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学设计>> 经济常识>> 第一课>>正文内容

教案:商品

基础网络

(一)商品概念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掌握这一概念必须把握两个条件:一是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一定不是商品。二是劳动产品必须用于交换才是商品,若劳动产品不用于交换就不是商品。“用于交换”在时间上包括交换之前和交换过程中,不包括交换之后。因为交换完成后,劳动产品已进入消费领域,成为消费品,不再用于交换,所以不再是商品。要区分物品、劳动产品、商品间的不同点。

(二)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1)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就是商品经济,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

2)商品经济的产生过程来看:先有商品交换,再有商品生产。

(三)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1、使用价值

1)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使用价值,指商品的有用性,这是商品和一切有用物品的共同属性,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同一种物品会有多方面的使用价值。

2)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3)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在质上是不同的,不能相互比较。

2、价值

1)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撇开劳动具体特点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

2)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体现了生产关系。

3)由于价值在质上是相同的,可以进行量的比较,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值不能自我表现,必须通过交换由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即交换价值表现出来。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的大小由价值决定。

1:不同商品之所以可以按一定的量的比例进行交换,是因为所有商品

A、都是具体劳动的结果 B、都具有相等的使用价值

C、都凝结着一般人类劳动 D、都是脑力劳动的结果

3、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之间的关系。(见纵横联系)

1)区别:见上面12

2)联系:二者是对立统一的。统一性表现在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②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重视商品使用价值有利于商品价值的顺利实现。对立表现在:作为商品生产者或消费者不可能同时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生产者为实现价值就必须让渡使用价值给消费者,而消费者为得到使用价值就必须付出价值给生产者。

(四)商品的价值量及其决定因素

1、商品的价值量指商品价值的大小。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天然尺度是劳动时间。

2、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3、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理解: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指的是当时在某个生产部门里,绝大部分同类产品的生产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是使用什么样的劳动工具。社会平均的劳动时间是指绝大多数产品的生产条件下社会平均的劳动时间。

(五)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1、劳动生产率有个别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劳动生产率之分。个别劳动生产率是指个别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是指某一部门或某一部门或某一行业生产某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

2、商品价值量又有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商品价值总量的区别。商品价值量通常是指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商品价值总量是指某一部门或某一生产者在一定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量的总和,它等于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商品数量的乘积。

3、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它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4、商品价值总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虽不决定商品的价值量,但可以缩短个别劳动时间,使同一时间内创造的商品数量增加,从而使商品的价值总量增加。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方面意味着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所创造的商品数量增加,另一方面使生产单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从而使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因而无论社会劳动生产率怎样变化,商品价值总量是不会变化的。

5、社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决定单位商品价值的大小和价格的升降。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加,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从而可以使人们购买到更多物美价廉的商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个别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盈亏。当个别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使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就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获利较多,反之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获利就少,甚至亏本。以上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劳动生产率

个别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生产率

文本框: 价值量文本框: 价值总量


2:假如生产一双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4小时,售出后收入60元。某一生产者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一倍,在其他生产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他用4小时生产同样的皮鞋售出后收入是

A30 B60 C90 D120

3:“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常被用来形容过去的一些昂贵商品现在变成了大众消费品。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B、大众消费观念发生变化

C、人民生活质量提高 D、商品市场日益繁荣

课外延伸

7.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国家加大打假力度

【热点问题】(1)加大强制性产品认证力度。作为对世界贸易组织的重要承诺,我国从200251日起正式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即CCC认证)。(2)加大打假力度。200259,国家工商总局、国家经贸委、公安部、卫生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加强集贸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国家质检总局200212月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从现在开始到20033月初,在全国范围同进一步打击制售“黑心棉”违法活动。2002年全国质量监督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300万人次,捣毁制假售假窝点2.8万个,查获假冒伪劣产品47亿元,立案查处22.5万件,惩处了一批制假售假人员。

【分析点拨】(1)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产品质量不高即使价值不好,或者没有应有的使用价值,就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不能顺利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商品使用价值不好,产品质量不高,价值就不能顺利实现,作为商品生产者而言,生产的直接目的就要实现商品的价值,获得利润,因此企业要重视产品质量。

2)价值规律的作用。优胜劣汰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生产者产品质量不高,产品卖不出去,就会造成劳动的巨大浪费,在竞争中就会遭到失败,甚至被淘汰。

3)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的特征。为了维护公平竞争,必须有健全的法制,打击那些不择手段地追求自己的利益、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妨碍经济活动顺利进行的行为。制售假冒伪劣产品损害了国家和企业利益,以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妨碍了公平竞争,破坏经济秩序,必须予以严厉打击。

4)国家的宏观调控。国家要通过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国务院出台的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决定、国家质量技术监督系统的打假,是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表现。

5)涉及经济常识的其他考点有:①市场交易的原则。公平和诚实守信是市场交易的基本原则,公平、诚信交易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②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重视产品质量、开展打假活动及“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是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需要和体现。③重视产品质量是扩大内需、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需要。④重视产品质量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应对国际竞争的需要。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我国已加入WTO,为迎接新的挑战,必须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一轮教案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