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初政论文>>正文内容

初中《思想品德》课三维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摘要】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思想品德课传统课堂教学只注重认知性目标,而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应达到的目标是三维的,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但对于如何实现三维目标,许多教师是茫然的,只好在教学形式上做文章,如多提问、多讨论、多赞扬,认为只要课堂气氛活跃、热热闹闹就达到三维目标。于是就出现游离于教学内容的“贴标签式的”生硬的情感教育。其结果是一堂课下来,表面上热热闹闹,形式多样,但学生学到了什么?有时连应当让学生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识都没有掌握。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教师缺乏目标意识。 
  【关键词】课堂教学三维目标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4-033-02 
  新课程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提倡以提高学生的素养为总目标的教学,主要体现在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层面。作为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每位教师都应该努力将这个三维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中! 
  一、理清和整合三维之间的关系 
  在新课程中,三维目标是主要矛盾,知识和能力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这三个维度中,知识和能力是基础,是核心,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因此是最重要的一个维度,同时它又是其他两个维度发展的依托。思想品德的核心是道德实践能力,假如把思想品德比做一座大厦,由三维目标构成,知识与能力就是大厦的基座,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就是上层建筑,基座稳固了,思想品德教学的根基才不会产生动摇,“上层建筑”也才能发展得越高。过程和方法,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重要的一维,没有它,将使思想品德教学回到课改前的状态,仍然是人文性的缺失。没有“过程和方法”的目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也将难以落实。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情感体验、态度形成、价值观的体现,是在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深层次的开拓。“三维目标”围绕学生的发展与素质的提高而展开。离开了具体、生动、鲜活的教学活动与过程,无论是知识目标,还是能力目标、情感目标都无法实现。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思想品德素养的提高。因此,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在教学实践中不容割裂。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始终存在的,无时无刻不在起着作用。并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还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积极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会促进学生的学习,消极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 
  教学中,我们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而不是把三个维度简单地叠加,要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新课标中的“课程目标”处处为我们整合三维目标提供了典范。在拟订三维教学目标时,我们要借鉴新课标对三维目标的整合方法。 
  课堂教学怎样实现多维目标的整合? 
  1. 在知识与能力的教学中,重视知识的产生、发展、应用、再发展的史实,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重视学习知识的基本方法与方法选择的意义,授学生以“渔”,使学生受到方法论的教育;重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与合作性,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悟,使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与自觉性。 
  2. 把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渗透在知识与能力的教学之中,使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获得坚实的基质。重视教与学的方式的配合: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的素养以及教学条件为依据,选择课堂教学的方式。重视学生活动与训练的设计:保证覆盖面和参与度;体现程式性,留下延伸性。重视知识的探究过程:选准探究内容、创设探究情境、提出探究问题、营造探究氛围、亲历探究过程、启迪探究思维、体现探究价值。重视交流:动口——语言交流、动手——操作交流、动键——网上交流。重视互动:动脑——思维互动、动身——实践互动、动情——情感互动。 
  3. 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融合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实现的过程之中,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获得体现的载体。 
  二、“三维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的落实 
  有效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就是经过教学,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获得进步与发展,使思想品德素质得到提升,并亲历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实行有效教学,落实三维目标,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主体参与的有效化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已成定论。重要的是怎样引导学生有效参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 首先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有情绪上的安全感。其次是建立一个温暖的、学生能彼此接纳的和相互欣赏的学习场所,让学生有个安全的心灵港湾。 
  2. 教师要学会赞赏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要乐于给予学生需要或渴望的额外帮助。 
  3. 培养学生的选择能力和履行责任的能力。学生有能力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能够胜任独立学习以及合作学习中的自己的任务。 
  4. 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联系,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拨动学生的心弦。 
  (二)教学目标的具体化 
