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高考园地>> 解题指导>>正文内容

高考政治主观试题解题方法探究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无论是单科的政治还是文科综合的政治,其主观题突出的特点是注重能力的考查,在形式上和内容上同过去相比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题目设计灵活,角度多样,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活于教材。但万变不离其宗,“题在书外,理在书中;既是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一、了解试题的分类。从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标准,可以把主观性试题细分为几种类型。从提出问题的形式上看,可分为文字材料式和图表材料式;从思维方法和过程来看,可分为归纳式和演绎式;从命题规定的答题方式来划分,可分为限制性和扩展性。

1、从试题的整体结构看,可分为直问型和材料型。

1)、直问型试题一般是以对某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或基本观点的理解为命题内容,提出问题直接、明确,如:

1、(2002年高考上海,第28题)请简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色及其优越性。

2、我国的政党制度与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本质区别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材料型试题(材料泛指情景、资料、图、表等,下同)在命题中设计了情景、引用了资料、使用了图、表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并借此提出问题,是考查理解能力的一种重要题型。近几年来,高考的主观题,大都采用了这种命题方式。命题中的材料涉及政治、经济、民族、宗教等自然的和社会的各种现象,也包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方面。如:

3、(2006年高考全国Ⅱ,第39题)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北方某地,虽然林地、农地、水面资源丰富,但由于生产方式和农业科技落后,资源优势无法转化为产业优势。为解决这一问题,当地政府经过调研,制定发展规划,实施优惠政策,利用市场机制引导企业和农民加大投入,重点抓好优质经济林开发、冷水鱼养殖及深加工、大豆稳产高产这“一树、一鱼、一豆”三大科技项目,开发高产、优质、高效特色产品,并推进产业化经营,形成优势产业链,发展现代农业。

1)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当地政府所履行的国家职能。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常识说明应如何发展现代农业。

2,材料型试题的分类。同是材料型试题,如果从问题与材料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程度来看,大体存在以下两种情形:

第一种情形,材料仅仅是用来导出问题,问题的回答则与材料没有很直接的关系,或者说材料对考生如何组织回答问题影响不大。对这一类题目,不必很仔细地研究材料的具体内容,最重要的是不要被材料所迷惑,不管引用的材料有多长,一定要抓住材料之后,题目最终提出的是什么问题,然后用相关的课文知识(或时政知识)回答即可,这是解答这类题目的关健之处。如:

4、(2003年高考全国文综,第38题)2002年1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西柏坡考察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全党牢记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两个务必”,既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清醒地看到我们肩负的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牢固树立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团结和带领群众不断前进。请回答:

1)根据所学政治常识,分析目前应如何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2)有些人认为,时代变了,“艰苦奋斗”已经不是当代所应提倡的精神。应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参考答案:

1)、①党的作风建设的根本是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②发扬党的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③坚持艰苦奋斗,加强廉政建设,反对腐败。

2)、①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当前,虽然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和进步,但我们党和全国人民应继续坚持艰苦奋斗的作风;②提倡艰苦奋斗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③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是有志者应有的精神境界,是事业成功的保证。

第二种情形,属于材料与问题紧密结合型。材料与问题之间关系密切,相互制约,不仅由材料引出问题,而且回答问题也必须依据材料,离开了材料就不能正确地回答问题。近年来,各地高考政治的材料型主观试题中,绝大部分是这种情况的。对于这类题目一定要按照题中的要求,根据材料、结合材料回答问题,绝对不能脱离了材料来回答问题,很多同学失分就在这里。如:

5、(2004年高考北京文综,第41题)“民以食为天,粮以土为本”。农业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回答:

4)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要求各级政府切实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北京市政府结合本市的实际,决定将五环和六环之间原准备占用的基本农田从绿化带规划中退出,维持其农田现状,相应的绿化面积通过加强山区造林来补足,以此提高北京的林木覆盖率。

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原理分析上述材料。

参考答案:

①中央的要求,对全国农村而言,具有矛盾的普遍性。因此,要坚持全面的观点,防止片面性。②北京市存在着建绿化带与保护耕地的问题,是矛盾特殊性的表现。宜林则林、宜粮则粮的做法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为了解决好“三农”问题,中央要求各级领导把主要精力放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上,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落实各项增收措施,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准。

