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高政论文>>正文内容

“如何认识”类问题解读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在近几年的高考中,一直活跃着这样一类题目:给出材料,要求考生就材料中的现象、事件、观点谈自己的看法、认识等。我们可把这类问题统称为“如何认识”类问题。“如何认识”类问题在高考中的频频出现,绝不是偶然的,而是因为它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适应了高考改革的方向。认真研读“如何认识”类问题,对我们平时的教学和备考工作不无指导意义。

一、“如何认识”类问题的基本类型

1、典型型。典型的“如何认识”类问题,在题目的设问中直接以“如何认识”、“如何看待”、“如何评价”等词语出现,如:

[1]“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人们对近些年来我国人才以及其他经济资源由中西部地区向东部沿海地区流动这种经济现象的形象说法。应如何正确看待这种经济现象?(97年全国高考试题第35题)

[2]2000年夏季,我国一些家电生产企业结成“价格联盟”,达成了限制大幅度降价销售协议。然而,协议墨迹未干,参加协议的厂家纷纷“跳水”降价,限价销售宣告失败。如何正确认识这一经济现象?(2001年全国高考政治试题第35题)

2、省略型。省略型“如何认识”类问题,在题目的设问中省略了“如何”二字,但答题要求仍然是表明自己对材料的看法、认识和态度,如:

[3]我国农民把农村经济的发展生动地概括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根据所学的经济常识,谈谈你对这种说法的认识。(96年全国高考试题第32

3、混合型。混合型“如何认识”类问题,在题目中混有多个设问,其中有一个设问是关于“如何认识”的,如: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些成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而取得的。为了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江泽民同志指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按照这一精神,近年来,中国共产党展开了积极深入的反腐败斗争,有效地加强了党的建设,保证了改革开放事业的顺利发展。回答下列问题:(1)略。(2)略。(3)从哲学的角度,说明如何认识当前的反腐败斗争。(2001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第39

二、“如何认识”类问题的基本特征

1、从题目的材料看,具有强烈的现实性

“如何认识”类问题的背景材料均取材于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有的直接以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重大事件、问题为背景,如[2][4]。“问题彩电”是近几年来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各方关注的问题,特别是2001年为更好的迎接“入世”,中国大规模地开展了整治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行动;200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又是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开展的一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01高考全国卷第35题要求考生谈“如何正确认识”“价格联盟”这一经济现象;高考文综试卷第39题要求考生谈“如何认识”当前的反腐败斗争。有的题目虽然是要求考生谈谈对材料中的某一说法、观点的认识,但实际上这种说法、观点正是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一现象、某一问题的说法与观点,如[1][3],在这儿不再展开具体分析。

2、从题目的设问看,具有最大限度的开放性

“如何认识”类问题实际上是材料式开放性问答题,可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作答,但设问的指向范围很大,并没有明确告诉考生答题的方向和范围。不象别的题目,问什么答什么,题目中规定的清清楚楚,容易出现会做的题目大家都会做,不会做的题目大家都不会做的现象,降低试卷的区分度。当然,设问的指向范围大并不等于指向不明,设问的开放性也不等于答案的任意性。“如何认识”类问题只是给学生留下了一个较为开放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这个较大的思维空间中去发挥、去创新。题目的开放程度越高,可回答的角度越多、范围越大,区分度也就越好,选拔功能也就越强。这正是“如何认识”类问题与其他题目的一个最重要区别。

3、从命题的意图看,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必须要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高考作为我国的一种选拔性考试,如何来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呢?创新,从某种角度来说,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有所创新的前提,一切创新都起源于问题的发现;解决问题则是创新的归宿和结果;分析问题又是解决问题所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认识”类问题较好地体现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查:首先是“如何认识”类问题考查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题目的设问是“如何认识”某一现象?针对这一问题,学生首先要研究材料,分析这一现象到底是什么?只有在解决这个问题的基础上,才能够谈具体的认识。如果学生不能从中发现问题,则题目的解答也只能到此为止了。其次是“如何认识”类问题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搞清这一现象是什么之后,要求学生运用所学基本理论、结合材料和社会现实去分析这一现象为什么会产生,结果(作用、意义、影响等)怎么样?最后是“如何认识”类问题考查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这一现象,我们应该怎么办呢?要求学生给出具体的措施、方法和建议等。

三、“如何认识”类问题的解题策略

1、“四个问题”分析法

由于“如何认识”类问题的设问指向范围很大,没有告诉我们明确的答题方向和范围,不少同学对这类题目往往有无从下手之感。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策略之一是要联系材料,多向发问,化大为小,把问题分解成一个个指向明确的小问题,再逐个分析,得出答案。这四个问题是:要我们认识的现象(1)“是什么”——内容?(2)“为什么”——产生的原因?(3)“怎么样”——结果、意义、作用、影响等?(4)“怎么办”——对策、措施、方法、建议等。以[例1]为例,可把“应如何正确看待这种经济现象”分解成以下四个小问题,再进行具体分析:

