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学试题>> 哲学生活>> 期中测试>>正文内容

哲学生活第一二单元综合练习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哲学、世界观,具体知识之间联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哲学是世界观和具体知识的统一   

B、哲学就是科学的世界观和具体知识  

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D、哲学决定世界观,世界观决定具体知识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  

A.联系的观点 B.发展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矛盾的观点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有一句名言:“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它不是由任何人创造的,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活。”  

3.赫拉克利特的观点属于  

A.机械唯物主义 B.朴素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 唯心主义  

4.赫拉克利特这一思想被列宁评价为“对辩证唯物主义原则的绝妙说明”。这一评价说明,赫拉克利特  

A.把朴素唯物主义观点与辩证法思想结合在一起B.把唯物论和认识论科学的统一起来  

C.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创始人 D.对世界的看法既唯物又辩证,因而是科学的  

5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不足之处主要在于  

A、把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等同于哲学的物质概念 B、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C、把物质的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 D、否定了意识能反作用于物质  

6.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旧哲学相比  

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批判吸取了黑格尔唯物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核和费尔巴哈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720081月中下旬,我国南方10多个省区持续降雪.出现低温冰冻的极端天气现象,造成严重的灾害,给人民生活、生产带来极大灾难和损失。有专家指出,极端天气如果发生在远古或者发生在人烟稀少的地区,就不会构成如此严重的灾难。之所以造成如此严重灾害,和时值“春运”、发生在人口稠密、经济发展较快地区以度防灾准备不足等因素共同起作用有密切关系。鉴于此,我国政府提出,越是经济发展越要高度重视防范灾害的工作。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极端天气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这表明  

①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实践不断发展使人与自然的矛盾也随之深化和发展②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实践不断发展使人与自然的矛盾越来越激化和失控③人类社会的发展使人类与自然界的联系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④人类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使人类超越自然而逐渐成为自然界的主宰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8依据人物性别、年龄、职业、身份、性格和创作者对人物的褒贬不同,京剧的行当可以划分为生、旦、净、末、丑。每一行当都有不停地脸谱造型,这些脸谱是对社会生活中形形色色人物形象进行抽象概括后艺术加工。用哲学的语言来说  

A.艺术源于艺术家的主观创作     B.客观现实以艺术作为摹本    

C.艺术是对客观现实能能动的反映   D.客观现实是对艺术的再创造    

   

9、  2008418  ,《人民日报》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因地制宜,区分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情况,实施分类指导,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群众的承受能力科学制定规划,循序渐进地推进。上述观点的哲学依据是( )    

A.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物质的 B.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    

C.劳动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并形成了社会关系 D.农村的生产力比较落后    

10、“世界就是这样一个辩证法:又动又不动。净是不动没有,净是动也没有。”这表明( )    

A.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绝对运动的 B.世界上的事物具有相对静止性    

C.世界上一切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11、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其错误在于 )    

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2.月亮绕地球转动,水向低处流,苹果落地等,这些联系都不是规律本身。这是因为( )    

①规律是事物内部的联系 ②规律不是浮现在事物表面的现象的联系    

③规律只有运用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④规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人的主观精神的产物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   

13. 为满足北京奥运会期间各国运动员对蔬菜种类与营养的不同需求,中国农艺师引进了多种新品种洋菜,根据北京地区厦周边省市的海拔高度来确定各种蔬菜的种植与运输方案,使洋菜“本土化”,打破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农艺师打破“橘生准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遵循的哲学依据是  

A.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B.人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    

C.人不能改变规律.但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状况    

D.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观的,思维活动的规律是主观的   

14.“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指的是    )    

①自然界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人类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造福    

②人类要尊重自然规律,否则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③认识自然规律就不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④人类最好不要去改造自然,否则会受到惩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5、“万物皆有思想”的论调违背的是下列哲理 ( )    

A、有了人脑就有了意识   B、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    

C、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D、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事物    

16.“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从哲学上看,这一现象表明 ( )    

A.不同的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 B.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意识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人脑总是不能如实地反映外界事物    

17.席勒说:“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实现”。因此,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这说明: ( )    

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B、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C、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D、人类的意识具有能动性    

18.北京奥运会奖牌创造性地将象征尊贵和美德的“金”、“玉”材质组合在—起,实现了中国优秀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结合。这一设计与创新说明 ( )    

A.意识能够直接进行现实性改造   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意识能够揭示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    

19.“巧妇能为无米之炊”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两种观点的最根本区别是 ( )    

A.是否承认人有能动作用 B.是否承认人的能动作用受物质条件的制约    

C.是否承认做事情要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D.人的意识能否反映客观事物  .  

