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学试题>> 哲学生活>> 第一单元>>正文内容

复习题:世界的本质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一、基础知识填空  

1、物质是指   

2、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   

3、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   

4、哲学上所讲的静止是   

5、运动是物质的 ,运动是 的运动,物质是运动   

6、规律是   

7、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   

8、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 ;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 ;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   

  

9、物质世界是先于 二存在的,物质 ,意识   

物质 意识  

10、意识的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   

第二, ,第三,   

11、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指   

,它是 基本要求,它也是 前提和依据。  

1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要把   

结合起来,二要把 结合起来;既要反对  

,又要反对   

13、实践是指 ,它有三个特征,第一   

,第二, ,第三,   

14、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15、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除此之外,它还具有 性和   

真理的条件性是指   

真理的具体性是指   

16、认识具有 性和   

   

二、重点知识提示  

1、掌握物质的概念  

2、理解世界的物质性  

3、知道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4、知道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5、掌握规律的客观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6、理解意识的本质  

7、懂得意识的作用  

8、掌握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含义、原因、要求  

9、真正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0、掌握真理的特性  

   

三、易错知识点拨  

1 物质≠物体  

2、规律的客观性≠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3、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的唯一特性  

4、认识的来源≠认识获取的途径  

   

   

   

四、单元经典训练  

Ⅰ单项选择题  

   

1、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这一客观实在性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都是由原子构成 都具有一定的质量、体积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③④

2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句话体现了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B、系统和要素的关

C、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D、因果关系

  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克拉底鲁认为:人甚至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回答3-4题:

  3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

  A、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 B、承认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C、肯定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D、夸大了物质的运动

  4人甚至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

 A、正确地说明了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B、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将会导致不可知论

 C、夸大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 D、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5、在客观世界中,本来没有上帝鬼神,但在宗教中却有上帝鬼神之类的观念。从本质上看,宗教是

  A、人脑对客观事物所做出的超前反映 B、客观事物在人脑中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C、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存在 D、人们对历史的思考与总结

  小玲、小敏在参加冬令营活动时迷路,天色渐晚,想点火求救,却找不到火源。情急之下,她们决定运用所学知识自己制造火源。于是,她们找来几段干稻草,用随身携带的药棉裹紧,封住两头,放在木板上,以另一块小木板压住,朝一个方向不断转动。当稻草碾碎,闻到焦味时,将棉条断开,稻草遇氧而燃,终获火种,两人很快获救脱险。回答13~14题:

  6、小玲、小敏取火成功,是由于她们

  A、承认自然界的客观实在性 B、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坚持了物质决定意识 D、坚持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

  7、小玲、小敏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充分表现她们能正确认识和处理

  A、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B、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C、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D、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

  8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这句话告诉我们

  A、认识来源于实践 B、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9、据专家介绍,消费4000张贺卡就等于毁掉一棵大树。为了保护环境,今年元旦前后,一些大中小学开展了减卡救树活动,倡议少寄一张贺卡,多留一片绿色。这件事情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B、科学的预见离不开对客观规律的认识

  C、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不断深化和提高的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200516日,东盟地震和海啸灾后问题领导人特别会议通过行动宣言。行动宣言表示将强化紧急援助、灾区恢复和重建等问题上的协调与合作。与会领导人还对东盟决定建立地区性灾难预防和海啸预警机制等表示支持。回答10~11题:

10、建立地区性灾难预防和海啸预警机制表明

A、自然物及其属性与规律不会以人的意识为转移B、自然物人工化的基础与前提是人的意识

  C、人得意识是无所不能的 D、人能根据对自然物的客观属性与规律的认识顺应自然

  11、东盟地震和海啸说明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就要

  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 尊重自然 顺应自然 保护自然

  A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中国古代就有嫦娥奔月的美好传说,但那毕竟是传说,还不是事实。只有到了今天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才圆了中国千年飞天梦。从美好传说到梦想成真表明

