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高政论文>>正文内容

政治教学中怎样将课堂教学与提高做题技巧结合起来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化,改革的成果层出不穷,但在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一些不良的现象。例如有的教师为了改革而改革,在教学中只是片面追求课堂教学的气氛如何的活跃,教学的形式如何的丰富多彩,反而忽略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深化和培养。

有人认为,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就必然回到传统教学的老路上,要改革就要摈弃传统。即使我们承认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实际上,传统与改革并不完全矛盾。传统教学中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技巧对我们的教学实践有重大借鉴意义。《文化生活》第五课《文化的创新》里面不是讲文化创新的两个基本途径之一是“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吗?事实上任何一项改革都需要继承传统中的精华,没有借鉴哪来发展?没有继承哪来创新?

新课程改革并不排斥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深化和培养。怎样来深化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呢?方法有一个,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应渗透解题技巧,从而使学生能够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相关问题,从而一方面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又做到学以致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有人觉得课堂教学与解题技巧是矛盾的。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解题技巧是在练习中结合具体的习题去逐步培养的,两者怎样结合到一起呢?其实不然。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老师能够做到如下几个方面,是可以将两者统一起来,达到既深化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又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的双重目的的。

一、在做大量练习的基础上备课。练习是对课本知识点的考查,其出题的角度往往是对课本知识点的一种深化。先做题后备课,老师就很容易地掌握本课的考点,从而在讲授当中有的放矢,提高教学知识点的针对性。相反如果教师没有做练习就去备课,极易造成知识点的遗漏,起不到深化基础知识理解的效果。

例如,在讲授《生活哲学》第一课的时候,有这样一个知识点:哲学是否都是科学的?在课堂教学中,为解决这个问题,先引导学生列举其所知道的哲学观点或派别。同学列举板书如下:

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由上面的推导,学生很容易就明白,哲学是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的,并非所有哲学都是科学的。

至此,老师很容易“点到为止”,认为已经讲解地很清楚了。但就学生而言,仅仅只是了解了一个基本的知识,但并不会灵活运用。例如有这样一个观点:“科学的世界观决定科学的方法论,两者构成哲学”,学生极易认为它是对的,因为学生知道“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如果老师在备课之前先做习题,就很容易找到这是一个学生容易忽略的地方,在学生明确“哲学是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的,并非所有哲学都是科学的”的知识后,及时提出这个易错的观点,学生就很容易地明白“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但哲学除了包括“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外,还包括“非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而既掌握了基础知识,又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有提高了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深挖教材,对教材知识从不同角度设计习题,提高运用课本知识解决不同的具体的习题的能力。课本上的知识以一种固定的方式来呈现,但结合到具体的习题,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对课本知识运用的取舍和着重都有所区别。这就如同打仗,给了你武器,关键是看你能不能用这些武器去消灭不同的敌人。

例如在《文化生活》第九课第一框中,有一个重难点:为什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会防碍文化多样性的发展?课本用黑体字给出了答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与发展文化多样性是统一的。一方面,强调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需要多样性: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既要弘扬主旋律,又要提倡多样化。没有内容和形式上的多样性,社会主义文化就会单调、凋零、枯竭,失去吸引力和感召力。另一方面,强调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必要性:思想文化越是多样化,越是需要主心骨。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文化建设就会混乱、失误、受挫,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和生命力,社会就会失去共同的思想准则。两个方面综合起来,就得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与发展文化多样性是统一”的观点。引导同学们理解了这个原因,就好比交给了士兵一件武器,但用这个武器去消灭不同的敌人又是一个更高层次的要求。

为了提高同学运用知识的能力,特设计了如下辨析题:

辨1:“在文化建设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但这样会防碍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辨2:“文化多样性需要指导思想多元化。”

引导同学分析上述辩题:

要马克思主义一元指导   也要文化多样性

所以本题答案应包括:(1)要马克思主义一元指导,为什么;(2)也要文化多样性,为什么;(3)两者是统一的,为什么。(4)总结

在辩题2中,题目观点认识到“文化建设需要多样性”,但将其作为“指导思想多元化”的原因是不对的,这与我们所提倡的“马克思主义一元指导思想”相矛盾。同时本题又没有认清指导思想多元化的危害,因此是片面的。分析过程用图表示为:

文化多样性需要指导思想多元化。

(1)要文化多样性(2)也要马克思主义指导(3)两者不矛盾(4)指导思想多元化的危害

在上述两题中,虽然两题的答案极其相似,但仔细分析可见,其肯定的方面(可简略回答)是有差别的,其忽略的方面(答题的重点)也不同,因此在答案的组织顺序和侧重上都是有区别。从难度上看,显然第二题比第一题要复杂一些。

三、充分利用课本材料,引导学生阅读、概括和总结,提高把握材料能力。众所周知,在政治习题中无论是选择题还是材料分析题,都涉及到学生的阅读能力。如果能把握材料意义所指,在答题时就会有的放矢,而如果不知所云,在答题时就会乱答一气,不着边际。要提高阅读材料的能力,如果仅寄于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的讲解,收效甚微。但如果在平时的教学中就渗透这种分析材料的思想(这往往是老师所忽略的),则会对这种能力的培养起到巨大作用。

例如《文化生活》第九课第二个框题中,有这样一则材料:某村是改革开放初期有名的“万元户”村,家家户户都过上了充裕的物质生活。不久,打牌赌博现象开始抬头,并愈演愈烈。于是,田地荒芜,人们无心经营管理;一些家庭矛盾不断升级,甚至妻离子散;打架斗殴成了家常便饭……没过几年,原本远近闻名的万元户村变成了贫困村。

在处理这段材料时,如果平铺直叙,直接告诉同学们答案,就失去了一次极好的培养学生阅读材料能力的机会。而如果让学生自己概括,情形就完全不同了。

学生在概括这则材料时,很容易地就抓住它体现了一个“转变”,一个由“万元户”村到贫困村的转变,并找到促使这个转变的原因是“打牌、赌博”。这无疑是正确的,但这仅仅只是这则材料表现的现象,其更深层次的东西,既这则材料所要表达的本质,学生往往抓不住,在此就需要老师的引导、深化和拓展。可表述为:

由上图可知,材料现象所表达的本质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尤其着重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的反作用。经过拓展可联想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关系问题。试想,如果学生在做题过程中能思考到这个层次,那么其在组织答案时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言之有物了。

综上所述,老师如果在备课过程中能树立起“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解题技巧,在练习中深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理念,再多动些脑筋,准备地更细致些,相信课堂教学与练习会相得益彰,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教育|不详|教学|科研|政论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