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地理论文>>正文内容

试论高中地理教学方法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摘 要: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又十分注重实际应用。新理念下的地理教学,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断向学生强调地理学科重要性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寓教于乐;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创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要求教师置身于整体的地理教学情境中,从更宽广的社会、伦理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
  关键词:地理教学;思维能力;情境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8-119-02
  一、培养学生整体的地理思维能力
  地理所研究的对象或现象不是孤立的、片面的,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要以整体的观念去看待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也是高考地理题目的思想,而学生往往会出现只顾一头的情况,概括出来的答案前后矛盾。
  案例二: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海洋与大气之间进行着大量且复杂的水、热交换,对地理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就是大气、海洋相互作用而导致地理环境发生变化的典型。
  说明厄尔尼诺形成发展过程,并据此概述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相互作用。
  解析: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是由于东南信风减弱,太平洋南赤道暖流也响应减弱,太平洋向西流动的暖性海水明显减少,甚至出现东流。这一异常现象,一方面导致南美洲太平洋沿岸上升流减弱或停止,另一方面使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升高导致浮游生物骤减、鱼类与鸟类大量死亡。同时,表层海水温度的变化对热带太平洋东部表层海水温度升高,上升气流活跃,降水增多,引发洪涝灾害;而热带太平洋西岸地区因暖性海水减弱,表层水温相对下降,下沉气流活跃,降水减少,导致旱灾。厄尔尼诺的形成发展说明,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是相互作用的,大气环流的改变,引起洋流的变化,而洋流的改变,表层海水温度的变化,又反作用于大气圈,引起降水异常,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学生问题:学生缺乏整体的思维能力,写出来的答案前后矛盾。
  解决方法:注重因果关系,形成倒推思想。
  二、新课程与新高考背景下情境教学的新内涵
  所谓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引自百度百科)。新课程的实施和高考方案的调整,使我们的教学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也赋予了情境教学新的内容和意义。
  如图①所示,我们在传统教育中,过分强调知识的重要性,教师讲学生背是教学的基本程序,学生变成了录音机或数据库。这样的教育,使学生大脑潜能被庞大的数据记忆所占据,真正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没得到有效培养。
  在电脑和网络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优秀学生的标准已不是用知识容量来衡量的,庞大的数据记忆可由电脑和网络来实现,教育应把大脑解放出来,培养学生能力。如②所示,为充分挖掘和发挥大脑的潜能提供了可能。而我们的教学,就是要挖掘大脑的潜能,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本文所说的地理教学情境,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的载体,包括与教学有关的故事、音乐、场景、图片、报道现场、虚拟模式、模拟动画等等。简单的说,情境教学法就是在教学中,教师通过一定方式把②图教学“资源库”中与学习相关的材料,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趣,启发学生思维,推动学生自主,探究,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对学生而言,就是情境学习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情境分析获取知识与能力的方法。
  三、推动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策略
  课堂上的动态生成需要教师具有开放的课程资源理念,随机应变的教学机智和丰富的专业知识与经验积淀等。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课堂中推动动态生成课堂教学。
  1、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课堂动态生成的先决条件
  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课堂动态生成的先决条件。课堂中重新定位师生关系,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充分发扬民主教学,切实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心情舒畅、思维敏捷,各种非智力因素被充分调动,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允许自由讲座独立发表见解和提出与众不同的意见,对学生提出的疑问给予鼓励、关注和支持,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对全球变暖问题的讨论:“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全球变暖可能引起学生的许多疑问:冰川融化不一定导致海平面上升,这就好比一杯水里泡了一块冰,当冰全部融化后,杯中的水位并未上升;任何事物均是一分为二的,全球变暖也有其有利的一面,比如使温带范围向高纬方向扩展,某些恶劣的环境变好了……。在这种讨论中,教师首先应表扬大胆疑问的学生,充分肯定其创新的思维方法,使受到鼓励的学生不断探索,不断生成。
  2、设计弹性预案——课堂动态生成的有力保障
  一般来说,很多动态生成资源是可遇不可求的,完全与预设相同的资源不能称为动态资源,但预设并不阻碍生成。课堂教学具有很强的现场性,当条件、状态发生变化时,目标也需要随时开放地纳入这些弹性灵活的成分,接纳意想不到的信息,生成即时目标。备课时考虑两方面的问题:一要教师精心备课,吃透教材,钻研教法。在备课过程中,要备疑点、难点,要备知识的发散点,还要备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备课越细致,教师就能对课堂中突然发问和讨论中伴生出的新问题从容应对,相机诱导,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二是教学设计要留有“弹性空间与时间”。为“生成性资源”的重组留有足够的空间与时间,教师可以根据在课堂中生成的资源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例如在复习时区时,有这样一个结论“东边的地点总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因此东边的时刻总比西边的时刻要早”。有同学有不同意见,站起来画图并举例,在北半球夏至日时位于昼半球的不同经线的的三地,与结论不相符。问题出在哪呢?全班同学开始就此探讨得出如下补充:在同一纬线上的东西两地,东边的肯定先看到日出。但其它情况则不一样,时刻早晚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故分析地方时时刻只需要考虑经度位置,无需考虑其它条件。而日出先后主要是由地球公转产生的,直射点所在半球纬度越高,昼长越长,日出越早。故分析“日出先后”要考虑经度位置、纬度位置以及与晨昏线的关系。
  3、创设教学情景——课堂动态生成的不竭源泉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先天素质和生活环境,有自己的爱好和长处,也有自己不同的经历和体验,这些都是课堂教学中宝贵的生成资源,这些日常生活中大量的体验和经验,能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所学的地理知识,帮助他们理解概念和原理。例如在讲地转偏向力时,便回忆下列生活情景:(1)当水库放水(放水口在水下)时,水槽放水时等,都会看到在水面形成漩涡。注水时如何旋转?(2)北半球很多国家车辆靠右行,甚至人也喜欢靠右行,这样更安全些,为什么?(3)左鞋和右鞋的磨损程度哪个大些?(4)在跑道上跑步时,人们是喜欢沿逆时针方向还是逆时针方向?通过以上事例的分析与讨论,让同学们感悟到地转偏向力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在教学中还要善于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培养求异思维的习惯与能力。例如在讲沙尘暴时,利用视频文件,屏幕出现下列情景:黄沙覆盖,随风波动,村庄一退再退。房屋已经被风吹得不得不用木棍拄着,屋外人们却在大风黄沙中砍着零星的树木。同学们通过观看,感官受到刺激,他们群情激昂,相互讨论,相互问答,产生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并深入到“那儿人们应该怎么做?政府部门应该怎么做?”通过这样的学习使学生的思维不收敛在一个点上,而是探索多种情况,研究多个“为什么”。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教学|学生|课堂|地理|生成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