20、“如果你对周围的任何事物都感到不舒服,那是你的感受造成的,并非事物本身如此。能够对感受进行调整,你就可以在任何时候都振作起来。”这段话蕴涵的哲学原理是 )    

A.事物的存在并非是客观的 B.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C.事物的价值完全取决于主观感觉 D.人的主观意识具有能动性    

21下列说法正确是 )    

①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②只有正确的意识对改造世界有指导作用    

③意识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出发点 ④否认相对静止承认绝对运动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⑤我们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就要坚持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⑥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⑦人脑是物质的范畴    

⑧《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意识而不是认识    

A、①②④⑤⑦ B、①②④⑤⑦⑧ C、①④⑤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⑧    

22.京剧脸谱是京剧艺术独特的表现形式。在表演中,演员们把脸上涂上不同颜色的油彩,以象征角色的性格和品质,如红脸表示赤胆忠心等,这说明 )    

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②创造性思维来源于人的主观想象    

③京剧脸谱是对人们性格和品质的真实反映 ④京剧脸谱是源于客观存在的艺术    

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3.画饼不能充饥,但人们却能“望梅止渴”。这说明 ( )    

A.生活中并不是都是物质决定意识 B.从实际出发要求我们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C.人们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条件 D.既要坚持物质第一性,又要看到意识的反作用    

24、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辩证唯物论角度讲,这符合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科学理论指导实践 D.事物内部结构的变化能够引起质变    

25、 2008925日,我国自主没计和研发的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27 13航天员翟志刚进行了太空行走,28日返回舱成功着陆。为了完成这次航天壮举,我国科学家做了长期、精心的准备,制定了周密的方案。这说明: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独立性   

③意识活动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④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6、在电脑的控制下,机器能够自动调节,导弹能够自动命中目标,宇宙飞船能够自动导航。因此,有人认为,电脑是有意识的。上述观点 )    

①认为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否认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③否认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④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27、“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这一说法 )    

A.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它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B.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它认为有一个主宰万物的天     

C.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它坚持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D.是形而上学观点,它割裂了人和自然的关系    

28.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这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的定理。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里。人们一直把它当作任何条件下都适用的真理。但是,19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随后,德国数学家黎曼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 角之和大于180。这说明真理是   

①因人而异的 ②具体的 ③有条件的 ④客观的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29、哈佛大学的校训是:“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哈佛大学之所以强调“更要与真理为友”主要是因为    

A.真理作为正确的认识,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B.真理是一种社会物质力量,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真理作为一种正确的世界观,能够穷尽对事物的认识    

D.追求真理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30.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关注社会公平”,党的十七大对发展观、公平观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表明    

A.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B.真理都是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真理不止一个 D.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31. “嫦娥奔月”表达的美好理想,经过人们千百年的努力,在现代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通过“嫦娥一号”探月活动的成功正在成为现实。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看,这表明   

①社会实践是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     

②认识能力的提高是科学实践成功的首要因素    

③认识能否达到目的依赖于实践的社会历史条件    

④正确的实践目的是认识获得成功的决定因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2. “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此论断给我们的启示是,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      

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 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 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33.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天圆地方”、“固球体”、“扁球体”和“不规则扁球体”的漫长过程。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体现的哲理是     

A.创新是对既有理论的突破和抛弃 B.认识在实践中多次反复而无限发展      

C.意识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变化 D.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34下列词语中符合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的是     

A.一概而论 B.三人成虎 C.百感交集 D.千虑一得     

   

二、简析题    

35辨题:哲学的基本问题的意义在于为人们提供一个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  

36、综合探究题,本题20分。要求紧扣题意,结合情景.  

