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学试题>> 哲学常识>> 期末测试>>正文内容

高二第二学期综合训练题

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48分。
1,马克思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这段话说明
A.科学理论比实践更重要 B.正确而深刻的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C.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D.实践对理论具有决定作用
2、“一国两制”的构想和方针是全新的政治思想,它的提出、基本内容及其在香港的成功实践,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智慧之光,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内涵,它
①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光辉典范
②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成功地运用了矛盾特殊性原理
③坚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成功地运用了矛盾同一性原理
④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成功地运用了矛盾的主次要方面及其关系原理
⑤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成功地运用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原理
A.①②③④⑥ B.①②④⑤ C.①⑤ D.①④⑤
3.战争中所谓“声东击西”的现象,这里说的
A.“声东”是假象,是主观的东西 B.“声东”是真象,是从正面表现本质
C.“击西”是假象,是本质的一种反面表现
D.“声东”是假象,“击西”是真象,二者都是本质的表现
4.关于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本质变现象就是看不见的本质变成了看得见的现象
B.现象变本质就是看得见的现象变成了看不见的本质
C.由现象进入到本质是认识的终止
D.现象与本质的相互转化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转化的客观基础
5.毛泽东说:“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句话指明了
A.认识开始于感觉经验 B.感觉是不正确,不可靠的,比较肤浅的
C.理性认识是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更深刻
D.理性认识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6.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墨守成规、思想僵化都是错误的、不科学的。因为这些思想观点
A.肯定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B.不承认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
C.不主张静止地看问题 0.否认了认识的“一次完成论”
7.“是什么力量使李洪志和他的法轮功迅速蔓延?他那一套并不高深的歪理邪说为何能蒙骗那么多人?我国历史上这类装神弄鬼蒙骗人的‘愿打愿挨’的事情为什么一再发生?它的背后是什么力量在起作用?这才是问题的关键。”这段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事物的现象并不反映本质,看问题不能只看现象
B.只有真相才是事物本质的表现,看问题必须抓住真相
C.要善于分析事物的现象,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D,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可靠,必须重视理性认识
8.国有企业在转换经营机制的问题上,经历了“不找市场找市长——不找市长找市场——找了市场找市长”的变化过程。这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在实践的基础上,人们的认识有反复性、无限性
C.认识事物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
D.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有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9.“读有字的书,不如去读生活这本无字的大书。”这个观点认为
A.认识要不断地深化、扩展、向前推移 B.获得直接经验比获得间接经验更重要
C.忽视间接经验的学习是不对的
D.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10.诺贝尔一生献身于科学事业,成就卓著,拥有巨额财产;‘但他生前却过着十分俭朴的生活,临终前立下遗嘱,将920万美元的财产作为发展科学事业的奖励基金。诺贝尔的一生说明了
A.金钱作为劳动报酬无法体现劳动者的人生价值
B.在为人类作贡献时,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实现了统一
C.金钱是人生价值的重要决定因素
D.物质贡献是衡量人生价值的主要尺度
11.恩格斯指出:“有理想的人,生活总是火热的。”这告诉我们
A.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 B.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
C.祟高的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D.祟高的理想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
12.为了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中共中央反复强调要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人民。这是因为
A.科学理论对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科学的
C.特色理论是全党全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D.特色理论是真理
13,1999年11月12日《南方周末》报道了来自优秀学校中的优秀班主任所带的优秀班级中两个优秀女生自杀的事件,在她们留给自己父母和亲友的信件中,反复提到的内容是“世界上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了”。两名女中学生自杀的原因或许很复杂,但是不可否认在她们深深的忧虑之中隐藏着对人生价值的疑惑和迷惘。这说明
A.人们思考人生意义和人生价值问题是进入少年特别是青年时期以后才开始的
B.人生价值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看法和基本观点
C,人生价值观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D.对青少年进行科学人生价值观的教育是刻不容缓的
14.“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体现了
A.物质决定意识 B.社会的变化发展,是少数杰出人物的思想决定的
C.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D,邓小平理论是一种科学的理论
15.传统的观点认为,由于股份制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所以它是和资本主义所有制结合在一起的。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从中可以看出,般份制是社会化大生产深入发展的产物,我们可以大胆利用这种资本组织方式。我们对股份制的认识是
A.从认识本质到认识现象 B.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C.从感觉上升到理论 D.从认识回到了实践
16.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实践形式的是
A.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才是勇敢的人 B.积极推进政府采购制度的改革
C.科学家进行体细胞的克隆实验 D、珠江三角洲环境污染的治理
17.据1999年11月18日《人民日报》报道,三峡库区将有12.5万农村移民外迁安置。其中重庆库区的7万人格外迁入四川、上海等省市安置。有关省市表示,尽管自己有困难,但一定要顾全大局,千方百计地完成接收安置外迁移民任务。这一事实说明
A.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主义已不复存在
B.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的利益关系和矛盾,需要运用集体主义进行调节
C.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就要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D.顾全大局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18.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技术和信息科技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教育和娱乐活动。随着人们解决实际问题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延伸,实践水平不断提高,因而对信息处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大型计算机到个人PC机,应用软件从DOS系统到Windows视窗系统,从Windows32到Windows95,从Windows98到Windows2000,各类系统软件、工具软件、学习软件、开发应用软件应有尽有,且不断地升级换代。这说明
A.计算机技术对人们的实践活动和社会生活具有巨大的决定作用
B,实践是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
