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素材资源>> 文本素材>> 经济生活>> 第二单元>>正文内容

专家:中国相当长时期内劳动力还是供大于求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未来二十年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始终维持在百分之六十五以上的较高水平

最近中国社科院发布研究报告,称我国正走向劳动力短缺,并指出2009年将成为从过剩向不足转变的拐点。似乎与此结论相印证,珠三角、闽东南的“用工荒”继续蔓延。劳动力过剩还是短缺,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国情。我国劳动力是不是真的要不够用了?

“劳动力还是‘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所长游钧这样认为。他介绍说,从长期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口生育高峰,形成了当前和未来20年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维持在65%以上的较高水平。从“十一五”这5年看,城乡新成长劳动力年均达2000万人,把离退休等退出劳动力市场情况考虑进来,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加上需要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和其他人员,每年需要安排就业的达2400万人。而在需求方面,按经济增长保持8%至9%的速度,每年可新增800—900万个就业岗位,加上补充自然减员,可安排就业1200万人左右,年度劳动力供求缺口仍在1200万人左右。“特别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还有1.2亿以上。所以我们判断,未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劳动力不会不够用,还是供大于求。”

至于人们担心的“农民工不愿进城务工”一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显示,从规模上讲,农民工转移就业的数量仍在增长,年均保持5%以上的增长速度。农民工城镇就业也不存在明显的流失。2006年的调研显示,农民工在外就业时间不是减少而是增加了,平均每年9.4个月。

当然,“缺工”也是事实——在珠三角,用工需求基本得到满足的企业仅为55%,闽东南地区更低,为50%。对此,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司长于法鸣认为,要具体分析成因,而不是简单地断定“劳动力供给不足”。他分析,这其中有地区性的原因。过去东部沿海地区对劳动力需求量大,城乡就业收入差距能吸引大量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跨地区外出就业。近年来,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一批加工产业向内地转移,不少农村劳动者选择就地就近就业,而不是跨省打工。还要看到年龄和性别方面的供需差异。缺工企业想要的劳动力集中在16—34岁年龄组,特别是女性。而在外出劳动者中,青年劳动力尤其是女性的比重呈下降趋势。

一些企业落后的用工理念也是“招工难”的原因。有关机构曾在部分不愿返回原单位的农民工中做过调查,发现认为“工资太低”的占51%,“加班太多吃不消”的占22%。正因为如此,目前招工困难的企业很大一部分是那些条件比较艰苦、经常加班、工资待遇相对较低的企业。

从这个角度讲,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劳动力总量不会不够用,只是部分地区、部分行业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今后要下大力气的仍然是扩大就业,增加岗位供给,与此同时通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产业有序转移缓解结构性矛盾。(记者 白天亮)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政治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