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高考园地>> 复习指导>>正文内容

2008年政治高考第二轮复习建议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2007年高考各类政治试卷阅卷情况来看,第二轮的热点复习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但是仍然存在善描述,不善阐释;能综合,不会分析的现象。学生思维发展不均衡,归因论证类试题解题技巧没有完全掌握好,哲学题失分较多,研读材料的能力、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不强,阅读与概括能力差。这些与平时训练时选材没有大量运用变式有关。针对这些问题,在2008年的高考二轮复习中,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要特别关注社会热点、实际联系理论、训练答题方法、突出生成能力的培养。下面就此谈谈自己的建议。

一、关注社会热点,突出生成能力提高

所谓生成能力,是指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对事物形成新认知的能力。从高考备考得失的经验与教训来看,学生是否具有较强的生成能力是高考成败的关键,培养学生的生成能力也是提高学生高考成绩增长点的一项有效措施。生成过程是一个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产生新知的过程。其常见的形式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直接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推理生成新知,另一类是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形成新的认知。从近几年来的高考看,这两种类型生成能力的考查都有涉及,但后者居多。命题者往往从社会生活中选取一个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如果学生对所考查的社会生活不甚了解,那么,正确答案的生成就失去了前提条件。因此,多关注国家、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我们共同生存的空间,对于培养生成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要善于积累

积累是指占有大量可靠的时政材料。如果没有必要的时政材料储备,学生视野狭窄、孤陋寡闻,高考备考等于是无源之水。时政积累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借助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媒体,丰富学生生活和经验。但学生由于受时间和本身认知能力的制约,往往无力甚至是无心积累时政素材,此时,教师的引导就至关重要。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觉地去关注现实生活。

2.要学会筛选

筛选是指对获取的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每天国内外各种信息汇集在一起十分庞杂,对时政素材进行去粗取精十分重要。我们要引导学生把对高考备考有意义的相关信息筛选出来,这对于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哪些问题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呢?一是当年社会生活中影响较大的、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社会焦点问题。二是与教材内容有较强的关联性的问题。这些问题由于能够在教材上找到相应的知识载体,高考命题的可能性一般较大。三是与我国国家利益紧密相联的问题。四是经济与民生类的热点。五是有定论,且不易引起负面效应的热点问题。热点专题复习不同于媒体上的时政分析与评论,应该基于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落脚于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多关注那些对社会有积极影响,体现党和政府所积极倡导的,能够树立党和政府良好形象的热点材料。

根据本年度的重大时事热点可以筛选出十个专题进行复习。(1)贯彻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十七大报告的五个首次提出。第一,人均: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第二,生态文明: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第三,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第四,"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第五,党与腐败"水火不相容""廉政文化"这样的铿锵之词,首次出现在了报告中。十七大其他一些新提法、新观点;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十个结合"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等等) 2)加强和改进党的执政方式,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胡锦涛"6.25"讲话;陈良宇、杜世成开除党籍;郑筱萸被判死刑;国家预防腐败局正式成立;等等)3)推进民主法制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监督法开始实施;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反商业贿赂;党的代表实行任期制;修改党章;等等) 4)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医疗改革;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培养新型农民;减免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保障制度的通知》;等等)5)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规范房地产开发;治理"黑砖窑"事件;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央行今年连续五次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食品召回管理制度》正式实施;《物权法》、《反垄断法》等多部法律实施;抑制猪肉、食用油等食品价格上涨;调减储蓄存款利率个人所得税;全国质量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等等) 6)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第六届全国城运会;第八届中国艺术节;全国道德模范大会;2007世界夏季特奥会在上海举行;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庆祝活动;等等) 7)一国两制,各民族团结奋斗、繁荣发展(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香港回归十周年;台湾"入联"申请书遭退回;"川气东送"工程正式开工;等等)8)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节约型创新型国家(我国首颗绕越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2007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发布;首架自主知识产权支线客机首飞;全国节能工作会议;无车日;新能源安全观;等等)9)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等等)10)构建和谐世界,促进共同发展(朝核问题第六轮六方会谈达成多项协议;朝鲜关闭宁边核设施;中日关系、中印关系、中美关系;胡锦涛主席出访澳大利亚、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2007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我国风云卫星正式为17个国家提供地球观测服务;首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大连开幕;东盟与中日韩合作(10+3)十周年纪念峰会;俄罗斯中国年、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理第六次会议、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反恐演习;第三届东亚峰会;等等) 此外,还要关注3月份的全国"两会"中的新热点,阅读《半月谈》、《北京英才苑高中主页》等时政类报刊及网站的热点。

3.要注重剖析

所谓剖析就是对热点进行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分析。选定了高考备考的重要热点后,如何对之进行剖析是高考备考的关键。首先,我们应弄清热点问题的背景,即热点问题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这是剖析热点的前提。其次,要寻找热点问题与教材相关联的基础知识点,这是剖析热点的理论支撑。最后要运用基础知识,多角度、多层面对热点问题进行分析,特别要注意每个热点专题中的视点,这是剖析热点的关键。在剖析热点时应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宏观驾驭与微观切入的关系。综观近年来高考试题,尤其是非选择题,其命题都是微观切入,考查学生对宏观问题的把握能力。但在选择考查切入点时,则要选取鲜活的、具体的、微观的材料,通过"以小见大"的方式来考查学生对问题的宏观把握能力。

二是要处理好热点与焦点的关系。热点是指人们普遍关注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热门问题。焦点一般是指热点问题中的关键所在和争论的集中点。即热点中的"热点"。热点问题一般包含的内容多,涉及的知识广。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人们对某一热点问题关注的焦点有所不同。历年政治高考都是将当年的焦点问题作为考查的重点,因此在高考热点复习中我们一定要善于抓焦点。

