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初政论文>>正文内容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生活化教学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摘 要: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与生活衔接得最密切的课程之一,但传统的《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却并没有达到与生活接轨的效果,教师教学模式呆板形式化,过于注重死记硬背,学生学起来也是枯燥无趣。本文就对当前的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如何实现生活化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8-196-01
  生活化教学重视思想品德教育和生活之间的联系,注重生活的本体性地位,让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更加接近现实生活,能够帮助初中生在学习的同时结合现实生活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学习跟生活的接轨,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基本特征
  1、整体性
  整体性指的是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是个整体性的教育,是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品德教育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不能脱离现实生活。如果单独抽离其中的一部分,都会导致教育的片面化。整体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品德教育和整体性生活息息相关。思想品德教育不是知识的全部,而是知行德美的全面发展,强调政治生活的整体性就是要坚持知行德美全面发展,不能割裂开来。二是要求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共同促进,在生活中互相感化和改变,实现共同进步。三是要求品德教育不是由专人负责的教育,而是终身的全程教育。
  2、开放性
  开放性是生活本身的特征,开放性的品德教育具有充分的活力,在不断创新中求发展,不断开拓进取,保持生机。品德教育的开放性要求在品德教育中不能因循守旧,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让课堂上的品德知识指导现实生活。对于社会发生的新变化,我们要进行肯定或者否定的反思,避免和外界的隔离,现代化、国际化的社会形势要求政治教育不再是传统的封闭式和控制型教学方式,要让学生认识到教育和生活的本质联系,看到人生百态和群众疾苦。
  3、实践性
  理论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实践性是品德教育的最终目的。人们不能总是纸上谈兵,需要学以致用,知向行方面进行转化。良好的思想品德是一种能力,一种习惯。很多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后发现学到的政治知识毫无用武之地,这成为我国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悲哀。因此教师要活学活用,在教学中重视现实演练,引导学生去感悟和体验生活。
  二、在教学中进行生活化教学的方法
  1、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生活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民主、宽松、和谐的环境里,在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中,学生的情绪容易受到感染,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自主大胆地进行探索。此时学生的思想开放、思维活跃,容易产生联想,产生灵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容易获得创造性的思维成果。要达到上述目的,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教师所采取的具体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尤为重要。
  2、创设教学情境生活化
  创设教学情境是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加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因此,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之前,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思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内在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教师应注意:创设情境所选用的材料必须是与课堂教学内容有着内在联系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真实的、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例如,《礼貌的力量》教学中,设置了两个直观的生活情景,一是在公共汽车上,一位中学生坐在“老弱残疾专座”上,旁边站着一位老人。二是一学生拿着一份调查问卷表向一位老人做调查:老头,填个调查表好吗?老人头也不回地走了。通过学生讨论交流感受,得出了礼貌待人就能得到他人的接纳,对人不礼貌,就会得到他人的厌恶,就会伤害他人,礼貌能帮助我们成功,使学生体验到了礼仪的重要性。这样,巧用教材内容设置情境,设置出人性化的教育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学生,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布置社会实践活动的作业
  课后探究生活化。思想品德每一课课后都设置了课后探究活动.以往课堂教学中对此要么避而不谈,要么就是纸上谈兵,还有部分老师把它当书面作业来做。探究活动课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全体学生参与社会生活,通过活动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真正达到影响全体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后探究是课堂 教学生活化 的延伸和拓展,是指导学生从课堂回归生活,用掌握的知识指导现实生活的中介和桥梁。课后探究也是让学生用生活印证知识、深化知识的有效手段。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课后探究这一栏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让课堂教学再次回归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利用掌握的知识指导自己解决问题。英国学者麦克菲尔指出:“任何道德教育课程如果局限于教室里,不指向社会实践,实质上不是道德教育,是非道德教育。”在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校园、走向家庭、走向社会。因此,课前,我们有目的地要求学生开展采访、调查、参观、访问等形式的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关注生活、思考生活中获得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初步的感性知识。同时,学生在课中所学的道德知识又必须在日常生活的真实情境中去感受、体验,才能得到巩固、深化,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
  三、总结
  总而言之,现实生活化是动态的,复杂多变的,往往不能简单套用书上的事例来解决现实问题。所以只停留在分析别人的水平上是不够的,教学须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艰辛,体验他人的奋斗与幸福……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在生活中真正树立自己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我们的教学必须向生活开放,向现实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思想品德课上的认识。同时教师也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充分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好的把学习与生活相衔接,在学习中懂得生活的技巧,在生活中发现做人的真理。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教育|生活|教学|学生|品德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