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高政论文>>正文内容

浅议师德对教育效果的影响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古人云:“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毫不夸张地说,一个人格高尚,威信崇高的教师本身就是令学生信赖爱戴的楷模,其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深远的影响,学生往往确信其教育指导的正确性,真实性,从而“亲其师、信其言、效其行”。教师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肩负培养“四有”新人的神圣使命,这就决定了社会对教师的品行比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有更高的要求。教育无小事,教师无小节。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应是规范的,是学生学习的模范,而优秀教师还是其他教师学习的模范,是社会各界学习的模范,这就构成师表维度的四个不同层次:规范、垂范、模范、世范。我们平时常说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不就是要求教师要有高超的教书育人的水平与高洁的为人师表的品行吗?一个人民教师敬业精神高尚令同行感动,育人水平高超令学生佩服,“亲其师则信其道” 教师在师德上赢得学生的心,学生便会产生仰慕之情并心悦诚服、心甘情愿地接受老师的教育,从而提高学习动力、效率。这种现象就是教师的师德效应。

在学校生活的各种人际关系中,居首位的是师生关系。美国罗杰斯的“人际关系”理论、前苏联的“合作教育学”,都把师生关系提到办学水平的高度来认识。事实也证明,从某种意义上讲,师生关系就是教学质量,尤其是在中学,师生关系融洽,就能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良好的师生关系必须依靠深厚的师生情感来维系,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与热爱,学生对教师的敬佩与爱戴,是产生师生情感的源泉,也是和谐师生关系存在的基础。这都可以归结于师德的影响。

一、教师的人格力量是影响教育效果的潜在因素

就教育的工作性质而言,一位教师不但应该具备专业权威,而且在人格上也须具备某种程度的感召力量,如此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和信仰。在实践中,不同的教师所拥有的权力的影响力不尽相同,对于小学教师而言,从理论上来说,这种差别主要不是由教师本身所具有的知识量的多少决定的,更多地受教师人格因素的影响。人格是一个多因素的复合体,表现在对人、对事、对已等各个方面,诸如教师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行为上的果敢、作风上的刚毅等等,对于教师权力的影响力起着或增强或削弱的作用。另外,年龄因素也成为影响教师权力影响力的又一因素,由于师生之间年龄上的差距,使师生之间至少存在长幼之分。从而使教师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存在着相应的心理优势,这种优势对于教师权力的发挥起着积极的作用。

乌申斯基曾有一段颠扑不灭的真理性格言:“在教育中,一切都应当以教育者的个性为基础,因为教育的力量仅仅来自人的个性这个活的源泉。任何规章制度和纲领,任何人为设置的机构,不管它设想得多巧妙也罢,都不能取代教育事业的个性……没有教育者个人对受教育者的直接影响,就不可能有深入性格的真正教育。只有个性才能影响个性的发展和定型、只有性格才能养成性格。”这说明教育者的人格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中具有参照作用,正如马克思所说:“人起初是以别人来反映自己的。”而且我们必须面对这样一个事实:教师在帮助学生认识周围世界时,他自己也作为周围世界的极重要组成部分出现在学生的智慧和心灵面前。学生在认识世界的时候,也一定在认识教师。教师的思想言行、感情意志、道德品质和威信影响力都以教育者真实内在的自我面貌呈现给学生。我们说教师不是教学机器,而是有血有肉、具有个性特点的道德主体。教育者可以放弃自己的教育责任只管教学,但事实上教育者完整的个性却暴露在学生面前,虽然这种影响处在教育意识之外,却对受教育者产生着无形的、潜在的因而也是持久的、深刻的德育影响。而且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不够成熟,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还没有形成,需要有人来指导,而教师是最恰当的人选。因为孩子对教师无限信任,在他们眼里,教师就是权威,教师就是智慧、理智与道德的典范。教师的每句话对孩子来说都是神圣的真理。由于学生对老师的充分信任,因而在融合的过程中,达到了知识向信念的转化。在转化过程中,学生把新的观点和新的思想纳入到自己的价值体系之中,成为自己价值体系的组成部分,逐渐形成了科学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俗话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的人格影响力是巨大的教育力量,它比言语教育具有更强的心灵渗透力,它对教育效果的影响也是更持久,更深远。

二、教师的爱心是影响教育效果的核心因素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的确,爱是一种情感交流,当你把炽热的爱通过一言一行传给孩子时,就会激起孩子对你情感的回报,从而乐于接受你所给予的一切。教师的师德要在爱中体现学生是人,是富于生命意义的人,这是一种最基本的朴素观,也是第一位的学生观。 作为学生生命成长中的重要支柱、学校教育的主导者——老师,不仅要传播给学生以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传递给学生以人的情感和生命的脉动。把自己的生命溶入学生生活的每一个阶段和每一个角落,使之富于生机,充满希望. 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相信学生的确是潜藏着巨大发展能量的,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获得学习成功的。在教育实践中,有不少探索,正是基于每个学生都有获得学习成功的潜能的信念,取得了全面提高学生学业成就的良好效果。如布卢姆的掌握学习、卢扎洛夫的暗示教学、阿莫纳什维利等的合作教育、国内的成功教育等。相信学生的潜力,是把学生作为发展的人来认识的重要要求。