三是以知识复习带动社会热点学习和以分析社会热点带动知识复习的关系。以知识带时事,即以教材知识为主,挂靠时政热点,进而把与其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系统掌握。比如"国家的宏观调控",在掌握这一知识点相关内容的基础上,还应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一些具体政策,再结合与这些内容相关的具体现象进行分析。这一过程强调的是对知识深度的把握。以时事带知识,即以时政热点为主,挂靠教材相关知识,运用教材的基本原理来解释和分析具体的热点问题。如"首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在中国大连举行"问题就可联系经济全球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面向世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我国国家对外职能、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是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实行独立自主地和平外交政策等理论进行分析。这一过程强调的是对知识广度的把握。

4.要掌握联结贯通的方法

所谓联结贯通就是把握热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近几年的高考往往把几个相关性较强的热点联系起来命题。解答此类试题,要求我们把握热点问题的横向和纵向联系。一是采用统筹法,即通过分析各个热点的共性,用共性的东西将这些热点统筹起来。例如,农村医疗改革、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减免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保障制度的通知》等等热点,它们都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具体体现,我们可以用城乡发展把它们统筹起来。二是采用串连法,即将有关热点问题按其内在的关联性进行串联。如朝核问题、中日关系、中印关系、首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大连举行;2007年亚太经合组织等是彼此联系的,我们要在分别弄清每个问题的基础上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研究解题技巧,注重思维方法培养

试题有式而无定式,答题有法而无定法。不同类型的试题总有一些基本的方法和一般规律可循。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能促进生成能力的提高。

1、解答选择题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阅读材料,明确材料的主旨。材料的主旨是选择的依据,是命题人的意图所在,要从整体上把握材料的主旨。既不能断章取义,又要注意材料中的关键字、词。

例如:我国近50多家球轴生产企业在面对来自美国的反倾销诉讼时,积极应诉,并使美方做出该倾销案不成立的结论。在遭遇国外反倾销诉讼时,我国企业首先应该

A.勇于应诉,保护自己的正当经济权益

B.降低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

C.寻求政府的支持,通过政府谈判解决争端

D.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扩大产品出口

本题材料主旨是国内球轴承生产企业积极应诉国外反倾销获得成功,而设问是在遭遇国外反倾销诉讼时,我国企业首先该怎么办。如果不能把握本题材料的主旨,就非常容易错选BC。本题答案为A

第二步,把握设问的规定性即"题眼"。题干中"这说明""这表明""正确的是""是因为""从根本上说"等词语,规定了应选项与题干的关系,要特别注意这些规定性的词语,尤其要提防逆向思维题,如题目要求"观点错误的是",你就不能选正确的,要求选"原因",你就不能选"结果"。如上题中,"首先应该"就是该题的"题眼"

第三步,鉴别和选择选项。选项分为两类,一类是符合材料和设问要求的正确选项,一类是迷惑选项,包括选项本身观点错误或与题干无关、只符合题干某一部分意思的、选项中使用的概念外延大于或者小于题干概念的外延、选项是题干的变相重复、选项与题干的逻辑关系错误等。具体地讲,先试用排除法,排除错误观点的选项、与题干主旨不符的选项、与设问指向不对应的选项,若还不能选出最佳选项,则使用比较法,把剩余的选项与材料的主旨、指向进行比较,最贴切、最直接反映主旨和指向的就是最佳的。有时候把选项和题干连接起来一读,看是否朗朗上口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如上例,BD两项与题干主旨不符,C项又不是"首先"要采取的措施,故应该排除。

2、解答非选择题的基本步骤

非选择题一般由情景、设问、立意三个要素组成。情景,即试题材料;设问,是要求我们解决的问题,一般由几问组成;立意,即考查考生运用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层次。立意隐于题中,它是通过设置的情景与巧妙的设问结合来显示的。因此,做好这类试题应通过题目提供的情景、设置的问题来把握命题的意图。

解答的基本步骤是:第一步,提取有效信息慎审题。先读设问,一要研究设问之间的关系是递进的还是并列的。二要明确每个设问对知识运用的限定。三要分清每一设问要求运用的逻辑方法,是归纳法还是演绎法。四是要确定答题的基本思路。再读材料,带着问题把材料读明白、分析透彻,这样才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近年来非选择题设置的材料,不再是一个材料提供一个主要信息的多个组合材料,而是将多个信息浓缩在一个信息中。因此,对材料必须认真审读,抓住材料的中心和主题,理清材料包含的层次,把握材料中的关键字、词。

第二步,精心布局慎答题。首先,要根据有效信息,将相关的知识内容和热点内容从头脑中提取出来,根据题目的材料和设问的指向,决定答题内容的取舍。先判断该题是考查单科的、还是学科内综合的题。其次,列出答题的主要提纲,并认真对照材料和设问,检查是否抓住了问题的核心,是否联系了相关的问题,是否全面和层次清楚等。再次,根据设问,确定答法,分清该题属于集中思维还是发散思维。如果是集中思维的题,则要通过对材料逐句分析,分析出设问中提出的基本理论是怎样得出的、怎样体现的。如果是发散思维的题,则要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挖掘出与材料相关的基本理论,从多层面、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论述。最后,要恰当地使用学科术语,紧扣题意回答问题,力求做到条理清楚、逻辑严密、表述准确、言简意赅。坚持一个总的原则就是紧扣本题,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按照题目自身的内在逻辑,结合自己所掌握的基本理论,"有话好好说",全面地谈出自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我们可以把上述的方法编成顺口溜:研究设问明关系,通读材料抓主题,细读材料分层次,活用归纳与演绎;根据设问找原理,理论实际要对齐,列出提纲再对照,语言规范有条理。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政治复习方法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