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初政论文>>正文内容

浅谈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本、源、实”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摘要】  实现从此“桥”到达彼“门”,需要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的关爱与宽容,教学内容的讲解要贴近社会生活(“接地气”),教学互动环节中要鼓励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本、源、实”的基本性的认识。 
  【关键词】  关爱 社会生活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7-049-01 
  德国著名哲学家齐奥尔格·西美尔有关于“桥与门”的说法,被引入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了。“门”是实现学科教学内在价值的要求,满足教师和学生精神层面、人格层面的需要;而“桥”是指教师采用各种教学技术、方法和手段,使受教育者学到知识,掌握本领。笔者认为实现从此“桥”到达彼“门”,需要明白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一些基本性的问题,否则在教学中容易犯舍本逐末的错误。这些基本性问题是指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的关爱与宽容,教学内容的讲解要贴近社会生活,教学互动环节中要鼓励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关爱与宽容是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之“本” 
  先说一个故事:一个男生用泥块砸同学,被陶行知先生叫到他办公室,并给了他四颗糖果:第一颗糖是因为他肯到办公室,配合老师调查;第二颗糖是因为他听从老师的话而立即停手;第三课糖是因为他有正义感,打的对象是一个欺负女生的同学;第四颗糖是因为他在陶先生的开导下主动诚恳地认错了。故事中,陶先生对待学生的关爱与宽容的情怀,正是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之根本。 
  笔者在讲“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的内容时,提问某生,某生答“计划生育的目的是控制人口‘流量’……”。台下轰然:“老师,这位同学老是用手机上Wifi,担心他的流量”。笔者和蔼地提示他,并无斥责。某生脸红,停顿片刻答道:“计划生育的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台下掌声。 
  在教学中,要关爱和宽容学生。因为,人非神,都会犯错,又何况初中学生呢?面对未成年学生时,无论他们是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犯错,老师都应以关爱与宽容之心,耐心地引导之。缺乏了关爱与宽容的思想品德学科教学,其课堂互动必然如一张白纸,枯燥空乏,了无趣味。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初中学生是处于未成年人特有的青春期阶段。在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关爱学生,就是给他们雨露,给他们阳光,才能使老师的话有效地感化和启迪学生,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二、贴近社会生活是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之“源” 
  八年级思想品德“依法解决纠纷”中关于“三类诉讼”的知识,对初中学生来说是相当抽象难懂的,但如果联系生活就变得容易了。比如,设生活事例:罗某某家买的冰箱刚用了两天就坏了,但厂商却以“特价商品”为由,不予处理,此处发生的纠纷是什么类型的纠纷——民事纠纷,因此类纠纷而提起的诉讼,是什么类型的诉讼——民事诉讼。另外二类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依此联系生活进行教学,学生很快地理解了这三类诉讼的异同。 
  贴近社会生活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还应重视对学生课堂内外的实践教育。因为,通过实践教育才能更好地让学生从思想品德学科的书本中走出来,实现思品课堂的德育目的和学生的自我教育,并使贴近社会生活的课堂教学得到延伸和升华。 
  三、自主合作探究是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之“实” 
  某课堂教学情景设计是(投影):有一位外地游客第一次来到我们这里,刚刚下车,他想来我们学校参观,但对路线一概不知。你作为一名小导游,你将如何与这位游客交流?(活动建议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均可) 
  甲生:先礼貌地询问他下车后所处的位置,然后指派两位同学去接他(是两位,不能是一位); 
  乙生:告诉他具体的路线,如下车后往右转,直走300米再左转200米即到了学校门口; 
  丙生:告诉他乘坐站前8路公交车到学校;等等。 
  学生对参与讨论活动的热情并畅所欲言,以及对情景所产生的许多想法或体验,是老师不可能也不应该去代替的。自主合作探究,是“实然”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之必需。新课标之所以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目的就是让老师是“导演或情景创设者”,而学生则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体、情景的践行者、体验者或觉悟者”。 
  设置思想品德课程的价值在于帮助初中学生在其身心迅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和关键时期,实实在在地初步地构建其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世界观,并使其掌握一些终身受益的知识和技能,如与人相处、情绪调控、意志力培养和如何拒绝不良诱惑等等。这些需要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参与、讨论、访谈等方式,主动地去探究,在同学之间进行合作和分享。老师倘若“满堂灌”、“一言堂”,忽视了教学互动和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便很难实现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目标的,这样了思品课堂教学是“教书”,而非“育人”。缺乏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思想品德课堂,有时甚至是不但没有“育人”,反而恰恰是“愚人”。因为,老师的过分干预,必然会占居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时间与空间,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对教学知识掌握与情感的内在生成。 
  总之,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的关爱与宽容,教学内容的讲解要贴近社会生活(“接地气”),教学互动环节中要鼓励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三者作为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基本性的认识,它对实现本学科新课标的教育教学目标,能否实现从此“桥”到达彼“门”,都意义深远,我们不可等闲视之。 
  [ 参  考  文  献 ] 
  [1]《政治学科教学的“桥”与“门”》,邹德胜,《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2年中旬刊. 
  [2]《陶行知教育名篇》,方明,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年. 
  [3]《关爱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灵魂》,李金桃,山西教育教学,2013年. 
  [4]《初中思想品德课“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践行情况的调研报告》,youlovelib.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教学|学生|课堂|思想|品德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