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学设计>> 哲学生活>> 第四单元>>正文内容

中英文学校高二政治学习辅导系列三—<<哲学与生活>>第四单元归纳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第一框题 社会发展的规律(第十一课)

一、社会发展的规律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以往社会历史理论陷入唯心主义的原因。

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没有意识,它们的变化发展完全是自发进行的。社会历史是人们活动的结果,而人的活动是有自觉意识和目的的。由此便形成一种假象,似乎社会历史是由人们的动机、目的等决定的。以往的社会历史理论被这种假象所迷惑,它们至多只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没有进一步追溯到产生这些思想动机的物质原因——社会存在,从而陷入唯心主义。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的含义:是指社会生活中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2)社会意识的含义: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它既包括各种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也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A、对这一知识我们应把握两个方面,其一是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绝对的,任何社会意识都根源于社会存在,并随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其二,社会意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即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在存在时间上有时会有一定的不一致性,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歪曲的、虚假的社会意识也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只不过是一种虚幻的歪曲的反映罢了。

B、社会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的性质不同,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也不同。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3、社会生活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它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及其矛盾运动。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统一于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B、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马克思)]

C、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

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含义。

A、经济基础指生产关系的总和。

B、上层建筑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二者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上层建筑的状况不同,对经济基础反作用的性质是不同的。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3、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2)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它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3)社会发展规律发现的意义。

这一发现使人类第一次解开了社会历史领域的“斯芬克斯”之谜,使人类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

(三)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与实现方式。

1)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2)实现方式: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2、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

1)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实现方式: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

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与解决方式。

1)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的内容: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2)实现方式: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即非对抗性的矛盾),决定了它的实现方式不是通过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阶级斗争的方式解决,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即改革。

3)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改革:

A、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B、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C、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

补充知识点:

1、全面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A、社会意识来源于社会存在,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和形式。

B、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A、社会意识的反作用的性质是指它对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促进作用,还是起阻碍作用。

B、社会意识反作用的程度是指它的影响作用有范围大小、时间长短的区别。

3)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中,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历史唯物主义既反对抹煞社会意识反作用的形而上学机械论,又反对把这种反作用加以夸大的历史唯心主义。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

第二框题 社会历史的主体(第十一课)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正确认识人民群众这一概念。

1)人民群众的地位与作用。

A、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每个人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历史的创造,但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大小是不同的。

B、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强调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

2)正确认识人民群众的含义。

A、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B、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

同的内涵,但不论怎样变化,劳动群众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C、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在我国现阶段,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围。

※人民群众的主体是劳动群众,既包括体力劳动者,也包括脑力劳动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2)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3)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4、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1)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2)此作用在阶级社会中的表现: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

3)实现方式: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党的群众观点。

1)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2、党的群众路线

1)党的群众路线的地位: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2)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补充知识点:

有人认为,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知识分子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1、 什么是人的价值?

人的价值有两个方面:

1)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人的价值就在于为社会创造价值)。

2)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2、 如何评价一个人的价值?

1)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主要看他的贡献。(2)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3)在今天,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3、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反作用,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表现如下:

1)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会使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错误的价值观,会使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遭到失败)。

2)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导向作用。(寻找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寻找人生的真谛)。

4、如何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1)必须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5、如何正确处理个人、他人、社会三者利益的关系?

1)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要紧、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2)利益发生冲突时,怎么办?

当个人利益和人民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进行选择;当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

3)利益没有冲突时,怎么办?

把个人、他人、社会三者利益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6、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生的价值?

1)根本途径:劳动和奉献。(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2)客观条件: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即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要求: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3)主观条件:(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实现人生的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7、个人与社会的统一(原理)

1)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基础。(个人离不开社会)

2)社会发展也离不开个人发展。(社会离不开个人)

3)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4)、方法论: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8、崇高理想的作用

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崇高的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即:一个人有了崇高的理想,就有了坚定正确的方向,就能够把个人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人类的幸福结合起来,从而为自己的生命里程注入恒久的动力和无限的生机,最后实现人生的价值。

全面复习,迎接期末考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中英文学校高二政治学习辅导系列三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