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地理论文>>正文内容

“捕捉、诠释、建构”地理教学反思三环节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一、捕捉

教师的反思总是意味着教师知道自己的教学中发生了某些教学“事件”。再现的教学事件事实上成为教师的认识对象,教学反思的基本前题就具备了。教师可用录像机将整个课堂教学录制下来,下课之后,上课老师或其他教师回头“观看”教学过程。用钢笔(或键盘录像)回忆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发生了哪些事件。也可以在自己的头脑中“放电影”,让教学过程的事件一幕幕在头脑中回放,以自己灵动的心灵去捕捉课堂教学中发生的有意义教学事件。以下是发生在高中地理新课程必修1《锋与天气》这节课堂教学中的一则教学事件:

教师导入新课时,首先介绍了近一段时间来本地天气变化情况,让学生知道天气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后展示某气象站测得的一次天气变化过程的气温、气压数据,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①该地天气变化特点?②该地天气为何会如此变化?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导入新课,教学完本节课内容后,教师要求学生完成以下两个问题,① 将气温、气压数据用坐标系图表示。②这种天气变化是冷锋过境的结果还是暖锋过境结果?。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并进行评价。

二、诠释

捕捉了教学事件后,如何诠释教学事件就成为教学反思的第二个步骤。要求教师通过不断自问 “我的做法有效吗”,去发现教学事件背后隐藏的课程意义,追问埋藏在现象背后纷繁复杂的原因,寻觅其所蕴涵的课程发展价值。可以从剖析教学流程、解读教学方法,剖析教学主体等方面,多角度开展对教学事件的诠释。以下是对该教学事件所作的诠释: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某地气象站测得的一次天气变化过程有关数据,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当教学完新课内容时,要求学生根据有关数据绘制成坐标图,并进行分析,培养学生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体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教师如果能组织学生通过开展天气观测活动获得第一手的数据,或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翔安区近期有关天气数据资料(近期有一冷锋从厦门地区过境),引入到课堂教学中,那么学生就会有更深刻的体验。同时也提出疑问:将数据转换成图形再进行分析判断是一种形式,是否还可以采用其他形式呢。

三、建构

反思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教学事件或教学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诠释就是一种解构,将现象解剖开来看,发现其中的意义、价值和成因。教学反思除了解构,还要建构,要不断询问自己:除了自己原来的教学方式之外,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或反思改进,修正课堂,或迁移类推,延伸课堂,把自己的课堂教学演绎得更为精彩。以下是建构后的课堂教学:

教师介绍了最近几天本地天气的变化情况,后引入本地最近一段时间均温、气压、阴晴状况及风力大小等有关数据,提出两个问题:①本地天气变化特点?②本地天气为何会如此变化?学生讨论后引入新课,教学完新课后,教师要求学生分析上述有关数据,并展示如下示意图,让学生判断正确反映本地是哪一个?

翔安

N

N


以上教学过程,引入了本地鲜活的课程资源,更加密切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这一转变,反映了教师在教学理念上的变化,从理念走向教学行为,也强化了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通过对本地有关天气资料分析,引导学生对示意图进行判断,也是一种很好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途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学形式是多样的,老师在反思中应不断寻找出其他办法,或更好的办法。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测试|论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