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学设计>> 哲学生活>> 第一单元>>正文内容

2010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重点、难点

1、哲学与爱智之学

2、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3、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一、 生活处处有哲学

1、 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智慧。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学。人们对问题的高明认识、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都和一定的哲学智慧联系在一起。然而,哲学的智慧不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句话,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名言题化:(结合课本P2名言)

恩格斯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这句话主要说明( )

A.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认识世界需要智慧

C.哲学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 D改变自然界,需要发展人的智力

答案:A

解析:引文的本义是说人们改变自然界的程度决定人们的智力程度,即说明哲学来源于实践,即是实践决定认识。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补充: 哲学上说的世界:是指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前两者是客观世界后者是主观世界。

实践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

探究:(1)你在童年时代是否也思考过类似的问题?

(2)杞人忧天的故事能够给我们什么启示?

探究提示:(1)一般人在童年时代都思考过类似的问题,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谈体会。

(2)杞人忧天的故事固然不可取,但它反映出一种追问和思考,而这种追问和思考非常宝贵,它使我们的思想进发出哲学的火花。

(3)、结论: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哲学并不是高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只要留心思考,就会发现它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名言题化:

“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这说明( )

A、辩证法是本来就客观存在的 B、哲学思想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C、思考的力量是巨大的 D、哲学就是辩证法

答案:B

解析:A、D两项说法有误,C项不能反映题意。

2、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1) 哲学的本义即爱智慧和追求智慧,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所以,这样的学问当然会使人生活得更美好。

举例: “河面上告示”英国哲学家威廉·休厄尔(1794--1866年)是一位幽默能手。维多利亚女王时代,英国剑桥的卡姆河只是一条被用作城区排水的排水沟。有一次,女王访问剑桥,在河上的一座桥上停了下来,对簇拥着她的剑桥在学的要人说,河里漂着的废纸太多了。威廉·休厄尔接口说:“陛下,它们并不完全是废纸,它们的每一页上都写着告示,通知来访者这条河是不适于游泳的。”

课堂练习:哲学的本义是指( )

A.智慧 B、聪明的人 C真理 D.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答案:D 解析:此题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2)真正的哲学(具有科学性)的作用意义:正确地对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举例:“独身的解释”著名的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终身未娶。有一次他在路上遇到两个朋友。一个朋友问他,“你不为你的独身主义后悔吗?”斯宾塞愉快地答道:“人们应该满意自己所做出的决定。我为自己的决定感到满意。我常常这样宽慰我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某个地方有个女人,因为没有做我的妻子而获得了幸福。”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其中前两者比较好理解,论及第三层境界,我的一位朋友略作沉思,煞有介事地讲,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我们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得有一种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精神。);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举例:个人与集体就如同碗与锅的关系,锅里有了碗里才会有,只有很好地维护集体利益才有每个人的个人利益。);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举例:“错误的赞扬”性格放荡不羁并一贯讥讽当时大人物的伏尔泰,有一天将一名同辈作家赞扬了一番。他的一位朋友当即指出:“听到您这样慷慨地赞扬这位先生,我真遗憾。要知道,就是这位先生在背后经常说您的不是。”“这样看来,我们两个人都说错了。”伏尔泰说道。),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2)哲学的任务: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进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名言题化:(结合课本P5名言)

马克思说:“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这句话主要是强调( )

A、马克思是研究哲学的哲学家 B、哲学与生活是不可分割的

C、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D、不懂哲学的人就不能进步

答案:C

二、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1、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1)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产生的成因:每个人都要接触周围的事物,都会通过实践活动获得对事物的认识,这种认识积累多了,就会形成度世界的一定看法。

(2)哲学的含义: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产生的成因: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

课堂练习:哲学( )

A、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B、就是世界观

C、都是正确的 D、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答案:D

解析:哲学有正确与错误、科学与非科学之分.A、C两项认为哲学是科学的、正确的不妥。B项把哲学与世界观等同了.是错误的。

(2)世界观与哲学的区别及联系

世界观

哲学

区别

含义

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特点

零散、自发形成的

系统化、理论化

存在

人人都有

不是人人都有

联系

A.哲学与世界现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

B.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错误倾向

A.反对把哲学简单化,把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当作哲学学说;

B.反对把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只是哲学家的事情

注:

哲学与世界观都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

练习:

下列有关世界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根本看法

B.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c.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科学观点

D、有的人有世界观,有的人没有世界观

答案:B

解析:世界观是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而不只是自然界,A项排除。世界观不一定是科学的,C项可排除。世界观人人都有,D项排除。

(4)方法论的含义: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即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5)方法论与世界观的关系

区别

世界观是人们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联系

人人都有世界观和方法论,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二者统一于哲学.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如图所示:

人们对整个世界

世界观 总的看法

根本观点

用来观察问题、处理问题 统一 哲学


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

根本原则

方法论 根本观点

课堂练习: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是( )

A、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 B、方法论决定世界观,世界观体现方法论

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D、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答案:c

