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高政论文>>正文内容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加强人文教育的探索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完整的教育是以人类全部文化为基础的教育,应当是以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融合统一为特征。进入新世纪以来,追寻教育的人文价值和构建人性化的理想教育已成为当代教育的主流思潮。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对人文素质教育是不够重视的。反思多年来学校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的失落,其根源在于教育的异化:学校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了“惟利是图”的经济实体,教育评价则始终不能脱离“升学率”的束缚,异化了的教育评价又直接导致了教学过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异化。这一系列的异化现象使得现今的学校教育成了“有科学无灵魂的教育”,成了“失去了人性灵魂的教育”。杜时忠:《教育人文意义的失落与追寻》)因此,我们呼唤有灵魂的教育,就需要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新审视和定位,就需要复兴失落的人文素质教育!

高中思想政治课涉及经济常识、哲学常识和政治常识三大部分,作为人文学科,是培养学生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道德理想、心理情感、言行品格、生活习俗等人文素质的重要课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具有其他学科所替代不了的作用。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应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多方面入手,与时俱进,探索创新,从而扎实有效地落实人文素质教育。

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加强人文教育谈几点具体做法:

一、钻研大纲与教材,挖掘人文精神的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深入钻研教材和大纲,对教学知识点及时进行点化和升华,把知识纳入到更深刻的人文背景中去,这样就能做到知识和人文精神的融合。事实上,现行教材中蕴涵着许多的可供升华到人文精神的素材,如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公民的基本社会公德等。

以高一年级的《经济常识》为例,从人文素质教育的角度看,就要致力于为经济发展进行人文设计。要改变那种认为经济的增长仅仅是生产力的提高,只是物质财富增长的看法。实际上,人类的经济活动也是一种人文活动,经济活动中涵盖了大量的人文问题。例如,在讲“市场交易的原则”时,我先介绍一个基本原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这个理论框架下,引导学生合乎逻辑地得出这样的结论:自愿、平等、公平、诚信作为现代文明的象征,作为基本的伦理规范,只会真正地产生于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阶段。并根据这一结论作为逻辑起点具体分析了自愿、平等、公平、诚信这些原则所蕴涵的深刻人文精神。至此,这个学习过程也超出了单纯对知识的追求和把握,而是上升到人文精神的层面,并且形成一种道德追求。这样的处理就基本达到了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

二、指导学生参加社会调查,提高解决问题的人文意识

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提高中学生人文素质最直接、最生动的方式。中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用自己所学的人文知识服务于社会,从而体验到人文素质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作为教师,就要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对充满挑战与竞争的社会进行调查。社会调查的过程也就成了人文素质培养的过程。

例如,在学习了“产业和劳动者”一课后,我要求学生调查本镇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状况,了解他们的感受和看法,并为我市实施“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实施再就业工程”献计献策。在学习了“商品服务市场的内容和特点”后,要求学生结合我市商业步行街建设规划的实际,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并提出规划设计的建议。在学生的调查报告中,有好多内容就上升到了人文精神的层次。如,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就业观念的矛盾及不同的认识态度正好反映了不同的价值观念;商业街的建设规划应纳入法制轨道的问题,从侧面反映了人们法律意识的觉醒,最终涉及到“法的精神”这一具有人文价值的问题;经济布局应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问题的提出,更是学生人文意识加强的体现。

三、引导学生关注时事热点,激发学生的人文关怀

问卷调查表明:有很多学生并不喜欢政治课,但对风云变幻的国内外重大时事却都情有独钟。因此,时政教学是政治课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重塑政治课形象,增强政治课吸引力的重要手段。此外,笔者还深深地感到,引导学生关注时事,进行时政教学还能激发学生的人文关怀,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

从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层面上来看时政教学,其形式是多样化的。可以是课前几分钟的时事播报、简单的时事点评,也可以是编写每周一期的时事简报,还可以是每月一次时事专题分析。其操作步骤分为两步:第一是要精心挑选时事资料,选取的原则是尽量能体现当代人文精神;第二是着重对所选的时事资料进行深刻的分析,有倾向性地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例如,在介绍“世界上各大国与中国建立的各种伙伴关系”这一事件时,应联系“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国家利益至上的人文情怀。在对“克林顿绯闻案”的时事分析时,不能简单地停留在简单的介绍、了解案情经过和调查取证上,而应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政治常识知识,分析这一事件所反映出的政治、法律、道德等方面的问题,要使学生明确这一事件从一定程度上说明美国确立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但也应更清楚地看到这只是一场旷日持久的“驴象之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动或被动地超越了时政层面而上升到 人文精神领域。

、提高教师人文素养,加强言传身教、示范引导

“经师易做,人师难当”。要培养出具有人文素质的学生,需有较高人文素养的老师。从这个意义上说,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就要求政治教师不仅应该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修养,而且还应该具有较强的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意识和艺术。换言之,教师必须在人格上赢得学生的心,学生便会产生仰慕之情并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教育。这是因为,政治教师直接面对着的是求知欲、求实性、审美观和模仿性都较强的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所以,政治教师的言传身教就更应体现和渗透出强烈的人文关怀、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在教学中更应注重人文素质教育的艺术性和示范性。

就政治教师的人文素养而言,它至少应该包括在“德、才、学”三方面形成的文化品格。要做到师心明:理想崇高、信仰坚定;师身正:人正直、言行一致;师志坚:百折不饶、坚毅乐观;师心勤:勤奋钻研、学识渊博;师业精:业务精良、教学有方;师纪严:纪律严明、克己奉公;师容好:文明修养、仪表端庄;等等。政治教师若做到了这些,不仅对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而且对教师自身也是一个严格要求和学习提高的过程。我们每一位政治教师都应朝这个方向努力。只有具备高尚人格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健康个性的学生。

此外,拓宽教学渠道,革新课堂教学方法,实施丰富多彩的创新型的教学方法,更是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手段。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因其呆板、僵滞而早已明日黄花。必须不断地探索并采用符合中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强调师生共同活动,克服教师为中心的倾向,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致,变封闭型教学为型开放型教学,从而使双方真正领略人文素质教育的价值。演讲式、辩论式、答辩式等创新型教学方法的卓有成效已为实践所证明。

最后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现阶段正在进行的以“综合能力测试”代替单科能力测试的高考改革,正体现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有机融合的价值定位。同时,这也表明了人文素质教育在历经长期被淡化甚至扭曲后,现又重新定位,与科学精神并列,成为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由此观之,我们探索加强人文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的实践,是很有积极意义的。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人文教育思想政治课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