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德育>> 学校德育>>正文内容

校园网与德育的整合----网络德育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是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标志。当今信息时代的发展离不开网络,网络也吸引着喜欢新事物的广大中学生。同学们通过上网,接受到的信息是他们的长辈所无法想象的。应该肯定学生的适当“触网”可增加知识信息、愉悦身心,有利于健康成长。但是,网络犹如一柄“双刃剑”,它在给学生带来“恩惠”的同时,也危害着他们的身心健康,他们是网络最大的受益者,也是网络最大的受害者。不少学生沉湎于网上聊天、游戏、网恋不能自拔,有的导致精神阻碍和心理异常等。这些现象向我们提出了严峻的课题,德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在国际互联网络出现后,德育的环境广阔无边,可控性大大降低,中学德育如何才能适应新的挑战?我想,堵是不行的,也堵不了,只有积极面对,寻找各种办法才是上策。因此,利用校园网与德育的整合,创设一个良好网络德育育人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策略。下面我就从我校校园网络与德育整合,谈谈我的一些设想。

一、网络德育

网络德育,是指在网上开展一系列德育活动,网络与德育的结合。这种活动必须围绕现代德育思想、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来开展,它与学校德育紧密地联系一起,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延伸和补充,也是德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德育通过网上德育课堂、虚拟社区、网上咨询、在线讨论、网上家长学校、网上德育基地等途径来实现学校德育目标 ,从而提高学生网络道德、信息素养、网络伦理、自我管理学习、网络人格等的素质。

1、网络德育的特点:

开放性:网络德育是一种开放性德育。未来的学校将趋于一种没有明显的校园界限,以数据库为中心,通过互联网连通学校、家庭、社会的开放式德育即将形成。任何人都可以是受教育者,也可以是教育者。

交互性:交互性是网络德育的一大特点,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的交流,受教育者可以在“网上论坛”或“在线指导”上发表自己的思想观点,大家一起讨论。德育管理者或教育者也可以针对某一专题预先设计好问题与答案,当受教育者访问该专题时,实现人机对话。由于这种交互的不可见性,可以使受教育者说出自己的思想观点,这是传统教育无法比拟的。

趣味性。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和影视于一身的多媒体技术,给我们的网上课堂带来了无穷无尽的乐趣。网络德育使学生变得轻松起来,学生可以通过德育课件来了解德育内容,甚至可以通过游戏来体验。

预见性。网络德育的预见性是指通过网络仿真实验预报其结果。仿真实验在学科教学中经常使用,德育仿真实验是根据德育某一内容,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而设计的模拟现实的一种德育活动。

能动性。在网络上开展德育工作,受教育者是自由的,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自己想要感受的德育内容,而不是由教育者指定和强迫他们去接受教育。因此更容易调动他们接受教育的主动性,更容易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也有利于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

校园网是学校的教学、管理、日常办公、内外交流等各方面提供全面、切实支持的平台。具有教师备课教学功能、学生学习功能、教务管理功能、行政管理功能、教育装备(含图书)管理功能、资源信息功能、内外交流功能等,它是一个具有严格管理,又有开展网络德育所要求的开放性、交互性、主动性、趣味性等特点教育教学平台,也是一个非常好的网络德育育人平台。所以,在进行校园网的建设中,我们把校园网与学校的网络德育进行有效的整合,精心设计和规划,构建一个全新的教育教学校园网络平台,对开展网络德育工作是有重要意义的。

二、网络与德育整合的主要渠道----建好主题网站  

建立主题网站,利用网络手段加强德育工作,是网络与德育整合的主要渠道。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需要建立自己的网络阵地,要以开放的心态应对互联网的挑战,有既坚持正确导向,又能体现出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时代精神,集思想性、教育性和多样性于一体,为学生办好喜闻乐见的校园网站。下面就建立主题网站并渗透德育,谈我的一些想想。

