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学设计>> 经济常识>> 第一课>>正文内容

经济常识第一课学案

课题

前言

课 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授课时间

20029 月2、3 日

知 识

目 标

识记:1经济的基本含义

2、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包括的四个环节

理解1经济常识的主要内容

2、学习经济常识的重要意义

能 力

目 标

力求培养学生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自学阅读的能力,还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德育

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概况,明确各项工作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提高自己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增强法制和道德观念。

重 点

难 点

教学重点:学习经济常识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经济的含义

策 略

方 法

采用启发式提问、讲述与阅读相结合的方法

教具媒 体

投影片

教 材

分 析

学 情

分 析

作为经济常识的前言部分,这一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关于经济的科学含义,即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的基本观点是重中之重,关系到学生能否建立起对学习经济常识的兴趣和信心。因此,务必要结合实际生活将这些观点讲透,让学生将以后要学习的“经济常识”的内容与平日所接触的经济活动相联系,做到融会贯通。另外应注意启发学生掌握学习经济常识的科学方法,把它作为一门科学和一种工具终身受用。


环 节时 控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5”)

创设情境

自然导入

八月的青岛尤其是立秋之后,一改往年的炎热,怡人的气候和景色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加之“啤酒节”的点缀,使岛城的旅游业以及其他相关产业如火如荼起来。这一现象是典型的经济现象。生活在现代社会中我们经常与“经济”打交道,每个人都与他密切相关,请同学们试着举出你所接触的经济现象?

学生根据教师的情境导入,引起兴趣、引发思考。

讲述新课(12”)

解疑

10’)

教师在总结点评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出示本课的学习提纲,提出问题并且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教师总结归纳并纠正学生的答案

教师归纳理顺线索,进行概括总结。

前言

一、经济的基本含义

经济是指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进行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提示:对经济的含义要用两种方法分解理解,一是语文的句子分解法,二是根据看书对其内容的理解。

首先,明确经济是一种活动。

其次,明确经济是一种关系。

再次,明确经济是围绕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四个环节展开的。

第四,明确“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都受“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制约。

二、学习经济常识的意义

1、经济常识的基本特征

2、经济常识的主要内容

3、学习经济常识的意义

(1)了解我国经济的概况明确现代化建设的任务和方向

(2)提高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做有经济头脑的人

(3)增强法制和道德观念,自觉规范在经济生活中的行为

提示:1、经济常识的主要内容就是我们高一全年要学习的内容,并且要学会利用好“社会”这本大教科书,

阅读教材并自行划分层次,学会思考分析问题的方法。

理解并纪录。

根据提纲阅读教材并理解


环节时 控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时刻关注你周围的经济现象,学会思考。

2、学习经济常识的意义或许你不能立即理解掌握,但是希望在今后的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又“经济头脑”的人。

认真思考

巩固练习(5’)

投影:出示练习题,根据学生的回答做评析,教会学生解题的方法。

选择题:

下列属于经济现象的有:

①党的十五大的召开 ②李某下岗后自谋职业 ③企业的兼并与破产 ④西气东输、西电东送 ⑤“9.11”恐怖事件 ⑥“五一” 旅游黄金周

认真思考,

进行练习。

在这一框题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理解经济的科学含义以及把握学习经济常识的意义。通过学习我们要明确:经济学是一门与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密切相关的科学,必须学好经济学。

A

对于经济的含义我们应如何正确理解?

B

学习丛书练习题

板书设计提纲

前言

一、经济的基本含义 1了解我国经济的概况明确现代化

经济是指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建设的任务和方向

基础上进行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2提高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做有

等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中结成的人与 经济头脑的人

人之间的关系。 3增强法制和道德观念,自觉规范

二、学习经济常识的意义 经济生活中的行为

1、经济常识的基本特征

2、经济常识的主要内容

3、学习经济常识的意义


课题

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课 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授课时间

20029 月5、6 日

知 识

目 标

识记:商品经济的含义、类型、产生和发展

理解:商品的含义;商品经济存在的条件

运用:分清现实生活中的物品哪些是商品

能 力

目 标

着重培养学生运用基本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

德育

目标

通过学习,有助于学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解,又有助于树立学好经济理论的平等观念、竞争观念、效率观念等。

