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学试题>> 哲学生活>> 第一单元>>正文内容

哲学生活第1-4课练习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一、填空题:

1、人们对哲学的认识是多角度的,从哲学的本义上看,哲学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从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从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看,哲学是对各门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从哲学与方法论的关系看,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和关系问题,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  

3、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是本原,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4、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的客观性世界统一于物质  

6、“飞矢不动”错在: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绝对静止论。“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错在:否认了相对静止.“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在概念中运动”错在离开物质谈运动  

8、 “杞人忧天”故事体现的哲学道理有看到了事物是运动变化的,但否认事物运动有规律  

经过数次实验失败,焦耳得出“要科学,不要永动机”说规律有客观性,要按规律办事  

“水往低处流,但是人们可以引水上山”说明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9、“气者理之依也”是唯物主义观点。“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是唯心主义观点。  

10、“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物是观念的集合”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二、单项选择题  

1.下面有关方法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B.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具体方法  

C.人们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的共同原则和共同方法  

D.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但存在着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2.“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这一论断表明 (C)  

A.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 B.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C.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D.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  

3. 伏尔泰、卢梭,18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被推翻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曾哀叹“是伏尔泰和卢梭毁灭了法国。”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D  

A.哲学为社会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B.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  

C.思想家、哲学家是社会变革的推动力量   

D.哲学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的批判,解放人的思想,指导社会变革。  

4.之所以说“自然界是客观的”,是因为 D  

A.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不受人类的影响  B.人类与自然界能和谐相处  

C.人类能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物和改造自然物    

D.人类产生前后,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5.物质、运动、规律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D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C.世界是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规律是客观的    

D.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联系  

6.哲学上的基本派别的斗争是指 (C)  

A.物质和意识的斗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  

7.“学懂了哲学,脑子就灵,眼睛就亮,办法就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B)   

①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②哲学能够指导我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③哲学会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以方法论的指导    

④我们工作中的一切认识和行为都应以马克思主义经论述为标准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8.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目前人们还不能对地震做出准确的预测。这意味着 C)   

A.意识对物质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B.主观因素制约着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    

C.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D.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9.据说,秦少游在湖边散步,忽然听到“啪”一声响,只见一粒石子飞入湖中,顿时波光粼粼,玉盘似的月影凌乱于水中。于是说道:“投石冲开水底天。”故事包含的哲理是:  (D)  

A.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B.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C.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10.人多地少是中国的基本国情, 2008年我国实行从严从紧的土地供应政策。这一政策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也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体现了 B  

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②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客观反映主观 ④正确意识的指导作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④  

11.哲学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不仅起着鸟之翼、车之轮的作用,而且起着鸟之脑和车之头的作用。这主要体现了 (D)     

A.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基础 B.客观事物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C.意识对社会发展有促进作用 D.意识指导人们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12.“正是有了我和我的意识,才有了地球”“没有地球哪有我们的意识呢”这两种观点(A
①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讨论 ② 第一种属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③第二种属于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在实际生活中,学生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教师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实际的关系。下列理解最切合题意的是 A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  

15.邓小平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转化为思想方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C)  

A.科学性和阶级性是统一的 B.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是统一的  

C.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D.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  

16.哪里失去了求真务实,哪里必然丧失生机,遭遇厄运,受到惩罚。这是因为 D  

A.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B.规律隐藏在事物的内部  

C.规律能够被人们把握和利用 D.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17.哲学家康德认为,自然界的规律是由人们的悟性规定的,“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这一观点是   B  

A.唯物主义观点,承认规律客观性  

B.唯心主义观点,把人们发现规律等同于制定规律    

C.唯心主义观点,认为规律是上帝创造的 D.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人能认识规  

18.“如果人类继续破坏和浪费水资源,那么人类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泪。”这句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  

①水资源是有限的,要节约用水减少经济损失 ②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③规律是客观的,违背规律将受惩罚 ④要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  

A.②③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9. 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一说法的哲学寓意是: B)   

A.规律是客观的,人在客观事物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B.事物的变化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 事物都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D.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20.2008年北京奥运会口号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这一口号反映的哲理是 (B  

A.没有梦想,就没有世界 B.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C.规律客观性的观点 D.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21.由嫦娥一号卫星拍摄的月面图像覆盖区域属于月球高地,长约460公里,宽约280公里,分布有不同大小、形态、结构和形成年代的撞击坑。从唯物论的观点看,这幅图像佐证了 D  

A.神话的产生是缺乏客观根据的 B.月球与地球具有相同的物质结构  

C.各种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科学性 D.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正确性  

22.我们应该这样正确理解物质概念 A  

①它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②它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③它和意识是不可分割的      ④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具体物质形态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3.“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东风。” 对此诗  

理解正确的是 B  

A.世界上的事物有的是变化的,有的是不变的  B.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事物的运动变幻无常,捉摸不定 D.事物运动是绝对的,“桃花依旧”是不符合客观的  

24目前我国兴建的三峡工程,拦河大坝全长 1983米 ,坝高 185米 ,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768万千瓦。它对防洪、发电、航运、灌溉等所起的作用是极为有利的。这件事说明 B  

A.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重新创造规律,变害为利  

B.人们能认识规律,改变规律,使规律发生的作用有益于人类  

C.人们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以发挥其对人们有利的作用  

D.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认识、利用和改造客观规律  

25.“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荀子的这段话 C  

①承认了规律的客观性 ②肯定了人可以认识、把握和利用规律  

③肯定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④正确处理了人和规律的关系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26.“神州七号”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告诉我们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伟大的事业产生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成就伟大的事业。这一真理蕴涵的哲理 C

①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②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③整体和局部的辩证关系 ④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A
、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27.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疫苗研制和诊断技术研究取得突破。三种新型禽流感疫苗研制和一项禽流感诊断技术研究获得成功。上述事实说明 (C)  

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的不断深化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③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④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28.实践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表现在 (A)  

①在人与世界的关系方面,从实践出发理解周围的事物  ②在历史观中,把实践作为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据  ③在认识论中,把实践作为全部认识的基础 ④在社会发展中,肯定了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简析题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著名作家朱自清这首诗反映了哪些哲学道理?    

体现的哲学道理有: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   

2、胡锦涛同志说:“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关键是要引导全党同志不断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真,务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之实;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务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之实……”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党和国家领导人为什么要强调求真务实精神?  

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做到求真务实。②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做到求真务实。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认识运动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测试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