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学设计>> 经济常识>> 期末复习>>正文内容

经济常识(上)主要原理

I 基本经济理论(一、二课

1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

原理内容: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商品价值实现的基础。只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成为商品。

知识运用:消费者追求“价廉物美”,购买商品看“性价比”。商家信奉“一分钱买一分货”。企业重视产品质量。国家打击假冒伪劣产品。

2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

原理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单位时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知识运用:企业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3价值规律的内容

原理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知识运用:一分钱一分货;货真价实。

4价值规律的作用

原理内容: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它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促使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一句话,能够优化资源配置。会引起经济的波动和资源的浪费。

知识运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人廉我转。海尔开发成功不用洗衣粉的、洗净即停的“净界”洗衣机;长虹坚持“科技领先、速度取胜”的经营理念,在平板电视领域掌控了PDP的核心制造能力,打破了国外企业对核心部件的垄断。企业的兼并、破产。

5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原理内容: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当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高于价值,当商品供过于求时,价格低于价值。价格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唯一表现形式。

知识运用:当前国际石油价格、粮食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是供需关系的变化。

6货币的职能

原理内容: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其它三个手段都是货币两个基本职能派生出来的。

知识运用:商店对各类商品标价;个人用人民币购物。

7货币流通规律

原理内容: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待售商品总量、商品的价格水平(两者的乘积即为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同货币流通速度(流通次数)成反比。

知识运用:抑制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8通货膨胀与纸币的发行

原理内容:货币的发行量要以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如果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则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通货膨胀。

知识运用: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面额及发行量,但不能决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

9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

原理内容: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

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知识运用:以公有制为主体,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10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原理内容: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多种多样,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利用。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知识运用:大力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经济。

1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原理内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相反,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知识运用:我国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利用制度来更好更快地发展我国经济。

12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

原理内容: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即所有制结构)。根本原因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决定的,具体说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且符合“三个有利于”原则,并由实践证明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了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
坚持和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

知识运用:《物权法》规定对各类所有权的平等保护原则。

13坚持和完善我国的收入分配

原理内容:我国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按劳分配。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分配原则。效率优先,即分配制度和政策要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经济效率的提高为首要目标。兼顾公平,即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加强国家宏观调控,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稳定。

知识运用:重视解决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分扩大问题。“十七大”报告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14“三个有利于”标准

原理内容:判断改革成败的标准在于:是否有利于促进我国生产力发展;是否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知识运用:我国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15市场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原理内容: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市场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才能促进经济的最大限度的发展,计划与市场是优化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市场配置资源,实际上是价值规律在起作用。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的形式。

知识运用:发展市场经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发展。

16市场经济一般特征

原理内容: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法制性、竞争性、开放性的特征。要树立平等意识、竞争意识、法制意识和开放意识。

知识运用:在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的市场上,各经济主体以平等的地位依法制规定从事经济活动。

17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原理内容: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是商品交换得以进行的前提。竞争能促进优胜劣汰,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知识运用:国有企业改革,引入竞争机制。鼓励兼并、规范破产。实行“强强联合”,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提高国际竞争力。

18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原理内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起着基础性作用。但是,市场的调节作用并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弱点和缺陷。所以,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不仅要求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而且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知识运用:防止经济增长过热、明显通货膨胀。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宏观调控体系,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9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

原理内容:宏观调控是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其主要目标有: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主要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道德手段进行调节。

知识运用:今年以来央行9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5次提高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还降低了银行储蓄的利息税,调整了证券和股票交易印花税。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宏观调控效果正在显现。
2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原理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知识运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1社会主义的本质

原理内容: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的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在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在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知识运用:环渤海经济圈的建设。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成渝经济区的建设;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22科学发展观

原理内容: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就是要坚持“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知识运用:国家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节能降耗,污染减排。增加对社会事业发展的投资。

II 生产理论(三、四课

23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

原理内容:企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直接关系着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是社会生产和流通的直接承担者。企业是推动社会经济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

知识运用:区分不同的市场主体。理解企业国民经济的细胞等观点。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

24公司是企业的重要组织形式

原理内容:公司是依法设立的,由法定数额的股东所组成,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包括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的组织机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为股东大会、董事会及总经理、监事会。公司制有利于企业的经营和管理。

知识运用:对国有企业、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实行公司制改造。

25企业以提高经济效益为出发点

原理内容:经济效益,就是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才能增强综合国力,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知识运用: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是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

26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原理内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依靠提高科技水平(科技创新);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管理(管理创新);优化经济结构;发展规模经济来提高经济效益。

知识运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推动新型工业化。

27提高企业经营者素质

原理内容:企业经营者既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又要具有经营的专业知识,才干和能力(业务素质)。

知识运用:实行人才强国战略。企业要加强管理。

28企业必须树立良好的形象和信誉

原理内容: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对企业的生存竞争至关重要。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是企业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企业的形象和信誉集中表现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企业应该坚持自主创新,实施名牌战略,提高竞争力。

知识运用:海尔品牌,名扬天下;长虹快乐创造C生活。

29企业的兼并与破产

原理内容:企业的兼并与破产是一种经济现象,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接受优胜劣汰的有效形式,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不断完善兼并和破产制度,对于我国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知识运用:关于国有企业兼并与破产。

30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

原理内容: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搞活国有企业必须优化国有经济布局,转变经济增长(发展)方式;就企业来说,必须有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政企分开;面向市场组织生产;依靠科技;加强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附加值等。

知识运用: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大部分国有企业已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
31正确处理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关系

原理内容:企业在提高经济效益的过程中必须兼顾社会利益,不得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因此,必须依法经营、保护环境、依法纳税、进行正当竞争。

知识运用:企业生产出最多的适应市场需要的商品,承担社会责任。节约资源能源,减少“三废”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3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原理内容: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主要表现在农业的作用: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

知识运用:“三农”问题是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33发展两“高一优”、生态、安全农业(发展高高优生安农业)

原理内容:面对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要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必须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道路。①靠政策。即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②关键在发展农业科学技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③加大投入,提高现代农业的设施装备水平。④发展产业化经营,健全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⑤发展乡镇企业。⑥靠经济结构调整和提高城镇化水平。

知识运用: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4.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原理内容:第三产业发展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促进第一、二产业的发展,推进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可以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知识运用:国家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35、优化产业结构与新型工业化道路

原理内容: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素质不高,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因此,要大力加强第一产业,巩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调整提高第二产业,大力振兴支柱产业,提高工业整体素质,并且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高好低少优”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知识运用: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效益。

36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原理内容: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任何权利的实现总是以义务的履行为条件。没有权利就无所谓义务,没有义务也就没有权利。只有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才能充分体现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

知识运用:企业应按时支付员工的工资,员工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

37订立劳动合同的原则和意义

原理内容:签订劳动合同,必须遵守“平等自愿”这一订立劳动合同的核心原则,“协商一致”的原则及“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这一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可以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增强劳动者的竞争意识,促进劳动者自身素质的提高;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是维护劳动者权利和义务,体现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法律保障。

知识运用:个别企业与民工订立“生死合同”,这是无效合同。民工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必须提高自身法律意识。

38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原理内容: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内容。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是企业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必要条件;是增强企业活力的客观要求;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定的根本性措施。

知识运用:国家修改和完善税法,适时开征遗产税。农村正在全面推开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在积极探索,新型合作医疗改革试点在加快推进。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经济常识(上)主要原理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