重 点

难 点

教学重点、难点:1、商品的含义

2、商品经济存在的条件

策 略

方 法

1、采用比较法、图示法,弄清商品与物品、劳动产品的区别和联系。

2、在学习商品经济存在的条件时,要注重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

教具媒 体

投影仪及自制投影片

教 材

分 析

学 情

分 析

教材的第一课是经济常识的入门课,主要阐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劳动价值论,中心论题是商品经济。这不仅是最基础的知识,而且也是全书的理论起点和基点。本框是它的最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直接论证,从商品这种现代社会最常见的东西入手。采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有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步步深入,讲商品的含义产生并由此带出了商品经济存在的条件。


环 节时 控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情境导入新课(5’)

引趣、启疑、自然导入

绝大多数同学到过“家乐福”超市,走进超市你会被琳琅满目的商品所吸引,不管是生活用品还是学习工作用品,可以说应有尽有。而且店内经常搞些与民同乐的节目,有一次他们搞了一个猜水果重量的有奖活动,结果是很多人抱着猜对的水果喜滋滋的回家了。我的问题就在里面,请问同学们这些人们所抱的水果是否也是商品?

学生根据教师的情境导入,引起兴趣、引发思考。

讲述新课(10’)

16’)

解疑,强调两个条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出示图示进行比较区别。

教师出示完整的学习提纲,并且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阅读,学会阅读归纳整理。

第一节 商品

一、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1、什么是商品?

1)两个条件: 必须是劳动产品

必须用于交换

(4)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 产品

商品

2、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1)产生的过程

(2)商品经济的含义

问题:有了人类是否就有了商品?

商品交换和商品生产谁出现在先?

3、商品经济存在的两个条件

(1)社会分工

(2)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问题:①这两个条件哪一个使交换变得必要的(必要条件),哪个使交换变为现实?

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商品经济的类型

认真思考并记录

阅读教材并通过图是进一步理解商品的含义

自行划分层次,归纳理顺线索,进行概括总结


环节时 控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启发引导,点拨评析

小商品经济(简单商品经济) 现代商品经济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问题:注意这三种商品经济类型的本质区别——所有制基础不同。

认真思考

积极回答

巩固练习(5’)

投影:出示练习题,根据学生的回答做评析,教会学生解题的方法。

1、水作为一种自然物,它不是商品。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自来水、矿泉水、纯净水等都成了商品,这是为什么?

2、有人认为社会主义条件下不仅仍存在商品经济,并且,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将越来越发达。你是如何评价这种观点的?

认真思考,

适当讨论,

进行练习。

在这一框题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理解商品的含义以及商品经济存在的条件。通过学习我们要明确:商品与其它物品的区别与联系,并且理解我国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A

我们应如何正确理解并判断商品?

B

完成学习丛书练习题并预习下一框。

板书设计提纲

第一课 商品和商品经济

第一节 商品

一、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1、什么是商品? 3、商品经济存在的两个条件

(1)两个条件 必须是劳动产品 1)社会分工

必须用于交换 2)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2)含义 4、商品经济的类型

2、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1)小商品经济(简单商品经济)

(1)产生的过程 2)资本主义商品经济

(2)商品经济的含义 3)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课题

商品的基本属性

课 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授课时间

20029 月9、

10日

知 识

目 标

识记:商品的使用价值、价值、交换价值的含义

理解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运用:说明现实生活中的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基本属性的对立统

能 力

目 标

培养学生进行抽象思维能力和辩证分析的能力。

德育

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学好商品经济理论的信心,有助于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解,同时自觉培养开放、自主、平等、竞争、效率的观念。

重 点

难 点

教学重点:1、商品的价值的含义及表现形式

2、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教学难点: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策 略

方 法

讲述与阅读相结合的方法、比较法、辩证分析问题的方法

教具媒 体

投影仪自制投影片

教 材

分 析

学 情

分 析

商品和商品的基本属性,这是全书最基本的概念和原理。本框是这一最基本的概念和原理的直接论证,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从具体到抽象,有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步步深入。在上框学习的基础上,分析商品用于交换的前提——商品的使用价值和商品交换的共同基础——商品的价值及二者的相互关系。


环 节时 控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复习提问(4’)

导入新课(3’)

提出问题

纠正总结

创设情境

自然导入

1、什么是商品?并举例分析说明。

2、简要说明商品经济存在的条件。

一家食品厂生产了一批点心,由于质次价高,长期积压卖不出去,导致腐烂变质,请问这批腐烂的点心还是不是商品?

