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高考园地>> 复习指导>>正文内容

2009高考解题能力解读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2009高考政治解题能力解读

(一)获取和解读信息

1.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2.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3.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

所谓信息,即试卷中的文字资料、图表、各种数据、画面、符号等。获取信息即发现、收集信息,解读信息即是对信息的理解。

它包含从低到高三个层次:

思维方法

思维品质

学科素养

获取

信息

1.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分析

具体

深刻

规范

严谨

学科知识

学科思想

学科视野

2.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解读

信息

3.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

综合

学科素养愈深厚,对信息感受愈敏锐,对信息的理解和分析愈深刻,判断事物则愈准确,思维就愈敏捷。(题感好,看得透,上手快,写得准)

考生的缺陷:审题时间少;不规范,不严谨,不深入

(二)选择题获取和解读信息的方法

1、方法论提示一:

(1)把握题干信息:

①即:抓住立意。每个选择题只有一个立意,即一个中心思想必须抓住题目的核心内容,必须明确题目要求,最好用一句话的形式提取出立意。对于现在综合性的选择题,看清题目格外重要,必须审清题干。

②组合性选择题往往上下题之间是有关联的。按顺序做题,搞清楚逻辑关系,把握中心材料与每一小题、每一选项的关系。

(2)把握指导语信息

一般来说,每个选择题的指导语大多在题干的最后一句话中,如“范围关键词”:经济学道理……、哲学道理……等。“内容关键词”:措施是……、制度是……原因…..等。“形容词关键词”:根本……、主要……等。“动词关键词”:表明……、说明……、体现……等。“方向关键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等。把试题立意和关键词相结合,对做难度稍大的题目有较大的帮助。

(3)把握题肢信息

要运用判断、比较、归类的方法,先比较题肢关系,然后排除错误题肢,去掉离题远的题肢,选择离题最近的题肢。尤其是组合型选择题,最适宜先把题肢判断、比较、归类好,再结合指导语对应材料,往往能不受无效信息干扰

2、题例演练:

题例1.(2008·广东卷)2007年国家工商总局把农村食品市场作为强化农村市场监管的重点,开展农村食品市场整顿,切实保障农村食品消费安全。这表明

A.市场调节是资源配置的基础

B.政府运用行政手段监管市场

C.宏观调控是资源配置的基础

D.政府运用经济手段监管市场

答案:B。

题例2.(2008·广东卷)某优质大米在我国市场每公斤售价近100元,约为普通大米价格的20倍,但在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其销售状况依然良好。这体现了

A.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 B.求异心理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

C.价格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 D.攀比心理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

答案:A

题例3.(2008·广东政治卷)政协委员关于完善金融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为国家相关改革部署提供了重要参考。这体现了

A.政协委员直接参加国家政权和国家事务管理

B.民主党派积极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能

C.民主党派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协商,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

D.政治协商制度有利于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答案:D

(三)主观题获取和解读信息的方法

A、解读试题“情景”的基本要领综述:

1、坐标图获取和解读信息的方法

方法论提示:

图头:是图的主题,也是我们要解读的中心。它告诉我们,要解读的事物(问题)是什么,有一个还是有几个事物。

图中:一看坐标系的横轴和纵轴是什么;二看坐标系中的内容是单一的以柱状形式、线条形式,还是二者的跌加。如果是单一的,就根据横轴、纵轴的指向解读柱状或线条的变化情况做隐含的信息,如果是叠加的,就分别解读。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2、表格获取和解读信息的方法

方法论提示:

表头:是表的主题,也是我们要解读的中心。它告诉我们,要解读的事物(问题)是一个还是几个。

表中:表有横栏和纵栏,分别提供的是要比较的标的物在不同事物(国家、地区、行业等)中存在的数据状况;或者分别提供的是同一事物的不同要素或不同事物在不同时期的变化数据。在获取和解读表中信息时必须选准需要解读的事物或事物的构成要素进行横比或纵比,有比较才有鉴别,才有发现,才能发现事物的差异,把握事物的普遍性(共性)与特殊性(个性),把握事物的变化情况、发展趋势。

表注:有实质性意义的注释补充表中不便表示的有关信息。这是获取和解读信息的重要内容,不可忽视。

2、表格获取和解读信息的方法

方法论提示:

