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德育>> 学校德育>>正文内容

当对学生无计可施的时候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一位网友讲过这样一个教育案例:
  我班有一个学生让我头疼:一次他居然不参加升旗仪式,偷偷躲到厕所里,然后钻窗户进入教室,我发现后,问他为什么不参加升旗仪式,他说肚子疼;平时他在厕所抽烟,常被德育处老师抓住;下了晚自习他不回家。跑到校外上网、喝酒;他上课不听讲,打瞌睡,作业全靠抄,连考试也抄;期中考试利用手机作弊,被老师发现,他死不认账;期末考试时他又用手机作弊,监考老师将手机没收,他跑到办公室吵着要手机……他上小学时父亲进了监狱,母亲收入微薄,他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初中时转了两所学校。我与他爷爷谈了几次话。了解到这孩子从小没有养成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再加上爷爷根本管不住他,以致他放荡成性,自律性极差。
  我找这个学生谈话不下20次,几乎各种方法都用了,但收效甚微。有时刚批评教育完就又犯错。教育在这个学生身上显得苍白无力。我想是不是我还不够耐心,不够细心,方法欠妥?新的教育理念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于是我就尽量去发现他的优点,并及时予以表扬,有时还有意放大他的优点。这个学生爱打篮球,我就让他担任篮球队队长,放权让他采购队服;可是他只是自己一个人玩,不能组织大家训练……为了鼓励他上课发言,我特意问清楚他会背诵哪个段落,然后上课时叫他背,想让他在同学面前露露脸,树立自信心。但几次都是叫起他来,说一两句就沉默不语了。为了约束他,我任命他为班主任助理,负责自习课的纪律,让他坐在讲桌前,一边做作业,一边维持纪律。他开始表现还可以,后来便放任自流,自己也和下面的同学玩起来,甚至带领几名男女同学扰乱纪律,逃课上网……
  我记得一句话:犯错误是孩子的“权利”。于是,我便耐心等待。孩子嘛,改正要有一个过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仍然屡教屡犯,当面答应得好好的,转身就忘,而且有时候是故意的。对于这个学生我是没办法了。我很想求教于大家,我该怎么办?
  这位老师费了很大力气却事与愿违,没有一点效果,实在令人沮丧。这样的事例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并不少见,让人深思。不用说,这位老师对班主任工作是很尽职的,对学生也很有爱心,为了转变这个问题学生,花费了不少心血,想了不少办法。却始终不见效,以致他开始怀疑教育的作用。怀疑自己的师德。怀疑自己的能力。这也是不少班主任老师内心活动的真实写照。为什么呢?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是这位老师没有真正了解学生,实施教育没有做到“有的放矢”,所付出的许多时间和精力成了无效劳动,有时甚至得到相反的结果。
  我认为,要做好班主任工作,仅有满腔的工作热情和高尚的师德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较高的专业素质。这个问题学生正好考验了班主任的专业素质。从这位老师的做法来看,试图用封官许愿来感化这个孩子,结果却弄得自己工作很被动。“封官许愿”是一种简单化的、以教师自我为中心的线性思维方式。也许封官许愿的方法曾经对某个调皮学生有用,可把这种方法作为一种经验对另一个学生照搬照用,当然不能奏效。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虽然老师对孩子的家庭情况作了一些介绍,罗列了孩子的种种违纪事实,但并未做任何实质性分析和研究,不清楚孩子的成长史,也不清楚家庭的变故对孩子究竟有多大的影响,不了解孩子的妈妈、爷爷、奶奶与孩子的感情如何。总之,老师对孩子的成长历程和生活状况关注不够,却又急急忙忙要求他守纪,要求他好好学,认为只要用新教育理念“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殊不知,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才能解决教育的特殊问题。从孩子的种种表现来看,他的生存状况很糟糕。我想,这位老师现在该问的不是“我该怎么办”,而是“这个孩子到底怎么了”,我们对孩子的诊断是不是出了问题,或者说,这个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通常,老师看到学生出了问题。就会千方百计寻求解决方法。殊不知问题与方法之间有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分析原因。这位老师说:“他简直就是屡教屡犯,当面答应,转身就犯,而且有时候是故意的。”这是很重要的信息,可惜老师并未就此对学生的心理做分析,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表现?其实,不论是老师喜欢的行为,还是反感的行为,不论学生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都是为了满足其某种心理需要。只看到行为表象,不知道这些行为背后的动机,就不知道学生这样做的出发点,既不能预见以后的发展,更无法决定用什么方式纠正其行为。所以,教育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深入的心理分析。学生身上反映出来的问题通常是十分复杂的。比如一个学生学习成绩差,你如果仅从学习这条“线”上去找原因,找解决的方法。常常不能奏效。任何一个学生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都有其独特的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一个学生在某一点、某一侧面表现出来的问题,大多是一种“综合效应”。因此,我们对学生仅做一般的了解是很不够的,需要对学生进行研究,只有研究,才能对学生有比较全面的整体把握,才能有针对性地施加教育影响。
  当我们无计可施的时候,当我们面临问题的时候,正是我们的教育观念需要调整的时候,是我们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角度需要转变的时候,也是我们进行深度反思、多问几个为什么、进行科学分析的时候。我们在处理学生的问题之前,应先做调查,了解事情的真正原委。了解事情的真正原因,是教育学生的前提。了解了事情的真相,还要进行理性分析。真正做到变管为导,让教育成为一种享受。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论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