积极思考

大胆发言

学生根据教师的情境导入,引起兴趣、引发思考。

讲述新课(20’)

列图表

6’)

教师在总结点评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出示本课的学习提纲,提出问题并且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参与学生的讨论点拨提示

教师总结归纳并纠正学生的答案

二、商品的基本属性

1、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2、商品的价值:

(1) 含义: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2) 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

3、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

价值

问题:①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是商品吗?商品一定有使用价值吗?

1把斧子为什么能换15公斤的大米?谁是交换的基础、谁是表现形式?

③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吗?④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谁是自然属性,谁是特有属性,各自反映的是什么关系?

⑤列表区别比较商品的两个属性

阅读教材并自行划分层次,学会思考分析问题的方法。

根据提纲阅读教材并理解

使用价值

价值

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有用性,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商品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属性,是不同商品交换的基础,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交换劳动的生产关系


环节时 控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总结归纳,与学生共同完成比较表

联系

1、二者缺一不可,统一于商品

2、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3、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4、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必然有使用价值

参照图表

认真思考

及时完成图示

巩固练习(5’)

投影:出示练习题,根据学生的回答做评析,教会学生解题的方法。

思考:

1、废品收购站收购的各种废塑料制品是否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2、一切商品对他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价值。如何理解呢?

认真思考,

进行练习。

在这一框题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理解商品的价值的含义以及掌握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并在实际生活中学会鉴别商品的真伪。

A

复习本框涉及的概念并理解掌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B

完成学习丛书练习题并预习下一框。

板书设计提纲

三、 商品的基本属性

1、商品的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2、商品的价值:

(1)含义: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2)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 价值 表现形式 交换价值

基础

3、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自然属性)

价值 (本质属性、特有属性)


课题

商品的价值量

课 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授课时间

20029 月12、13 日

知 识

目 标

识记: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

理解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

能 力

目 标

着重培养学生善于进行科学抽象的思维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实际问题的能力。

德育

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改革开放的意识,树立竞争意识,促使人们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重 点

难 点

教学重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教学难点: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策 略

方 法

采用比较法、图示法、讲述与阅读相结合的方法

教具媒 体

投影仪自制投影片

教 材

分 析

学 情

分 析

围绕商品这个主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剥笋的方法讲述了前两个框题,在此基础上,本框进一步深入,对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之一的价值属性作进一步论证,解释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主要讲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以及它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由于是生活中的感受好像是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它创造的价值总量就越多,对学生来说尤其是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还比较差,理解起来要困难些。


环 节时 控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复习提问(4’)

提出问题、仔细倾听、及时纠正评价

1、什么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2、简述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的关系是什么?

认真思考并积极回答

导入新课(3’)

创设情境

自然导入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包括在座的同学或多或少的买盗版的光盘,与正版比较它的价格之低是使很多人倾睐的。为什么内容几乎一样的光盘,价格却相差的如此之大呢?

学生根据教师的情境导入,引起兴趣、引发思考。

讲述新课(12’)

10’)

教师在总结点评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出示本课的学习提纲,提出问题并且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教师总结归纳并纠正学生的答案

教师归纳理顺线索

三、 商品的价值量

1、含义: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

2、决定因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3、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1)劳动生产率的含义及表示方法

(2)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关系

问题:①在正常的价格情况下,一辆汽车的价格总要比一辆自行车的价格高,这是为什么?

②生产一匹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8小时。甲厂生产一匹布用8小时,乙厂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生产一匹布用4小时,比较甲乙两厂生产的同样一匹布的价值量?

③商品生产者增加收入的主要方法和途径是什么?

④假如,生产一件服装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8小时,售出后收入是30元,某服装生产者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一倍,他用8小时生产的服装售出后收入是多少?