依据上述材料,说明我国政府应怎样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

参考答案:

①深入农村,倾听农民意见,密切联系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②在工作中克己奉公,廉洁自律、自觉接受人民监督。③把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作为行为准则和工作宗旨,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工作重中之重。

二、突破审题关。学会审题,对准确解答主观题非常重要。审题就是审示、判断试题所表达的主要意思(中心思想)、对考生回答问题的要求,把设题时所提供的信息解读出来。认真审题,是解题的前提和关键,审题必须全面、仔细,审题时应注意到如下几个方面:

1、辨明设问的大范围、小范围。大范围是指高中三大知识板块中的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小范围是指各板块中的哪部分或哪个知识。哲学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人生观价值观四大部分;政治常识有国家制度、政党制度、民族宗教政策等部分,而各个部分又包含许多具体的知识。有的题目只规定了大范围,而有的题目则规定了小范围甚至很具体的知识点。辨明大、小范围就是要辨明题目在这方面的限制或要求,考生回答问题是不能随意的。如:

6、(2006年高考北京文综,第39题) 奥运会是跨越国界的全球盛事,是主办国向全世界展现自身风貌的机会。回答:

3)“世界给我16天,我给世界5000年。——2008年奥运会的熊熊圣火要在北京燃烧16天。北京将向世界展现中华民族5000年的灿烂文化,为历史悠久的奥运林匹克精神增添丰富的中华文化内涵。

运用辨证唯物论,说明如何通过北京奥运会充分展现中华文化。

2、认清问题的规定(或叫设问的角度)。题中设置的问题都具有明确的指向性, 大体上可分为三大类,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或怎么样,但在具体表述上又是灵活多样的,审题时一定要弄清楚该题是问什么问题的,是要求考生从哪个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的。如例7中,虽然设问里用了“ 如何”的字眼,但基本上是属于回答“怎么样”的问题范畴,即对青藏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意义、有益影响等。而有部分考生却使用“包围战术”,把所有角度的内容都列上去,既答“为什么”、又答“怎么办”,组织答案非常凌乱,层次不清,实际效果也不好。

7、(2006年高考全国Ⅱ文综,第40题):青藏铁路全长1956

千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建设青藏铁路,克服了多年冻土、生态环保、高原缺氧等世界性三大难题,标志着我国铁路建设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7)运用经济常识,分析青藏铁路将如何推动青藏地区经济发展。

参考答案:

①铁路属于基础产业,是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青藏铁路的建设对当地经济发展有带动作用。(考生若回答“修铁路是扩大再生产的具体体现,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可酌情给分)

②青藏铁路的建成改善了当地交通运输的状况,推动该地区第三产业)商品流通、旅游和文化交流等)的发展,进而促进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

③青藏铁路的建成和运行加强该地区与外区的广泛联系(如经济、文化等交流),有利于促进当地市场的开放和竞争(或市场机制的形成、完善)。

3、明确问题的主体、客体。主体是指具体从事某项活动的单位、组织或个人。经济常识的主体通常有国家 ( 政府 ) 、生产者经营者(企业、个人) 、消费者(单位、个人)等; 政治常识的主体通常有国家 ( 国家机关 ) 、党、公民、国际组织等。客体是指所要分析、说明、论述的对象。要分清题中的主体、客体分别是什么,主体、客体不同,问题的回答就会迥然不同。同时要特别注意,有时在同一个问题里涉及到多个主体或者多个客体,要求从不同的方面全面地回答问题。在例8中,主体是企业,试题已明确规定了只从“企业”这一个方面答题。客体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我们必须用企业和有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方面的知识来回答。如果不假思索 , 不分主、客体 , 大谈特谈政府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问题 , 结果可想而知。

8、(2006年高考全国 I 第 38 题):

材料二

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中存在高投入、高产出、高能耗、高污染的现象。能源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摆在突出位置。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常识分析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过程中,企业应该的措施。

4、学会阅读理解材料。要审好题,就要认真阅读材料全文,在阅读的时候,要做到:

