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高考园地>> 高考模拟>>正文内容

福州三中2007届文综(二)政治试题

1.一架热气球,里面坐着三个人,一个是环境保护科学家,他可以保护地球生存环境;一个是核专家,他可以防止地球发生核战争;第三个是粮食科学家,他可以把荒漠变成桑田。当热气球飞到高空之后,由于重量过重,必须扔下一个人。问:应扔下谁?有一个小孩回答说,应扔下最重的那个人。对此,你怎么看?(

正确,因为他懂得创新,敢于解放思想 正确,因为他抓住重点

错误,因为他答非所问 错误,因为他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 B C①② D.③④


2、上面这幅漫画从哲学上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事物是发展的 ② 要把握事物运动、变化发展规律

③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④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⑤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 好与坏是属于不同质的事物,要准确分析

A①②③⑤⑥ B. ③⑤ C.③⑤ D. ①②③④⑤⑥

3、据《人民日报》2006101报道,施湾中学地处上海浦东最偏僻的东海之滨,过去条件差、待遇偏低,不仅老师不安心,一些学生也外流择校。如今,这一现象开始改变,在浦东新区教育部门牵头下,该校与地处繁华陆家嘴的竹园中学联合办学,两校教师统一配置、管理统一模式、课程教材统一、教学质量评价统一标准。这说明:(

A.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创新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

C.创新推动人类思维的发展 D.创新推动文化的发展

4、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但是,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而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这说明( )

①真理具有相对性 ②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

③真理是历史的,是一个过程 ④对同一对象的认识可以有多个真理

⑤真理有时也是错误的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④⑤

5、在当代,人类的交往已超出了民族和国家的范围,世界各国有着紧密的联系。任何国家的重大实践问题,都与整个世界密切相关。这说明实践是( )

A.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B.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C.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D.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6、下面对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认识正确的有: (

任何公民都享有相同的权利,并承担相同的义务

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法律保护

任何公民在立法、守法和司法上都是平等的

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受到法律制裁

A. ②④ B. ①②④ C. ①③ D.①②③④

7、在“跨行查询收费”制度正式实施后的第二天,全国人大代表黄细花联合部分其他代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了一份关于叫停银联卡跨行查询收费制度的“紧急建议”,人大常委会立即转给银监会、发改委和审计署研究办理。这体现了(

A.人民代表具有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议案、密切联系群众的权利

B.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

C.银监会、发改委和审计署等都是全国人大的专门委员会机构

D.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拥有质询权和决定权

8、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的是:( )

A.中国共产党就修改宪法征求各民主党派的意见

B.地方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精神

C.选民对自己选出的代表进行监督,罢免不称职的代表

D.其它国家机关都由权力机关产生,对权力机关负责并受其监督

9、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同时把宗教活动纳入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范围内。我国把宗教活动纳入法律、法规和政策范围内表明(

A.我国宗教的本质依然没有发生变化 B.宗教问题和民族问题紧密相关

C.国家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D.政府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10、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所谓宗教信仰自由,就是

①每个公民都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②每个公民都有信仰不同宗教的自由

③在同一宗教里,每个公民都有信仰不同教派的自由

④每个公民都有过去不信教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现在不信教的自由

⑤信教与不信教的公民,在政治上享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

近三年来,随着全球化的脚步,中国与印度GDP增长率名列世界前列,人们纷称“龙象之争”不可避免。然而在信息产业方面,中国的硬件制造和印度的软件制造优势互补,中印经贸合作从一般商品到信息产业都有很大的空间,又形成了“龙象共舞”之势。回答3435题。

11、“龙象之争”的实质主要是(

A.争夺亚洲的主导权 B.提高国际影响力

C.促进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D.经济与科技的较量

12、“龙象共舞”表明了(

①共同的利益是对外活动追求的目的 ②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使各国相互依存加深

③国家利益是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国家力量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②③ D.②

13、材料一:十六届六中全会全面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这个《决定》,继承、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境界。

1)根据材料一,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说明党为什么要提出《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8分)

材料二: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说明其正确性。(12分)

材料三: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学习《江泽民丈选》报告会上指出,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不渝地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3)根据材料三,从政治学角度,分析党应如何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自觉性? 12分)

答:(1):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2分)党作出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居于当前的形势和任务分析,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出发做出的正确选择。(2分)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2分)《决定》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必将推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的目标。(2分)

2)①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只有“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才能推动革命和建设事业向前发展。(3分)

②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1分)“从群众中来”,说明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必须结合群众实践,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分)“到群众中去”是指路线方针政策必须指导群众实践,体现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2分)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符合认识运动规律。(1分)

③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才能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保证。(3分)

3)①党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1分)②必须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先进性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2分)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武装全党;党要加强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密切联系群众,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6分)④健全民主集中制。(或党要加强在制度建设从源头上预防和防止腐败)。(2分)⑤党要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1分)

14.材料五:我们郑重宣示,中非建立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并为此:加强高层交往,开展战略对话,增进政治互信;加强互利合作,拓展合作领域,重点加强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业、渔业、信息、医疗卫生和人力资源培训等领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加强治国理政和发展经验的交流和借鉴;加强人文对话,促进中非合作论坛建设;从中非友好大局和双方长远利益出发,妥善处理合作中出现的新课题、新挑战。

——摘自《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宣言》

5)根据材料五,说明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是怎样体现我国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主张的?(8分)

答:“政治上平等互信”既体现了政治上各国应互相尊重,共同协商,而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2分)也体现了安全上各国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2分)“经济上合作共赢”体现了经济上各国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不应造成贫富悬殊。(2分)“文化上交流互鉴”体现了文化各国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而不应排斥其它民族文化。(2分)

材料六:近来,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援非行动说三道四,不仅政府官员,而且不少研究机构和新闻媒体,都在散布这样一种言论:在争夺非洲资源的斗争中,中国已呈咄咄逼人之势。极力宣扬中国在搞“新殖民主义”。

6)根据材料六,并结合实际,运用所学知识批驳所谓中非外交是“新殖民主义”。(12分)

答:西方舆论宣扬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的论调,貌似为非洲人民的利益着想,实质想离间中非关系本质上是冷战思维在作祟其目的无非是为了保护西方在非洲的既有利益,不希望看到甚至想阻碍中国在非洲影响的扩大。(6分)

“新殖民主义”既缺乏历史依据,也没有事实作基础。历史上对非洲国家实施殖民统治、掠夺非洲资源的不是中国,而是西方列强。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没有历史纠葛,没有根本利害冲突,合作基础广泛坚实。(3分)

中非关系是主权国家之间的平等互利的往来,符合双方共同利益,有利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特别是有利于非洲减少和消除贫困。“新殖民主义”,纯属无稽之谈。(3分)

(若谈到“中国石油公司参与非洲油气资源的开发有助于非洲产油国投资和开采技术的多元化,在石油工业决策中掌握更多的主动权”可酌情给2分)。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高考模拟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