C.科学技术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19.海军工程大学“衡阳抢险英雄群体”中的张广军说:“一个人一旦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荣辱以及人民的安危联系在一起,他的人格就会产生强大的魅力,他的精神就会变得无比崇高,他的生命就会焕发出永恒青春,他的事业就会获得辉煌的成就。”这段话表明
A.集体主义价值观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B.集体主义价值观正确地解决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C.集体主义精神是社会主义社会的要求 D.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是辩证统一的
20.据1999年12月12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中国公众在长期短缺经济形势下形成的“量人为出”的消费观念,已经成为当今经济过剩条件下扩大消费的精神桎梏。要扩大内需,必须首先扩张消费者的消费观念。这说明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C.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21.下面这幅漫画的哲学寓意是

A.敬畏者是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B.敬畏者透过了事物的现象,认识了事物的本质
C.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和态度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D.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
22.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群众路线是党的三代领导人的一贯思想。要深刻认识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这就要求青年学生
A.要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B.在改造好自己的主观世界以后再去改造客观物质世界
C.从群众的愿望出发而不是从自己所面对的客观实际出发
D.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重,不得有任何个人的利益
23、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辩证关系是
A、改造主观世界是指改造自己的思想;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
B.改造客观世界本身就是改造主观世界
C.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
D.实践就是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24.1999年1月5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学习邓小平理论,重要的是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把我们的各项事业推向前进。这段话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是
A、实践是人们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B.认识的最终目的在于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
C、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物质有促进作用
D.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才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二、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该题不给分;少选且正确的,给1分。每小题3分,共27分。
25.1999年10月江泽民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金融研究班结束的强调,“领导干部要坚持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我们的主观世界”。下列对这一要求理解正确的是
A.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是统一的
B.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主观世界可以得到磨炼和提高
C.主观世界的改造可以推动人们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
D.改造客观世界也就是改造主观世界
26.据1999年11月20日《河南日报》报道,平顶山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田庄选煤厂修理车间管工班班长张玮,把“爱岗敬业,奉献社会”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当企业遇到困难时,他无偿把两项发明专利提供企业使用。张玮同志的事迹说明
A.他把集体主义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B.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C.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是对立的
D.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
27.1999年9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号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向他们学习。这体现出
A.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B.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C。贡献和索取是统一的 D、物质贡献决定精神贡献
28.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口新月异,人类掌握克隆技术后,又完整地破译出人体第22对染色体的密码,实现了1859年达尔文提出进化理论之后,在认知领域的重大突破。这表明
A.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末被认识的事物
B.现代科学能够揭示一切事物的奥秘
C.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在扩展、深化
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够获得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29.“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精神,被称为“两弹一星”精神。这二精神是我国广大科研了作者在为“两弹一星”事业奋斗中培育出来的,必括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在现代化建设道路上奋勇开拓的巨大推进力量。上述材料表明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事物也具有决定作用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不同的价值观对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有不同的导向作用
D.精神贡献可以转化为物质贡献
30.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发挥特长、才能、培养思维能力和创造精神,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也这是
A.尊重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 B、有利于发挥主观能动性
C.正确地处理内外因的辩证关系 D.体现着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3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灭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从认识论的角度看,给我们的启示是
A.只有既坚持唯物论,又坚持辩证法的认识,才是科学的认识
B.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既要全面,又要抓住重点
C.既要对事物及其过程的有关要素进行分析,又要对事物从整体和过程上进行综合
D·必须撇开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在联系,抓住事物内部矛盾、内在联系,方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32.老子说:“不出户,知天下;不窥俌,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这一观点
A.肯定了人的认识具有预见性,人们并不需要事事亲自参加实践
B.彻底否认了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因而是错误的观点:
C.肯定了人可以通过加强内心自省,提高自我精神修养,达到对字宙规律的认识
D.错误地认为人的认识是主观自生的、是先天就有的—
33,在社会主义社会,个人理想和社会共同理想是统一的。表现在
A、社会共同理想体现在个人理想之中
B:社会共同理想是通过个人的理想实现而实现的
C、社会共同理想要以个人理想为指导
D.个人理想要以社会共同理想为指导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34,17世纪70年代以前,几何和代数都有了相当的发展,但它们是互相分离的两个学科。笛卡尔对当时的几何方法与代数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了两种方法各自的优缺点,提出各取所长,补对方之短。他把代数运用于几何,使图形的几何关系在方程的性质中表现出来,创立了解析几何这种研究几何问题的新方法。
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笛卡尔在创立解析几何的过程中是怎样运用科学思维方法的?