表头:是表的主题,也是我们要解读的中心。它告诉我们,要解读的事物(问题)是一个还是几个。

表中:表有横栏和纵栏,分别提供的是要比较的标的物在不同事物(国家、地区、行业等)中存在的数据状况;或者分别提供的是同一事物的不同要素或不同事物在不同时期的变化数据。在获取和解读表中信息时必须选准需要解读的事物或事物的构成要素进行横比或纵比,有比较才有鉴别,才有发现,才能发现事物的差异,把握事物的普遍性(共性)与特殊性(个性),把握事物的变化情况、发展趋势。

表注:有实质性意义的注释补充表中不便表示的有关信息。这是获取和解读信息的重要内容,不可忽视。

3、文字材料获取和解读信息的方法:

方法论提示:

考试情景逐渐趋向多样化,不同的情景材料承担着不同的考查功能,文字材料主要用来陈述问题的解决,陈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对于陈述解决问题的文字材料,要找准主体、措施、结果,即问题的主体是什么、问题的原由、解决的措施,以及最后的结果。对于陈述方针政策的文字材料,要弄清政策是什么,有多少个政策,在什么背景下出台了这些政策,这些政策的目的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效果。

主体分析法是经常使用的方法(尤其是对于经济常识和政治常识的情景)

在解读文字材料的过程中,要用好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在分析的过程中,要对文字材料划分层次,找关键词句,看清标点符号,看清关联词,最后不能忘了要有综合性的分析,不能只局限于材料本身。

题例:(2008年全国卷Ⅰ第38题)

材料一:2007年以来,国际市场粮食价格持续上涨,一些发展中国家出现了严重的粮食危机,30多个国家由此发生民众抗议和骚乱,一些发达国家出现了抢购大米等食物的风潮,粮食危机有向世界蔓延之势。

材料二:在过去五年中,我国政府从加强农业基础入手,把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作为首要任务,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全国粮食连续四年增产,储备充足。

结合材料,阐述我国政府着力抓好粮食生产所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道理。(10分)

物质资料生产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决定作用,是人们从事政治活动,科学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的基础。

经济是政治的基础,粮食是最重要的生活资料,粮食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关系导国家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

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是历史的创造者。政府着力抓好粮食生产,解决好吃穿住这些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直接利益问题,才能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B、解读试题“设问”的基本要领综述:

方法论提示:从试题的设问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方法:

设问的构成有三要素:范围、对象、角度。因此,在审读设问时,要弄清分析的对象是什么,分析的角度是什么,调动和运用的知识范围是什么。

在审读设问时,要弄清分析的对象是什么?(结合“情景”)

结合材料弄清宏观立意的微观切口

在审读设问时,要弄清分析的角度是什么,能力要求是是么?

在审读设问时,要弄清调动和运用的知识范围是什么

知识的范围限制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要结合设问中具有学科特色的关键词把知识范围区分清楚。

知识被调用的情况分微观、中观、宏观三种。(也有显性和隐性的区分,特别是显性的宏观知识范围限制,一定要结合设问中的关键词看是不是实质上的微观知识范围限制)

在审读设问时,要弄清调动和运用的知识范围是什么

知识的范围限制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要结合设问中具有学科特色的关键词把知识范围区分清楚。

知识被调用的情况分微观、中观、宏观三种。(也有显性和隐性的区分,特别是显性的宏观知识范围限制,一定要结合设问中的关键词看是不是实质上的微观知识范围限制)

题例:(2008年文综卷Ⅰ第39题)为什么党和政府要长期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对象:党和政府

范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角度:为什么

题例:(2006年文综卷Ⅰ第39题)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同时还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简述其中的哲学依据。

对象:实行对外开放,同时还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范围:简述其中的哲学依据(显性宏观知识,实质微观限制)

角度:简述其中的哲学依据-----为什么

题例:(2008年全国卷Ⅰ第38题)

(1)为了防止粮食危机蔓延到我国,造成粮食价格大幅度上升,我国政府应采取哪些政策措施?

对象:政策措施

范围:宏观

角度:采取哪些政策措施---怎么做

(2)运用政治常识,分析我国政府对粮食连续四年增产所起的作用,并举例说明。(8分)

对象:政府对粮食连续四年增产所起的作用

范围:运用政治常识 我国政府 作用(显性宏观、实质微观)

角度:是什么,怎么样

09考核目标 要求的呈现方式和具体界定

(一)获取和解读信息 1.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2.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3.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 (二)调动和运用知识 1.能够根据从题目获取和解读的试题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作出必要的判断。 2.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 3.能够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知识库”中有用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三)描述和阐释事物 1.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 2.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3.综合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四)论证和探究问题 1.根据有关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或者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 2.综合使用题目提供的信息、课堂学习或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方法,提出比较必要的论据,论证和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 3.能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2009高考解题能力解读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