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高考园地>> 高考分析>>正文内容

09年高考政治冲刺热点分析与重点预测(第一讲)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本资料来源于《七彩教育网》http://www.7caiedu.cn  

09年高考政治冲刺热点分析与重点预测(第一讲)  

重点热点预测1:改革开放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联系我国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实践,试对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作出自己的评价(包括对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负面问题的看法)。  

【考点背景分析】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时值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践,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改革开放问题是我们党和国家最重要的政策,也是今年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考生对这个问题应全面掌握,以便在出现这类问题时可以从容应对。  

【相关材料精粹】  

相关材料一:改革开放的哲学启示  

1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  

辩证法不仅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而且也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学说。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统一体现出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世界的普遍联系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变化。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经历起伏曲折的道路。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及矛盾运动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及其发展变化的方向,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归根到底取决于和服从于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不顾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固守已经过时的生产关系,或者离开生产力的状况,主观任意地改变生产关系,都是违背这一客观规律的,必然会受到惩罚。  

上层建筑是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而产生的,它根源于经济基础,但作为一种超经济的力量,它又超越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  

3矛盾发展不平衡性的原理——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矛盾分析方法。  

矛盾分析方法。矛盾的观点是辩证法的核心,运用矛盾的观点于思想方法,就形成了矛盾分析方法。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是矛盾分析方法的实质。一方面,它是有两点的重点论(全面观)。另一方面,它又是有重点的两点论。  

运用矛盾分析方法评价改革开放,就可以看到我们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解决的是社会存在的主要矛盾,其成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其问题是次要方面。对此要做到“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全面、准确地对改革开放作出评价。  

4此外,考生还可以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创新的观点、矛盾的普遍与特殊的辩证关系、系统的观点、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观点等来对改革开放政策作出评价。  

相关材料二:改革开放的背景  

1历史背景  

对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胡锦涛同志有一段经典论述。他说:我们党在上世纪70年代末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主要有两方面的背景。一方面,从我国自身的情况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邓小平同志曾经说,“文化大革命”结束时,“就整个政治局面来说,是一个混乱状态;就整个经济情况来说,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我们必须通过改革开放,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另一方面,从外部环境看,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我们必须通过改革开放,带领人民追赶时代前进潮流。  

2思想前提:真理标准大讨论  

1977年,“四人帮”早已被粉碎,但“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却仍方兴未艾,“两报一刊”登载社论,正式抛出“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文革虽已结束,但文革期间的左倾思维仍在延续。百废待兴的中国急需“拨乱反正”。1978年,署名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炮轰“两个凡是”。在众多高层领导关注下,这篇文章随后席卷全国,点燃了一场真理标准大论战,为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正式拉开序幕,也为随后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成功突围掘开了第一个思想豁口。  

3改革开放的重要推动力: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第一,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全会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第二,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口号,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并富有远见地提出了对党和国家各个方面的工作进行改革的任务。第三,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的组织路线。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审查和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会议,它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它在拨乱反正,提出改革任务,推动农村改革方面起了伟大的历史作用。  

4改革开放的重要保障:邓小平南方谈话  

1992年月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先后赴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视察,沿途发表了重要谈话。谈话内容主要有6点:①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关键是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②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不要纠缠于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讨论。改革开放的判断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现在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③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有利时机,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发展经济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科技是第一生产力。④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⑤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要注意培养人,按照“四化”标准选拔人才进入领导层。要反对形式主义,学马列要精,要管用。⑥坚持社会主义信念,社会主义在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邓小平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进一步阐明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阐述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基本原则,这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开好党的十四大,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关材料三: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十七大报告相关内容)  

1改革开放是一场伟大革命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2把握新时期社会历史特点,把改革开放事业推向前进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当地展开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我们党实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带领人民艰苦奋斗,推动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我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从两亿五千多万减少到两千多万,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并丰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给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取得了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  

