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地理论文>>正文内容

新课标下对地理课堂教学的反思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摘 要:地理教学的本质是课堂教学的展示,是高效课堂得以实现的依托,但是在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对“动”的含义理解粗浅,认为“动”的课堂就是运用多媒体教学,就是分组合作学习、案例探究、生生讨论、师问生答、热热闹闹的课堂,这样的课堂表面动而实不动。那么“动”的含义是什么?怎样让地理课堂真正“动”起来? 
  关键词:“动”的课堂 
  一、课堂“动”的含义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改革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上述能力的培养要着眼于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给予渗透,在教学设计、教学安排中给予引导,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正确理解“动”的含义是使课堂真正“动”起来的前提,地理课堂应该是学生动思维、动感情的课堂。所谓“动”,既指精神上的动,也指身体上的动。地理教学中的“动”是让学生动眼、动耳、动口、动手、动脑,课堂上的“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让师生达成一种默契,得以实现感情的交融,所以地理教学要想成功,课堂上的“动”是不可缺少的。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互动只是手段,学生思维与情感的“动”才是终极目标。 
  二、课堂“动”的途径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认知,交流彼此的情感与体验,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要树立新型的教师观,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促进者。因而,在教学活动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学生主动认知、质疑、调查、探究,鼓励学生对知识的自我理解,尊重学生个人感受和独到见解,把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师生平等交流、共同研究和探究问题的过程,在探究中逐渐理解并掌握知识,最终形成能力。 
  1.营造和谐课堂氛围,构建良好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体,是知识的权威,长期以来形成的“师道尊严”使教师高高在上,缺乏对学生应有的感情交流,师生间难以互动和沟通。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场所,学生是自觉、主动获取知识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体和内因。因而,要尊重学生,要学会倾听,要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学过程中做到双向交流,师生互动,既做师长又做兄长,既是良师又是益友,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同老师交流感情,知识学习与思想成长同步,最终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和谐了,学生不再惧怕教师的权威,和谐的课堂氛围也就形成了,学生由害怕老师变为主动亲近老师,最终形成尊敬、爱戴自己的老师,确立“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思想,愿意交流、主动交流是课堂“动”的前提。 
  2.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创造“动”的条件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提问,还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根据学习内容和任务设置问题,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提出问题,还可以根据学生在学习、讨论、研究中的发现引出问题。 
  教育家斯宾塞说:“教育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有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某个知识感兴趣,他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实验表明:当学生处于兴奋、有兴趣、喜欢学的状态时,学习的效果就好。地理课堂教学内涵丰富,知识综合性较强,这就要求我们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和善于捕捉学生的“兴奋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好学”“乐学”,使课堂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被动为主动,化低效为高效。兴趣是求知的向导,是学习的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越高,学习的知识也就越来越牢固。因此,我们必须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能吸引学生的就是神奇的自然现象,活生生的生活例子,热点新闻等,因而在地理教学中提出“地理原理生活化”。热力环流原理是枯燥的知识,在课堂上我们进行实验教学,让学生观察空气运动,调动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三、如何让课堂真正“动”起来 
  布鲁姆曾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学生在课堂上一般是拘谨被动地学习,即使有想法也很难主动表达,更难以实现教学的主体地位,如何挖掘学生“动”的潜能呢?首先,教师要放下“居高临下”的架子,要以平等的心态与学生交流,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适当的引导,提高课堂的民主性,让学生做到“敢动”。其次,要巧设问题,精选案例,设计同学们关心的热点新闻、感兴趣的话题,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兴趣,使学生“想动”。经过上述培养,学生最终形成良好的学习和思考习惯,学生逐步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形成人人参与、人人思考的课堂,让学生真正实现“动”的思维。 
  古人云:“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用心感悟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挖掘学生潜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变课堂为学堂,充分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创设条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使地理课堂充满生命力,让地理课堂真正“动”起来,让课堂“动”出精彩。 
  参考文献: 
  1.地理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班主任工作案例精粹.宁波出版社. 
  3.赢在校园.线装书局. 
  4.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河南省孟津县孟津一高东校区)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教学|学习|学生|课堂|地理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