⑤思考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

阅读教材并自行划分层次,学会思考分析问题的方法。

理解并纪录。

根据提纲阅读教材并理解


环节时 控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4’)

进行图示比较、概括总结

劳动

生产率

单位商品耗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单位时间生产的商品数量

单位时间生产商品的价值总量

认真思考

比较分析并记录

社会劳动生产率

不变

个别劳动生产率

不变

不变

巩固练习(5’)

投影:出示练习题,根据学生的回答做评析,教会学生解题的方法。

思考讨论:

商品生产者重视商品的质量,其目的是为了①追求盈利

②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③增加商品价值量

④扩大商品的销路

认真思考,

进行练习。

在这一框题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理解商品的价值量,不仅要理解它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还要掌握它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只有弄清楚之后,才会理解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的意义。

A

结合图示理解掌握本框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B

完成学习丛书练习题并预习下一框

板书设计提纲

四、商品的价值量

1、含义: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

2、决定因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含义)

3、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1) 劳动生产率的含义及表示方法

(2) 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关系


课题

货币的产生和本质

课 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授课时间

20029 月16、17 日

知 识

目 标

识记:货币的含义和本质

理解货币的产生过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能 力

目 标

着重培养学生善于进行科学抽象的思维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实际问题的能力。

德育

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对待货币,使之懂得“君子爱才,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的道理,并增强抵制拜金主义思潮的影响。

重 点

难 点

教学重点:货币的含义、商品交换的四个阶段

教学难点:货币的本质

策 略

方 法

用历史的分析法、分析货币的产生过程,讲述与阅读相结合的方法

教具媒 体

投影仪自制投影片

教 材

分 析

学 情

分 析

在现代经济中,一涉及商品,就离不开货币,人们每天与货币打交道,因而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但是缺乏理性的认识,鉴于此,首先本框用历史的方法讲述货币是如何产生的以及货币的本质。由于学生还未形成辩证思维能力,在理解马克思的名言“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的时候就有些困难,教师要用上一框的知识做好铺垫。

环 节时 控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复习提问(4’)

提出问题、仔细倾听、及时纠正评价

1、什么是商品的价值、价值量?

2、商品交换和商品生产最初出现在什么社会?

认真思考并积极回答

导入新课(5’)

创设情境

自然导入

在现代经济中,一涉及商品,就离不开货币,我们几乎每天都同货币打交道。我们通常用的是纸币和硬币,为什么它有如此的本领,能和一切商品进行交换呢?它又是怎样演变而来的呢?

学生根据教师的情境导入,引起兴趣、引发思考。

讲述新课(12’)

10’)

教师在总结点评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出示本课的学习提纲,提出问题并且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教师总结归纳并纠正学生的答案

教师归纳理顺线索

第二节 货币

一、货币的产生和本质

1、货币的产生过程

(1)偶然的物物交换

(2)扩大的物物交换

(3)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一般等价物的含义)

(4)货币的产生

2、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3、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问题:

1、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

1只羊=2袋米

2袋米

3只兔 =1只羊

……

1克金 2袋米

5斤盐

1只羊= ……

1克金

2袋米

3只兔

5斤盐 =1克金

……

1只羊

阅读教材并自行划分层次,学会思考分析问题的方法。

理解并纪录。

根据提纲阅读教材并理解


环节时 控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进行概括总结

2、货币也是商品,它充当一般等价物和它出现以前的一般等价物有什么区别?

认真思考

巩固练习(5’)

投影:出示练习题,根据学生的回答做评析,教会学生解题的方法。

练习:

1、比较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和货币之间的关系

2、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名言:“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认真思考,

进行练习。

在这一框题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理解获得含义及本质,掌握货币产生的过程。而且要树立正确的货币观。

A

理解掌握本框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B

完成学习丛书练习题并预习下一框

板书设计提纲

第二节 货币

一、货币的产生和本质

1、货币的产生过程

1)偶然的物物交换

2)扩大的物物交换

3)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一般等价物的含义)

4)货币的产生

2、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3、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课题

货币的职能

课 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授课时间

20029 月19、20日

知 识

目 标

识记:货币的五种职能

理解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

能 力

目 标

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德育

目标

通过学习货币的职能,使学生能够正确的对待货币,正确的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自觉抵制“拜金主义”、“金钱万能论”等错误观念的影响。货币的五种职能

重 点

难 点

教学重点: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

教学难点:货币的五种职能中的“世界货币”这一职能

策 略

方 法

采用图表法、比较法,启发式提问,讲述与阅读相结合的方法

教具媒 体

投影仪自制投影片

教 材

分 析

学 情

分 析

本框是在讲述“货币的产生和本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货币的本质的具体体现——货币的职能,即货币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其中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以后要学习的知识都与之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因此要求教师讲透,使学生弄懂、并夯实基础。对于货币的“世界货币”的职能,理解起来或许要困难些,因为学生对于国际贸易还比较陌生,所以教师一定要在教学中讲清楚。


环 节时 控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复习提问(3’)

提出问题、仔细倾听、及时纠正评价

1、简述货币产生的过程。

2、分析货币的本质是什么?