  A、人的实践活动能否成功是由人的主观愿望决定的B、实践是历史发展着的

  C、实践活动具有社会性D、任何一项实践活动都是集体活动

  13、中国建筑从汉代以后逐渐把屋檐做成微微向两侧升高的形状,特别是屋角部分明显地起翘,形成翼角如飞的意境。这个如鸟滑翔的造型,既可以使阳光充分照入室内,使雨水借抛物线流向远处,又具有审美价值。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飞檐与阳光、雨水之间的联系,就事物的联系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属于

  A、自在事物的联系 B、机械的联系 C、人为事物的联系 D、间接的联系

14、人类经过长期的生产劳动,已使自然界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甚至可以说人类所到之处都留下了自己意识的印记。这说明

  A、人类产生之前自然界是客观的,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是主观的

  B、自然界是客观的,人类社会是主观的

  C、在特定条件下,意识可以决定物质D、人能利用对自然规律的认识能动地改造自然

 15、我国东汉时期的王充认为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宇宙间不存在什么造物主。这种观点是说

  A、自然界使天地创造的 B、人类社会是从来就有的

  C、天地是万物之源 D、世界本来是客观存在的

  16、恩格斯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下列不能说明这一论述的选项是

  A、自然界是本来就存在的物质世界 B、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C、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D、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

  17、在电脑的控制下,机器能够自动调节,导弹能够自动命中目标,宇宙飞船能够自动导航。因此,有人认为,电脑是有意识的。上述观点

  认为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否认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否认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18、著名哲学家费尔巴哈说:如果上帝的观念是鸟类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假如牛能画画,那么它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一条牛。这段话生动地说明

  A、上帝是根本不存在的,关于上帝的观念不过是人脑自生的

  B、物质决定意识,有什么样的上帝,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上帝观念

  C、不是上帝创造了人,而是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上帝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19、鲁迅说过: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段话说明,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是

  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 人脑对鬼神的虚幻反映

  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出来的 可以在人间找到它的原型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协调下,各国科学家携手奋战,他们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了非典病原体,并完成了对冠状病毒的基因排序。但直到今天,人类仍然未能完全识破它的庐山真面目。据此回答7~8

  20、科学家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了非典病原体,并完成了对冠状病毒的基因排序。这一事实体现的哲理是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B、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意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如实反映D、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21、直到今天,人类仍然未能完全识破它的庐山真面目。这说明

  在每一时期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任何意识都根源于物质

  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人们应不断扩展和加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A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22、下列对静止的看法正确的是

  A、静止是绝对的不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B、静止不是绝对的不动,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C、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无条件的、相对的运动

  D、静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是指永恒不动

  23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蕴含的哲理是

A、自然界是不变的,而人是在B、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之中

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运动,但根本性质不变D、事物本身不变,但人的心情在变化

  24、从哲学上看,守株待兔寓言中的农夫的错误在于

  想问题、办事情没有从客观实际出发把事物的个别现象当成了一般规律

  把事物之间偶然的联系当成了必然的联系没有认识到一切事物都是发展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5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远也辍广。荀子这些话说明

  A、尊重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B、物质是运动的

  C、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D、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26鸿雁出塞北,举翅万余里。冬季食南稻,春日复北翔。这表明

  A、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B、事物的运动是永恒的

  C、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D、事物运动都有自身的规律

 27揠苗助长,事与愿违;庖丁解牛,事半功倍。这两则寓言故事反映的同一哲理是

  A、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反映B、人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C、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又是变化发展的

  28、有人认为: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变害为利。这个观点

  A、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人能消灭或创造规律

  B、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C、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认为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

  D、否定了规律的客观性,认为规律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9、一些地方出现过狼孩熊孩豹孩,他们虽为人所生,但由于他们的生活环境长期与人类社会活动脱离,所以他们没有形成人的意识。这一事实说明

  A、人脑不一定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B、有了人脑一定会有意识

  C、脱离社会实践,人脑不会有意识功能D、意识是大脑的产物

  30、甲说:物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乙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生有灭,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A、甲的观点正确、乙的观点错误B、甲的观点错误、乙的观点正确

  C、两人的观点都是错误的D、两人的观点都是正确的

  31自然是一本不隐藏自己的大书,只要我们读它,就可以认识它。费尔巴哈的这句话主要说明了
 
  A、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B、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C、意识能够反映客观事物 D、意识不能脱离客观事物而存在

