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德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正文内容

教育应抓住学生的心理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众所周知,班主任和学生的关系较难处理,时常会落入一个尴尬境地,轻则个别学生与之对抗,重则群起而攻之。究其原因,大多是班主任没有抓住学生的心理。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教师往往忽略学生的心理特点,而片面地强调学生的顺应,导致师生关系不和谐甚至紧张,造成一系列的恶性事件。或是由于对新时期中学生的心理状况不够了解,很多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方面存在一定障碍。要改变这种状况,还须溯源而上,从根本出发,摸准中学生的“脾气秉性”,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采取相应的手段和措施,“想其所想,急其所急”,使学生逐渐对教师和学校产生认同感,进而更好地融入教学活动本身。
  曾经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教育要使学生产生心理认同感。诚如斯言,在我们身处的这个日新月异的年代,一切都在以惊人的速度更新。即便是成年人,也不免会受一些现象和风气的影响而短暂地产生迷惘感,不能很好地处理工作和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情。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迅速成长时期,他们的心理素质虽然也在不断加强,但相比较而言还是比较羸弱的,很难抵御一些不良习气的影响。他们的内心世界虽然丰富多彩,但是如果不加以正确的指导,很可能就会陷入心理“陷阱”,处理不好学习与生活的关系,不能和别人正常相处,从而耽误学习和成长。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随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并视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劝导,帮助他们正确处理好成长中必然面临的一些问题,健康地步入今后的生活。在需要教师所做的工作当中,切中学生的“心”脉,并通过有效的手段使学生产生认同感是关键中的关键。处于人生中朝气蓬勃阶段的中学生,其较为突出的心理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逆反”心理强烈,不愿意服从安排和管理,自我表现欲望强,希望彰显个性,突出个体存在。
  
  中学生正处在各方面都迅速成长的时期,然而虽然其生理上的各项指标都已经十分接近成年人的水平,但心理却不是很成熟,心理状况很不稳定。由于身体发育日趋成熟,他们从心理上非常渴望独立,希望能以“成年人”的姿态面对师长们。因此,如果教师以传统的“灌输”方式教育他们,就会激发起他们的逆反心理,使得教学活动不能取得预期目标。这就需要教师耐心发掘学生的心理需求,选择学生可以接受而又有教育意义的方式方法,循循善诱地开展教学活动。
  学生甲很喜欢穿白色衣服,但是学校规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穿校服。因为不爱穿校服,甲经常与老师发生摩擦,老师们也感到很头痛。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日,甲又穿着自己的白衣服来上学,满以为又要挨老师批评。可是,一天过去了,老师并没有理她。放学的时候,老师叫住她说:“甲,放学回家注意安全。你看路上全是白的,你又穿白衣服。司机在路上很难看清你,如果再加上疲劳驾驶,多危险呀。今天街上的人大部分都穿红的、黄的。这也是为了安全呀。”一番充满温情的话语,让她备受感动。第二天,甲就换上了校服。并且,自那以后不论是否下雪,她都按照学校的规定穿校服。其实,甲不是非常讨厌穿校服,只是在青春期叛逆心理的作用下,很自然地选择了和老师对立。当老师采取了温和亲切的方法时,她自然就乐于服从学校的规定。有些教师往往在教学过程中因为过于急躁,不够耐心,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从而事倍功半。上面例子中的这位老师通过说明一个细节,即雪天穿鲜艳颜色的衣服可以起到保障安全的作用,使学生自然地接受了其中的教育意义。这说明,每名教师在面对学生时,都要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耐心寻找合适的教育手法,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渴望得到认可,自尊心强,敏感而容易受伤害。
  
  中学生普遍希望获取成年人的认可,表现为喜欢以“自我意识”为中心,不愿意接受别人的观点。因此,他们自尊心很强,只要教师说话做事的方法稍微不恰当,就会触动他们年轻的神经,引发他们的内心波动。这就要求教师们改变过去长期以来形成的教学习惯,站在平等的高度上,尊重学生的人格、爱好,不动辄对其进行批评教训。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对于中学生而言,所谓赏识就是对他们给予肯定,通过心理暗示,不断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其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有不断进取的动力。人的尊重都是相互的,师爱生,则生敬师。只要教师能从平等的视角看待学生,平和理性地对待他们的所作所为,尊重他们的爱好和选择,就会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人格受到了尊重,体验到自我价值获得认可的快乐,必然会积极配合教师的安排,从而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
  
  三、承受很大压力,情绪容易波动。
  
  现在的中学生都承受着很重的压力,因为心理发育还不够成熟,年少的他们很容易产生焦躁不安、迷茫失落甚至绝望的情绪。我们所在的时代,是激烈竞争的时代。高校扩招使得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就业也越来越困难。家长们对子女的心理预期也水涨船高。以前本科毕业也可以接受,现在不读研究生、出国留学就不安心。家长们的殷切期望、身边同学的刻苦情景、社会上的诸多言论都增加了学生的压力。仍显稚嫩的他们,如果长期处于神经高度紧张、心理极度不安的情绪中,一旦有突发事件或意外情况,就很容易崩溃,进而发生让人扼腕叹息的事件。因此,为了避免给学生进一步加压,教师要学会合理布置作业,尽量减轻学生的负担,通过提高效率来保证教学质量。我校的很多老师惟恐学生们成绩不好,总喜欢把课程排得满满的。学生周末也不能放松,还要上各种补习班。他们认为,只有通过大量地练习才能让学生把基础打牢,从而提高学习成绩。但结果却恰恰相反,学生的成绩并没有明显提高,家长们也不是很满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问题的关键是,他们给学生安排的学习时间太长,学生根本接受不了,他们太累了,很多人上课的时候就累得睡着了。这样的情况下,又怎么能提高成绩?事实证明,如果盲目地为了追求学习成绩,不合理地安排休息、娱乐时间,其结果通常是不但成绩没有提高,学生也疲惫不堪,难以更好地投入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这就要求教师们要掌握好“度”,合理安排教学计划,既要给学生以充分指导,又要给他们放松的时间,在教学效率上、质量上而不是时间上、强度上下功夫。
  
  四、尚未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容易盲从。
  
  中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没有成型,很容易被流行的或相对强势的人和事影响。比如前几年风靡全国的“超级女声”节目,其目标对象就是以中学生为主的年轻人群。虽然节目本身并没有深刻的意义,但是因为迎合了年轻人的心理而大获成功,很多学生甚至逃课报名,场面着实火爆。但是当“超女”风渐弱的时候,很多学生就开始后悔了,为自己的疯狂举动脸红。事实上,很多人开始并不喜欢这个节目,只是因为大家都喜欢,自己也跟着喜欢并且痴迷了。在学生的眼中,教师是一个很独特的角色。作为学生生活中最熟悉的几个人之一,教师一方面是他们试图超越、反抗的目标,另一方面又是他们暗中学习和模仿的对象。优秀老师更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就要求教师们注意自己的“公众形象”,慎言慎行,从衣着、言行等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确保不会因为自己随意的行为致使学生因模仿而犯错。
  总之,在平时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切勿千篇一律,而要了解熟悉个体学生的心理行为,随时掌握他们的心理变化情况,并做出相应的策略调整,采用学生们乐于接受的方式方法进行教育,逐渐使学生对学校和教师产生认同感。教师要不断探索心理因素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因势利导,以学生为中心,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提高自身水平,从而满足社会的需要,为国家的教育事业作贡献。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论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