材料一: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事物是由人的各种感觉构成的。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  

材料二:我国北宋哲学家张载提出了以为核心的宇宙结构说。他认为世界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看得见的万物,一部分是看不见的,而两部分都是由组成的。  

1)材料一两位哲学家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观点?二者有什么共同点?  

2)材料二集中体现了什么观点?这一观点有何局限性?  

3)在世界本原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如何解释的?  

4黑格尔的观点在现实生活中很有影响,试列举他体现在哪些方面?  

   

37.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    

材料一:先进的思想文化不是人们头脑中固有的,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它是时代的产物,社会的产物,实践的产物。    

材料二:思想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材料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物质基础,也不能缺乏精神支柱。伟大的中华民族,有长征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井冈山精神、雷锋精神等,这些精神振奋人心,催人向上。    

材料四:重视文化发展,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国内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另一方面,要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文化魅力。    

问:(1)根据材料一,从内容上看,先进思想文化的本质是什么?(4分)    

            

2)结合材料二、材料三,谈谈先进思想文化在人们改造世界中的作用如何?(4分)    

       

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书本,请从唯物论和辩证法角度为发展思想文化各提一条合理建议。(6分)     

(   

38、  2008512   1428分,中国四川汶川遭遇八级地震。六万余同胞遇难,三十余万人受伤,数百万人流离失所。对于这一自然灾害,人们无法完全避免。    

材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39.30年前,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我们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历史转折、我国迈向改革开放新时期作了思想准备,为我们党在改革开放30年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所形成的精神,就是勇于冲破陈旧观念和习惯势力束缚的创新精神,就是敢于解放思想的大无畏精神。这是历史留给我们最珍贵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要继续推进改革,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    

结合《生活与哲学》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你对真理标准是如何认识的?    

2)现阶段为什么强调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    

40.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理论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理论;一个以这样的理论武装起来的党,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党。八十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每一次理论上的创新,每一个理论成果的产生,都大大地推进了我们事业的发展,给我们党和国家带来新的面貌。    

(1) 从哲学上说明“理论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原因。(6)    

    

  (2) 有人认为:“认识的最终目的是追求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终极真理”。试对此观点加以评析。(6)    

   

   

   

   

   

   

第一二单元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C  

C  

B  

A  

C  

C  

C  

C  

A  

C  

C  

D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4  

25  

C  

A  

C  

B  

C  

B  

B  

D  

C  

C  

A  

D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D  

C  

D  

A  

B  

C  

D  

B  

D  

   

   

   

   

35.(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主张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  

第二,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也就是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哲学上的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即凡主张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的观点是可知论,与此相反的观点是不可知论。  

2)可见,把哲学的基本问题的意义仅归结为提供一个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的说法是不全面的,因为它还提供了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这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全部意义。  

   

361)贝克莱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第一性的东西,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黑格尔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主宰和本原,其说法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二者都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把意识当作世界的本原。  

2)材料二中的观点认为“气”是万物之源,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这一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3)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揭示了世界本原,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这种物质是对物质具体形态的概括和总结。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4)宗教思想都认为在客观世界之外有一个万能的主宰,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另外一些封建迷信思想,尽管不系统,但都认为有超现实的理念或者上帝神等主宰世界,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37(1)从内容上讲,先进文化的本质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      

   

   (2)第一,先进文化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第二,先进文化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      

(3)如: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发展思想文化要立足国情,从本国的实际出发。②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发展思想文化,要放眼世界,加强对外思想文化交流。③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我们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发展思想文化,要遵循文化发展规律,使主观符合客观,趋利避害。等(6分)      

   

38.⑴汶川大地震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重大损失,这说明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自然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地震灾害无法完全避免。      

⑵人们至今无法对地震灾害完全避免,这说明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是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虽然还不能完全避免自然灾害,但是人类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人类。     

39、答案:(1)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本身都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实践是联系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2)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发展之中,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进一步解放思想才能真正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断冲破唯书、唯上僵化思想的束缚,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取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胜利。    

40(1)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要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理论只有与不断变化发展的客观实际相符合,才能真正发挥理论的作用。    

②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变化发展中,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破除思想僵化的旧观念,进行创造性思维。理论要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不断创新。    

③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应不断前进,应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不断创新。    

   

2.①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实践。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是不断向前发展的,终极真理是不存在的。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测试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