认真思考并积极回答

导入新课(5’)

创设情境

自然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把货币称作“钱”。在商店里、或市场上,根本不需要在商品的旁边摆放现实的钱。我们只要看一下货架上的标示牌,向货主询问一下,就知道某种商品值多少钱了。当真正要买的时候必须付现实的钱了,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根据教师的情境导入,引起兴趣、引发思考。

讲述新课

阅读思考

12’)

解决问题(15’)

教师在总结点评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出示本课的学习提纲,提出问题并且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教师总结归纳并纠正学生的答案

教师归纳理顺线索

二、 货币的职能

1、含义:是指货币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2、种类:

(1)价值尺度

含义: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流通手段

什么是商品流通?

什么是流通手段?

(3)贮藏手段

(4)支付手段

(5)世界货币

问题:

货币的职能中哪两个是基本职能?为什么?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的原因是什么?

③价格和价值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④比较公式:“商品-货币-商品”与“商品-商品”,即商品流通比较物物交换有什么优点?

⑤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时,哪一种必须是现实的货币,哪一种是观念上的货币?

⑥货币在执行贮藏手段的原因及要求是什么?

阅读教材并自行划分层次,学会思考分析问题的方法。

理解并纪录。

根据提纲阅读教材并理解


环节时 控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进行概括、讲评总结

⑦用于支付工人获得的工资以及存款获得利息等,这是货币的哪中职能?

⑧人民币能否执行世界货币的职能?

建议:根据货币五种职能的特点,最好列表比较,可以从含义、原因、表现、与相近事物的区别等些方面来进行。

认真思考

巩固练习(5’)

投影:出示练习题,根据学生的回答做评析,教会学生解题的方法。

选择:

下列选项中,属于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是(

A.工人领到工资

B.居民定期缴纳房租

C.一台彩电值两千元

D.用两元钱买了一本练习本

认真思考,

进行练习。

在这一框题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理解货币两种基本职能,掌握其他的三种职能,并且能够正确的看待货币的作用,反对金钱至上观。

A

理解掌握本框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B

完成学习丛书练习题并预习下一框

板书设计提纲

三、货币的职能

1、含义:是指货币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2、种类:

(1) 价值尺度(基本职能)

①含义: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

②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 流通手段(基本职能)

①什么是商品流通?

②什么是流通手段?

(3) 贮藏手段

(4) 支付手段

(5) 世界货币


课题

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课 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授课时间

20029 月23、24 日

知 识

目 标

识记: 纸币的含义

理解理解纸币的含义、发行规律

运用:防止通货膨胀,治理通货紧缩

能 力

目 标

要培养学生全面的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基本原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

德育

目标

通过学习要教育学生如何正确对待货币,自觉抵制和反对拜金主义思潮的侵袭。对待货币应该“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重 点

难 点

教学重点:纸币的含义、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公式和通货膨胀

教学难点:纸币发行的规律

策 略

方 法

采用比较法、启发式提问、讲述与阅读相结合的方法

教具媒 体

投影仪自制投影片

教 材

分 析

学 情

分 析

本框是继讲述货币职能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其中第二种基本职能——流通手段的发展,就出现了金属货币的替代即货币符号——纸币。本框主要介绍纸币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作用,也由此引出了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现象——通货膨胀,需要进一步阐明现在我们国家的经济生活中出现的通货紧缩也是要加强整顿和治理的,同时作一简单的比较。使学生更清楚地理解掌握。


环 节时 控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复习提问(3’)

提出问题、仔细倾听、及时纠正评价

1、简述货币的五种职能,其中哪两种是基本职能?

2、分析货币是如何执行流通手段的这一职能的?

