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素材资源>> 文本素材>> 政治生活>> 第三单元>>正文内容

富民优先——江苏力促农民增收纪实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麦收夏种时节,穿行在绿色中的江苏大地,感受着蓬勃发展的热潮。

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是党中央对江苏发展的要求和期望。

江苏省委、省政府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牢牢把握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坚持用“不含水分”、“人民得实惠”、“老百姓认可”来定位江苏的全面小康,制定了省级全面小康4大类18项25条指标体系,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00美元和人均GDP超3000美元一起,作为衡量全面小康的核心指标。

省委书记李源潮说:“必须把加快富民作为江苏发展的突出任务,全力落实富民举措,使全省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称。”

江苏把富民优先作为发展第一导向,全省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有了较大幅度提高。去年江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08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813元,城乡人均收入比为2.42∶1,比全国平均水平小0.86。

鼓励创业 带农增收

江苏把支持创业作为富民的首要途径,努力增加群众的经营性、财产性收入。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宿迁市沭阳县,干部说项目如数家珍,企业论发展有条有理,群众说创业兴致勃勃,形成了“人人思赚钱、个个敢投资、家家盼致富”的创业氛围。全县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分别达到3547家和2.31万户。目前,全县仅从事花木、板材、食用菌、印刷、图书、苗木等特色产业营销的农民经纪人就已突破6万人。

全国百强县(市)之首的苏州昆山市,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富民合作社、社区股份合作社和土地股份合作社三大合作组织。富民合作社是由农民自愿入股投资,以建造标准化厂房、打工楼、店面房和农贸市场、运输码头等物业经营为主的合作组织;社区股份合作社是以村级集体经营性净资产,以股份形式量化到农户的合作组织;土地股份合作社是以农民承包土地入股经营为主的合作组织。全市已组建富民合作社178个,入股资金5亿元,入股农户年红利在10%以上。如今,参加三大合作社的农户占总农户数的33.3%,农民的投资性、经营性、资产性收入占总收入的40%,而工资性收入则从前几年的78%下降到45%。

江苏还出台各种措施,积极促进“打工经济”转变为“创业经济”。昆山在精简政府机构的同时,新设了“三有办公室”,即“人人有技能,个个有工作,家家有物业”,多渠道开展农民劳动力培训,鼓励农民办实业搞物业。2006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508元,比上年增长14%,首次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为1.81∶1。

沭阳县新河镇解桥村的周红亮,在上海打工时掌握了加工干花的技能。两年前回乡创办天然干花厂,产品大部分销往国外,年产值达3000万元。厂里除安置100多人外,还带动1000多乡亲在家进行产品的粗加工。

今年前5个月,全省进城务工农民返乡创业人数已超过1.5万人,呈加速发展态势。创业的农民高兴地说,受惠于与外商一样的创业政策,享受着政府的富民举措。

高效农业 稳农增收

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产生更多的效益?江苏提出了在“十一五”期间,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的战略部署。

昆山把农业定位为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做大做优10万亩优质粮油基地、做精做细10万亩特色果树基地、做专做好10万亩特色水产基地,已建成各级农副业示范区17个、无公害和绿色食品基地39个,注册各类农业商标近300个,亩均净收益由过去不足千元提高到两三千元。

沭阳以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为契机,调优种植业结构,加大精品、名品、奇品比重。全县花木品种已发展到五大类3000余种,种植面积达33万亩,年销售额近22亿元,成片林面积40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达360万立方米,“花乡苗都”名闻全国。全省第一个县级农业网站“沭阳农业经济网”常年有3000多个农户在网上进行花卉苗木的大宗交易,年销售收入近10亿元。

2004年到2006年,江苏共承担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标准粮田建设项目6个。项目建设,增强了项目区灌排能力,提升了机械化作业水平,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和农田抗灾能力,从而有效提高了项目县(市)耕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据东台市大面积测产统计,2006年项目区累计比对照区增收小麦1588.134吨、稻谷1212吨,增加效益425万元。沭阳县项目区稻麦增产12.8%,增产粮食460万公斤,增收35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140元。