①、通读全题,第一、要先看设问,带着问题再看材料,并把问题与材料联系起来,不断地比较、对照问题与材料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不断深化对题目的理解。第二、找准“题眼”即关键词、句或全文的中心句。关键词、句折射课本或相关时政知识,能够更明确、更直接地提示我们要联系、应用教材的哪些知识点及相应的内容来回答这一问题。

②、分清材料的层次、段落,分别理解各部分的内容,并进而把握材料间的内在联系,总结出中心意思, 才有助于我们根据设问要求和材料内容回忆教材,提炼、确定与本题有联系的理论知识。

③、图表题要注意“三读”:一读图标题,标题往往标示题眼或中心,把握住标题,再联系内容就不易跑题了。二读内容,读内容时要注意纵横、前后、上下等方向的对比,要特别注意这些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比较中找思路、观点,,做到从现象到本质,从材料到观点。三读注释,注释就是补充、提示,对审题很有帮助,万万不得忽视。如:

9、(2006年高考上海政治,第37题):

材料一: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的决定。我国自2006年1月1日起,将个人所得税的费用减除额(俗称“起征点”)由原来的800元提高到1600元。据估算,这项调整将使国家财政减收约280亿元个人所得税款。

材料二:起征点提高前后纳税情况对比


(1)税法规定,我国个人所得税实行超额累进税率。调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后,对月工资收入2000元的纳税义务人适用5%税率,其纳税额=(月工资-起征点)×5%。请计算出现纳税额。

(2)材料二的表和图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参考答案:

(1)20元;

(2)表反映此次起征点调整使纳税义务人可以少缴一些个人所得税。图反映收入水平越高,纳税额下降率越小;收入水平越低,纳税额下降率越大。

三、组织回答问题。

1、确定知识点。在认真审题析题,获取和解读信息的基础上,一定要根据材料准确地归纳、选取出相关的课本知识点,充分地调动和运用该知识点的具体知识内容,将所学知识与试题建立联系,并用来正确地认识、说明、分析问题。有些题目,如果抽象地看待所给的问题,可能很广泛、有很多的答案要点,如:运用哲学道理谈谈怎样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的建设?哲学常识全书的所有观点都可以用来分析、说明这一问题。但如果问题是:根据材料运用哲学道理谈谈怎样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的建设?那么所谈的哲学观点必须是材料所涉及到的。这样,回答这一问题的大致范围甚至具体的哲学知识点就可以确定了。又如例10,依题意可以确定,所考核的知识点是我国如何坚持依法治国,知识的具体内容按照教材包括5个方面,再结合材料进行取舍,就可以作出准确回答。

10、(2003年高考文综全国卷第41题):

4)我国三峡工程建设涉及大量移民工作,1992年4月,全国人大通过了三峡工程议案,并对工程移民工作作出原则规定。此后国务院及地方政府通过了一系列行政性法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当地有关部门组织了宣传教育和移民动迁,并先后查处了侵蚀移民资金案件100多起,从而保证了三峡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依据上述材料说明我国是如何坚持“依法治国”的?

参考答案:

①依法加强立法工作,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做到有法可依;②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做到有法必依;③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政治学科的试题关注的主要是重大的现实问题,引用的材料一般比较新颖,学生平时没有见到过的居多,可能由此就误认为这种题目一定难以回答,有的学生甚至会放弃回答。其实多数情况下,基本上是要求考生运用所学课本的知识回答问题,即 “材料在书外、观点在书中”(还有少数题目答案就在材料中),不同的题目,只是相关基础知识的重新排列组合,要想取得文综的理想成绩,就必须夯实基础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对课本知识把握不准、理解不到位,或记忆不牢固,回答主观题时就容易出错。