相关材料四:正确看待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1当前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与此同时,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各种深层次的矛盾逐步显露出来,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比如:贫富分化问题,地区发展差距问题,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行业垄断问题,工人下岗失业问题,城乡社会保障问题,教育、医疗改革问题等。  

2科学认识矛盾和问题的性质  

首先,我们要看到这些矛盾、困难和问题是在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过程中出现的,是支流而不是主流。其次,我们要看到这些矛盾、困难和问题都是属于体制内的,是可以依靠社会主义制度来获得解决的。再次,我们还要看到这些矛盾、困难和问题是前进中的、发展中产生的,只有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才能得到解决。”  

3正确对待这些问题和矛盾  

正确看待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困难和问题,首先要对这些矛盾、困难和问题的产生和存在有一个科学认识。改革开放作为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变革,担负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历史使命,同任何伟大变革一样,这必然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艰难曲折的过程,不可能不遇到困难和问题。  

改革开放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必然出现矛盾、困难和问题。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全新事业,没有可供参考的现成答案,要靠我们大胆地探索和试验。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困难和问题,有的是旧体制下积累和潜伏的,有的是新旧体制交替和摩擦产生的,也有的则可能是人们认识上的局限性带来工作失误而造成的。  

改革开放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一定时期内手段和条件的成熟程度制约着我们对矛盾、困难和问题的解决程度。我们必须十分注意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任何急于求成,希望一蹴而就,一下子解决所有问题的想法都是不现实的。  

相关材料五:如何继续推进改革开放政策  

1 深刻认识改革开放政策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2十七大总结的我国改革开放“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  

第一个结合,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勃勃生机。  

第二个结合,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  

第三个结合,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  

第四个结合,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第五个结合,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  

第六个结合,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  

第七个结合,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  

第八个结合,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  

第九个结合,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  

第十个结合,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深度分析  

第一节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党的基本路线的实质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第二节 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四项基本原则:指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  

改革开放是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以适应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以建立充满活力的新体制。开放是为了更好地吸收世界一切先进的技术和文明成果,缩小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  

  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是我们始终要坚持的两个基本点,这两个基本点是统一在一起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的根本保证,实践证明,如果不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资产阶级自由化就会泛滥,就会干扰和影响经济建设。同样,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也离不开改革开放,改革开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以新的时代内容。二者的统一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体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我们应当用发展的眼光而不是用僵化的观点看待四项基本原则,同样,我们也不能用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观点看待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的,它们内在地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  

  

第三节 坚持基本路线,最重要的是全面理解和正确处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  

经济建设与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我们的经济建设,是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政治保证、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的;我们的改革开放,是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为目的的;我们的四项基本原则,是保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同时又从新的实践中不断吸取新的经验来丰富和发展的。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社会主义社会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就会失去物质基础;离开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和丧失动力。这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辩证统一关系。  

  

第四节 改革主要取得了哪些方面的成就?  

改革开放20多年我们国家所取得的成就是空前的辉煌的。改革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生产力获得了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极大改善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地提升了中国社会的文明程度。改革深刻地改变了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  

  

第五节 说明30年的改革进程取得了伟大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这些年来,我们之所以能够在国际风云变幻中站稳脚跟,之所以能够经受住国内政治风波、经济风险以及严重自然灾害等方面的严峻考验,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航船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进,就是因为进行了改革开放;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改革开放相伴相生、相融相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我国的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就在于它是有利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六节 我们进行改革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实行对外开放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我们进行改革的主要依据: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同生产力发展要求是基本适合的,同时由于认识上、工作上的多种原因,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我国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受到了极大的阻碍。邓小平说:“我是主张改革的,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旧的那一套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是不成功的。”  

实行对外开放的主要依据: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我们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现在的世界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科学技术革命,我们必须大胆利用人类文明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第七节 改革开放的目的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第八节 为什么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一、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相对于我们党领导的第一次革命来说的。第一次革命是我们党领导的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革命。改革之所以成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因为:  