认真思考并积极回答

导入新课(5’)

创设情境

自然导入

我国古代历史中记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并统一度量衡,把圆形方孔钱作为统一货币使用。但在使用过程中,这些金属铸币不断磨损,重量减轻,使得实际含量与其名义含量不相一致,。结果是人们并不关心它是否足值,只关心所交换回的所需商品。因此,一种代替它来执行流通手段的纸币应运而生了。

学生根据教师的情境导入,引起兴趣、引发思考。

讲述新课

根据提纲阅读思考

12’)

教师在总结点评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出示本课的学习提纲,提出问题并且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教师总结归纳并纠正学生的答案

教师归纳理顺线索进行概括总结

三、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1、纸币

(1)含义: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2)优点:

(3)我国的合法货币——人民币

2、发行规律:

(1)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

(2)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公式

3、通货膨胀

(1)含义

(2)原因

(3)表现

(4)危害

4、正确对待货币

(1)错误观

(2)货币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的表现

(3)正确态度

问题:

根据图示理解纸币产生的过程:

金银货币 金属铸币 不足值的铸币 纸币

谁是人民币的发行单位?作为公民应如何爱护人民币?

阅读教材并自行划分层次,学会思考分析问题的方法。

理解并纪录。

根据提纲阅读教材并理解


环节时 控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解疑

(15’)

进行概括、讲评总结

人民的生活要提高就需要国家多发行人民币,这种看法对吗?为什么?

近几年我国出现了大量商品积压,人民持币待购的现象是通货膨胀吗?为什么?

假设你买彩票种了200万大奖,你将如何分配?

认真思考

巩固练习(5’)

投影:出示练习题,根据学生的回答做评析,教会学生如何分析问题的方法。

讨论:

集邮爱好者小吴,在深深体味集邮乐趣的同时,,对千奇百怪的假币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先后以等值于假币面额的人民币买了100元的假币3长、50元的假币6张、10元的10张。此事被人举报,他的做法是违法的吗?

认真思考,

积极讨论。

在这一框题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理解纸币的含义及掌握纸币发行的规律。并且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逐步培养正确的金钱观。

A

理解掌握本框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写一篇关于“金钱”的小论文,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B

完成学习丛书练习题并预习下一框

板书设计提纲

三、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1、纸币 4、正确对待货币

1)含义:(2)优点: 1)错误观

3)我国的合法货币——人民币 2)货币在不同社会制度下有不

2、发行规律: 同的表现

1)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 3)正确态度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公式

3、通货膨胀

1)含义(2)原因

3)表现(4)危害


课题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表现形式

课 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授课时间

20029 月26、27 日

知 识

目 标

识记:价值规律的含义、表现形式

理解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表现形式

能 力

目 标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善于进行科学抽象的思维能力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哲学思维能力。

德育

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客观规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经济活动必须自觉的遵循价值规律,按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办事。

重 点

难 点

教学重点: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策 略

方 法

采用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图示法、启发式提问、讲述与阅读相结合的方法

教具媒 体

投影仪自制投影片

教 材

分 析

学 情

分 析

第三节关于价值规律的内容是第一课的落脚点,在前两节层层深入步步铺垫的基础上,自然引出商品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本框主要讲述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表现形式,其基本内容是解释许多经济现象的理论依据,其表现形式不是直接自己显现出来而被人们把握的,这就要求具备能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教师在讲解是要充分利用图示结合实际问题深入浅出得讲透彻、明了。


环 节时 控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复习提问(4’)

提出问题、仔细倾听、及时纠正评价

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什么决定的?

2、价值与交换价值及价格之间的关系怎样的?

认真思考并积极回答

导入新课(5’)

创设情境

自然导入

进入秋季,岛城的许多大商店,纷纷推出打折商品、反季节销售,清仓处理等活动,吸引顾客。而作为消费者,此时恰好可以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同样一件商品的价格为什么前后相差如此之大呢?

学生根据教师的情境导入,引起兴趣、引发思考。

讲述新课

根据提纲阅读思考

12’)

解疑

14’)

教师在总结点评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出示本课的学习提纲,提出问题并且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教师总结归纳并纠正学生的答案

教师归纳理顺线索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1)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2)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2、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1)货币出现后,等价交换原则的表现形式

(2)价格和供求之间的关系

3、认识和利用价值规律

问题:

在进行商品交换时,为什么必须要以等价交换为原则?

根据价值规律表现形式说明:发生价格与价值背离时是有什么引起的?

分析价格和供求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在相同的条件下,为什么不会出现一个鸡蛋的价格涨到一架飞机的价格呢?