2、答题基本技巧。采用“五子登科法”,即:①、戴帽子——点题,表明观点,一语中的,切入要害,这是分数;②、采点子——术语要到位,要用理论回答问题,即必须使用本学科的概念、观点、词语、句子等书面的最好就是课本上的语言。因为你不是一个普通人,你是一个学过专业知识的人,你不能像老百姓一样用现象去解释现象,你应该用理论去解释现象。这一点最重要,这也是失分最重要的原因。③、扣料子——就是要适当地引用、结合材料来进行论述。要防止三种错误倾向:一是只见理论不见材料的错误做法;二是只见材料不见理论的错误做法;三是虽然理论与材料都有,但不能使二者有机、有效地相结合,而是相脱节,简单地堆砌,只有两张皮,其间没有血脉骨肉。④、挖坑子——多角度思考!要点多面又广,当然,空间有限,应详略要得当。⑤、分段子——能分段就分段,能分点就分点。可以给学生一些试题及答案,让学生对照上述五个环节进行分析,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

11、(2006年北京高考文综,第40题)农村的发展应该在党和政

府政策的引导下,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回答:

2)以下是记者对两个村书记的采访记录:

甲村

问:咱们村去年的人均纯收入是多少?

答:18000元左右,比前年增加了10%

问:村民收入来源是什么?

答:那可多了,原来的荒地已经被改造成草莓生产基地和绿色蔬菜园区,都是现代化的大棚生产。我们的村办企业可以进行深加工,生产果汁和蔬菜干,产品还被村销售公司卖到了国外。村民改造了住房,搞民俗旅游,接待游客,农家菜,大炕头可受城里人欢迎了,总体上讲,村里的收入30%来自种植业,70%来自加工,接送和旅游餐饮业。

乙村

问:咱们村去年的人均纯收入是多少?

答:大概1000元。

问:村民收入来源是什么?

答:卖老三样呗,核桃,梅子和大枣。去年下了场雹子,有些家庭颗粒无收,外地收货的商人还总是压价。

问:有村办企业吗?

答:还没有。 

对比甲村和乙村,结合经济常识,说明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如何通过“强化产业支撑”增加农民收入。(10分)

参考答案为:

①在农业生产上,甲村依靠的是现代化的农业技术,而乙村只有传统的老三样,靠天吃饭。这说明提高农民收入,不能只靠传统农业,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

②甲村不仅生产蔬菜、水果,还从事产品深加工和销售,而乙村只有单一的种植业。这说明提高农民收入,要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经营方式。

③甲村因地制宜地发展加工、流通和旅游业,而乙村产业形式单一。这说明新农村的建设要利用自身条件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带动农民收入的提高。

3、注意几个环节。①、要注意适当多答。因为即使是奥运冠军也不能百发百中,任何老师做高考题也不可能每句话正好和标准答案相吻合,这是事实。如果你答了两点,这当中如果有一点和答案标准相一致就不错了。如果这个答案有三个得分点,你要答五个点才有可能这三点都答到,或者是有两点能答到。所以适当多答1-2点是比较稳妥的,对整场考试时间及整体卷面影响不会很大,又不会有包抄答题的嫌凝。要清楚各题的分值,目的在于避免答题时漫天撒网,促使选择最佳原理观点作答,否则在一个问题上着墨过多会占用其它题的宝贵时间,要知道命题人在每道题上要求考生用多长时间作答都有考虑安排。一般情况下,每点得分大致在2-4分之间,如果一个问题的分值10分,则该题很可能有三个要点,答4-5点为好。但千万记住,重要的、有把握的要放在前面,有个主次轻重顺序。②、要适当使用一些时政新名词、关键词,阅卷、给分很大程度是看这些词句的。常用的时政词语(还要不断吸收、接受并学会熟练地使用)有:科学发展观、循环经济、节约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经济结构调整、五个统筹(区域经济、城乡经济、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经济与对外开放)、和谐社会、全面小康、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三个代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执政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稳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和平崛起等等。③、答题的时候要开门见山,要注意第一句话,也要保证卷面整洁,让阅卷老师好认,一定要让阅卷老师感到舒服,要把你这方面的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2007年2月25日

参考文章:

①《政治高考考核目标及主观题解题指导》

②《高考政治简答题的主要题型及解题思路》

③《政治主观题的审题方法》

④《回答主观题如何突破审题关》

⑤《政治主观题高分套路》

⑥《通过提取有效信息解答材料分析说明题》

⑦《高考答题时应注意什么》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专题复习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