解析:此题属于基本理论观点的考查。掌握教材基本知识就可以知道,只有c;项正确表达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2、 哲学是对自然科学和思维知识的概况和总结

(1)各种具体知识大致分三类,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思维科学知识。

自然知识 物理、化学、生物等

具体知识: 社会科学知识 文艺、伦理、政治等

思维知识 心理学、逻辑学等

课堂练习:具体知识不包括( )

A、自然科学知识 C、思维科学知识 B、社会科学知识 D、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答案:D

解析:注意此题的关键字“不”,此题为反向选择题。

(2)哲学与具体科学知识的关系

区别

主要是研究对象不同:具体科学研究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本质和规律。哲学研究整个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联系

(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总结和反思。因此,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只有坚持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科学家才能在研究活动中掌握正确的方向。

【提示】哲学和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总和”、“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哲学是科学之母” 等说法都是错误的,但可说“哲学是科学研究之母”。

练习:

1、下列关于哲学、世界观、具体知识之间联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哲学是世界观和具体知识的统一 B、哲学就是科学的世界观和具体知识

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D、哲学决定世界观,世界观决定具体知识

答案:C 解析:A、B、D项是错误的,可用排除法,得到正确选项。

2、下列对哲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B、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科学化的世界观D、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答案:C 解析:此题为反向选择题。C项错在“科学化”上,因为哲学不一定都正确,不一定都是科学的。

本课小结:在生活逻辑的基础上,本课解决了一个核心问题——哲学的概念。从知识逻辑上讲,围绕哲学概念,主要讲了三个关系:哲学与世界观、哲学与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

哲学:

(1)从字义上看,哲学是智慧之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2)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3)从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看,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4)从与方法论的关系看,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附:哲学故事

1.并非都来听布

F·D·E·施莱艾尔马赫(1768--1834年),德国哲学家和神学家,他的神职工作做得尤其出色。有人称颂他和他的布道具有少有的广泛性,他的教义宣讲能吸引社会各个阶层的广大听众,不仅有大学生,还有妇女和各级官员。对此,施莱艾尔马赫解释说:“我的听众确实由学生、妇女和官员组成,学生们来是为了听我讲道,女人们来是为了看学生,而官员们来则是为了看女人。”

评析:联系的观点

2. 独身的解释

著名的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终身未娶。有一次他在路上遇到两个朋友。一个朋友问他,“你不为你的独身主义后悔吗?”斯宾塞愉快地答道:“人们应该满意自己所做出的决定。我为自己的决定感到满意。我常常这样宽慰我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某个地方有个女人,因为没有做我的妻子而获得了幸福。”

评析:心中有他人

3. 相形显小

有一次,伊丽莎白女王巡幸到培根的府邸。由于女王生活在宅深墙高的宫庭大院里,平时也多来往于达官显贵们奢侈华贵的住宅,当她看到简朴普通的大法官的宅第时,不禁惊叹道:“你的住宅太小了啊!”培根站在女王身边,仔细端详了自己的房舍后,耸耸肩说:“陛下,我的住宅其实并不错,只是因为陛下抬举我,光临寒舍,才使它显得小了。”

评析:矛盾的观点

4. 河面上告示

英国哲学家威廉·休厄尔(1794--1866年)是一位幽默能手。维多利亚女王时代,英国剑桥的卡姆河只是一条被用作城区排水的排水沟。有一次,女王访问剑桥,在河上的一座桥上停了下来,对簇拥着她的剑桥在学的要人说,河里漂着的废纸太多了。威廉?休厄尔接口说:“陛下,它们并不完全是废纸,它们的每一页上都写着告示,通知来访者这条河是不适于游泳的。”

评析:辩证地看问题,矛盾的相互转化

5. 富翁的价值

英国哲学家、诗人贝恩斯(1823--1887年)在泰晤士河上看见一个富翁被人从河里救了起来。那个冒着生命危险营救富翁的穷人,竟只得到一个铜元的报酬。围观的人被这富翁的吝啬激怒了,要把他再扔到河里去。这时,贝恩斯立即上前阻止,说:“放了这位先生吧,他十分了解自己的价值!”

评析:全面、辩证地看问题

6. 错误的赞扬

性格放荡不羁并一贯讥讽当时大人物的伏尔泰,有一天将一名同辈作家赞扬了一番。他的一位朋友当即指出:“听到您这样慷慨地赞扬这位先生,我真遗憾。要知道,就是这位先生在背后经常说您的不是。”“这样看来,我们两个人都说错了。”伏尔泰说道。

评析:哲学让人变得豁达

7. 哲学语言

一个天气晴朗的下午,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约翰·杜威(1859--1952年)和几位哲学界的同事在百老汇大街上闲逛。突然有人提议去看一场露天电影,刚才还在思考和讨论的头脑还未来得及细想,他们便向一家露天电影院走去。等这伙哲学家抵达目的地,才开始意识到托马斯?鲍威尔的话:“电影要求黑暗,可黑暗在世界这个角落的白天里,并不那么猖獗。”

评析:矛盾的对立统一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测试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