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科研知识>>正文内容

校本教研要强化五个意识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校本教研是以中小学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学校实际教育教学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索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方式或制度。切实提高校本教研活动的有效性.除了要加强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外.我们认为更要强化以下五个意识。

一、自主意识

在校本教研活动中,研究的主体是教师。研究的问题是教师在自身实践中切身感受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教学问题;是教师自己遇到、自己提出的教学问题。研究的成果要能够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并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为此,校本教研只有转化成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行为.才能克服孤独感和灰色尴尬.真正得到落实和实施。在校本教研中.首先要树立自主意识.即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意识.在自我反思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意识。

然而.在当前的校本教研实践中.相当部分教师缺乏自我意识。他们往往以日常教学工作繁忙、教研活动繁琐为借口,对校本教研活动消极被动.不愿参加、勉强参加,或者是屈于领导要求、制度约束而敷衍塞责、应付了事。由于自我意识的缺乏.这样的校本教研显然多是无效、无用或事倍功半的。因此,帮助和引导教师树立对校本教研的自主意识.对校本教研的健康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帮助和引导教师树立对校本教研的自主意识。关键在于:1.树立校本教研人人有责的意识。校本教研不仅仅是校长、主任、教研组长和别人的责任.校本教研是每位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因此,要克服消极等待、敷衍应付的意识。2.培育教师的自我意识和自主意识。在校本教研中.每位教师都要主动思考和回答这样一些问题:我应该做什么?我能够做什么?我愿意做什么?我计划做什么?3.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鼓励教师以自己的方式发现和表现“我”的问题、“我”的疑惑、“我”的经验、“我”的思想、“我”的智慧、“我”的感受、“我”的追求.等等。要为教师搭建发现自我、表达自我、发展自我的平台,要为教师营造“我参与、我快乐、我发展”的校本教研新局面。在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中.积极促进校本教研与“师本教研”的和谐发展。

二、问题意识

基于学校和教师实践的、具体的、真实的问题是校本教研的出发点。校本教研的过程。实质上是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积累教育智慧、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过程。

但是.在当前校本教研的问题提出方面.普遍存在没有问题、漫无边际、虚弱肤浅、脱离实际的现象。没有问题,即缺乏问题意识,迷信专家权威,安于现状。漫无边际,即所提问题大而不当,研究无从入手。虚弱肤浅。即提出的问题理论、实践根基松软。缺乏研究价值。脱离实际.即提出的问题纠缠学术概念.缺乏实践依据,不与自己、自己所在的学校和自己的教学实际相联系。致使校本教研刚起步就陷入困境。

帮助、引导教师树立“问题意识”.就是要帮助他们养成思考和怀疑的习惯。1.引导教师自觉地观察发现自己身边的教育教学现象和事实.并对这些现象和事实进行归类、比较和概括。发现异同,提出自己的、真实的问题。2.要引导教师养成自我追问的习惯。比如:这是什么事件、原因是什么、结果怎么样、有哪些利弊、有什么规律和特点、可以做什么样的改进和完善、如何选择最优化的方法、途径,学理上有什么新启示.等等。3.学校要通过制度建设和学习型团队的打造.点燃教师思维的火花,增强教师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如:实施教学问题累积制度,规定教师要结合教材、教法与学法实际.定期提出一个具有研究价值或感到困惑的问题.或提出一个具有见解性的问题进行积累: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通过“问题悬挂”、“问题招标”的方式方法.组织教师一起讨论解决.如果确实有解决不了的重大困惑或疑难问题.再邀请有关专家来校.通过报告、讲座及对话商榷等形式.深入研究。

三、研究意识

实践证明.教师要使自己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真正主人,就必须把自己作为研究的对象。不断研究更新发展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反思自已的教学实践、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果.逐渐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

所谓研究,就是基于学习、探究、合作、模仿的创造性活动。简单讲研究是群体合作的一种关系.通过搜集现象,概括归类.条分缕析.辩证思维,来发现客观规律。研究意识即多问几个为什么的意识.即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意识.即实事求是、追根究底的意识。教师只有真正进入研究的状态.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才能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使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

