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高考园地>> 专题复习>>正文内容

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聚焦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明确了各项制度必须坚持的根本点、完善和发展的方向,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决定》中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构成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新成果。

党的领导制度

《决定》原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知识链接

1.党的性质与宗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2.党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3.党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学习建议

1.能够结合相关材料感受: 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2.区分依法执政与依法行政:依法执政对应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党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依法行政对应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政府),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

3.理解党的领导与宪法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坚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宪法是一-切组织与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党既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也领导人民执行宪法和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

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

《决定》原文: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知识链接

1.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的必要性: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 -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

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体系主要内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 -项基本政治制度,集中体现了坚持各民族- -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显著优势;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4.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形式及要求: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公民依照法律法规,可以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多种形式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现民主权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要求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分析判断能力,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学习建议

1.能够区分根本制度与基本制度:《决定》强调“突出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这是我们党第一次将重要制度与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并列提出,构成制度体系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制度建设的经验总结。

2.明确“根本政治制度”与三项“基本政治制度”构成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同时,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等基本经济制度,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3.根据《决定》精神,明确我国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途径与形式除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与民主监督外,还包括民主协商、民主管理。学习中,同学们要能够结合现实生活中公民政治参与的事例,区分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不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决定》原文: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

知识链接

1.法治的价值:法治能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保障公民的权利,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2.法治的要求:实行良法之治和善治。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特点: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4.厉行法治的要求:厉行法治,必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党和政府及国家公职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模范,并带动其他公民共同守法;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每个公民都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养成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契约精神和规则意识;要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学习建议

1.要学会运用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厉行法治的相关知识分析社会现象,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案。

2.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 -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3.要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基本经济制度

《决定》原文: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知识链接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我国,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合法的权利和利益,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2.改革开放促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我国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逐步建立、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学习建议

更新对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内涵的理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并把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范畴。这是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这三项基本经济制度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相互促进。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

《决定》原文: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知识链接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延续文化血脉需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2.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坚定文化自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学习建议

1.辩证理解文化自信: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应深刻认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虽历经沧桑,仍薪火相传、历久弥新;文化自信不能排斥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应尊重文化多样性,推进文化交流互鉴。

2.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既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民生保障制度

《决定》原文: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知识链接

1.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辩证看待我国城乡发展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仍存在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

3.民生的重要性: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只有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才能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4.共享发展成果的原因: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和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增进民生福祉。

学习建议

1.综合所学知识分析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的原因:党的性质与宗旨,国家性质,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发展的根本目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等。

2.多角度理解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意义:有利于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增进民生福祉;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等。

生态文明制度

《决定》原文: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知识链接

1.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性: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2.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建设生态文明,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等。

学习建议

1.正确把握两对关系: -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相互依存。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要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二是经济发展(金山银山)与环境保护(绿水青山)之间的关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2.全面理解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意义:有利于保护环境、保护资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促进资源回收利用,推进绿色发展;有利于提高大众节约意识与环保意识;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等。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专题|复习|不详|园地|十九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