(一) 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课件库中的德育渗透

在网络学科教学中,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辅导者。其教学思路贯穿在软件的设计过程中,包括拟定教学目标,重组教学内容,设计启发性提问和变式自测题等。教师在制作网络多媒体课件时要主动考虑如何展示德育内容,使学生既学到文化知识,又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如数学中的渐开曲线、对称图形,可点击北京立交桥、中华世纪坛、南浦大桥等标志性建筑,用数学美激发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教化学中的氟利昂性质、臭氧空洞、地球温室效应,可虚拟一个灾难画面,唤起同学的环保意识。教钢琴协奏曲《黄河》时,可以组合百团大战、香港回收、澳门回归等画面,让学生感受中国人民凛然不可侵犯的气势。教师的主导作用除表现在软件制作过程之中,还表现在对课堂教学的组织过程,课堂中的启发引导以及教学进程的调控。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和课程的各学科教学整合起来,还能把WEB方式和BBS方式用于教学资源的呈现和交互学习平台,提升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有很强的参与性,实践性,强化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生的多种信息素养得到培养和提高。

(二) 开发网络德育课程资源
从课程论观点来看,网络上具有丰富的学校德育资源。在网络背景下,道德学习内容可以超越课程教科书的范围扩展到所有对学生有意义的题材,充分开发课程资源,并整合各种教育资源,重视激发地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网络德育资源的开发是学校网络德育的核心内容。网络德育资源的最有效方法是推广网上德育网站,例如:1、政府、教育机构设立的专门性或专业性的德育网站,典型网站有:中国德育网、中国共青团、德育资源网(香港)等代表性的网站。2、网上德育基地,典型网站有:民族魂、昆青视点、曲阜孔子、血铸中华、邓小平、陈毅、“九一八”网等爱国主义教育的代表性站点。这类站点是非常好的网上德育资源,对于让学生学习和了解中国革命史、中国近现代史,牢记革命英烈的英勇事迹和培养学生远大理想抱负、爱国奉献的精神,起到很好的作用。3、各类学校校园网、网上家长学校、学科教学网站以及德育工作者个人站点。开发和使用网络德育课程资源进行学校道德教育,具有如下独特的优势:⑴信息量大、准确全面。如共青团中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和国家档案局共同主办的“民族魂”网站,首期工程收集整理了近代,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为国捐躯的近2万名著名烈士的生平事迹介绍,网站内容包括18个栏目,近2000万字。计划今后网站介绍的烈士将达到10万名,学生需要具体的事迹资料,只要通过站内的搜索引擎就可以找到。⑵声画并茂、形式多样。从网络传来的信息,除了文字,还有音乐和图片,而且在网上还可以通过聊天室、论坛、电子邮件进行讨论。自己制作的网页在网上发布,给学生带来的印象也非常深刻。使用网络,其方式的多样,远非传统模式可以比拟。⑶积极动手、主动创新。

网络教育可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打破了传统、封闭式的育人模式。利用电脑和其他信息传播手段,传送文本、图像、声音和视频信息,为广大的中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和动手操作演示的机会。

(三)基于互联网的道德学习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直接的人际德育已日益显露出其狭隘性,需要一种更为广博的、超越特定利益关系的普遍的人性关怀,这是一种自由状态下的德育,是对现实伦理德育的超越,也是人性更高层面的体现。建立一个网站广博的网络德育平台,使道德不仅包括对本民族的爱,也包括对其他民族的理解和爱;不仅指对人类,也包括对其他物种,乃至整个生态环境的普遍关怀。把道德发展的空间拓展到整个物质世界,才显出人类德性之博大。从人际德育到生态德育,是新世纪网络背景下道德学习的新内容。在网络环境下,我们完全可以创造出“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虚拟世界网站平台,引导学生去积极建构个人完整的生活经验。一方面,虚拟世界是现实世界的模仿,可以使学生有效地了解现实世界;另一方面,又避免了因完全真实尝试现实生活所可能带来的种种困难。基于网络的虚拟性,模拟出一个仿真世界,架构起现实世界与书本世界的桥梁,为实现这种转变寻找合理的支点。也可以在互联网所创造的虚拟世界里,追求生活的完整性,在完整生活意义的建构过程中获得德性的锤炼。如中华童趣网的一大特色就是创造了一个虚拟世界,通过设置“生态园、训练营、运动场、艺术宫、阿土课堂、童言无忌、家长热线、在线游戏”等栏目,沟通现实世界与书本世界的联系,为孩子营造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网。 从生命哲学的角度来看,学生是有着完整、独特的精神生命的个体,尊重学生就要充分关照、包容、锤炼学生的特性。只有尊重学生文化,学生的道德生命才得以“诗意地栖居”。学生成长离不开游戏,面向学生成长的道德教育,也应当充分珍视学生游戏。淡化学习与游戏的界线,让学生在休闲生活中不经意接受道德影响、内化道德价值,是道德学习追求的境界之一。网络为这一境界的达成提供了良好的载体。中华童趣网的内容设计非常重视寓学于乐,以游戏方式来呈现教育活动。让孩子们学会价值辨析、积极付诸行动,道德行为、道德知识、道德情感在充满童趣的游戏活动和竞赛活动中获得整合。