今年,江苏省安排相关经费3.8亿元,用于打造高效设施农(渔)业,支持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的龙头企业,鼓励外向型农业发展,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农产品出口基地等。

江苏今年还确定在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新增高效农业面积240万亩,高效渔业面积60万亩,省级以上龙头企业销售额增长15%,农业招商引资规模以上项目投资额增长10%,农产品出口增长15%以上,农业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以上,农业增加值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

劳力转移 促农增收

江苏把“五百万农民大转移和百万农民大培训”列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大工程和新一轮农村五件实事。

拥有177万人口的沭阳县,曾被称为“人口大县,经济小县”。去年全县农民收入虽比上年增长9.8%,也只有4254元,不及昆山的一半。县委书记莫宗通说,作为传统农业大县,只有转移农民才能致富农民。

县委县政府坚持外输、内转相结合,加快农民转移步伐。县里派出专门人员到苏南地区对口交流,鼓励农村青年走出去开眼界、学技术、强本领,全县累计输出务工人员34万人,年实现劳务输出收入达30亿元,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四成以上。

根据本地企业用工需要,沭阳县积极开展企业用工服务,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20多万人,仅2006年就为开发区企业招工13000多人。近年来,全县平均每年培训劳动力6万多人,经过培训的人员平均工资比未经培训的每月高300元至500元。

2006年,江苏全省培训农村劳动力279万人次,累计达647万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新增62.6万人,累计达1609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0.5%,农民增收中有1/5来自打工收入。

统筹兼顾 帮农增收

江苏不仅有全国普遍性的城乡差距,还有地域特殊性的南北差距。

几年来,江苏丰富“富民优先”的内涵,立足于让民先富、让民都富,出台了一系列统筹城乡、协调区域发展的政策措施,兼顾社会中先富群体与后富群体的利益。

到今年3月底,南京市比对省定全面小康25项指标,已有21项指标达标,在4项未达标的指标中,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难度最大:去年南京农民人均纯收入为7045元,离8000元还差955元!

差距就是潜力。南京把农民增收975元指标量化为22个子项目:郊县工业化5个子项增收670元,农业产业化9个子项增收215元,农民市民化5个子项增收50元,农村城镇化3个子项增收40元。

南京市委要求,所有城乡结对帮促单位对口联系一个镇,定点帮扶一个村。市里确定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以下的167个村为村企挂钩对象,鼓励和引导企业以产业为纽带,开展“一村一企、一企多村”挂钩合作,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在协调区域发展上,江苏省委、省政府在2001年就做出了“实行南北挂钩,促进区域共同发展”的战略决策,在领导意识、组织力量、工作导向、生产要素等多方面向苏北、向农村倾斜。2006年,省内外向苏北转移5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2003个,总投资887.4亿元;苏北5市实施省以上科技计划项目741个,省级科技投入2.9亿元,引导社会投入85亿元;为苏北地区培训农村劳动力28.5万人;安排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和专项补助资金共165亿元,比上年增加44亿元。省里实行的产业、科技、劳动力和财政的“四项转移”,促进了苏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直接或间接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沭阳是昆山的挂钩对口帮扶县,除了通过产业转移、资金支持、农民培训、失学儿童救助、干部交流、双向挂职等形式帮扶外,还深入乡镇、村组实行点对点帮扶,即昆山的10个富裕镇、4个富裕村直接帮扶沭阳的10个贫困乡镇和4个贫困村。

刘集镇南长庄村62岁的李若生就是帮扶受益者,他家的两个现代化的果蔬大棚就是用帮扶资金建的,一个种西瓜、一个种辣椒。他在自家田地里接受记者采访时兴奋地说:“过去家里不到4亩地,一年苦死了,收入也就是三四百元,现在一个大棚就能收入八九千元。”(记者 李忱 龚永泉)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政治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