教师对学生的是一种特殊的情感,是一种无私的爱。教师爱学生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用同样善良、真诚之心去爱自己,爱父母,爱他人,爱集体,爱社会,从而达到爱教育的目的。教师要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偏爱后进或处于困境中的学生,偏爱有缺陷的孩子,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树立自信,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是完全平等的。爱学生要宽严适度。严出于爱,爱寓于严。严而不凶,宽而不松,严在当严处,于细微处见真情。师爱是每个教师的精神财富,也是人类的精神财富。教师要具有无私的爱,必须高度重视个人修养,端正教学思想,更新知识结构,以高尚的人格、渊博的常识、博大无私的爱去感染学生,成为学生心中的楷模。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创造出“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想学、爱学,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用爱心来教育学生。心理学研究表明:信任、期待的感情,可以使对方感到一种被器重的心理暗示,从而增强自信心。教师的信任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它会变成一股无形的力量,促其奋发向上。

三、教师的平等意识也是影响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

教育平等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基本需要之一,社会愈是进步,人们对教育平等的内在需求愈是强烈。在我国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人们决不会仅仅满足于物质生活的改善和物质财富绝对量的增加。人们会越来越强烈地渴求社会关系中的公平教育平等,教育平等是人格尊严,人的价值的不可或缺的前提。

实践教育教育平等,是教师从教的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是教师高尚人格和美好品质的生动体现,也是教师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的重要内容。教师的教育平等、无私、善良、正直,能使学生在与教师的交往中体验到教育平等的合理性,从而成为他们成长的健康心理的基础。有利于影响和激励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培养优秀品质;有利于得到学生的信赖和尊敬,形成健康的教育活动局面;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反之,教师的偏私与不公,必然使学生失去公平感,造成感情的压抑和心理的不平衡,挫伤学生学习与要求上进的积极性;从然影响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对学校教育的信任,甚至对社会的信任,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和优秀品质的培养。从这一意义上说,没有教育平等,就没有受教育者平等观念和健康人格的形成,没有教育关系的教育平等,就难有社会的教育平等。

现代社会剧烈的竞争已经渐渐扩展到了孩子身上,而且在“应试教育”指导下,学生每天面对着的不是无休止的试题,就是频繁的考试。压得学生们喘不过气来。尽管这样,教师还是常常把注意力放在少数尖子学生身上,而忽视大多数学生,而且加以言语上的挖苦和讽刺,使他们在老师和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造成了学生们在情感和心理上的极大伤害。长期以来,学校惯用正态曲线给学生分等,认为人的智力水平是呈常态分布的,即智力水平处于中间者较多,低于或高于中间者次之,天才和低能为极少数。按照这种传统的思维定势,大约1/3的学生能完全掌握教学内容,1/3的学生将不及格或勉强及格,另外1/3学生只能达到一般水平,而布卢姆认为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正态曲线并不是神圣的东西,它所描绘的是一种随机的结果。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在这种活动中我们力图使学生学会我们所教的东西。所以,如果我们的教学是有效的话,成绩分布与正态曲线很不相同。”那么针对教师只注意少数尖子学生,而忽视大多数学生的事实,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表面上看班上所有学生接受的教学内容和时间是相同的,但他们实际参与学习的时间或积极参与学习的时间(学习机会)却是不均等的。这种状况必然导致人为地扩大了学生成绩等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又反过来强化了师生对这种成绩分布结果的错误看法,使之“固定化”。其结果必然压抑了学生的抱负水平,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也破坏了许多学生的自我和自我观念。而教师的挖苦和讽刺,更导致了学生心理上的障碍。其实每一个人都有自尊心,孩子的自尊心更是稚嫩的,脆弱的。当老师只注意尖子生,而忽视大多数学生或教师有意无意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时,对学生心灵的影响将是恶劣且深刻的,甚至会使学生在自卑、忧郁、孤僻的性格陪伴下度过一生。不过,人们一直认为教师是爱的使者,是公平教育平等的使者,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鼓励学生,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学生也希望从教师身上获得人格的尊重,对自我的信心以及对前途的憧憬,而不是不平等的对待,甚至是讽刺和挖苦。而且正是教师的这种平等意识,激发着学生的奋发精神,促进教育效果的全面提高。

结语:有一位著名教育家曾说过作为一名教师,他自己受了多大程度的教育和教养,在多大程度上使这种教育和教养成为他自己的财富,他只能在这样大的程度上对别人发生教育的影响,而且必然发生这种影响。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教师自身的学识与道德水平即师德,在潜移默化中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学生,也影响着学生对他的看法,进而影响着师生关系,最后影响着教育效果。一个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才会具备优良的素质。具体表现在,精神焕发,精力充沛的进行教学,并有坚毅、乐观的性格、严整刚毅的志向与力量,这样通过教师以自己的品行为榜样使学生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当中不知不觉中受教师的影响,使学生也形成坚强的意志与自制力,因而更富有理性,善于思考,发奋学习,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师德是影响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面对新世纪的到来,我们要大声疾呼:人类社会进步的希望在教育,而提高教育效果的关键之一在师德。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学科论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