(四) 建立班级主题网站-----开展网上主题班团活动

传统班队活动,通常是班级同学、老师围坐在一起,在黑板上写好主题活动的名称,节目一个接一个演,活动一个接一个按部就班地进行。班队形式一成不变,学生很快就会厌倦,少先队活动因此缺乏吸引力。校园进入了信息时代,网络文化赋予班队活动新的意义,信息时代特有的工具给单调的班队活动形式带来了勃勃生机。 传统的班队活动,往往是由老师一手策划,班干部按部就班,队员在活动中的参与率很低。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大打折扣,活动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传统媒体环境中我们常常感到学生所处的现实环境和教育需要设置的情景两者之间的脱节和断层,这也是最棘手的教育难题。随着信息社会进一步走入我们的生活, 网络文化将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层面,为学生提供了越来越广阔的学习空间。建立班级主题网站,组织形式更灵活了,吸引了所有的学生加入其中。让学生各显才能,踊跃参加,在信息技术时代里,开展出丰富多彩、更具时代特征的团队活动,是最好的引导方法。

(五)网上心理健康与性教育

网络的发展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性教育的开展提供了现代化手段和广阔的空间。“怎样利用网络来拓宽心理健康教育和性教育的途径?”这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建立主题网站----心理健康与性教育,是取好的一种方法。主题网站可以提供网络性教育的工具、环境、资源、内容和系统。网络性育既是信息网络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又是一种专门的网络教育活动。网络性教育是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表现,是计算机网络和性教育的整合,是现代教育的现代内容,也是性教育的新方式。同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心理性行为问题的矫治,既是一种探索,也是心理辅导及治疗的新尝试,这对于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或性教育的内涵、方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学校心理辅导教师也可运用网络实现网上辅导。网站可以在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软硬件设施,综合多学科的教育功能,遵循心理辅导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媒体宣传、活动课程、心理辅导、课题研究、心理测量、学科渗透等多途径、多角度、多层面较完整的性教育体系。

性教育网站能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增强面对困境与压力的能力和勇气,摆脱面临的困难;指导学生作选择、作决策、制定行动计划;鼓励学生通过自我探索,认清自己内在的潜力和特长;确立合适的志向水平,过积极而有效的生活。性教育网站超越时空,随时等待求助者的光临。学生可以以虚拟的身份出现,也可以公开自己的真实身份。学校可以是带着问题来寻找答案,也可以将快乐与大家分享。网上学生能以求助者的身份出现,也能以助人者的身份出现;可以与名家有约,也能与辅导员对话;也可以在“心理BBS”中发表看法。在这里每个人会得到别人(老师、同学、家长等)的帮助和教益,也可以用自己的思想与行动去帮助与影响别人。网上辅导,学生可以通过虚拟化角色出现在辅导员面前,避免了尴尬,找到自己需要的问题答案。

网络德育过程中主体地位突出、自主意识高度发挥。强调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的互动,使学生由被动的灌输对象变成了自主选择对象。 在网上,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获取大量的信息,以自己的思考分析、整合、创新。网络德育活动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学生个性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网络上,没有中心、没有层次、没有上下级关系,有的只是设备和技术上的差距。每个网民都是独立的主体,任何一个网民只要拥有上网的电脑和必要的技能,不论身在何处,都可以自主获取或发布、传播信息,在网络上由于缺乏社会舆论的监督,他律显然已不能正常发挥作用,网络这些功能上的特点和优点一旦用于学校德育,不仅是主体性德育的体现,也是德育与时俱进,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趋势。网络为德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且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将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有机整合起来,极大地拓展了德育的时间和空间,人们可以最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学校辅导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软硬件设施,综合多学科的德育功能,在遵循德育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本着通过对学生的引导、指导、协助和服务,达到最终促进学生道德自我成长和发展目的。由此可见,学校网络德育是德育走向现代化和新世纪网络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论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