1)、这种经济现象是什么?经济资源由中西部向东部沿海流动。

2)、为什么会由中西部向东部沿海流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情况下,市场调节的结果。

3)、这种经济现象影响怎么样?任其长期存在,不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不利于共同富裕的实现。

4)、对这种经济现象应该怎么办?经济落后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和国家共同努力,尽快改变。

在这样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课本有关内容,不难得出答案:这是在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市场机制调节资源配置的结果。②但任其长期存在,不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与发展,不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尽快改变这种状况。③为此,首先要靠经济落后地区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生产力;还必须加强政府宏观调控,提倡地区间的相互支援和合作,特别是东部地区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援。

当然,有一点需要注意,并不是所有的“如何认识”类问题都有这样四个问题,应视具体题目而定。但总的考虑问题的思路应该是一样的。

2、“三个阶段”分析法

作为能较好地考查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种题型,“如何认识”类问题考查重点之一便是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此,我们在解答这一类问题时可分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阶段来分析。以[2]为例:

1)、发现问题阶段:这一经济现象是什么?分析材料可得知:彩电生产企业采用“价格联盟”的方式人为限价,最终失败。

2)、分析问题阶段:“价格联盟”为什么会失败?因为“价格联盟”是人为限价方式,而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价格应该由市场来形成,即由价值量决定,并受供求关系影响。我国现阶段彩电市场已供过于求,价格下降是大势所趋。“价格联盟”影响如何?价格竞争是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这些企业结成价格联盟,人为限价,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垄断,势必限制市场竞争的正常进行;同时,通过结成价格联盟,人为的限制降价,实际上也容纳和保护了落后,又会造成资源利用的低效和不合理,总之,“价格联盟”不利于正常的市场竞争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3)、解决问题阶段:结成“价格联盟”、人为限制降价并不是这些企业走出困境的真正出路,作为企业应该怎么办呢?真正出路从根本上说只有一条,那就是严格按价值规律办事,从商品价值的角度入手,企业应努力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从商品使用价值的角度入手,企业应努力开发适合市场需要的新产品,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

参考答案:①商品价格由商品价值量决定,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单位商品价值量下降;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供过于求,商品价格必然下降。②企业人为采取“价格联盟”方式限价,不利于正常的市场竞争和资源的有效利用。企业要遵循市场规则,正当竞争。③企业要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提高劳动生产率,主动开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四、“如何认识”类问题的教学导向

1、夯实基础

随高考改革的深入,高考命题已经由“知识立意”转向了“能力立意”,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放松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实际上,任何能力都是建立在掌握一定的知识的基础上的。全面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仍然是我们应对高考的最基本也是最好的策略。“如何认识”类问题作为高考中开放性大、能力要求较高的题型,其答案要点仍然是教材中一些最基本的理论知识,比较特别的只是把分散在不同教学内容中的有关知识集中到了同一个题目中来,从[1][2]的参考答案可见一斑。故我们一定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当然,重视基础并不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要重点把握好不同年级、不同章节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2、突出能力

“如何认识”类问题对学生而言,是一种难度较大的题目。难在哪里?难在这类题目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能力要求:要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能独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有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能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等不同的角度层层深入进行分析;要有较全面的分析问题的能力,能从不同的侧面来分析同一个问题,如[1]中从中西部、东部、国家三个方面来解决怎么办的问题;要有较强的提取信息的能力,能从材料中提取出有效信息等。这些能力的形成,并不是容易的事情,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培养、日积月累,方能教有所成、学有所进。

3、关注现实

“如何认识”类问题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要求学生运用所学基本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旨在引导学生去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如果我们的学生仍停留在“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学习状态,那么,又如何去要求他们谈论“一江春水向东流”、“价格联盟”的有关现象呢?况且我们政治课旺盛的生命力正源于紧密联系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我们政治课的任务之一就是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既有较高的科学素质,又有较高的人文修养的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一方面应运用各种手段、通过各种途径,把时代活水引入到我们的政治课堂上来,另一方面,我们应想尽办法把我们的学生推向社会、引向社会,让他们到社会中去感悟、去锻炼。

4、强调探究

“如何认识”类问题强调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真正做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重在做好两件事情:一是创设情景,加强引导:让学生对情景材料进行多层次的挖掘和多角度的分析;当学生的思维过程出现偏差时及时纠正,出现短路时“铺路搭桥”,使学生的思维过程不致于中断。二是提出探究课题,提供方法支持,及时分析评价。只有在平时扎扎实实地进行这方面的训练,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全面能力。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问题解读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