1从改革的性质和目的来看,它同革命一样,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  

2从社会发展的动力看,改革同革命一样,都是特定社会历史阶段发展的直接动力。  

3从改革的特点看,它同革命一样,具有根本性、广泛性和深刻性。  

第九节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改革和开放紧密相连,邓小平把两者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对外开放和改革一起成为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征。  

邓小平把对外开放确立为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其最重要的依据,是邓小平关于“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两个重要观点。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  

实行对外开放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  

实行对外开放要处理好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我们始终要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立足点,这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和重要原则。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对外开放的基础;对外开放是为了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积极实行对外开放,都是为了更好更快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在正确的对外开放战略思想的指导下,我国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的格局。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必须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我们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新发展,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同时并举、相互促进的开放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第一,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第二,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加强对外资的产业和区域投向引导,促进国内产业优化升级;第三,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第十节 深刻认识改革开放政策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第十一节 十七大总结的我国改革开放“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取得了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  

第十二节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三个特征  

一、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二、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  

三、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十三节 正确看待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一、当前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  

在改革开放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必须看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但还不成熟、不完善,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也不断产生新问题新矛盾,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仍然要依赖于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不能因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而看不到前进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不能因前进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而动摇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信心,而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冲破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改变一切束缚科学发展的做法和条条框框,革除一切影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的弊端,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与此同时,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各种深层次的矛盾逐步显露出来,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比如:贫富分化问题,地区发展差距问题,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行业垄断问题,工人下岗失业问题,城乡社会保障问题,教育、医疗改革问题等。  

二、科学认识矛盾和问题的性质  

首先,我们要看到这些矛盾、困难和问题是在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过程中出现的,是支流而不是主流。其次,我们要看到这些矛盾、困难和问题都是属于体制内的,是可以依靠社会主义制度来获得解决的。再次,我们还要看到这些矛盾、困难和问题是前进中的、发展中产生的,只有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才能得到解决。”   

三、正确对待这些问题和矛盾  

正确看待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困难和问题,首先要对这些矛盾、困难和问题的产生和存在有一个科学认识。改革开放作为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变革,担负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历史使命,同任何伟大变革一样,这必然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艰难曲折的过程,不可能不遇到困难和问题。  

改革开放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必然出现矛盾、困难和问题。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全新事业,没有可供参考的现成答案,要靠我们大胆地探索和试验。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困难和问题,有的是旧体制下积累和潜伏的,有的是新旧体制交替和摩擦产生的,也有的则可能是人们认识上的局限性带来工作失误而造成的。  

改革开放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一定时期内手段和条件的成熟程度制约着我们对矛盾、困难和问题的解决程度。我们必须十分注意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任何急于求成,希望一蹴而就,一下子解决所有问题的想法都是不现实的。   

  

第十四节 用相关唯物历史观原理说明为什么要改革,如何看待改革中出现的负面问题?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构成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历史唯物主义把它表述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这一规律的内容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及其发展变化的方向;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归根到底取决于和服从于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这一规律表明,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中,生产力始终是决定性的因素;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变化发展,生产关系是否需要变革,以及变革的方向和形式,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的状况和要求。要解决我国旧体制的问题和弊端,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就必须下决心进行改革。  

改革措施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某些负面效应,付出一定的代价,它与改革措施发挥的正面效应是相伴而生的。矛盾双方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其主要方面规定事物的性质。我们必须首先看到改革措施取得巨大成就这一矛盾的主要方面,充分发挥它的正面效应,同时也不要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尽量减少负面效应,促使负面效应向正面效应转化。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负面效应是改革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新矛盾,它的出现和解决能够促使我们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纵深层次,使社会主义事业获得新的发展。  

  

第十五节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相互促进、相互统一,它们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发展是改革的目的,改革是发展的动力;稳定是发展、改革的前提,而发展和改革又是进一步稳定的基础。  