35.据1999年第18期《半月谈》载文:“50年现代化建设实践在理论上取得的最重要的成就,就是形成了作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经验理论总结的邓小平理论。”
“在当今中国,只有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中国的命运和前途问题。”
这两段引文反映了认识论的什么道理?请谈谈你的认识。
四、辨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仅作判断不说明理由者不得分)
36.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这也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37.青年学生只要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能健康成长。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l小题,共23分。每题设置2分综合评价分,用于对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评价。要求紧扣题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展开分析。)
38.材料一:据1999年11月21日《人民日报》报道,广东省积极支持广西的扶贫工作,仅1998年1年时间,广东就无偿援助广西扶贫资金9000万元,支持河池地区和百色地区易地安置特困群众3万人、广东省还发动社会各界为广西贫困地区捐献钱物2000多万元。
材料二:1999年11月,山西临汾市3名税宫因侵贫巨额税款被依法逮捕,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1)上述两种情况各反映了什么样的人生价值观?这两种情况共同揭示了什么道理?
(2)根据问题(1)的结论,对“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进行综合评析。


高二政治(之五)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B 2,A 3.D 4.D 5.C 6.B 7.C 8.D 9.B 10.B 11.C 12.A 13.D 14.C 15.B 16.D
17.B 18.B 19.A 20.D 21.C 22.A 23、 C 24.B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25.ABC 26.ABD 27.ABC 28.AC 29.D 30.ABC 31.AB 32.BD 33.ABD
三、简答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34.(1)作为整体的事物都是由它的各个部分、关系、属性有机组成的;作为过程的事物,都是由它的若干变化、发展阶段内在联结而构成的;作为系统的事物都是由它的各个要素有机组成的。(1分)因此,人们认识事物时,既要对事物及其过程的各有关要素进行分析,又要对事物从整体和全过程上进行综合把握。(4分)
(2)分析各要素是研究整体的基础,只有对各要素首先作出周密的分析,才可能从整体上进行正确的综合,从而真正地认识事物。(3分):
(3)笛卡尔创立解析几何学的新方法、新知识,就是在充分分析代数方法和几何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有机综合,从而抓住代数方法和几何方法中一切最科学员合理的要素,从而整合出一个全新的整体性的认识——解析几何学。(3分)因此分析与综合是统一的科学思维方法,既注意综合指导下的深入分析,又注重分析基础上的综合(1分)
35.(1)两段引文反映了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的道理,第一段引文主要说明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来源于实践。(3分)第二段引文主要说明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3分)
(2)第一,认识来源于实践。邓小平理论作为认识,只能在我国改革建设的实践中产生,并在改革建设的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发展。(3分)第二,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只有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才能不断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3分)
四、辨析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仅作判断不说明理由者不得分)
36.(1)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通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获得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这是正确的。(6分)
(2)认识的根本目的不同于认识的根本任务,认识的根本目的是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从而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不为实践服务的认识是毫无意义的。(6分)
(3)命题的观点否认了认识的根本任务与根本目的的区别,把二者等同起来,是错误的。(2分)
37,(1)这种看法有一定道理,青年学生要健康成长,确实要把学习书本知识与参加实践统一起来,但这不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唯一道路。(3分)
(2)青年学生要健康成长必须与实践相结合,与工农群众相结合,这样才能全面地认识自己,克服自身的弱点和不足,才能拓展深化自己的知识,并用所学知识造福于人类。(4分)
(3)青年学生要健康成长,还必须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坚持实现自我价值与服务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艰苦奋斗的统一,勤奋学习,勇于创造。(4分)
(4)青年学生要健康成长,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活动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分)
五、论述题(23分)
38.(1)前一种情况反映了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集体主义价值观;(2分)后一种情况反映了错误的价值观——个人主义价值观;(2分)这两种情况共同揭示出一个共同的哲学道理,即不同的价值观对个人与社会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4分)
(2)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它在一定的社会存在的基础上产生,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2分)人们的价值观不同,追求的具体目标,对待客观事物的态度和评价必然不同,行为的动力和效果也不一样。所以,不同的价值观对个人与社会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4分)具体表现在:第一,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它在人们的头脑中一经形成,使指导着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2分)第二,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同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价值观不同,人们努力的方向、行动的态度、方式和结果也就不同。(2分)总之,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以及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普遍的、显著的导向作用,我们一定要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3分)
综合评价分(2分)
综合评价分用于对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一等(2分):能正确运用所学理论,从具体材料出发,紧扣题意,阐述合乎逻辑,能很好地说明问题。
二等(1分):答题基本符合题意,逻辑性、条理性尚可,但材料和论述不够充分。
三等(O分):不从材料出发,只是简单搬用教材中的现成结论;或观点含混,表达不清楚;或答题不符合题意,不着边际。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期末测试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