培养教师的研究意识.一方面要加强对教师的教育培训.使其深刻地认识到教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同时切实有效地培训教师掌握一些便于操作、贴近教师实际需要的教学研究的形式和方法:另一方面学校应为广大教师提供更多便利的条件.给予积极的评价.逐渐使教师养成乐于研究的意识和行为.在校本教研过程中.教师要常常自我质疑和反思.我们在研究什么问题,问题是否真实、有价值?我们采用的研究方法、手段是什么。方法、手段和程序是否科学适宜?我们的研究成果应该如何表达、应用、推广,成果是否科学、有效?教师要把研究作为一种自觉的行为.要立足学校教育教学实际.以学校为基础,以现实为基础;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生活,教学、研究、生活融为一体.自觉发展创新.发现认识掌握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

四、专业意识

教师职业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是指向人的心理世界的工作.既需要具有所任教学科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求具有对事业和学生的积极、稳定的情感、理智和领悟。长期以来。一些教师习惯了被动地执行课程标准.照本宣科地传授课本上的知识.这种职业生活方式使教师职业远离专业化。课程改革的深入推广.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一位授业者.而应成为专业的、研究型的教师.要求具备一定的专业含量和技术含量。我们理解,专业含量就是指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应与家长不同.与普通人不同,应该是符合专业规律。有专业理论为支撑的。具有动人、动心、动情的功效的。技术含量则是指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应该是有用的和有效的.即是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的。

校本教研需要树立教师的专业意识.即树立教书与育人相统一、动机与效果相统一、教学与研究相统一的意识.

培养教师的专业意识.需要教师、学校、教研人员多方面的努力。1.教师要善于学习新的理论和方法,养成学习、思考和反思习惯.并紧密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以此不断更新教学经验.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2.学校要围绕学习型组织的建设目标.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根本.把教师的专业发展培训作为教师的最大福利来实施:同时.教育是全社会的事业.高校及教研部门有责任帮助学校实施新课程,帮助教师专业化发展。3.专业研究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对教学实践高度关注的热情。以各种方式参与“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的建设.努力发展专业引领的作用,为学校和教师提供更为切实有效的帮助。

五、对话意识

对话是一种平等、开放、富有个性、且有助于思维碰撞和启迪的人际言语互动活动。新的校本教研文化其实就是一种“对话文化”.强调的是教师与新课程的对话.教师与自身的对话.教师与教师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实践与理论的对话,等等。通过多元、开放的“对话”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改善和专业水平的提高。为此.教师在校本教研中要树立对话意识.对话意识是一种“互助意识”.共同分享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与智慧.共同解决出现的问题与困惑。

在一个对话的时代.树立对话意识首先要树立对话的规则意识:即平等友善、共同语言、合理分配、效果多元的意识。所谓平等友善.就是对话者之间人格的平等、友善和互相尊重。所谓共同语言.就是对话要有主题.对话者要有共同语言。所谓合理分配.即话语权的合理分配。以群言堂取代一言堂。所谓效果多元.就是对话的效果应该是多元的。既可能是完成的.也可能是未完成的:既达成共识.又宽容异议;既求同存异更趋同求异。

教师对话主要采取的方式是:1.交谈。相互进行专业信息交换和经验共享.进行专业会谈和专题讨论。2.协作。教师共同承担责任和完成专业任务。3.帮助。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帮助和指导新任教师和年轻教师.使其尽快适应专业角色和环境的要求。

学校要营造严谨、务实、民主、宽松的教学研究氛围.改变教师教学研究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状态,有效开展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研究。要为教师、教研人员和研究者获得经常性的沟通和联系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使教师的困惑能及时得到回应.教师的经验能及时得到关注和分享。

在新课程面前.教研员是教师课改的合作伙伴。随着课改的推进,新的问题与困惑不断出现.教研员与教师要共同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与教师合作的过程中.同教师心心相映,情感相融.建立真诚的合作伙伴关系和互动互助关系。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专题|教育|不详|知识|科研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