1.发展是硬道理,是目标。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保持稳定局面;顶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压力,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从根本上摆脱经济落后状况,跻身于世界现代化国家之林,都离不开发展。  

2.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的动力,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它的决定性作用不仅在于解决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推进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还要为新世纪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基础。  

3.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发展和改革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这是我们付出了代价才取得的共识。没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一切无从谈起。  

在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关系时,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改革和发展中产生的新问题与新矛盾,最终还要靠深化改革和继续发展来解决。要在改革和发展中实现社会政治稳定,在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从耐使我们的整个工作处于主动地位。  

十六节 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实践标准对我国深化改革有何现实意义  

答: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单从主观方面或客观方面都无法判明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实践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是联结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实践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决定了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坚持实践标准,对贯彻党的精神、进一步深化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只有坚持实践标准,才能真正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进一步破除束缚改革的旧的思想观念和条条框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只有坚持实践标准,才能深入实际,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敢闯敢干、大胆创新,不断探索和创造各种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公有制实现形式,以及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新形式,把改革推向前进。只有坚持实践标准,才能在改革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纠正错误,使改革不断完善。  

十七节 用改革取得的成就说明理论创新的重要性  

人类的实践和认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要求我们不断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使我们的思想和理论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实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①理论创新:是人们的思想观点及思维方式的创造性提升,是创新的前提和关键。②实践创新:是人们变革客观世界活动的创造性发展,包括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③实践创新是理论创新的基础;理论创新是实践创新和社会变革的先导,并推动实践创新。改革开放每一步发展都呼唤着理论创新,每一次的理论创新都推动着改革开放的实践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立形成发展就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结果。  

  

十八节 结合改革开放实际,从认识论上阐明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一致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在实践基础上的能动反映论。人的认识来自实践,又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通过实践与认识的矛盾运动,达到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解放思想就是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的束缚,善于从实际出发,努力去开拓进取。实事求是就是从这一切事物中探寻事物发展的规律性,用以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解放思想必须以实事求是为基础,又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二者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实践是二者一致的共同的现实基础。  

  

十九节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应如何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必须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我们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新发展,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同时并举、相互促进的开放策略,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  

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加强对外资的产业和区域投向引导;  

切实维护国家安全,正确看待对外开放带来的风险,并注重防范风险。  

命题角度  

本题是今年考试的热点题目之一,考生对此要充分准备。考生需要把握的几个重要问题如下:一是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即它的必然性);二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三是结合当前社会现实分析如何继续我们的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开放问题是一个大问题,涉及的方方面面的社会因素很多,涉及的各类知识点也很多,考生既要注意对这一问题作出充分的理论阐释,如结合相关哲学、经济学常识对其进行分析评价,也要注意联系社会现实,联系当前国内国际的重大问题,对改革开放政策作出分析和评价。由于这一问题涉及考点较多,考生在实际答题时,只要能把握问题的主要方面,列举出足够的知识点和相关材料,使言之成理,论据充分,就可以取得理想的分数。所以考生要以掌握一定数量的理论和材料为前提。  

重点试题预测:  

典型例题  

  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1978年底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实现了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探索。这次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因此,从新时期一开始,我们党就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紧紧围绕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理论探索,开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进程。1982年9月,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论断的提出,指明了新时期我们党理论和实践探索的方向。  

  材料来源:2008年10月29日《中国教育报》  

  材料2:  

  我们即将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1978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新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我们党实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带领人民艰苦奋斗,推动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我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从两亿五千多万减少到两千多万,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摘自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07年10月25日  

  材料3: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的自由流动逐渐恢复并日益活跃。近几年随着城乡管理体制的不断改革,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环境不断改善:2006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2007年,全国人大通过了就业促进法和劳动合同法,进一步明确了统筹城乡就业的重大战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按照统一部署,积极组织开展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等工作。  