根据下面的图示进一步完善,从而揭示出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之间的内在联系:

价格上涨 …… 供过于求

供不应求 …… 价格下降

阅读教材并自行划分层次,学会思考分析问题的方法。

理解并纪录。

根据提纲阅读教材并理解


环节时 控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进行概括总结

列表比较价值、价格、交换价值、价值规律之间的关系

认真思考

巩固练习(5’)

投影:出示练习题,根据学生的回答做评析,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

选择题:

价值规律要求,商品的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这里的“等价交换”(

A.只存在于交换的平均数中

B.是指每次交换都是等价的

C.是指价格与价值相符合的交换

D.是指等价交换的次数多于不等价交换的次数

认真思考,

进行练习。

在这一框题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理解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表现形式。此规律不仅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营必须遵循的价值规律。

A

理解掌握本框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B

完成学习丛书练习题并预习下一框

板书设计提纲

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表现形式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1)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内容

(2)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2、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1)货币出现后,等价交换原则的表现形式

(2)价格与供求之间的关系

3、认识和利用价值规律

课题

价值规律的作用

课 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授课时间

20029 月30 日

知 识

目 标

识记: 价值规律的作用

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

运用:联系实际具体说明价值规律的作用

能 力

目 标

培养学生运用基本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

德育

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联系当前党和国家成功的利用价值规律指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事实,增强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定成功的信心。

重 点

难 点

教学重点:价值规律的作用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提高劳动生产率”中的“劳动生产率”以及价值 规律的分化作用

策 略

方 法

采用启发式提问、比较法以及讲述与阅读相结合的方法

教具媒 体

投影仪自制投影片

教 材

分 析

学 情

分 析

本框是全书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基础知识的落脚点,在以及讲述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与表现形式的基础上,本框讲述价值规律的作用。因为价值规律不仅从理论上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从实践上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运营必须遵循的。之有懂得价值规律及其作用,才能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怎样去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讲述是要注意联系实际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环 节时 控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复习提问(3’)

提出问题、仔细倾听、及时纠正评价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简述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及价格与供求之间的关系。

认真思考并积极回答

导入新课(5’)

创设情境

自然导入

近几年,我国家电产品如微波炉、彩电、VCD机等产品的价格大战此起彼伏,硝烟弥漫。消费者从中获的一定得利益,但这种“价格战”是长久之计吗?在“价格战”的背后是什么神秘的力量在操纵的呢?

学生根据教师的情境导入,引起兴趣、引发思考。

讲述新课

根据提纲阅读思考

12’)

教师在总结点评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出示本课的学习提纲,提出问题并且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教师总结归纳并纠正学生的答案

教师归纳理顺线索

三、价值规律的作用

1、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

2、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3、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问题:①②④⑤⑥⑦⑧

结合图示:分析马克思的名言:资本是不断的从一个生产部门向另一个生产部门流出或流入的。价格高就引起资本的过分激烈的流入,价格第九引起资本的过分激烈的流出。

供不应求 价格上涨 有利可图 生产扩大 生产资料 增多

劳动力

供大于求 价格下降 无利可图 生产缩减 生产资料 减少

(甚至破产)劳动力

10年前,我国共有300多家洗衣机厂。10年后的今天,由90%的厂家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剩下的30家洗衣机厂通过挖潜、改造、技术攻关,不断扩大规模,不断以产品占领市场,成为洗衣机的生产基地。

阅读教材并自行划分层次,学会思考分析问题的方法。

理解并纪录。

根据提纲阅读教材并理解


环节时 控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解疑

14’)

进行概括总结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

(1)这种竞争的结果是什么原因作用的必然?

(2)商品生产者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③通常把价值规律的三个作用比喻成“筛子”、“棒子”、“鞭子”分别指的是哪一个作用?

认真思考

巩固练习5’)

投影:出示练习题,根据学生的回答做评析,教会学生解题的方法。

讨论:

据《经济日报》报道,在北京前门大街上,专卖店竞相标出低的让人难以置信的价格招揽顾客。为吸引行人,有些店的售货员还手持五彩气球,以增添气氛,过往行人议论纷纷:这果真是“不惜血本”吗?请你分析说明。

认真思考

进行讨论

大胆发言

在这一框题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理解价值规律的三个作用,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来认识和解决现实生活的实际问题。

A

理解掌握本框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B

完成学习丛书练习题并预习下一框

板书设计提纲

二、价值规律的作用

1、调节生产资料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

2、刺激商品生产者进技术,善经营管理,高劳动生产率

3、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教案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