的工作目标、努力方向以及安排一些事务性东西等等,学生已经习惯于这种教条式的说教。而我更多的是给学生讨论、发挥集体智慧来规划新学期,教师是课堂活动的参与者和聆听者。
  (二)精心设计与学生的第一次谈话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不同学生个性差异很大,有的存在自卑心理,有的有很强的自尊心,有的学生叛逆心理也较为严重。第一次与他们的谈话要寻找恰当的时机,过早,时机不成熟,“话不投机半句多”;过迟,事过境迁或事态已扩大,于事无补,悔之晚矣。谈话做到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以取得满意的谈话效果。交谈中可善于对学生进行诱导,或叙经历、谈感受,或树观点、辨是非,或寓理于情、情理交融,做到忠言顺耳,使学生心悦诚服。
  (三)重视师生间的第一次群体活动
  学生往往通过课外群体活动中教师的言行举止来判断教师品行、喜好、处世风格,对学生的真正关心程度,并形成对教师的一种认识,影响以后师生间的交流沟通。比如,有一年学生参加班级篮球赛,我只是赛前在班级里布置相关事项,学生比赛当日没有去观战,事后有学生大放厥词,说老师对班级活动不关心。而有一届学生的班级篮球赛,我自始至终参与,比赛当日更是亲自督战当好后勤,事后与学生感情大大加深。
  
  二、运用期待效应,增强自尊心,树立自信心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发现: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是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每位学生都期望得到教师的赏识,教师要给每位学生以适当的期望值,以产生“皮格马利翁效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存在先进和后进。教师要正确认识每一位学生,视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寻求有效的解决途径,促进学生的整体全面提高。
  (一)进行挫折教育
  “自古英雄多磨难”,一个人的成长不可能鲜花铺道,万事亨通。总是成功与失败相随,顺利与挫折并行,欢乐与忧愤同在。只有披荆斩棘,踏平坎坷,直面挫折,战胜厄运,才能在“磨难”中奋起,闯出人间奇迹。记得一直名列班级前三的陈某在一次期末考中退到了班级20名后。她很伤心,几堂课一直在哭,我及时利用中午时间找她谈话,给她讲了两个面对挫折的故事。一个是高材生因没被录取而跳河自杀。一个是清洁工没被录用而发奋图强,最后有所作为,同样面对不被录取的挫折,结局却截然不同。听了这两个故事,她笑着诚恳地说:“老师,我知道该怎么做了。”此后,她依旧是那样快乐开朗。通过努力,成绩很快升了上去。
  (二)呵护学生的自尊心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让每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走路”“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孔子曰:“赠人以言,重于珠宝;伤人以言,重于剑戟。”日常生活中,细心留意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使学生懂得,花开有迟早,成材有先后,激励其上进的勇气,切勿恶话、恶言随便伤人。记得刚当班主任的前一年,对一个连续迟到3次的学生,我当着全班同学狠狠地批评了他,结果令我惊奇的是,他不但不脸红,反而觉得好笑。事后他写了封信给我,说:“老师,我今天迟到是身体不好,真不是贪睡的缘故。你的当面批评让我很难堪。”
  (三)制定适当的目标,以获取成功的体验
  目标是行动的向导,明确的目标有激励意义。首先,目标应分层次,循序渐进,保证学生成功实现目标,因为一次的成功体验给人以一份欢欣,使人增强一份自信,从而激励不断探索,去争取新的成功;其次,目标应富有挑战性,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跳一跳,摘得到,可望可即但又不易。
  
  三、运用群体效应,实现先富带后富,走向共富
  
  在群体中,人们会自觉不自觉地接受他人的影响,摹拟他人的行为及方式,产生从众心理与行为,也会产生力图使自己胜过对方的对抗性竞争行为。学生所在的班集体,其成员也是不断地相互作用、相互适应,并受群体心理或行为方式的影响。
  (一)建立小组评比制度
  针对学生好胜心强,模仿能力强的特点,把班级学生分为几个组,在组与组间进行学习、卫生、纪律等方面的竞争。这种评比参与面广、竞争性强,每次公布小组评比成绩,为此,学生们会为顾全小组的颜面而奋发努力,组长们会使出浑身解数而互帮互助。学生说:“老师,你的这项小组评比制度,让我们同学间增进了友谊,也提高了班级整体实力,我们要在高中三年一直实施下去。”
  (二)树立榜样,激发欲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班级中找出尖子生与后进生签订师徒挂钩协议,使每个后进生都有依靠,能及时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同时在期中、期末时对有成效的学生师徒给予表扬,使后进生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得到更好的发展,整个班级的学业成绩得到大大提高。
  (三)班级内建立良好的生生关系
  由于学生都有自守心理,往往都是与同一层次同学交往比较多,这就会在班级中造成分层现象。后进生们常常遭受“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非议,与优生交友,往往不敢高攀;而一些优秀学生的交往范围也相对狭小,班级学生之间的沟通渠道不畅,不利于班级工作的很好开展。教师应充分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心理,利用现有条件,强化同学交往,培养集体观念,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自己是班级不可缺少的一员,实现班级群体的优化。
  
  四、运用批评效应,强化学生自我调控能力
  
  对于屡教不改的学生,教师要及时运用批评效应。选择合适批评场合,在关键时刻批评,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批评方式,批评时给予更多的勉励,让批评在理解、信任、关心和尊重的土壤里开放灿烂的花朵。如:有一名学生沉迷于电脑游戏,偶有缺课,家长也拿他没办法。一次,他在网吧被学校老师逮到。第二天早自修,我把他堵在教室门口,一言不发,只是用严肃的目光默默地盯着他看,足足十分钟。他憋不住了,主动开腔:“老师,你怎么不批评我啊?”我说:“现在你又不是在网吧,让我批评你什么啊?”事后,这个学生对同学说:“如果当时老师骂我一顿,我可能很快就忘记了,可老师越是不吭声,我心里想的就越多。也许我一生都不会忘记当时老师的那种眼神。”这种沉默式的无声批评让学生产生一种心理压力,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五、运用反馈效应,实现师生互控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自己的大部分行为总是有要求得到外部评价的心理趋势。在师生间进行的观点、情感、意向和兴趣等信息的双边互动的动态交流过程中,学生意识观念、能力素质、行为方式都发生急剧的变化,教师要视学生具体情况,给予及时、准确适应的奖励,唤醒学生的自尊、自信,树立发奋努力迎头赶上、不畏困苦的求胜求进精神。对错误行为的也要及时评价,发挥信息反馈的监督功能,从而抑制、减少过错,实现师生间的信息及时反馈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论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