  据统计,2007年,农村外出就业劳动力达1.26亿人,乡镇企业从业人员为1.5亿,扣除重复计算部分,2007年农民工达到2.26亿人。外出务工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源泉。  

  农业部统计显示,1978年开始的以市场化为取向的农村改革,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历史性转折点,不仅突破了传统体制的束缚,而且极大地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长。1978—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加到4140元,增加4000多元。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有力支撑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  

  材料来源:2008年10月6日《光明日报》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材料1、2,结合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分析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就。  

  (2)根据材料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  

【答案要点】  

  (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这条路线的简明概括。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是立足于中国的实际,是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提出来的,都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需要。只有坚持两个基本点的统一,才能使政治上的安定团结和经济上的繁荣活跃互相促进,才能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好。实践证明,必须把两个基本点紧密结合起来,两者缺一不可。什么时候这两手抓的战略方针贯彻得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就顺利发展,否则将遇到挫折。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二、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十七大报告  请回答  (1)如何理解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2)如何正确评价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3)当前为什么要毫不动摇地推进农村的改革与发展?    

参考答案】    

(1)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改革就是要改掉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某些部分和环节、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某些部分和环节,解放生产力,推动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赋予社会主义制度新的生机和活力。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客观要求,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2)事物性质是由矛盾双方中的主要方面规定的。评价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一定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从两亿五千多万减少到两千多万,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祖国统一、对外关系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30年,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实现了发达国家上百年才完成的同样程度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社会转型。中国的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当然,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条件,改革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某些负面问题,如收入差距、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有拉大的趋势;教育、医疗等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一些消极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等等。这些问题的具体成因非常复杂,说到底要靠深化改革和促进发展去解决。     

(3)之所以要毫不动摇地推进农村的改革与发展,是因为:第一,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多数。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全局性、根本性问题。第二,当前,我国的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全国改革发展,必须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第三,应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第四,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必须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三、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1、 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增长到2495万亿元,平均实际增长9.8%,是同期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率的3倍多,我国经济总量上升为世界第四。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提高到21737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三位。外汇储备从长期没有达到10亿美元,提高到2007年的1.5万亿美元左右,成为世界上拥有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从1978年到2007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增加到13786元,实际增长6.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则由134元增加到4140元,实际增长6.3倍;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1400多万。——摘自胡锦涛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2: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的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摘自中国十七大报告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体制下进行了哪些改革创新才带来了上述变化  

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及其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  

【参考答案】  

(1)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锐意推进的经济体制改革,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我们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形成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管理制度。正是这些方面的改革创新才带来了上述变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探索和回答的基本问题包括: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四、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的结束,我国对外开放面临新的形势,要在巩固和扩大已有开放成果的基础上,加快调整和完善对外经济发展模式,提高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有效应对服务业扩大开放面临的新情况的问题.增强参与经济全球化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能力,促进对外经济工作迈上新台阶,以引进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和海外智力为重点,提高利用外资水平。要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竞争新优势。  

请回答:  

(1)在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和发生国际金融危机的新形势下,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有什么重要意义?  

(2)如何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答案要点:  

(1)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持续增长,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水平都有很大提高,中国经济已经融入世界经济的发展当中。我国已经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室堡塑的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加入世贸组织,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在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和发生国际金融危机的新形势下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七大指出:拓宽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经济水平,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竞争新优势。  

(2)但是,还必须清醒地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经济整体国际竞争力还不强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的广度和深度还很不够。.因此,在新形势下,要以更加积极的态度走向世界,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有机结合,努力在“走出去”方向取得明显进展,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后劲。第一,以加入世界组织为契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第二,坚持市场多元化战略,努力扩大出口。第三,进一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第四,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完善对外投资服务体系,赋予企业更大的境外经营管理自主权,促进我国跨国公司的发展,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确立跨国公司在促进经济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和实现民族富强中的国家战略地位。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09年高考政治冲刺热点分析与重点预测(第一讲)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