  三维教学目标必须具体,才便于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把三维教学目标具体化,应包括以下内容:1. 教学对象;2. 学生的行为;3. 确定行为的条件。条件是指能影响学习结果所规定的限制;4. 程度。程度由行为的速度、准确性和质量三个方面来确定。 
  (三)教学内容的问题化 
  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在教学中,老师要善于提炼问题给学生,还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形成问题,把学习过程变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的实践化 
  教学过程是引导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实践的过程。这种实践包括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也包括情感的体验,兴趣的培养。 
  (五)教学指导的方法化 
  老师要有强烈的方法意识,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指导。 
  1.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指导 
  陈述性知识也称描述性知识或记忆性知识,它具有静态的性质,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教科书中大量的课文可看作是陈述性知识。 
  2. 程序性知识的学习指导 
  程序性知识也叫步骤性知识或过程性知识,它具有动态性质,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程序性知识对技能的形成具有定向作用,能直接指导技能的训练和促进技能的形成。教科书中的程序性知识见于课文的“导读”“阅读提示”“思考?练习”的提示当中,更多的是没有见诸文字,全凭老师根据教材特点而定。 
  3. 策略性知识的学习指导 
  策略性知识是指学生在学习情景中对学习任务的认识,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和对学习过程的调控,它不同于圈画、批注、评点等具体的学习方法,而是由学习方法、学习调控和元认知等要素构成的监控系统。随着年级的升高,老师要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明确每次要从教科书学到什么,要利用哪些资源和怎样利用这些资源,要采用怎样的学习策略才能达到学习目的等。 
  三维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是思想品德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它能否尽快取得成效,取决于广大教师对它的认识的深入程度,取决于对有效教学策略、方法的整合和运用。   三、如何评价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落实 

  1.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预设永远没有生成来得精彩,课堂永远是生成的课堂。而师生之间平等和谐的对话永远是课堂的主流。在三维目标的落实上,课堂评价永远是最为重要的。在落实“知识与能力”目标时,我们要注重课堂评价的科学性,即知识必须是正解的;其次就是明确性,对于学生的不足,应明确指出努力的方向。在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时,要发挥课堂评价的激励与导向作用。在落实“过程与方法”的目标时,要注重课堂评价的指导性。 
  教学目标的“多维”决定了教学评价的“多元”,既要评价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又要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还要评价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在交流反馈时,老师既要关注学生答案的正确性,又要关注学生得出答案的思考过程,在学生答问后追问:你是怎样想出来的?(或问:你的依据是什么?)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运用,又要关注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对知识的兴趣的程度和对学习的专注程度,可用表示赞赏或用委婉的批评给予评价。对学生流露出来的价值倾向,即使是错误的,老师也不要压制,应该耐心地问一问学生为什么这样想,然后给予疏导。实践证明,只有多元的教学评价和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才有助于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 
  在教学实践中,知识和技能是可以量化和能够评价的,而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更多的是隐性的,是一时无法评估的。因此,大多数的课堂呈现出的仍是仅关注知识目标的落实,即使是对其它方面有所关注,但大多也仅是停留在浅层面上。其实这三个方面并不是三个模块,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落实和体现新课程的目标要求呢,这是我们正在努力探索的重要问题! 
  2. 认真研究考试评价,进一步明确三维目标,将形成性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考试评价是教育的指挥棒,根据考试评价设计教学是非常现实和必要的。在实践中笔者甚至深切地感受到,不考虑考试评价的教学研究或者课题研究对于教师们来说是不具有说服力的,也自然无法真正得到大家的欢迎和支持。 
  问题是,如何根据考试评价设计教学?笔者在实践中发现教师根据考试评价设计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现象:(1)应付考试的办法往往是一张一张的做题,而对学生在做题中实际存在的困难缺乏关注。(2)学生跟着试题走,至于能跟多快主要靠学生自己的悟性。(3)考试与教学目标之间缺乏紧密的联系。笔者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关键是,教师没有将终结性评价转化为形成性评价。也许有教师会质疑,我们有月考等各种小考,不就是将终结性评价转化为了形成性评价吗?实际上,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重要区别之一是前者重在得出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后者重在分析影响学生学习进步的原因。 
  实际上,要想学生在最后的终结性评价中获得好的成绩,必须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形成性评价,也就是要将终结性评价转化为形成性评价。否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不能处于主动的地位。将终结性评价转化为形成性评价的标志是,过去评价主要是在教学过程结束后进行,而现在需要在教学过程之前基于评价设计教学目标。 
  笔者认为,研究考试评价的根本意义在于,在明确终结性评价之后教师能够将其更加清晰地转化为形成性评价的内容,进一步明确单元的教学目标,并将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 参考文献 ] 
  [1]中学政治课教学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 
  [2]教育学原理.福建教育出版社. 
  [3]思想政治课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8年第9期. 
  [4]思想政治课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9年第10期. 
  [5]思想政治课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9年第11期. 
  [6]中学政治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出版,2009年第3期. 
  [7]中学政治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出版,2009年第4期.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教学|学生|目标|知识|评价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