  32、在1998年的抗洪抢险斗争中,我国人民发扬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拚搏、坚忍不拔、敢于胜利的精神,取得了抗洪斗争的胜利。这种精神被称之为抗洪精神。从哲学上看,这一材料表明

 A、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B、世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

 C、社会的进步取决于人们的认D、正确的思想意识是我们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

  鲁人身善织屦(用布或麻织成的鞋子),妻善织缟(白色的绢),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光脚走路);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据此回答33~34

33、这则故事的本意在于说明

A、一切从实际出发,避免盲目性B、有良好的愿望再加上坚定的意志,就能成就一番事业

C、劝阻者目光短浅,不知道事物的发展方向D、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

  34、假如日后鲁人果真徙于越,使得越人不再跣行被发,带动越地纺织业日渐兴隆。从上述产品和市场的辩证关系中,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A、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

B、随着环境的发展,人们可以随意创造需求

  C、时代变了,人们的认识规律也发生了变化

D、人们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客观条件的变化,创造出新的东西

  35、实践是

  A、主观的活动,也是客观的活动 B、主观活动与客观活动

  C、客观的活动 D、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36、毛泽东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这告诉我们

  A、认识只能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B、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

  C、实践是认识的一个来源 D、实践不断给认识提出新课题

  37、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20041226日发生里氏9级地震,并引发海啸,海啸波及东南亚和南亚10多个国家,引发巨大灾难。但目前,人们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这说明

  A、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应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发展认识

  B、有些自然规律是无法掌握的 C、地震的出现是一种偶然现象,并无规律可循

  D、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预测到地震的发生

  38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恩格斯的这段话说明

  A、由于条件的限制,人们在每一层次上的正确认识在深度上是有限的

  B、人们认识事物所能达到的程度完全取决于客观条件本身

  C、人们并不能使每次获得的认识都是正确的

  D、人们在每一次对事物的认识上都具有终极的意义

   

   

Ⅱ非选择题(共2小题)  

  

1、某乡政府根据县有关部门的意见,要将该乡各村的部分跟耕地和果园挖成养殖水产的鱼塘,以增加水产养殖,但大多数村的农民反对这样做。他们认为,该乡离市区近,蔬菜、柑桔销路好,又有种植蔬菜和柑桔的经验。乡政府通过进一步论证后,决定根据该乡的具体情况加强对农民培育蔬菜的技术指导,并指导农民对橘园进行三荒一改,从而使农民种菜植橘经济效益可观。  

上述材料包含了唯物论的什么哲理?

   

   

   

该乡政府的决定如何体现这一哲理的?

   

   

   

   

   

   

2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理论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理论;一个以这样的理论武装起来的党,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党。八十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每一次理论上的创新,每一个理论成果的产生,都大大地推进了我们事业的发展,给我们党和国家带来新的面貌.  

   

1)说明我们党八十年来每一个理论成果产生的影响所包含的哲理。  

   

   

2)从哲学上说明“理论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原因。  

   

   

   

3 在新世纪,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应如何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参考答案  

选泽题

   

A C C  B B B C A

C D D B C
  D D D D C  
C B D B B

B D D C B
 C D C A A  D D A A A

   

非选题


1
上述材料包含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可以指导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可以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⑵①该乡政府具体分析了该乡的实际情况,即离市区近,蔬菜、柑橘销路好,又有种植经验,对农民加强种植技术指导和服务。这是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体现。

  该乡正确决策并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使农民种菜植橘取得客观经济效益。这是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的指导作用的体现。

   

   

   

2(1)实践决定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我们党八十年来每一个理论成果的产生,都大大地推进了事业的发展,给我们党和国家带来新的面貌,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若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等角度回答亦可)。  

(2)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要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理论只有与不断变化发展的客观实际相符合,才能真正发挥理论的作用。②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变化发展中,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破除思想僵化的旧观念,进行创造性思维。理论要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不断创新。③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应不断前进,应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不断创新。(若从其他角度回答,只要符合题意,且言之有理,也可。)  

3)①尊重规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反对思想僵化、墨守成规和教条主义。②坚持科学态度。大胆进行探索,善于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善于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③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做到理论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复习题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